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曾毓群能否颠覆电池行业

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曾毓群能否颠覆电池行业,第1张

“ 历史 性时刻”、“石油霸权面临熄火”、“宁德时代引爆能源革命”.....等等一系列话题充斥着眼球,久久不能散去。本着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打开一条条资讯,原以为是发生了什么 科技 型的创举,新能源得到实质性的突破。

结果呢,不得不佩服宁德时代的广告营销能力,愣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自己推上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然而一番 *** 作之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好不容易将股价推动到500以上又被打回原形,脚踏实地的做科研不行嚒?为什么要去吹最厉害的牛,招来最毒的耳光?

众所周知,宁德时代是赶上新能源红利窗口,也是得益于国内数得着的电池大户比亚迪“闭门造车”不对外输出电池,而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在动力电池的需求上只能依赖进口。而宁德时代是被工信部列入“国产动力电池白名单”内的企业,当然成为了诸多车企的不二之选,蜂拥而至的订单让宁德时代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然而,有一只遮天大手忽然而来,刀片电池将自燃永远隔绝在新能源 汽车 之外这个阴影已经笼罩在宁德时代的头上,而且随着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产能增加,将会对屡次发生自燃事故的三元锂电池致命的打击。安全和续航,当两者面临选择的时候,相信更多的车企是选择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续航,而不是在忽略安全隐患一昧的提高续航。

曾毓群口中的钠离子果真那么神奇?

其实对于钠离子,并非是近两年才走入人们的视线中的,早在199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发,不过由于钠离子电池的技术难度比锂离子电池更大,所以最终市场选择了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是在2018年12月份的时候,南京理工大学夏晖教授与中外团队合作,首创结构设计和调控方法,在锰基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由此,钠离子才被动力电池厂商格外重视,也因此带动了钠离子电池重新被提上立案的契机,是时候将钠离子电池商用了。

从理论上来讲,钠离子电池相比起三元锂电在能量密度方面有所不如,不过安全性、使用寿命都要优异得多;钠离子相比起磷酸铁锂电池来说优势就更多了,它的安全性比磷酸铁锂更好,而能量密度又更高,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为140Wh/kg,宁德时代宣称它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并正在加紧技术研发力求将能量密度提高到200Wh/kg。

而这些只是试验阶段的数据,具体还没有到动力电池的替代和应用上,至于数据的真实性相比也不会有太大的悬殊。

推动钠离子电池的根本原因

钠离子的诸多优势确实是显而易见的,但耗资巨大的研发与应用也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在动力电池技术之争的趋势激烈化之下三元锂电池已经日益衰落,宁德时代的江湖地位也岌岌可危了。

从今年上半年的装机量数据来看,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2.5GWh,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30.15GWh,同比增长139%,约占总装车量的57.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2.22GWh,同比增长368.5%,约占总装车量的42.3%。磷酸铁锂对三元锂电池的攻势成压倒性的胜利,而且这种趋势将会随着车企之间为了压缩成本会持续走高。

除了成本以外,磷酸铁锂之所以被众车企优先选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安全性,屡见不鲜的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件中,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任谁都不愿看到自家的产品不间断的爆发安全隐患,而恰巧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又比三元锂电池更高,从而推动磷酸铁锂电池的销量猛增。

虽然宁德时代在磷酸铁锂上也有供应,但是将磷酸铁锂安全性发挥到极致的是比亚迪,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进一步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尤其是随着刀片电池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未来开放市场对外供应是必然的,这就对宁德时代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绝地反击,宁德时代胜算如何?

三元锂电池让宁德时代的成功踩上了高密度红利风口,但如今宁德时代的骄傲——三元锂电池正在被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追赶。迫于压力之下宁德时代必须有个突破口才能稳定宁德时代地位,而被搁置长达数十年的钠离子成为了曾毓群的救命稻草。

去年9月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就已量产,当时电芯产能可达30万只/月,为全球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钠离子电池。这让宁德时代看到了希望,认为只要抓住钠离子这个风口就能牢牢处于不败之地。

但是钠离子真的就那么容易嚒?宁德时代就凭此可以颠覆电池行业?

首先从理论上讲,是不太可能的。钠离子电池在我国其实早已量产,曾毓群此番抛出这个话题只不过是新瓶装老药,不一定见效而已。钠电池既非新鲜事物,也非颠覆性技术。更早的时候,国外一些国家就已经发明出了相关的技术,但是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表明实际上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钠电池能量密度(一般不到 120Wh/kg)明显低于磷酸铁锂电池(160Wh/kg)与三元电池,所以新能源车电池需求匹配度低,暂无替代锂电池成为动力领域主流技术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前钠电池的实际生产成本并没有无显著的优势。曾毓群对此只字不提,身为宁德时代的董事长他不懂嚒?不,他懂,但他不会跟我们说而已。

《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国产新能源-刀片电池起火爆炸》相信很多人看到的不止是碰撞,相信很多人看到的是三元锂电池和刀片电池的一场博弈,我们不去猜测其背后涉及的有没有暗箱 *** 作,但至少看出来刀片电池已经威胁到了三元锂电池的地位。而宁德时代,真的没有退路了,如果再没有杀手锏的祭出,逐步被比亚迪蚕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守护·文

据相关消息报道,宁德时代被爆上半年赚了将近45亿。这样的业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那么公司是如何营收的呢?其实他们主要是通过动力电池的销售来获得利润的。因为随着政策的改革,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进导致市场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增。自然就给他带来了机会,这样的话使得他们有了很好的发展。无论哪种企业只要他与政策沾边,那么它的发展一定非常可观。现在全球都在追求新能源,而新能源最主要的体现就在于电能,那么自然动力电池的市场会越来越好。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电池都能受到大家的追捧,只有那些质量真正过关品牌真正可靠的产品,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青睐。那么到底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探讨一下。

首先是,安全性能。对于我们来说,动力电池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汽车动力输出的。所以它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它的安全性能不够。那么可能就会给汽车带来一定的危险,这样的话就存在很大隐患。自然这样的产品是不过关的,也是无法受到市场欢迎的。

其次,容量。对于我们来说它既然是一种动力电池,那么自然他就有一定的容量。它的容量越大,他所能保障的续航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制造电瓶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提升他的容量,这样的话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

虽然说这个市场的发展很好,但是他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如果我们要想在这个市场上立足,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具备自己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淘汰,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并且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2020年宁德时代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4GWh,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24.82%、国内市场份额的50%,连续四年夺得全球冠军。我们熟知的特斯拉、蔚来、宝马等国内外一线品牌都是宁德时代的忠实“用户”,那么为何世界各大主机厂都如此青睐宁德时代的产品?带着这个问题,我探访了位于福建宁德的宁德时代总部和其附近的电池工厂。

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电动车电池大体分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两类: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相对安全、电池寿命较长;而三元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高、性能更好,但价格和安全性又是它的短板。这也使得众人对二者中谁才是更优选择争论不休。那么目前到底有没有一个相对完美的电池产品呢?在金融政策方面有一个“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理论。“不可能三角”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而在工业制造领域同样也存在这个不可能三角。就新能源电池来说,不可能同时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好的安全性以及更低的成本。新能源电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性能、安全性、成本之间相互制约,可以说是一门妥协的艺术。不过宁德时代通过技术的进步达到了更高层面的均衡,使宁德时代的电池成为了"六边形战士"。

安全永远是电池技术发展的基石。为此,宁德时代在电池材料选型上使用了多次实验得出的拥有高稳定性的电解液和正负级材料。为防止某一电芯因意外状况导致状态不正常,而后引发起火和爆炸,宁德时代在电芯上设计了防爆阀,一旦电芯出现问题防爆阀随之打开,泄去电芯中积累的气体和热量,避免发生热失控,影响其他电芯。在Pack和电池包模组的设计上宁德时代的工程师通过先进的模拟软件进行仿真,最终设计出先进的留道,保证一旦电芯出现问题需要泄压时,气体和热量可以流畅的排出到Pack或电池包模组外,杜绝热扩散。

在解决了电池安全性的问题后,便需要考虑如何让锂电池拥有更好的性能,毕竟在当下,电动车的补能问题还没完全得到解决,所以在相对条件下,提升单位体积的电池能量密度能为车辆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对此,宁德时代在业内首创了CTP(cell to pack)无模组技术。即取消以往的中间状态模组,直接使用电芯组成电池包。与传统的MTP(module to pack)技术相比,由于不需要组装成模组,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零部件,省下来的空间可以放置更多的电芯。根据统计减少40%了零部件数量、提升了15%-20%空间利用率,最终能量密度提升了10%-15%。宁德时代的工程师透露,下一项CTC(cell to chassis)技术也已经在研发中。这次脑洞更大,打算直接将电池和汽车的底盘融合,这种设计不但能极大的提升能量密度还可以增强底盘的扭转刚性。

仅仅提升能量密度还不够,温度也是影响锂电池的一大硬性指标,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锂电池的工作效率。这就是为什么寒冷地区新能源车的续航下降,性能下降。为了使电池包工作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宁德时代创新的使用了电池包“自加热”技术。与传统方式为电池包增加PTC材料的加热贴片来为电池加热不同,宁德时代的解决方式是利用高频开关来精确控制电池内部的短路时间,利用电池内阻来产生热量。换句话说,传统加热方式像是往电池包上贴上一些暖宝宝,不仅加热不均匀,能耗和质量也会增加;而宁德时代的“自加热”技术则是让电池内部自行发热,像是冬天喝下的一碗姜茶,由内而外的对整个电池包进行加热。

根据官方资料显示,宁德时代的自控温专利数量总计超过60余项,加热速率可以从传统模式的0.2-1℃/min提升至1.4-2℃/min,同时电芯之间的温差比起传统模式也更小。更重要的是,由于无需加入额外的配件,整个电池包的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电动车所谓的动力电池制造商。

在参观过程中我见证了针刺、火烧等实验。在针刺实验中钢针刺入电芯后,我只是观察到了电芯的电压有了一个轻微的下降,而电芯外观没有什么变化,没有冒烟、没有起火、也没有爆炸。而宁德时代火烧实验的流程是,把电池包放在温度是590摄氏度左右的火焰上烧1个小时,而国家的火烧实验的标准仅仅是130秒,我观察时实验已经时间过去了<span style="text-inden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782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