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严选真人“活广告”,这太反套路

网易严选真人“活广告”,这太反套路,第1张

2020年,被“饭圈”戏称为“偶像塌房元年”。

可怕的是塌房一旦开始,就意味着没有结束。

2021年已经过了大半,明星塌房事件是一件接着一件,魔幻程度堪比《百年孤独》,而资本市场中“盖房子”的人“拆房子”的速度要赛过博尔特,否则就会成为翻车的一方。

粉丝经济的诱惑很大,但风险并存。

流量能够赋能也能“负能”,对此,网易严选再次反其道而行,选择了向“流量明星”开炮。

“我们不用流量明星拍广告,

用户就是我们的活广告。”

01

直击 社会 热点话题

网易严选再次选择了户外广告,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让产品真实使用用户代言,玩了把“活人广告”艺术。

它的创意在于抓住了两点 一是时间点 ,面对流量明星频频翻车的热点话题,网易严选对此进行了“吐槽”,利用 社会 话题进行了创意宣传转化; 二是户外广告的特点 ,户外广告比起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如果创意够好,户外广告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极强,并且很好的与环境、场景结合,给人趣味感。

比如Tondeo迷你修毛刀的户外广告,以树枝代毛发,利用环境本身创造了趣味和新奇感。

网易严选的这组户外广告,打造了可坐人的广告牌,把平面广告做活,创意也是妙。

从 社会 价值上看,也是给品牌明星代言敲了一次重锤。

02

网易严选,以小博大的营销高手

广告就一定要流量明星吗?广告一定要烧钱吗?网易严选一直都在说“不”。

【我们不需要广告】

去年9月份网易严选在西藏当雄县为了一款冰川水做了一组不需要广告的广告,同样没有流量明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而是几块广告牌,从成本上看,真的算是没有成本。

我们不需要广告

这片湖泊就是最好的广告

我们不需要广告

这块湿地就是最好的广告

我们不需要广告

这座冰川就是最好的广告

我们不需要广告

这片胶林就是最好的广告

以产品原产地作为宣传点的品牌,网易严选不是第一个,农夫山泉的广告可谓是美翻了,是视觉上的享受,网易严选的创新在于『成本低』,巧妙运用了户外广告的优点。

【网易严选退出双十一】

去年双11,网易严选写了封信,说要“退出双十一”,只是以一封信,在发出半小时内就冲出热搜,最终获得的曝光量差不多是10亿左右。

而它的成本不过是电脑打字的费用。

消费之所以让人沉迷,是因为它编织了“人人都可以通过消费获得幸福”的谎言,而网易严选的这封“退出信”,戳破这个谎言,呼吁用户理性消费,从用户角度思考,为用户着想,这份真诚就足以让消费者给个人情。

【反广告套路的广告】

双十二,网易严选对一些广告套路发起进攻,拍摄了《反广告套路的广告》,直击用户的槽点,和用户站在了统一战线。

【还是别看这个广告了】

在疫情期间,网易严选也加入了公益广告行业,形式粗糙,PPT都不需要,直接word就可以搞定,结果却口碑与声量双逆袭,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网易严选的广告真的是广告界的一股泥石流,从未常规出牌,却总是出奇制胜。它玩出了自己的一套黑色幽默,但消费者之所以爱看,还是因为 它选择了站在用户的一边。

用户不喜欢广告,那就不要广告;用户吐槽广告太套路,那就一起吐槽广告套路;用户觉得双11的折扣太复杂,那我就退出这场大战。

自古以来套路得人心,但人心容易变。网易严选的反套路营销成为了它的套路,但这种套路之所以凑效, 在于产品本身的自信,在于不套路的真诚,在于它的出发点不是“宣传”,而是“沟通”。

就如网易严选的营销团队所说,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么多“反套路广告”,在于“把用户当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么就有一说一。

也许,我们所说的“反套路”,不过是因为品牌决定不藏着掖着,不去包装和美化自己,而是真诚的表达。

过去的品牌都是带着面具宣传,网易严选选择摘下面具。

03

广告的终极目标就是带货

不管怎么说,网易严选作为一个线上超市,包含全品类产品,如家居、服饰、宠物、食品等等,那么,“卖货”依然是主要目标。

网易严选自出生起,也没少忘记在广告宣传上下功夫,只是“抓眼球”的方法很多,网易严选耍了点“小聪明”,它不是煽动用户情绪,不是去迎合情绪,而是直面用户的情绪,把广告和 社会 话题结合,一次次抓到用户的“反向痛点”。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蜂拥而上的时候,网易严选的广告选择向相反的方向奔跑,这也是为什么它总在说着『不』。

反消费主义,反流量明星,反广告套路,反折扣规则,这会成为一种套路,但套路背后真诚做产品,带货不过是顺水推舟。

网易严选的“反套路广告”也在告诉品牌,好的营销不等于要花钱,好的创意在于用户沟通,好的带货方式不过是把产品做好。

#话题# 你怎么看网易严选户外活广告?

前有西贝董事长一篇言论刷爆朋友圈,树立了一个品牌传播的绝佳案例。

后又有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发布视频手撕员工联名信,表示“第一个不裁员”。

近日,“员工徒手爬楼救下悬空女童,海尔赠送60万房产”的事件再次刷屏,引发网友热议。用60万打出了600万的广告,海尔贡献了又一个品牌营销传播的范本。

01

疫情困境之下

以“奖励员工60万房产”引舆论热议

疫情冲击下,市场陷入萧条,电器行业也不例外。

生产工人无法复工,消费者外出购物行为大幅减少,另外经销商、物流配送工人、安装工人复工延后也导致销售通路不畅,这进一步抑制了电器市场的需求。

作为国内头部电器品牌,海尔已经陪伴了至少两代人成长,在品牌营销上,也一直非常接地气!

5月21日上午,海尔成套服务工程师胡云川徒手爬楼,救下悬在六楼窗户外的女童。

随后海尔便在官方微博把这个小哥救人的经过还原出来,并发布了后续奖励措施,奖励小哥胡云川“人单合一”见义勇为奖,以及当地价值60万元的一套房。

奖励的同时,海尔还不忘附上价值观,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不希望有危险的事发生,但希望 社会 有需要,海尔人能够挺身而出。

此举一出,海尔成功上了热搜,引发舆论热议。

正能量派

@lox210:正道的光!

@午未之交:这种企业才是民族之光!

@pupu-2012:看到这个新闻感觉人生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学生新鲜事儿:良心企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下个空调一定买海尔的!

赞赏派

@Summer丶阳宝:救了一个家,奖励一个家!

@艾玛玛fafa:这比给个锦旗或几句口头表扬实在多了!

广告派

@雨公子guo:这个广告我认了!

@极品:海尔这波广告做的值了!

@小鲸鱼的飞机:比给某个流量明星做广告强多了!

@一个什么都懂一个什么都不懂:60万打出来600万的广告!

理智派

@吕迎超Cat:从另一个角度看,花60万的钱就能做个极好的品牌广告,真的很划算。

@蜗牛还是牛:不管出于公司利益,还是员工收到的利益,海尔这波广告打的都不亏。

@言午桃:海尔投60万房子给救人员工,实际出资应该还没有60万,各路媒体争相报道,全天候媒体平台不间断滚动露脸,远胜过任何大咖的广告词。

@沉鱼落雁画倾城:哪怕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宣传企业文化,我也希望这样的宣传更多些。

在我看来,真诚不仅能直击人心,也是唯一奏效的营销“捷径”。正是这样真诚、质朴的视频形式激发了UGC的二次扩散,从营销传播的角度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02

巧妙借势弱化广告属性

“另类”营销脱颖而出

与大多数品牌蓄意制造热点的营销行为不太一样,海尔这一波 *** 作巧借“东风”,从广告形式到广告内容都弱化了广告属性,让用户心甘情愿买单。在疫情困境之下脱颖而出,成为全民心中的“良心”品牌!

而相对于最终的市场反响,60万投入不过是九牛一毛。 海尔通过60万,就打出了600万的广告效应,可以说,海尔这一次的品牌借势营销非常成功!

海尔是怎么做到的?

1、用广告做外衣,传递品牌价值。

海尔通过对平民英雄的善意赞赏,传递出品牌的精神力量和人文关怀,对内部来说是企业认同感的增强,对外是企业价值观的传递。

2、瞄准受众心理,巧妙借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环境熏陶出来的国人,自然对好人有好报、正能量的事情津津乐道。海尔正是瞄准了国人心理,抓住时机,巧妙“借势”,通过正面的品牌形象包装,成功隐藏了广告意图,弱化了广告属性。

3、相形见绌,提升品牌格局。

疫情影响下,同行董大妈叫苦连天……在与同行一片哀嚎的景象相比,海尔的这一 *** 作在脱颖而出之外,显得高下立判,无形中提升了品牌的视野和格局。

4、将营销落到实处。

海尔的营销善举并没有停留在口头,而是用实在的行为兑现了承诺,这与大多数品牌哗众取宠的营销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搏得了公众的好感!

03

品牌营销

击中大众心智才是王道

毫无疑问,面对当下的舆论环境,品牌营销变得越来越难做。

一方面在于信息的碎片化与爆炸性,热点事件的存活度变得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具体到这次的肺炎疫情来说,面对这种偏负面的舆情事件,稍有不慎,品牌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因此,面对当下的品牌营销,话题一波一波的走,热点一波一波的跟,但最后回归到产品/品牌本身,获益却屈指可数。这是许多品牌面临的营销困境。

这一次,海尔“奖励见义勇为员工60万房产”这一营销行为或许给出了绝佳示范。

他并没有遵循品牌营销的套路形式,而是跳脱品牌营销的传统形式, 在形式上以微博互动、回应的形式契合当下大众的习惯;在内容上以实际行动,从员工视角,人文情怀俘获人心。

而从更深的层次来讲。

一个企业只有将 社会 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相结合才能成就品牌,企业的成功与 社会 的福利密切相关。海尔作为行业领导者,在传播战役中体现“企业公民”精神是义不容辞之举。

尤其是面对当下全民战“疫”的舆论环境,品牌传播,不管在大众媒体、社交媒体还是私域流量,借这股势能,与主流舆论步调一致,这无疑是一个上策。

回归到营销的本质,营销的价值在于传递品牌产品等信息的价值,“传递”与“沟通”才是目的。

“营销本无形”,跳出既有路径与套路才能创新,击中大众心智才是王道。

这正是“海尔60万品牌借势营销事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675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