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现状分析,000651现状分析

格力电器现状分析,000651现状分析,第1张

大家应该都了解格力电器,也有很多人买格力电器这只股。在家电这一行业,格力作为龙头老大,备受关注,下面我就详细给大家讲讲格力电器。

在深入了解格力电器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学姐准备的这份家电行业龙头股名单,抓紧时间领取哦:宝藏资料:家电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生产销售空调器、自营空调器出口业务及其相关零配件的进出口业务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涵盖空调、生活电器、智能装备。看《暖通空调资讯》的数据得出,2021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调凭借16.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继续在行业中发挥领跑的作用;从《产业在线》得出的结论为,2021年上半年,占比33.89%是格力家用空调的内销情况,隶属于家电行业第一。

从简介上可以知道格力电器实力十分雄厚,接着我们分析一下特色之处,看看值不值得投资格力电器。

亮点一:员工持股方案落地,利益绑定长期稳增长可期

2021年6月21日,格力电器揭晓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员工持有的股票计划资金规模不高于30亿元,公司回购账户中的已回购股票是股票来源,以每股27.68元的价格买入,这个价格占到了回购平均价的50%,股票规模不超越1.08 亿股,占比就是总股本1.8%,拟定有不超过12000名员工参股,覆盖了总员工数的14%,将董明珠从能够认购上限3000万股中剔除后,持有股权以个人为单位是0.65万股。员工持有股票的方式早就了核心员工和骨干的个人利益与上公司业绩的高度捆绑,有望充分激发核心人员工作热情,未来公司业绩稳增长可以实现。

亮点二:公司产品品类逐渐丰富,综合竞争力增强。

就当下来看,公司已从单一品类发展到当前涵盖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领域多品类产品,其中,空调业务走势已从家用空调拓展到商用空调以及特殊工况空调,后续公司将把继续拓展的重点放在冷藏冷运、军工国防、医疗健康等领域。

字数有限,其他关于格力电器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内容,已经包含在了在这篇研报中,点一下就能看:【深度研报】格力电器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2018 年以来,白电市场经过电商下沉的助推,冰箱、洗衣机这两个产品已经基本能做到每家每户都能具备了,而空调早早的就进入"一户多机"时代了,升级换代在未来会成为主要的需求。在这个低基数的背景之下,更新换代需求量大,政府或许会加强补贴程度给各地方,促使白色家电在市场中的购买率逐渐升高。当疫情的冲击和考验过去之后,就龙头企业而言,它们凭借其在产业链布局、专利规模、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制度等方面的优势,有更多的机会来创造"爆品",白电市场整体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格力电器是白色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最有希望从中受益。

三、总结

笼统地说,格力电器的实力强劲,市场占有率是比较高的,通过改革改善了经营环境,产品也慢慢的丰富起来,公司发展前景很优秀。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是需要最新的精准的格力电器的未来行情,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了解一下,有专业的投顾帮看股,看下格力电器现在行情是否可以考虑买入或卖出:免费】测一测格力电器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刚刚,格力出了一个惊悚的事情,MSCI中国指数将格力电器从标准指数中剔除。

通俗来讲即摩根士丹利公司在适宜买入的中国公司名单中删去了格力。

第一反应是,难道是格力出问题了?

最近的苏宁不也是被曝出财务紧张?

但实际上,格力电器的现金流充裕,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极小,但外资究竟为何会选择从指数中删除呢?

不过,自疫情以来,家电行业普遍下滑40%,已经开始了重新洗牌,在这个时候,格力的股价长期徘徊在3000-4000亿元,而原来的美的已经悄悄的攀升到了6000亿元。

毫无疑问的是,格力正在经历着阵痛期。

一面是折腾不断的格力手机、格力新能源,格力小家电,格力慌了?

董小姐为何刚一卖货经销商就炸开了锅?

海尔美的大敌环伺,董明珠还能再拯救一次吗?

且听本文分解。

董明珠急了:格力危机重重

董明珠的一句"我只是一个做空调的",以及成龙大哥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词"好空调、格力造",这是格力专注于空调的直观体现。

正是因为这专注于做空调的态度,才使得格力始终制霸于国内空调市场,董明珠也因此获得"铁娘子" 的称谓。

但在2020,只做空调好像已经不能满足竞争了。

从格力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75.89亿元,同比下降了18.8%,净利润为136.99亿元,不过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更大,达到了38.06%。

那老对手美的的成绩如何?

据美的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美的实现营收2178亿元,即使有疫情的影响,但下滑幅度仅1.88%,也就是说疫情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同时净利润反而实现了同比增长3.29%,达到220.18亿元。

在整体成绩上,美的可以称得上是遥遥领先。

更为紧张的是,美的的市值已经悄悄的超过了格力近2000亿,来到了6000亿大关。而这一差距在去年年底才仅仅百亿。

格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今年的4月和10月,格力进行了两次金额超百亿的股份回购用于挽回股价。

但很遗憾,最后均没有实现大幅回暖,即使这已经是今年A股市场最大规模的回购了。

不过格力的危机不单单是股价,而是更为实际的东西。

那就是 业绩。

从2019年开始,格力的业绩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根据今年公布的家电三巨头数据来看,海尔、美的、格力只有格力的利润在负增长。

并且,格力最擅长的空调也被美的超过,据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美的空调销售额为640亿,去年全年是1196亿,而格力上半年仅有413亿。

格力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需要解决了。

但,原因呢?

格力之困:除了空调还有啥?

格力的危机来临,业务结构单一是绕不开的重要原因。

据2019年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格力电器的70%均为空调业务,而美的和海尔的空调业务仅占43%和14.6%,与此同时,美的的生活电器营收比例也占总营收的49%,海尔的冰箱占29%,而格力的生活家电仅占10%。

这也就意味着,空调可以是格力的全部。

不过董明珠早在七年前就发现了。

格力自己也一直在试图突破自己的困境,2013年,董明珠在公开发言中讲到,要逐年加大多元化力度。

并在之后的几年中先后进入新能源 汽车 、智能穿戴、厨房电器领域,甚至还布局芯片、医疗设备等产业。

当然还有喊出要卖1亿部实则不过百的格力手机。

不过后来这些项目都逐渐碰壁,格力逐渐放弃了新能源造车、芯片等项目,在收缩版图的同时,格力转向聚焦家电品类的延伸。

例如旗下有专门做生活电器的大松,产品包括电饭煲、取暖器、电风扇等。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格力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产品单一,而是其本身的品牌固化,导致了自己在多元化进程中有诸多阻碍,直白来讲, 就是格力的空调太出名了。

对于大众来说,像"波司登"基本上就等于"羽绒服","格力"就等于"空调",这是一把双刃剑,在稳固空调行业的地位上有着极大的作用,但面对多元化增长时,又会成为桎梏。

想要出圈,就要打破格力的刻板印象,那么再 造一个品牌呢?

从理论上讲确实有可行之处,但格力推出"大松"和"晶弘"两个独立品牌,相当于是从0开始,而不是像美的一样一个品牌全品类通吃。

这也就是格力当前面临的束缚。

经销商的博弈:断腕的格力

众所周知,格力所在的传统家电行业,广泛使用的是"格力+经销商"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将经销商的利益与格力捆绑,能够极大的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大家一起"发财"。

但这种做法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中间商层级较多,会抬高格力的最终售价,降低毛利率。

一面是新零售(即线上+线下)的趋势到来,一面是逐渐降低的毛利率,董明珠觉得渠道改革势在必行。

按理说,电商的发展趋势早就已经来临,格力的渠道变革来的不免晚了一些, 这究竟是为何?

这背后的问题是,董明珠不得不在股东、经销商之间进行博弈。

如果要准备进攻线上,就势必会分走部分线下经销商的蛋糕,这也就意味着,线上与线下的利益本质上是冲突的。

而格力的经销商在格力的股东中又拥有着极大的发言权,由全国区域经销商组成的京海投资就是格力的第三大股东。

董明珠的刀,必须得挥舞起来做个决断了。

在最近几年董明珠逐渐减少经销商层级来压低价格,并且还逐渐向线上迁移。

为了布局线上,格力推出线上董明珠的店,除此之外,在今年疫情期间,董明珠还亲自下场直播销售,几次直播下来,格力收入300亿,这是格力一个季度的营收。

这引起了诸多经销商的不满,有的经销商一怒之下投奔了美的,而且经销商背后的京海投资还用减持格力来表达自己的怨气。

不过没办法,变革注定是要痛的。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格力的变革也初见成效,据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的线上市场上,美的占据35.11%,格力拿下28.45%,随着格力的线上不断加码,与美的的线上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并且,格力也在持续营销小家电,2019年,格力的小家电同比增长了46.96%,是在格力普遍的颓势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业务。

结语

在今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品类首次被美的超越,在普通人眼里,格力已然掉队。

董明珠则"淡定"的表示,长跑健将偶尔也需要找个驿站休息一下,作为格力的掌门人,董明珠仿佛胸有成竹。

美的的股价上涨得益于在小家电的布局先于格力,受到疫情消费预期的刺激,一路涨起来也是情理之中,所以股价并不能反应格力的真实竞争力。

事实上,不论是回归家电全品类,还是拓展智能家居,都需要3-5年的时间,格力当前的布局还没有到出结果的时候。

未来与美的,以及海尔的竞争,还尚未可知。

至于MSCI将格力电器从标准指数中剔除,这只不过是因为外资买格力太多,已经达到了28%上限而已。

不过,有没有谁来劝劝董明珠,真的不要再做手机了。

参考资料

商业人物:谁来劝劝董明珠

螳螂 财经 :格力的"阵痛"与"头痛"

连线:格力"渡劫"

梁效永康:从销售渠道分析格力电器的现状

远川商业评论:格力vs美的:一部空调,一条岔路

空调大战硝烟四起,格力停止对河北经销商供货,通过相关消息了解到此次事件宣布以后不会做格力,而是转做飞利浦行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明对于经销商的贷款返利和其他费用都会给经销商进行兑现。

通过相关消息和观察了解到近几年有关格力的电器总部和很多地方公司之间有各种纠葛,导致这种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格力电器的生产销售渠道变革引起很多争端,格力电器运有几十年的区域股份销售公司,但是对于格力的后期发展是有很大的功效,对于河北等地区也曾经是格力的主要经销商部门,但后来随着各种渠道的崛起和转变,格力电器原有的一种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所以应该加大对各种渠道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之中会遇到各种利益重新分配问题,对于利益的分配问题,导致很多经销商商家逐渐开始产生矛盾变淡出了有关格力的商圈,格力电器也因此不会在河北进行供货。

从以往现状来看,格力电器关于营销商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通过良好合作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经销商有时候也会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和公司的利益保持着已知状态,有机结合在一块,通过各种股价描述发现2019年是股价高峰期之后,就处于不是很乐观状态。

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对于经销商和其他格力股东之间利益纠葛问题,导致格力电器不愿意对河北的经销商进行销售,而合肥经销商也作为相关消息称会对飞利浦进行改善。也有相关消息显示河北的格力将会转发为飞利浦空调的调控和控制投资,都出现在飞利浦运营总部之中,来加大对飞利浦的改善。关于格力电器之间的矛盾应该积极的缓解,这样才不会导致格力的更好出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891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