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连番攻击,亚马逊被迫下架多款产品

遭受连番攻击,亚马逊被迫下架多款产品,第1张

总有些产品会损害到某些人/群体的形象或权利,而销售产品的平台就成了备受攻击的对象,最后不得不移除涉及到的产品。

抨击+请愿书迫使亚马逊下架产品

最近,亚马逊因向痴呆症患者出售身体约束装置和各种紧身衣而受到抨击。慈善机构敦促该网站停止出售这些设备,他们表示,这些设备危及了最弱势群体的权利。

Age UK表示,针对这些弱势群体的产品营销"令人震惊"。

慈善机构负责人Caroline Abrahams表示:"完全没有任何理由让这种极端形式的设备——约束人们的身体——向公众开放,并专门为痴呆症患者做广告。"

"使用设备来约束痴呆症患者很少是合理的,只有在专家的护理和监督下他们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时才能使用,而且绝对是作为最后的手段。"

老年痴呆症协会的Sally Copley说:"我们对亚马逊网站上宣传的'痴呆症约束'的产品listing深感担忧。我们正在联系他们, 建议将'dementia'一词从这些描述中删除,并确保客户了解有关使用约束设备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心智能力法规对保护痴呆症患者(在特定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约束)的权利有严格的规定。任何约束性护理安排必须符合患者的最大利益,并经过专业人员的评估。在亚马逊上向公众销售这类产品违背了这些指导原则,并为滥用打开了大门。"

亚马逊发言人表示会移除这些产品," 所有卖家都必须遵守我们的销售指导原则,那些不遵守的卖家将受到惩罚,包括被注销账户 。"

养老院活动协调员Chrissi Dunn在change.org网站上的一份请愿书中曝光了亚马逊,称痴呆症患者不应该受到任何约束。"

她补充道:"亚马逊向公众销售一系列约束装置,但即使是 健康 专家在使用他们时也有严格的使用指南,因此不应该将它们向公众开放。"

在请愿书和慈善机构的谴责之后,一件"紧身衣"现已被亚马逊撤下,并承诺停止向痴呆症患者销售"紧身衣"。

8万多人请愿停止销售同性恋"治疗"书籍

Joseph Nicolosi经常被称为"性取向转化疗法之父",但他的书在亚马逊网站上被永久删除了。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数月来,亚马逊一直受到同性恋、双性恋及变性者(LGBT)活动人士的请愿,他们敦促该公司停止销售Nicolosi的作品。Nicolosi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和天·主·教作家,于2017年去世,他写了几本关于男性同性恋的作品,以及针对同性爱恋的治疗方法。

5个月前,Change.org网站发起了一项请愿活动,征集了8万多个签名,要求亚马逊停止销售他的书,书中把转化疗法与厌恶疗法联系起来,比如电击疗法以及用药物"治愈"同性恋者变成异性恋者。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一些州已经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所谓的转化治疗。LGBT活动人士声称,这种做法是有害的、不可信的,并导致了LGBT的自杀。

据悉,亚马逊还禁止天·主·教律师David A. Robinson在平台上出售他的书,他分享了自己离开同性恋的个人故事。Robinson的短篇小说《性取向与选择:一个男人的性旅程》(Orientation and Choice: One Man's Sexual Journey)在亚马逊上销售了近一年,近期被下架。

当Robinson询问原因时,亚马逊的一名代表告诉他,在审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他的作品"违反了我们的内容指南",但没有解释原因,也没有指出哪些部分令人反感。

亚马逊被要求删除以Soldier F为主题的T恤

亚马逊正被要求移除一系列以Soldier F为主题的T恤,这些T恤从今年4月起就可以在网上买到。它们指的是Soldier F,他曾是一名伞兵,1971年在德里的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杀害两名男子,目前正面临起诉。

这款T恤有多种款式和设计,男女款都有,尺码也各不相同。

外媒指出,T恤并不是唯一在网上销售的Soldier F产品,还有马克杯和其他主题纪念品。尽管亚马逊没有直接销售这些产品,但该网站的平台功能允许零售商和个人在网站上自行上传产品。

尽管如此,亚马逊还是面临着要求将这些T恤撤下的呼声,因为社·会·民·主·工·党领袖Colum Eastwood称,这些T恤"严重冒犯了那些在血腥星期日失去亲人的人"。

他在接受爱尔兰新闻采访时表示:"这种令人作呕的场面被商业化了,这种现象同样令人作呕,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将这些商品从零售商手中撤下。"

"我将与亚马逊的高级管理人员联系,表达我对该网站上Soldier F服装的严重担忧,并要求立即将其删除。这对那些在血腥星期日失去亲人的人来说是非常无礼的,他们不应该面对那些穿戴着支持谋杀家人的口号的人。"

据报道, Eastwood已致信亚马逊英国董事总经理Doug Gurr,要求停止销售这些服装 。他写道:"英国首相David Cameron称士兵们在那一天的行为是不合理的,不正当的……我要求亚马逊紧急撤下与Soldier F有关的商品。"

Eastwood的几位支持者现在也正考虑在这个问题上抵制亚马逊。

不得不承认,外国人对人身权利和自由是很看重的,一言不合就请愿就示威。不熟悉这种思想及行为的中国卖家就要谨慎了,以免一不小心挑动他们敏感的神经。安吉总结了一些容易受到攻击的产品类型,和大家分享一下↓↓

1,涉及到国家或民族形象的;

2,涉及到宗教信仰的;

3,涉及到某些病症的;

4,涉及到性取向的;

5,涉及到儿童的;

6,涉及到战争或血腥事件的;

7,涉及到动物保护的;

……

当然,那些有安全隐患的就更不用说了,必然是凉凉。其他还有什么类型的产品容易受到攻击呢?欢迎大家补充分享~~

网站链接

遭受连番攻击,亚马逊被迫下架多款产品-亿恩网遭受连番攻击,亚马逊被迫下架多款产品-亿恩网

 随着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包容性增加,粉色经济成为一股新势力。上一回,人们如此大张旗鼓地谈论粉红经济,是2014年10月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出柜。此次,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令商家们异常兴奋,不仅美国企业,就连尚未取得合法化地位的澳大利亚等国的商家也已蓄势待发。

抛开法律和道德层面的探讨,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经济学意义,值得咀嚼的话题。

不仅限于美国,全球范围内,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有多强、消费有什么特点,都是值得商家关注的。这次我们就来谈谈这些,以粉色经济的名义。

商家对他们有多重视

珠宝行业、时尚领域已经展开行动,为这个群体量身定做产品,婚庆公司也是摩拳擦掌

“同志经济”早就在美国民间发挥作用了。美国2011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同志群体”消费力较一般消费者要高出3倍,所关注商品的平均单价也更高。

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消息一传出,各大时尚品牌纷纷发表祝词。马克·雅可布公司(Marc Jacobs)在社交网站挂出代表同性恋社会运动的彩虹旗;寇驰(Coach)官号提倡婚姻平等;斯特拉·麦卡特尼公司(Stella McCartney)则推出彩虹色蛋糕;当然还有一水儿的超模、时尚编辑们都纷纷表示:Love Wins(爱获得胜利)。

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同性婚姻合法之后,珠宝品牌蒂芙尼(Tiffany)、徽记珠宝(Signet Jewelers)的股价都上升了至少一个百分点。投资分析人士透露,美国国会的这一决定将刺激更多的同性恋者订婚,为珠宝销售市场带来机会。

高瞻远瞩的蒂芙尼今年1月就率先在官网推出一对男性情侣相偎而坐的海报。蒂芙尼公司表示,当下的婚姻不再是“线性的”,爱情故事也有多种形式,推出这则广告是为了拓宽品牌的“婚姻观”,意欲打入同性恋市场。

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不仅仅影响珠宝行业,更会对整个时尚风潮带来一些变化。在刚过去的2016春夏米兰男装周,大家一定已经注意到了,普拉达、古驰等多个大牌已用轻柔的男装刮起了“无性别”风格。

他们经济水平如何

拥有度假屋的可能性是异性恋者的两倍,对品牌有较高忠诚度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乎宪法,支持者们欣喜异常,即使是在美国南部民风最保守的德克萨斯州,也是彻夜狂欢。

统计数据表明,对同性恋的接受度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人均经济产量关系密切。对同性恋者的态度还与其他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相关,如创业水平、生活水平及生活满意、人类发展指数水平、城市化水平等。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进行了一项跨国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对同性恋的态度与全球化水平及各国经济实力有关。

根据西蒙斯市场研究局(Simmons Market Research Bureau)最近的调查数据,一名同性恋消费者拥有度假屋的可能性是异性恋者的两倍,拥有家庭影院系统的可能性是后者的5.9倍,而拥有笔记本电脑的可能性则是后者的8倍。

让创业者和投资人更为兴奋的是,这个人群具有更高的忠诚度,在产品营销活动中能带来高质量的UGC(用户原创内容),而且具有极强的宣传能力。

这个市场也充斥着很多忠实消费者,他们正在吸引全球不少公司的注意力。“像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这样的国际品牌看重同性恋消费者,不仅仅是因为这个群体的着装较异性恋者更为讲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还是潮流引领者。”

这个市场有多大潜力

巴西的LGBT市场价值3000亿里尔(约合1330亿美元),仅次于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也有至少18000对同性恋人在等待婚姻合法化

这是一片非常有潜力的市场,面向这一市场的经济活动被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粉色经济”。这个名字来自保罗·汤普森(Paul Thompson)。

汤普森是“粉色经济”的践行者,他创办了一家专门为LGBT(是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人群提供特殊理财顾问服务的机构“LGBT资本公司”,仅2013年,汤普森的公司可用于投资全球同性恋市场的资金就达1亿美元。汤普森坚信,LGBT群体有着不应小觑的经济实力,并相信“粉色经济”将大有作为。

全球范围内,LGBT人口超过4亿,拥有3万亿美元的消费能力。同性恋男女在参与旅行、拥有住宅与汽车、购买服装与电子设备,还有拥有的可支配收入方面都远远胜过任何普通市场的消费者。

巴西的数据同样令人咋舌。汤普森说,巴西的LGBT市场价值3000亿里尔(约合1330亿美元),且还在发展壮大。按照这一估计,巴西的同性恋市场仅次于欧洲(8700亿美元)、美国(7500亿美元)与中国(3000亿美元)。

据昆士兰大学数据统计,在澳大利亚,至少有18000对同性恋人在等待同性婚姻合法化。商家们也在期待这一历史时刻,“一旦澳大利亚实行同性婚姻合法化,将为酒店、婚礼餐饮、摄影师和花商们带来巨大的业务,更别提在衣服、戒指和蜜月这些方面了”。

支持者估计澳大利亚的婚礼平均花费大约为3.5万澳元(折合约2.7万美元或1.8万英镑)。澳洲婚姻平等领导者罗德尼·克鲁姆(Rodney Croom)说:“专业研究婚姻平等对经济影响的团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威廉姆斯研究所表示,澳大利亚同性伴侣举办婚礼的花费最保守估计是1.61亿澳元,最高可达6亿澳元。”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未能实现婚姻平等有另一个坏处,无法吸引那些技术移民和投资者,对他们来说,非歧视性的法律很重要”。

摘要:在中国,由于受种种误解、歧视和传统观念的困扰,同性恋者生存状况的艰辛不容小觑。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为受众提供信息的新闻媒体不应该漠视这个现实,而应当为改善该群体的社会地位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新闻媒体对同性恋现象进行的报道,并指出其可改进的地方,希望能对现实 *** 作有所启示。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2982660.htm

关键词:新闻媒体 同性恋 新闻报道

在中国,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只是在这个崇尚生育文化的国度里,同性恋因被看做是对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世俗价值取向的颠覆,而被有意识地屏蔽和边缘化。尽管与一些西方国家对同性恋者曾有过的残害相比,我国似乎要宽松一些,但官方政府模糊的态度又使得同性恋者在自我认同或他人认同上困难重重。因此,同性恋者在中国的生存地位仍旧是一个敏感而尴尬的话题,长期以来他们不得不处于一种隐秘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主法制的进步、人们思想的开放和眼界的拓宽,中国社会整体上对同性恋的客观存在持越来越宽容的态度。2009年6月13日,上百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同性恋情侣参加了上海一家酒吧里的同性恋骄傲周派对,这是在中国大陆举行的首个同性恋文化节。《中国日报》稍早在报道中称:“此次文化节使得LGBT人群‘引来更多关注’。”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同性恋为社会学、人类学和性学所感兴趣;作为一种行为现象,同性恋引起医学、遗传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的重视;而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也不再对这一曾经的“禁区”避而远之。2009年6月10日,《南方周末》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出柜――首对大学生同志情侣公开身份始末》,记录了广东省首对公开身份的大学生同志情侣。这是继5月14日《十字路口的“秘密花园”――“人民公园是人民的,同性恋为什么不能来呢?”》之后《南方周末》短期内又一篇关注同性恋的新闻报道。事件同样发生在广州,报道对象同样是男同性恋者,不同的是前者透着一些希望和曙光,后者则更多是困境与迷茫。

国内新闻媒体同性恋报道状况简析

由于一直被偏见、歧视和世俗伦理重重围困,许多同性恋者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倾向,所以对于我国同性恋者的数目也只是估算。1995年,社会学家刘达临在《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强调在中国有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同性恋群体。1998年,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同性恋亚文化》中指出中国同性恋者人数在3600万-4800万。

这样一个数量并不小的群体,新闻媒体怎么能够忽视它的存在呢?如果没有忽视,那么相关报道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就目前国内新闻媒体对同性恋的报道所做的简析如下:

报道有所增多,但总体数量不多。相比较于曾经的“默不作声”,我国的新闻媒体已然有所进步。最近几年一些主流媒体也制作了专门的节目播出,比如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等。2005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了《以生命的名义》这样一期节目,首次公开报道中国社会中的同性恋现象。这期节目甚至还被境外一些新闻媒体称为“同性恋解放运动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就笔者的阅读及收听、收看经验来看,整体上国内媒体对于同性恋的新闻报道并不多,而传统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媒体更为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媒体在同性恋亚文化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同性恋群体在传统媒体上所处的被动地位以及传统媒体在同性恋现象常规传播上的缺位。主流新闻媒体是能够影响公众意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恰恰由于它们的缺位让同性恋话题仍然几乎局限于某些特定场合,还不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自由谈论。

报道存在对同性恋人群的偏见。笔者在搜索同性恋的相关新闻报道时发现,一些媒体尤其以都市报和网络为主,喜欢侧重于纠纷、色情、抢劫、凶杀、吸毒和艾滋病等负面事实,并常常在标题中凸显出来,这样的报道很容易给受众带来一种暗示,即同性恋与丑恶、犯罪等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这样的“潜移默化”会使人谈虎色变。道德和法律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为什么一旦报道与同性恋有关的负面新闻时,媒体便要大肆渲染呢?也许新闻媒体在主观上并没有“妖魔化”同性恋的意图,但在客观上却对受众起到了某种误导作用。

对男同性恋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女同性恋。由于男同性恋是易感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这一点也便不难以理解。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中国艾滋病专题组联合发布的《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中一组数据显示,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同性恋者,占性活跃期男性大众人群的2%~4%,也就是说,中国有500万1000万名男同性恋者。2007年清华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与云南疾控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男同性恋者或男男性行为人群的HIV感染率从2005年的04%增长到了2007年的3.3%,短短两年内增长8倍,这显然是一个值得警惕与高度关注的数字。

然而并不能仅仅因为这样就忽视同性恋中另一部分――女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她们同样需要被关怀、被理解。新闻媒体出于对防治艾滋病的考虑而关注男同性恋者本身并无过错,但不该止步于此,因为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方面,还有很多能为这一群体做的事情。

同性恋频频成为娱乐新闻的标签。如今,新闻娱乐化似已成了一个愈演愈烈的趋势,多数媒体都没能逃过此劫,或者说是积极投身其间比较准确,娱乐新闻更是名正言顺。不少媒体在对众多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进行报道时,将“同性恋”作为吸引公众眼球的一个标签,无论是确有其事,还是捕风捉影,频率较高。如《关之琳频与年轻女友相会

同性恋情传闻四起》,《体坛同性恋明星揭秘:毛瑞斯莫携跳高名将人选》等。媒体的屡试不爽正是契合了公众对同性恋群体的猎奇心理,这也从另一面显示了同性恋者被视为异类的处境。

新闻报遭的“内外有别”。这也是国内新闻媒体对同性恋报道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其表现为,对境外同性恋的新闻事件诸如游行集会、议员竞选等能迅速、如实、公正地报道。而对国内的往往讳莫如深或者给予不同的“待遇”。如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由于官方不明朗的态度或不允许的禁令,媒体似也无计可施,只好“内外有别”了。

国内新闻媒体在同性恋报道中仍需改进的地方

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而这样一个数千万人口的同性恋群体如何能被排斥在外呢?这个群体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理解和包容。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特别关注抑或是无暇关注有关社会学、医学及法学等专家在同性恋这方面的研究,自然是难以理解同性恋者的真实面貌,无法进人他们隐秘的世界,那么,要说理解和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受众获取信息的一

个重要渠道――新闻媒体,它们理应承担起正确引导受众这一重任。新闻媒体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干脆像对待其他领域的新闻一样对同性恋现象进行报道。

主流媒体应将对同性恋的报道纳入常规传播。各类新闻传媒都应该抱着科学、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将同性恋纳入日常传播视野,如适当辟出栏目介绍医学、社会学等学科在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向受众客观报道同性恋的新闻事件和生存状态,展现他们的生态原貌,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其喜怒哀乐、呼声要求,同时引导受众正确看待这种社会现象。

而拥有强势话语权的主流媒体更不应该缺位,它们客观公正的报道能够带来的强大舆论导向作用。这对于同性恋群体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心城市是新闻媒体集中之地,也是同性恋较活跃聚集的地方,如重庆、上海、成都、广州和北京等地。许多民间的同性恋团体经常会举行各种集会或活动争取平等的权利和社会的包容,对于这样的事件媒体要进行积极、客观的报道。

不肆意渲染负面信息。如同社会生活中其他事物有好坏之分一样,同性恋者的行为活动亦然,有人遵纪守法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也有人违背社会道德甚或违反法律。但这不能成为媒体从业人员对同性恋群体中发生的负面事件大肆渲染、夸张甚至歪曲的原因。媒体从业人员作为新事物、新观念的传播者,必须采取公正、无偏颇的态度对同性恋现象进行报道,给普通受众以知情权,给同性恋群体以充分的媒体接近权。

把握好同性恋新闻报道的数量及细节。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质与量两方面,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便会引起质变,新闻报道概莫能外。同性恋在我国目前毕竟是缓慢浮出水面,即便新闻媒体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其传播量也不应该过多,否则易给人造成“泛滥”的印象。这与社会生活也是吻合的,因为现实中异性的结合仍占绝对多数,同性之爱只是一小部分。这种数量对比已然是事实。

在新闻细节描述问题上,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也属于个人隐私。新闻报道如果在涉及某些具体行为方式时,除非经个人同意,没有必要大肆铺陈、渲染细节。此外,相关新闻报道在遣词造句上也应该多加注意,避免使用伤害到同性恋者情感的字眼。如“同性恋患者”,同性恋早已被公认为不是一种疾病了,那么这个称呼便是不合理的。

传统媒体应与新兴媒体互相协作。网络媒体在传播同性恋文化中有其自身的优点,但这并不代表这种传播方式完全有利于同性恋群体社会地位的改善。事实上同性恋者在网络上的活跃恰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和苦闷。此外,网络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只有同公信力好的主流媒体充分融合才能进一步影响广大受众,从而帮助同性恋者获得更多人的理解与包容。

媒体报道应避免陷入的误区

新闻媒体对同性恋现象进行积极全面的报道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进步,同时也是媒体传播思想多元化的体现。但多元化本身便意味着非强迫。传播领域的多元化指的是平等、公正、客观与负责的表达,其目标是让公众进行自由选择与淘汰。如若将多元化作为媒体吸引眼球追逐利润的借口,成为鼓吹同性恋的思想标签。很有可能会滑向“一元化”的那端。即片面突出、宣扬同性恋,强制社会认同、接受,而非公众自由选择,这便背离了多元化的初衷。

此外,权利和义务始终是相对应的。媒体在强调同性恋者及其权益的同时,也应当呼吁他们对自身负责,尊重异性恋者、家庭成员及其权益。反之,片面、极端的传播必将造成“社会损伤”,使传媒走向责任的反面,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同性恋现象作为一个不可变更的事实、同性恋群体作为合法的社会人,却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新闻媒体不能漠视这些。正视同性恋现象,是新闻媒体题中应有之义。真实地了解这个潜藏在我们周围的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灵状态,消除误解、偏见和歧视,呼吁社会尊重他们平等的生活权利,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这既是新闻媒体的义务,也是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功能的重要体现。

让我们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实实在在地为同性恋群体做些事情,使他们不再只是生存在黑暗的王国里,而能够重返阳光之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8923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