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为什么营销得如此成功?

《大圣归来》为什么营销得如此成功?,第1张

我们见证了大圣的逆袭,甚至对很多人而言,我们参与了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而且还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是场盛大的狂欢,我们感激制作团队,为他们在逆境中的坚持,我们也感激层出不穷的自来水,为他们不遗余力的让更多人知道这样一部片子。然而我们同样看到了,这样的成功背后是什么样巨大的付出和努力,制作团队的努力,自来水们的努力。大圣之所以成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是因为它的难得——难得的诚恳,难得的被众人承认,口碑上的和票房上的,同样是因为它的”难“得——它诞生得艰辛,也成功得艰辛。原来的回答之所以拿小时代和栀子花开来说事,仅仅是因为这是大圣同期上映的作品,它们本身并不重要。我在意它们与大圣的票房对比,因为这是最能反映一部挺好的作品和一部不那么好的作品的人气的数据;我同样也不那么在意它们与大圣的对比,因为这不该是大圣的目标,不该是我们的目标,也不该是中国电影的目标。今天,我或许可以说大圣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而我更希望,下一个大圣,不再需要这么成功的营销,才能达到今天的成绩。这问题我答不了,所以自作主张换个问题来回答:为什么其他电影不能像大圣营销的这么成功?这个问题就好回答多了。首先,作品本身拿得出手。介于这个问题专注于营销,就不多说了,但这是前提条件。一般电影的营销,主要是营销关注度,制造话题,吸引眼球,通过各种活动手段广而告之,小时代虽然不是好的电影,但在营销上的成功不可否认。这需要什么?充足的经费,完整的的推广团队,参演明星的知名度和话题度。现在绝大多数都是这么做的。由此也能佐证为什么翻拍这么被青睐,因为它先天有营销优势。同样大圣作为国民男神,这个优势同样存在。但是,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的必然产物是,海量信息迅速发布,但无效信息大奖充斥眼球。片方花大力气发布的大量信息,大多以通稿的形式存在,这往往是很多人眼中的垃圾信息,即过目便忘,不知所云,最多记住个名字。而粉丝的热情基本是,啊啊啊,某某好帅某某电影好好看,这种级别的。属于半垃圾信息,多数人看见后,最多是在去电影院的时候,在一堆没见过名字的电影中,因为见过这个名字所以多点关注。而大圣不是。大圣的传播并非以这样种传统渠道完成的。当然它未必不想,但钱是死穴。它的推广一开始是用点映来让人知道这样一部高质量的作品。然后,这里是关键,随即喷涌出的是各路大手的长评,手绘,剪辑,手工作品!这不同于大v们随手转个推荐,这些作品无疑是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这种推荐对阅读者而言就不会是垃圾信息,它们是有效的甚至高效的。看到这类信息的普通观众至少会有这样的直观感受:它至少是值得花时间去看一看的。尤其是,这类大手平时并不是那种为了某个偶像就无条件推荐的粉丝,他们会热血会疯狂,但更多时候是节制而理性的。这就是传说中的自来水,然后,这一情形发酵,以几何倍的速度扩散,这才导致我们现在感受到的热力营销。而这种模式的难以复制在于,他不是片方所能控制的,片方可以花钱请明星大v来转发提高热度,但没有办法请这么多的水军来制作有质量的推荐(当然,对于某些本身没质量的作品,要做出有质量的推荐本身就很难实现),并且要有源源不断的新自来水来补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想说,很遗憾,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成功更多的是口碑层面印象层面的成功,而不是经济上的成功,在很多人二刷三刷的情况下,大圣的票房依然落后于小时代和栀子花开,这是非常无可奈何的现实,我们唯一期待的是,十年之后,当已经没人记得小时代和栀子花开的时候,大圣归来依然能是一代人绕不过去的作品。

     视频营销:媒体的发展趋势除了移动化和社交化,还有一个趋势是视频化。因此视频营销也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视频营销的内容主要包括病毒视频,网剧植入以及在线视频访谈等。

2014年的热门电影《催眠大师》在上映前先后推出“催眠档案”和“徐铮展催眠术”等病毒视频,视频不仅仔细描述了“催眠”这一全球风靡且略带神秘色彩的行为,同时也将影片片段巧妙地连接在视频中,将徐铮主演的“国际知名催眠导师徐瑞宁”这一角色与世界级催眠大师进行比较,增强了视频的代入感,同时也将《催眠大师》这部影片打造得富于奇幻悬疑色彩,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

邓超导演的《分手大师》则是通过同名网剧提前预热,制造口碑,形成观影期待。此外,在电影上映前,《分手大师》影片主创人员开始接受视频网站访谈,比如腾讯视频的《首映礼》栏目等。视频网站流量大,分享度高,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参加视频网站访谈在短时间内形成关注和分享热点,强化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为提高票房做冲刺。主题曲营销:当下,主题曲营销已成为电影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首与电影契合的好歌不仅会在电影上映时辅助影片传达情绪、打动观众,也有可能增大电影的推广传播力度继而推动票房。

如果要评选2014年中国歌坛的最有影响力的歌曲,那么《小苹果》肯定是一个重要的竞争者。作为一个电影的主题曲,它不仅登上春晚,而且两位主演登上全美音乐奖舞台。从电影营销角度看,这首歌的走红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

除此之外,《匆匆那年》、《后会无期》、《狼图腾》、《左耳》等热门电影都选择了在电影上映前发布人气歌手演绎的主题曲,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电影片方之所以对于主题曲如此重视,主要还是因为其对影片前期营销预热的贡献巨大。以《狼图腾》为例,据片方提供的数据统计,电影主题曲发布三天后,百度热搜指数增长3倍,微博热词搜索指数增长10倍。主题曲对于电影的关注度与影响力有如此显著的营销,也就难怪电影片方对其提起高度重视。

这两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各种实体店都不好干,所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店铺不倒闭就成了各个店主最头疼的任务!而创新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成都这家电影院就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店主发现他们影院门口的按摩椅上经常坐着一些休息的人,所以她突发奇想:反正中午也不排片,何不把其中一个影厅租出去给需要午休的人呢?

说干就干,她决定把最豪华的一个影厅出租,这个影厅里座椅都是皮质的,而且座位宽敞,坐着也比较舒适;100多个座位,应防疫要求最多只买给50个人而且必须要带好口罩才能进入。定价有12.9和18.9两个价位,时间是中午12:00到14:00。自从这个活动推出以来,3天只有8个人来体验。虽然最便宜的这个价格是不贵,还赠送一个蒸汽眼罩,但是体验的人并没有店主想象的多,我觉得原因有几点:

1、大部分单位就算没有休息的地方,凳子还是有的吧,在桌子上趴着休息会总还是是可以吧,而且也不要钱。

再说中午休息的时间本来就短,还要去电影院里休息,来回怎么也要20分钟吧,所以不是很划算;

2、电影院昏暗的气氛安全吗?去电影院午休的大部分肯定都不认识,陌生男、女共处一室多少有点危险吧,保不齐里面就有偷窥狂啊、小偷啊什么的。

为了安全安了监控,但是谁想在监控下面睡觉呢?万一再有热恋中的小情侣,做出现出格的事情就更不好了;

3、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对去电影院看过电影的人没有吸引力。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那个环境和环境里有的东西,就算增添了一些别的小东西,它总体还是没有变的。之前看个电影也能睡着,现在无非就是把电影关了嘛,有什么稀奇的!

总之,我认为这个想法是很创新的,但是实施下来可能不会那么吸引年轻人。我们广大网友还是觉得电影票便宜点比什么都强。

谈恋爱约会的必选项目就是看电影,但是现在的电影票动辄7、80一张,电影那么难看,票价那么贵,看完肠子都悔青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790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