24岁公司卖十几亿后,他创业卖鞋,又几十亿卖给亚马逊,凭什么?

24岁公司卖十几亿后,他创业卖鞋,又几十亿卖给亚马逊,凭什么?,第1张

一、 年少有为,读书期间小试牛刀

谢家华的父母早年从中国台湾到美国定居。谢家华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之处,天资聪颖,思维敏捷,这为他缔造网络营销帝国提供了先天条件。

9岁的时候,他在一本书上看到蚯蚓如果拦腰斩断,就会长成2条完整的蚯蚓,他一想, 这样循环下去,不就可以赚很多钱了吗? 于是他动手尝试,饲养蚯蚓,虽然后来蚯蚓都逃走了,但这次却是开启了他第一次创业的路。

到了初中,谢家华还做起了新闻传媒业的生意,自己办了一份名为《大火鸡》的报纸,写一些故事、笑话和谜语,向同学出售。第一次卖了4份,赚了20美元后,他又跑去找商户拉广告,结果真有一个理发店花20美元买了一个版。后来,他还做了定制徽章等各种生意,小赚了一笔。

除了有各种创业的奇思妙想,谢家华也没有耽搁学业,高中毕业后就被八所名校同时录取。

进入哈佛读大学后,他又与朋友衫杰接下宿舍楼下的一家小吃部,每天,从麦当劳买来汉堡,然后以每个3美元的价格出售,能赚2美元。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他们又花了2000美元买来一台比萨烤箱,做起比萨生意。

二、 创业初体验,初露锋芒

1996年,谢家华不满足于一名普通程序员,就辞职了。他和朋友杉杰决定自己创业。于是带着仅有的2万美元,他们做了一个插件,LinkExchange,也就是 最早的“链接交换”,通俗点就是广告交换 。现在的友情链接、网站广告和广告联盟都受谢家华这个小插件的影响。能免费给网站做推广,许多站长纷纷加盟,“链接交换”的知名度一下子就提高了。LinkExchange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98年,微软看中了LinkExchange,以价值2.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它,谢家华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此时他才25岁。

三、 知难而进,把握机遇

卖掉LinkExchange之后,谢家华短时间内就投资了20家公司,其中就有一家叫ShoeSite的网上鞋店。1999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谢家华结识了比自己更年轻、眼光更独到的企业家尼克·斯威姆。一番促膝长谈之后,斯威姆提出了一个想法: 网上卖鞋 。据斯威姆了解到的情况,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足有400亿美元,仅邮购就达到20亿美元,做一家网络鞋店,营收超过邮购商不成问题。

刚开始,谢家华的身份还是一个投资者,他把这个网站改名叫Zappos(美捷步)。但是这个网站业绩平平,经历了财务危机之后,谢家华直接入驻美捷步担任CEO。

从2000年到2003年的六月份, 美捷步一直处于财政危机之中 ,谢家华不但抵押了自己的房产,还经常奔走于什么投资公司和各个银行之间。虽然销售额每年都翻倍,但总是入不敷出,他 一度面临破产。

直到2003年的六月份,一笔六百万美元的贷款进账,七千万美元的销售额,才彻底解决了财务危机。

美捷步后来作为一个完美的“零风险承诺”的例子而出名。美捷步的网站上写着“ 免费送货!并且365天之内,免费退货! ”为什么他们敢这样做呢?

因为,他们计算过,鞋子的退货率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而且鞋子本身的成本也不贵,就算退货,损失也不大。但是,这一招,却 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成功帮消费者建立了对网站的信任 。消费者觉得,自己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彻底放心,从而在决定买与不买时能够更快地做决策。后来,ppos推出了售后延迟付款的方式,顾客购买Zappos的商品后90天之内可以不付款,这与免费退换货对应,使顾客再一次释放了决策压力。

其实最让客户称道的是他们的服务态度。曾经的有一个客服跟顾客整整聊了六个小时。看似是闲聊服务,但是让很多客户在不经意之间对美捷步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于是,美捷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每38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买过他们的鞋。美捷步被称为“鞋界的亚马逊” ,2009年,亚马逊才以12亿美元收购了它,35岁的谢家华登上《财富》“40岁以下亿万富豪榜”第27位,十年创业告一段落,不过或许某一天,他又会心血来潮,再次投身于创业。

在晋江众多特产当中,深沪鱼丸让人印象深刻。据《深沪镇志》记载,“深沪鱼丸亦称深沪水丸,素以‘味鲜不腥、质脆不硬、肉嫩不烂、触壁如球、口齿留香’而闻名遐迩。其式样有水丸、馅丸(大粒包腹水丸)、拳头拇丸、虾丸以及鱼卷、酥糕等。原料是本地盛产的‘九母’鱼、‘鳗支’鱼、马鲛鱼、鲨鱼及鲂鱼等鲜肥海鲜,经去皮剥骨取肉后,放于低围大瓷壶里用手捣碎,再分程序加配清粉(特制纯净地瓜粉)、肥肉、蒜茸、味精、盐等作料,细搓到一定程度,再经水煮熟即成品。”

《深沪镇志》描述的正是手工制作鱼丸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深沪鱼丸的制作逐渐机械化。而有一位老人还在坚持用手工制作着鱼丸,他就是深沪73岁的张于达。

家族百年手艺 曾是深沪一绝

说起深沪手工鱼丸的故事,那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深沪镇志》记载:深沪鱼丸始创于清同治年间,创始人张昌盘曾是位走南闯北的船商。当时,台湾与广东已有鱼丸在摊点中出现,其烹饪法引起张氏兴趣,经多年的反复实践,终于研制独具一格的“深沪水丸”来,且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张氏便以此为业。至第二代,即张道炳、张道尚、张道锦三兄弟时期,其业更发达。

清光绪年间,长子张道炳带领兄弟在继承父业中,又研制出“虾丸”新样品,经油炸加工成“虾丸浮”,因保鲜期达月余,就在泉州设总批发站,销往台湾、上海、广东、福州等埠头销售,这便是深沪鱼丸最鼎盛时期。由于张氏鱼丸知名度高,人们便将张氏家族居住地叫为“虾丸巷”,称张道炳为“虾丸炳”,至今还沿袭其称。

张于达正是师承于张道炳一脉。他的父亲张孚为早年跟随堂叔张道炳学习鱼丸制作,成为深沪鱼丸第三代传承人。张孚为学习刻苦好钻研,在传统鱼丸制作工艺上,结合当时渔民赶集对热食的喜好及需求,创作出“斗昌羹”“马加羹”“鱼丸汤”等汤点,从此张孚为走上了“汤点”贩卖之路。1925年,由于擅于经营,通过几年的奋斗,在当时庵埔山(老百姓休闲娱乐聚集地)最有利的地段买下了一座大厝立根基,创立“张孚为汤点铺”,从此走向“铺头”生意。

《深沪镇志》记载:清末民初,深沪的羹食均为大垵张氏所统揽,是一项家族式秘传食谱。著名的有:张昌云的鱼羹、肉羹、牛肉羹;张阿显的蚝羹、狗鲨羹;张孚为的鲳羹、虾羹、马鲛羹等。张孚为与张昌枞的壶仔饭对摊,当时便流行“壶仔饭配鲳羹”的佳肴组合。“张孚为汤点铺”后来由张于达传承,变成了张于达鱼丸店,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是深沪负有盛名的老字号之一。

58年手作鱼丸 每一粒都饱含匠心

如今,位于深沪镇同心路的张于达鱼丸店里,各种产品琳琅满目,既有传统的水丸、拳头母、虾丸、马加羹、墨鱼卷,也有独家的松菇酥糕、虾丸浮片。“这个虾丸浮片就是当时张道炳研制并大受欢迎的‘虾丸浮’,现在已经很少人做了。”

1964年,15岁的张于达传承父亲技艺,开始自立门户,自产自销。“那时,我们还住在虾丸巷里,每天凌晨就要开始买鱼做鱼丸,然后天还没亮就得去卖鱼丸。”让年轻的张于达印象深刻的是,为了抢购到做鱼丸的鱼,除了要了解潮水的涨退渔船回归的时间,还要有对各种鱼的了解,以及“抢鱼”的拼劲。“有的时候深沪没有鱼买,比如渔船出去没打到货,那我就会去其他地方买鱼,如到科任、溜江、石圳等村去。那个时候,常常出现抢鱼的情况。一艘小船回来有时就收获四五十斤的鱼,常常是一靠岸就有五六个人一哄而上,争着从鱼筐里抓鱼到自己的筐里。”张于达回忆起过去抢鱼的情景,忍不住叹息,“有时运气好,能抢到二三十斤,有时就只能空手而回。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不用自己再去码头,只要打一个电话,就会有几个长期合作的渔船将鱼送过来。”

做完鱼丸,就要出去卖,最早的时候,张于达挑着鱼丸担子走上十几里路,一路吆喝着卖,到后来变成骑自行车卖,又从自行车变成摩托车,直到他把在虾丸巷老宅的店搬到现在的店址后才安定下来。“刚开始去卖的时候没什么经验,也不敢吆喝,常常要卖到下午,十几个小时里只花五分钱买一个饼充饥。”但最辛苦的不是卖鱼丸,而是制作鱼丸。

手工制作鱼丸,要经过买鱼、杀鱼、清洗、放到挂钩上吹风一小时,而后开始分离鱼肉鱼骨和鱼皮,再捣碎、加料、摔打、冷水成型等环节。放到挂钩上吹风这一环节在深沪很多制作鱼丸的商家里已经没有了,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将鱼肉血水放干净,做出来的鱼丸就会更白润。“现在很多人省去这个环节,为了让鱼丸更白就会添加一些添加剂,这是不对的。”张于达的店内挂着两个大铁钩,每个大铁钩上有四个又长又尖的钩针,每天清洗完杀好的鱼后,张于达就会把鱼一条一条地挂到上面,然后打开风扇吹上一小时,而后进入剔骨分离的步骤。

剔骨分离是制作鱼丸很关键的一步,只见特制的刀,手起刀落,在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张于达已经把一条马鲛鱼分离好了,“分离一条马鲛就三刀,从铁做的刀到不锈钢制作的刀,无论刀的材质如何都不影响张于达剔骨去皮的速度。而后进入捣碎、加料、摔打的环节,就是手工制作鱼丸的标志环节了。”张于达说,虽然现在不少人都用机械制作代替了摔打这一环节,但是他觉得这一步一定不能省,他坚持着每天都要手工摔打鱼肉,也要求儿子张俊评要坚守这一步骤。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左右手臂不一样粗?”张于达晃了晃自己的双臂,又指了指儿子的双臂说道。记者仔细一看,果然两人的左右手臂明显是不一样的,都是右手的胳膊更粗,而左手的胳膊比较细,“右手要出力,每天都用右手,捣碎,摔打出胶,在摔打的过程中,手能感知到鱼肉的黏度,这样靠手感去控制摔打的力度和时间,出来的鱼丸才会好吃。”张于达说,用手工做出来的鱼丸,表面更光滑、更有d性,吃起来甘润,而且久煮不烂。

“做这一行,365天没有得休息。以前没有冰箱保存鱼,一天只能作五六十斤,现在可以做到200多斤,最多的时候也只能做300多斤。”在张于达的店里,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比如“晋江伴手礼优秀产品”等。其中,最为醒目的一张1982年9月的个体经营税务登记证,上面写着当时张于达鱼丸店的经营情况。小小一张证,却见证了张于达对于手工做鱼丸半个世纪的坚守。

五代传承 传统鱼丸有新生

在鱼丸店里,每天除了张于达老夫妻俩忙碌的身影外,还有其儿子张俊评的身影。

今年48岁的张俊评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制作鱼丸,是深沪鱼丸第五代传承人。2005年,张俊评在用心钻研鱼丸制作技艺之余,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开拓市场,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并注册“三只鲨鱼”商标参与市场品牌竞争,通过传承让这个老字号得以发扬光大。

“以前都是自己挑出去卖,后来坐在店里卖,现在他都能在网上卖了,时代变化太厉害了。”张于达对于儿子在网络上宣传售卖鱼丸的行为大为赞赏,觉得这让更多人知道了深沪的特产,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自己的鱼丸。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的购买渠道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尤其是这两年,大家更是把目光瞄准直播。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深沪美食,张俊评利用互联网学习网络营销及视频制作。2019年开始,他利用抖音直播带货,不仅获得可观的销量,还引起了许多在外晋江人的思乡之情。许多喜爱深沪特产的外地客人慕名而来,有不少人特意驱车到深沪购买深沪特产。“曾有一对厦门老夫妻驱车到店,一次性购买3000元产品。”张俊评说。如今,张于达的手工鱼丸不仅卖到了全国各地,还卖往外国。现在,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许多华侨都是张于达鱼丸店的常客。

大家都知道王思聪是万达集团王健林的长子,而随着王思聪当上万达集团的董事之后,有人爆料万达集团还有一位二公子华汉。此消息一出,众网友们纷纷疑惑:万达二公子华汉是谁?一提起华汉,大家的印象都很深刻,一个原因是他是毕业于北影的高富帅,并且是奶茶妹妹章泽天的第二任男友,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华汉曾与杨幂、刘诗诗、唐嫣等在内的多数知名女星传过绯闻。但是由于华汉为人比较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因此其人显得很神秘。也正因为如此,万达二公子华汉是谁就成了众网友热议的一个话题。

万达二公子华汉是谁

据了解,华汉本名为王思明,华汉只是他的网名。华汉有着多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大家都了解的著名的网络营销专家、明星经纪人、媒体人,华汉曾与多位著名演员有过合作。华汉的第二重身份则是商人,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还是火狐网的总裁,另外华汉在投资领域也受到了不少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643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