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4217是什么意思

龙湖4217是什么意思,第1张

“4217”开盘管控法。

龙湖拥有一整套完善的营销管控体系,这个堪称龙湖营销体系核心之魂!尤其是“4217”项目开盘管理体系,一度成为行业学习的范本。每一步可都是要过会的!你不会见到龙湖出现大的营销失误的秘诀都在于此:所谓“4217”,即开盘前4个月建立项目大策略,完成定位与方向;开盘前2个月纠偏与修正,完成落地执行;前1个月进行策略调整,开盘前7天组织完成开盘前的“临门一脚“。龙湖通过四个黄金节点进行精准营销节奏把控,这也是我们极少看到龙湖出现重大营销失误的原因之一。龙湖把蓄客这样一件相对随机的事情,转化成营销过程中可以量化的来人来电等指标进行管理。这一体系包括以客储量指标、客储转化率指标、客储转化周期指标、客储单位成本指标的三级客储体系和若干个营销过程控制指标且可量化的数理量化逻辑。

【龙湖,以一种让人“看不懂”的方式快速冲进全国一线,可能是被模仿最多的开发商】

龙湖从2006年的30亿到2010年的300亿,业绩翻十倍只用了四年。能和这一速度匹敌的可能只有碧桂园和恒大了,但后两者快速发展的原因相对比较清楚,龙湖却让很多同行、专家大呼“看不懂”。龙湖可以说是从刚起步、小规模的时候就确立了清晰的价值观和长远规划,并且一直秉承着这些发展战略,这一点对任何企业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头脑清醒的龙湖非常有耐心,不急于扩张打造了完整成熟的产品、管理、人才、文化和营销体系,这才开始走出重庆——可以说一下山就是高手。同样稳健的是每进入一个城市都深耕细作,如果全国的大开发商做一个排名相信这个数字龙湖可以排在前三名,很有可能就是第一。

战略清晰还体现在龙湖的财务管理,从很早就非常重视财务稳健并用财务来指导决策,建立制度。08、09年左右龙湖第一次筹划上市,但遇到金融危机世道不好,当时和龙湖一起做IPO的河南建业坚持急于上市,结果发行价只有2块,龙湖坚持没上,等到10年底上市的时候发行价做到了7块多。包括现在龙湖的财务 *** 作水平也是业内一流,绝不碰信托,经常做海外融资,财务成本在全国来说都是最低的之一,各项财务指标在香港内房股中都名列前茅。

龙湖的产品力是打入江湖的第一把利剑样板区像梦中骑着白马的高富帅一样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龙湖的营销和产品相得益彰,尤其是在07年前后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敢溢价,有气质,造梦能力一流,买龙湖房子的过程就像艳遇一样刺激。“别墅专家”的美誉也逐渐建立起来。当然不得不提的是会和展示阶段形成一个难免的落差。

上文提到过,在管理体系上龙湖是走在行业前列的。相比万科,他的组织架构更简单垂直,没有“区域”这一层级,是集团-地区公司两层管理,且对地区公司的放权要更大。龙湖是最早开始做跨行业高管引入的,尤其是从宝洁(我心目中的职业经理人黄埔军校),并且最为成功的实现了矩阵式管理架构,为龙湖奠定了大企业范儿的气质。也在业内大胆的大规模使用“学生兵”卖房子,并且是“耸人听闻”到现在都没有一家模仿成功过。

龙湖最值得称道的是简单直接的企业文化,不设副职不设秘书,讨论工作对事不对人,提倡不给领导拎包、吃饭聚餐级别高者买单,公司里所有带窗户的位置都留给开敞工位,年收入上千万的执行董事们办公室不足十平米而且没有窗户,这些在其他公司简直难以想象。尤其是龙湖有自己的员工论坛,开放包容,什么帖子都能发,从不删贴,让新进龙湖的员工十分惊讶和感慨。

上面提到的这些打法,都在被业内广泛的模仿和学习,龙湖的人才流失这几年也是非常高的,堪比万达在商业领域的状况。龙湖自己则是初期学万科,中段学绿城,现在主要学习中海和新鸿基——因为晚入江湖,龙湖对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还不足,08年行业危机时龙湖的资金链也一度岌岌可危,而中海则是经历过97年金融风暴的老宗师。

上面全文没有提到的是龙湖的创立者吴亚军,实际上大量的战略、企业性格都有着她深深的烙印。她也是我个人所知道的、中国企业家里(不仅是地产行业)最低调的老板,没有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724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