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开好水果店

教你如何开好水果店,第1张

教你如何开好水果店

要开一个小水果店,首先则要办理好各项工商税务的手续,第二则是要充分调查周边市民的需求,然后再确定主打产品,尽量按需进货。第三则是要综合经营,做好营销,采取坐商+行商的方式,即店内零售,店外配送,把附近的单位、餐馆发展成自己的客户。

调查多家小水果店后统计发现,相当部分的小水果店利润率大约在20%,一般一个6平方米左右的水果店每天平均能完成200元左右的销售收入。“这200元左右的收入去除水果本钱,有四五十元的毛利,正好抵得上房租和其他一些开销。”根据水果店老板们的计算,这样一来,卖水果并不能赚钱了,这些小水果店的老板究竟如何赚钱呢?

最近一段时间,成都大街小巷新开出了不少水果店,几平方米的店面,每天几百元左右的销售额,日渐增多的街边水果店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产生着巨大的利润:蓉城数千家小水果店每天创造出的利润总额达到了3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赚钱的水果店有鲜为人知的赚钱“诀窍”,小水果店的利润率大约在20%,一般一个 6平方米左右的水果店一天能完成200元左右的销售,除去房租、水果成本,已经所剩无几,这些小水果店的老板究竟如何赚钱呢?面对正日益饱和的市场,他们该如何规避市场风险,如何保持赢利呢?

创业成功故事 :从200元到七八万元存款

老蒋很感谢水果,10年来,卖水果解决了他一家三口人的生计,而且还有了七八万元人民币存款。成都有众多和老蒋相似的人———举家从乡下迁到成都,以卖水果为生。

老蒋是仁寿人,熟悉他的人叫他“蒋水果”,原因是他拥有成都干槐树街上一家叫“实惠水果店”的小店。“实惠水果店”正对着爵版街街口。在同行眼里,这是个好位置,所以老蒋的生意一直不错。

老蒋的水果店基本没什么装饰,墙壁上贴着大玻璃镜,门上挂的牌子倒比较光鲜。老蒋说,放镜子后,看起来面积就大了,水果也很多,比较好看,很多水果店都这么搞,至于门上面的牌子,很多都是水果大户或水果市场送的,上面还打了广告。

老蒋的水果店只有七八平方米,月房租500元。“一年下来,除去所有开销,能剩5000多块钱”,老蒋觉得没赚多少钱,但他和老婆还有一个即将上初中的可爱女儿 “一年要开销两万多”,老蒋承认,这些开销都来自卖水果的利润。

老蒋的女儿很为老蒋骄傲,“爸爸是拿着200块钱进城的”,老蒋的老婆说家里大概有了七八万元存款,这些都是卖水果的利润。

竞争状况:5000家水果店遍布蓉城

老蒋估计,成都和他一样卖水果的至少数千人。记者从四川省营销学会方面获得的说法是,超过了5000家。

“我们有好多老乡都在成都卖水果”,老蒋说,“具体有多少没有统计过,现在做水果生意的越来越多了,大街小巷都是小水果店。”

老蒋的看法不无道理,从去年年底以来,成都的小水果店不停地冒出来。稍微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居住的小区附近总能找到水果店,一些水果店甚至凌晨3时依然在营业。

对着“实惠水果店”往爵版街上走,在100米的范围内还有另外两家和“实惠水果店”大小相当的水果店。

这些水果店的老板们有些是老蒋的老乡,他们乐呵呵地坐在店门口,“一个月能赚2000多块钱,”爵版街上的李姐开的水果店不到6个平方米,“前几年生意比较好,现在大家的利润都在20%左右。”李姐和老蒋都说,现在开水果店的人越来越多。

书院西街上一家小水果店的老板告诉记者,附近好几家水果店都是他的老乡开的。老板这样概括:“老家附近的人认为我们卖水果赚了钱,而且投入成本不大,几百块钱就可以起家,做的人就越来越多。”

另外,还有一群特色的小水果店老板,他们来自仁寿、南充、乐山等地,这些店老板在家乡拥有果园,在成都开的小水果店既是零售点也是批发点,而且兼做联络站。水果丰收期,就经营自家的水果,这个“直营点”的利润比批发要高得多平时则出售各种水果维持运行。

赢利模式 :利润大头在集团配送

调查多家小水果店后统计发现,相当部分的小水果店利润率大约在20%,一般一个6平方米左右的水果店每天平均能完成200元左右的销售收入。“这200元左右的收入去除水果本钱,有四五十元的毛利,正好抵得上房租和其他一些开销。”根据水果店老板们的计算,这样一来,卖水果并不能赚钱了,这些小水果店的老板究竟如何赚钱呢?

“关键在于配送”,老蒋坦言,配送给附近单位的水果是小水果店赚钱的最大来源。每天下午近5点,老蒋会用小手推车将50~100公斤的西瓜、苹果等送到附近几家单位,“每天能赚五六十元,好的时候有100多元,关键是量要大。”老蒋说,“能找到大单位固定送,这样店里的水果能出完,才能赚到钱。”

李姐和老蒋一样,每天都要往附近一家宾馆配送上50公斤水果。红星路边一水果店老板正打算关掉自己8平方米的水果店,原因是他失去了附近两家大的单位水果配送业务,而且也没有联系到新的单位。

最近几天的生意有些让老蒋担心,他负责配送的一家大单位在年底要搬到新场地办公,这意味着他的生意可能会失去。

老蒋告诉这样讲到,他正在联系新的配送单位,他希望把生意做得更大一些。 营销陷阱:不及时结账埋隐患

老袁在书院西街开了一家水果店,他也掌握着几家大单位的配送,虽然小店零售生意并不太好,但有配送大单,收入还不错。

配送让老袁赚了钱,但最近他也正为此烦心,两个月前,附近一家单位主动找到老袁,让他配送水果。这可乐坏了他,这家单位和他商量好,每天配送水果,但水果款每三个月结算一次。

老袁连送了两个多月,水果款累计到了2000多元,就在老袁打算去要钱的时候,这家单位的老板却玩起了失踪,老袁一直在找这家单位,钱至今没有拿到,“算我倒霉,当时应该按天结算或者半个月结算。”老袁对此耿耿于怀。

事实上老袁的.遭遇并不鲜见,配送水果从购进到送出都有一系列的游戏规则。老蒋说,成都的各个水果批发市场价格很接近,只是不同季节,各个市场的批发重点不同,比如现在的西瓜则主要来自驷马桥,而桃子则主要从龙泉的批发市场来,小水果店通常都是直接到批发市场批发水果。

“一般一买几百斤,自己根本选不过来,批发市场的个体老板专门请人在选水果,如果要选好水果,就要给这些帮忙选水果的人一点辛苦费。”老蒋每次一般给每人5元钱,所以他从市场里拉回店里的水果都很好,烂掉的情况比较少,而且从配送单位退回来的几乎为零。

配送水果,老蒋也很有一套,最开始都按天结算,几天以后,双方建立了长期关系则一般半月结或月结。

市场规模:每天30万元的“大蛋糕”

老蒋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有时候晚上,他会把卖剩下的西瓜拿到邻居的冰箱里冻一下,慰劳自己。老蒋说最近几年,买水果的人越来越多,他卖的水果也在增加。

老蒋没有仔细统计每个月的销量,他说他进货的次数在增加。

记者始终未能掌握到确切的成都市民每天的水果消耗量,但调查发现,成都市民每天消耗的水果量有数百吨。调查数据来自驷马桥和成都其他一些水果批发市场,这些市场每天批发出来的水果总量达到数百吨。据批发商介绍,批发出去的主要在成都市场上消化。

市民们对水果的青睐是老蒋们的希望,而且数据显示,市民消费水果正在逐年增加。

查阅四川统计年鉴发现,从2000年到2002年连续三年,四川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在逐年增加,这说明生活水平在提高其中干鲜瓜果类支出也逐年增加,从2000年到2002年,这笔支出由99.60元增加到了146.22元(见右上柱状图)。据成都市统计局的成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情况显示,干鲜瓜果类1990年为54.93元、1995年为113.50元,1998年为117.62元、1999年为136.59元。

根据多方得来的数据统计显示,一家小水果店的年纯利润在25000元左右,每天各个店平均赢利60~70元,按照四川省营销学会专家以5000家小水果店计算,每天成都小水果店赚取的利润总额超过了30万元。

专家点评:水果市场大有“钱途”

“我一般两三天会买一次水果”,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蔚教授讲。事实上,包括李蔚教授在内的消费者的消费拉动了各地的水果产量增加,来自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水果产量平均增长超过了8%,2004年的水果产量达到了507.3万吨,成都2004年的水果产量已从1999年的48.3万吨增加到了89.1万吨。

“现在生活水平正在提高,水果的消费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李蔚教授讲到,最近几年消费增长中,牛奶和水果的消费在快速增加,水果越来越受欢迎,水果的消费量还会大幅度上升。

街头小水果店成销售主力军

作为四川省营销学会会长的李蔚教授讲到,买水果一般有三个去处:超市、街头小水果店、菜市场,现在多数人趋向于在家门口的小水果店购买水果。

李蔚认为,市民逛超市的频率相对低,而菜市场的水果销售点本身的不足导致数量减退,这促使了街头小水果店数量增加。

据介绍,超市现在大都设有水果专柜,市民逛超市的频率一般是10天左右/次,市民购买水果并不十分方便,而菜市场中的摊位相对较小,成本也比较高,而且菜市场一般距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购买并不方便。另外,现在的社区配套,也非常需要小水果店进入,小水果店水果便宜,距离市民近,这样生意明显更好,而且成本低,这也促使街头小水果店的数量在增加。

   先赚人气再赚钱

老袁的遭遇让李蔚教授有些难过,李蔚教授送给老袁和所有开小水果店的老板七个字:小本生意不压账。

“这些水果店的生意本来就是小本经营,配送是利润的大头,一旦成了死账,老板就亏大了。”李蔚教授建议小水果店配送水果最好是当场支付,或者是一周结算一次,最多也不要超过10天。

李蔚教授认为,要开一个小水果店,首先则要办理好各项工商税务的手续,第二则是要充分调查周边市民的需求,然后再确定主打产品,尽量按需进货。第三则是要综合经营,做好营销,采取坐商+行商的方式,即店内零售,店外配送,把附近的单位、餐馆发展成自己的客户。

“千万要注意先赚人气再赚钱” 李蔚教授提醒,小水果店靠近社区,顾客基本都是回头客,如果一旦出现短斤少两等问题,很容易就把顾客赶跑了。“一定要注意摊位的可持续性”,李蔚教授这样说,一般经营小水果店3到6个月能聚集人气,如果不把摊位的场租问题落实很容易出现“给人做嫁衣”问题:刚刚把生意做火,房东就要收回门面。

下面有一篇有关掉渣烧饼的文章,其中有个“网上秘方”,您可以参考一下。

一锅烧饼卖出三个价,正当各方纷纷猜测网上秘方真假时,昨日有读者为本报记者提供了一份所谓的秘方,记者随后持这份秘方多方求证,川渝两地多位“掉渣”烧饼店的经营者称,记者掌握的秘方肯定是假的。不过有业内人士则不相信秘方之说,他们认为,秘方根本无秘可言,只要多试验几次,烧饼的制作方法和配料就能一清二楚。

网上秘方突现身

掉渣烧饼网上秘方:

5公斤肉的配料为:盐80克、白糖30克、烧烤料50克、鸡精100克、十三香25克、香葱150克、味精100克、孜然粉50克、生姜200克、特香粉30克、榨菜250克、五香粉25克、蒜子150克。

热心人报料

“秘方”交代详细

本报昨天报道了网上有人叫卖“掉渣烧饼”秘方一事,有读者为记者提供了一份他自称以30元从网络上购买的“掉渣烧饼”秘方。记者查阅这份所谓的秘方发现,秘方分为五个部分:食品收费项目、烧饼配料表、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烧饼制作工艺以及土家烧饼调料解释。整个秘方全文约为3000字。

秘方显示,5公斤肉的配料为:盐80克、白糖30克、烧烤料50克、鸡精100克、十三香25克、香葱150克、味精100克、孜然粉50克、生姜200克、特香粉30克、榨菜250克、五香粉25克、蒜子150克。老面和面团的制作也很讲究,配方和技巧都有详细的交代,包括不同天气情况下搭配的变动。

秘方同时还推荐了佐料和设备生产商、价格、联系方式以及一些简单的营销技巧。

加盟商说法

这秘方是假的

昨日下午,记者持秘方向川渝两地的“掉渣烧饼”店经营者求证秘方的真伪。

“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哪里才十几种配料?我们至少有100多种。”记者把这份所谓的秘方给一家加盟店老板看时,她这样向记者透露。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加盟店,他们均表示此秘方是假的。而青年路一家烧饼店的经营者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知道“廉价秘方”的事:“我不敢说网上兜售的秘方是‘歪’的,只是如果按照网上秘方制作烧饼,味道绝对没有我的巴适,肯定竞争不过我。”

同时,记者还通过重庆的媒体联系到了多位在重庆卖“掉渣烧饼”的经营者,并将这份秘方的配料表报给了其中的一位关先生。“你的秘方肯定是假的。”关先生还告诉记者,光看秘方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进行现场学习,不然怎么都做不好。

技术提供商反应

秘方只在我手里

读者为记者提供的这份秘方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记者希望向技术提供商求证。发源于湖北的“掉渣烧饼”在武汉本地的知名推广人之一是武汉掉渣儿食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晏小姐,记者随即将秘方传真给了这家公司。

“现在我在外面,你传真过来的资料我还没看到”,当记者希望晏小姐为秘方验明正身时,晏小姐透露:公司的秘方只有她自己知道,看到传真后会给记者一个答复。至于其他问题,她则以太忙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随后联系上海方面,自称代理“土家掉渣烧饼”全国招商项目的“巴比馒头(上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接到传真后表示,专业人员不在,无法对秘方作出判断。

面点师点评

可复制性太强

对于记者掌握的所谓的“掉渣烧饼秘方”,中国烹饪大师张先生表示,中国国内菜品能够成功申请专利的属于极个别现象,更多的餐饮业者都是声称自己的菜品具有秘方。而秘方又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旁人很难去界定。

至于记者手中的“掉渣烧饼秘方”是否是“正版秘方”,“那可能只有最早提出拥有‘掉渣烧饼’秘方的武汉推广公司才有发言权”,张先生认为,通过和武汉的“第一版秘方”相比较,也许能得出一些结论。

另外一位面点师傅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分析,秘方无秘可言,对于烧饼而言,业内人士只要品尝以后,多试验几次,一般都能掌握配料和加工技术。

熟悉食品业的一位面点师傅黄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作为业内人士,我认为秘方分文不值。”据悉,“土家掉渣烧饼”刚开始在成都扩展的时候,黄先生就特地去品尝了。黄先生认为,网上叫卖的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我觉得没有什么真正的秘方,因为‘烧饼的可复制性太强’。”

“ 攻城略地”赚热闹

曾经风靡 赚的就是热闹钱

必须承认的是,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掉渣烧饼”风靡各地,据记者了解,土家烧饼在武汉、上海、重庆、北京、杭州、南京、成都、长沙等城市发展迅猛,成都市场上就有100家店左右。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火爆?餐饮从业者认为,原因之一是,技术含量比较低,比较容易复制。尽管近日秘方闹得沸沸扬扬,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核心技术,更何况各人各地口味不同,有很大的自由改进空间。

记者以购买秘方为由在成都市场上暗访,有烧饼店经营者告诉记者,只要交钱,一两天就能学会全部技术。

本小利大能赚钱,在经营者看来,这是重要原因。以成都市场为例,开一家掉渣烧饼店的成本是相当小的,根据计算,基本投入包括,加盟费3000元,设备:烘烤机4000元,店面租金视口岸和大小而定,总投资小于一万。成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回。投入不大,利润却充满诱惑,据记者调查,“掉渣烧饼”一般有40%~50%的利润,定价2~3元,每个可以赚1元左右。

熟悉“掉渣烧饼”店扩张的人士笑称,“掉渣烧饼”店赚的是热闹钱,在一个地方开几个后,赚了钱,后面的人跟着来了,先前的店就撤退到其他的地方,比如二级市场,然后又是生意火爆,但跟风者来了,他们又选择新的战场,“最初的经营者赚了!”据记者了解,最近一段时间,重庆方面多家在本地经营困难的 “掉渣烧饼”店准备进军四川的二级市场。

生意下滑

重庆部分烧饼店已关门

据悉,在重庆市场上,一些曾经风靡的烧饼店已经关门,还有一些店正准备转向销售其他产品。有资料显示,重庆的烧饼店在最火爆时每天能卖约3000个烧饼,而最近生意开始下滑。

面对网上30元秘方如此凶猛的势头,和正在增加的烧饼店,成都本地经营“掉渣烧饼”的店铺老板却不为所动。记者昨日在青年路一家烧饼店前看到,烧饼生意依然不错。在不到3米宽的店铺外,不断有消费者前来购买烧饼。而每炉8个烧饼,基本上在出炉后就会一售而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排队规模却不如从前。

“店开得太多了,现在的生意不如春节那段时间了。”春熙路附近一家烧饼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以前每天可以卖三四千个,现在卖一千个就算走运了。昨日中午,记者在红星路上的一家烧饼店外看到,昔日排队买饼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

红火不过几个月?

谨慎投资 “流行麻花”是教训

昨日本报开通了热线征集读者意见,有读者通过电话咨询,希望能做加盟,而业内人士担心,不断跟风增加的烧饼店可能导致很多烧饼店死掉。

“烧饼店的生意好好哦,具体怎么加盟呢?”一位姓罗的女士昨日通过电话向记者询问。据她介绍,她准备在四川的二级城市去做烧饼店。“在成都春熙路一带的烧饼店一般都要排队,在二级城市肯定能赚钱。”在罗女士看来,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掉渣烧饼”,基本不用做宣传,肯定能火起来。

从事餐饮业的徐先生则称,“这个行业维持不到2个月以上,在其他城市已经有先例了。徐先生建议投资者对这个项目应谨慎。

多年从事食品连锁经营的徐先生曾在武汉、长沙、杭州、重庆进行考察:“‘土家掉渣烧饼’就像一阵风一样”,这和去年流行的麻花等是一个性质,消费者图的是个新鲜感,最多再流行几个月。另外,徐先生认为“掉渣烧饼”产品比较单一也不利于长期发展。

专家观点

急功近利易“短命”

谈起30元即可从网上购得“烧饼秘方”和烧饼店遍地开花一事,四川省营销学会会长李蔚认为,对于生意红火的行业,很多人习惯一拥而上,最终导致加盟店市场惨淡,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而类似事件在此前已有先例。

据了解,一年前的“奶油麻花”和几年前的“珍珠奶茶”也曾风行一时,不过这两者目前已经风光不再。

李蔚介绍,成都多家烧饼店生意火爆,说明这是有市场需求的。不过,在特许加盟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技术所有方能够控制专有技术,有一套好的管理体系。如果对于技术和开店密度失去控制,难免会落入“短命”怪圈。而目前的“掉渣烧饼”市场就陷入了这样的怪圈,由于开店的门槛很低,多家烧饼店相继问世。不过,有效市场不够,加之行业竞争无序,大部分店面可能走向衰亡,只留下小部分。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内容:明朝初年,明成祖想要把北京建成一个新的都城。当时河北地区地广人稀。很多人从山西迁往河北。据史书记载,李氏家族就从那时从山西迁来河北高阳...... 在明,清两朝之中,高阳李氏有十二人中进士,十六人为举人,四人得谥号,文敏,文勤,文肃,和文正。 文敏公李国普为明朝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和中级殿大学士,爵少师兼太子太师。办事坚持正论。时人称为宰辅。《明史》有传。文勤公李蔚从三十四岁始任康熙朝大学士,在内阁二十七年,为顺治,康熙所倚重。平定三藩之乱,参与机密,关于台湾弃取,力主统一台湾,设官镇守。故清人誉其为\"开国宰辅\" 《清代人物传稿》中有关李蔚的记载云:康熙九年,改内三院为内阁,李蔚改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寻任纂修《世祖章皇帝实录》总裁官,十一年七月,《世祖实录》告成,李蔚加太子太傅。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三藩叛乱,不久,察哈尔布尔尼亦反,李蔚以久在内阁,任事久,为康熙所倚任,\"参与机密,天子尝口授,公起草,谕统兵亲藩将帅方略,间与议军务及时事人才。\"常常或深夜始退出就食,或留宿阁中。人或有问者,或曰不知,或默不应,慎重不泄禁中语,因此深得康熙信任。平定三藩后,康熙于干清宫饮宴群臣,李蔚受赐坐殿上,康熙亲自执杯劝酒,君臣赋诗酬唱。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台湾郑克爽投降,关于台湾的守弃问题,清廷中发生了重大的争论,李光地甚至主张\"招来红毛,畀以其它\",有人则主张弃其地,迁其居民。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坚决请设台湾镇守官兵,他特别指出,红毛(西方早期殖民主义侵略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倘若台湾一旦\"为红毛所有\",\"必合党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然俨然无虞。康熙问大学士等曰:\"尔等之意若何?\",李蔚、王熙奏曰:\"具施琅奏内称,台湾有地数千里,人民十万,则其地甚要,弃之必为外国所据,奸宄之徒窜匿其中,亦未可料。臣等以为守之便。\"李蔚支持设官兵驻守台湾,否则\"弃之必为必为外国所据\",成为奸宄渊薮,他虽不是从西方早期殖民主义的侵略来认识问题,但主张统一台湾,防止外国为患则是十分有见地的。康熙认为:\"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根据康熙的命令,清廷在台湾设一府三县,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率兵八千驻守,台湾隶属于福建省,完成了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康熙二十三年六月十一日(1684年7月22日),李蔚病故,年六十岁。康熙闻知,降旨曰:\"李蔚简任机务,慎勤敏练,宣力有年,牢绩素着,忽闻溘逝,朕心甚为悯恻。\"命下部议恤,加祭一次,谥文勤。李蔚任大学士凡二十七年,以忠勤正直和练达掌故为皇帝所倚信。他曾三次主会试,十四次充殿试文武进士读卷官,充纂修、监修正副总裁十一,赏赐优渥,举凡龙蟒貂绮金银鞍马彩笔念珠行幄等等甚多,康熙更赐御书卷轴,以示荣宠。然其自奉甚简,不营货利,不置产业,不进声色,家无衣纻之仆,以所得俸禄周济族人及贫士。人有造访者,从不为促膝密语,声音高朗达于户外,语涉私则避席改容,平生不受馈遗。故与其同官大学士王熙说:\"朝野贵贱,莫有指公过失者。\"时人吏部左侍郎赵士麟更推崇说,李蔚\"言为世经,行为世法\"。二十多年后,康熙还不时怀念李蔚等故旧大臣。康熙四十九年三月,谕大学士等曰:\"今观汉大臣俱已年迈,继此可用者,难得其人。......昔如魏裔介、李蔚、杜立德、王熙、梁清标等具优。李蔚任大学士时,始终恪慎,懋着勤劳。\"命将其孙李敏启越格升补。同年十月,李蔚第三子李其旋,以教习期满,部选知县,引得见旨:\"原任大学士李蔚,宣力年久,其子李其旋,着以主事用,遇缺即补。\"李敏启寻擢大理寺卿,李其旋兵部员外郎,\"以示崇奖旧臣,优录后嗣至意\"。文肃公李殿图在乾隆,嘉庆时曾任安徽和福建巡抚,后闽浙总督。在闽浙多施惠政,当地百姓在他过世之后仍在感戴歌颂。故身后获谥号文肃。李鸿藻, 字石孙,号兰孙,道光二十四年甲辰中乡试举人,咸丰壬子年中进士,保和殿复试,得一等一名,不久由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外放河南学政。咸丰十年,文宗想要找一位品德学问兼优者,教授大阿哥读书。当时的大学士举荐了李鸿藻。因此特将其召回北京,为当时只有四岁的大阿哥授读。大阿哥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同治四年,入军机,后晋升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官职日渐显赫。他先后担任过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协办大学士等等职务。李文正公因为主张严整纲纪,清明政治,并支持敢于批评时弊,揭露社会腐败现象,谴责失职官吏之官员,获得朝廷内外的认可与赞同,成为清流派领袖。他主张放宽言路,关心民间疾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下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这在封建统治的时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以几十年的从政言行做到了\"持躬俭约,独守正,持大体,所荐多端士\"。因而以其爱国爱民,清正廉洁而名重京师。在中日甲午战争和中法战争中,他始终坚持主战。在处理崇厚签署《里瓦吉亚条约》问题上,他坚决主张收复伊犁。 他坚决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总之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他始终坚持了积极的爱国主义立场。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他1897年病逝时,皇上颁发上谕:\"守正不阿,忠清亮直。\"晋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正。李文正公之子名李火昆 瀛,字李符曾和李煜瀛,字李石曾。李符曾先生做至邮传部侍郎。后致力于民族工业与公益事业,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工商业的开拓者之一。李石曾先生早年留学法国,出版刊物,致力革命,被尊为国民党的四元老之一。他倡导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材。他开辟了中法文化交流之先河。他创办了无数公益事业。他不仅仅是著名的国际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教育家,还是著名的民间外交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721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