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医美机构中的新氧和美团运营是怎么做的?

现阶段医美机构中的新氧和美团运营是怎么做的?,第1张

如今整个医美行业中新美大可以说拓客效果比较理想,很多人也在咨询新氧和美团哪个更应该深耕以及如何运营。所以我们结合您的问题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给您参考:

1、定位:

定位可以说是我们运营平台的基础,我们在搭建平台之前应该考虑清楚我们该如何定位,主推项目还是主推医生,同时项目以针剂微整光电为主还是手术为主;

美团点评侧重点为针剂微整皮肤,新氧侧重点为手术,所以我们要根据平台属性的不同来搭配合理的项目以及包装合适的特色项目;

2、预算:

很多机构觉得做线上只要有平台可以,殊不知平台的背后需要广告费用以及各种隐形的消费,所以在入驻平台之前,我们要想好我们之后的投放策略,建议优化好店铺之后再开始投放广告,再根据数据尽心调整。其实在我们优化店铺的时候,已经是有一部分的自然流量的产生,但是如今医美机构竞争激烈,光靠自然优化,曝光并不是很大,建议还是需要结合广告投放进行运营。当然两个平台的拓客成本不同,要根据机构情况还有市场情况选择侧重点!

3、升单:

很多时候,我们线上平台通过低价的项目引流,而客户到店之后却转化率很低,而机构负责人就觉得是不是线上不适合我们。

所以为什么定位很重要,如果您美团上的项目都是9.9的脱毛或者皮肤项目,势必来的客户平均客单价并不是很高。所以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设定项目价格,建议低中高的价格都有,并且我们要设计合适的升单路径,如果客户通过9.9的项目过来,而我们到店之后给他推5万的套餐,那客户只会选择差评或抱头鼠窜。所以升单很重要!

4、老客户:

线上引流来的客户很大一部分并不能直接转化,我们要增加他们的复购率才能够最大化利润,所以我们要增加我们的活动营销以及服务质量并且注重效果才为最核心。还有很多运营的重点需要我们去重视,每家机构的情况不同,在这里就不一一跟大家剖析了!

如果有更多想了解的,可以私信我或者在下方评论~

也不能算突破口,不同的渠道思路

现在的医美行业竞价仍然是大头,但是现在的行业环境竞价的位置越来越尴尬。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限制,所以从其他渠道突破也是个方法。

渠道逐渐分散,不要把所有的流量来源都放在一个渠道上,也是降低自己的风险

图源:微博@新氧医美App

“颜值经济”近年来持续升温,成为消费新热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8年中国受监管的医疗美容市场规模为1217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将达到3600亿元,年化复合增速为24.2%。在2021年这个“原地过年”的特殊春节,不少医美机构在推广页面打上了“春节不打烊”的标签,想从激增的“求美者”市场分一杯羹,医美行业也再度迎来一个小高潮。

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求美之路远非如他们想象中那般“所见即所得”。小午打完瘦脸针之后,感觉自己被注射了假的瘦脸针,从而在社交平台吐槽“新氧APP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为了追求美而选择医美机构,不想迎来的却是诸多不如意,有过小午这样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数。

庞大的医美消费市场以及想象中的暴利,使得资本相继入局,医美机构开遍全国,这令本就鱼龙混杂的医美江湖更加混乱,诸多打着畅通医美机构与患者信息沟通渠道旗号,行虚假案例传播营销之实的互联网医美APP有了野蛮生长的时间。

图源:新氧APP截图

互联网医美的黑白面

随着消费理念的进步,年轻人开始涌入医美机构寻求“变美之道”,而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也让抗衰成为了刚需。“颜值即正义”大行其道,在炒热医美行业的同时,也掩盖了水面之下的乱象丛生。

据天眼查大数据显示,在我国3.5万家医美相关企业中,受到过行政处罚的就超过了3600家,其中受到3项及以上行政处罚的企业为30%。线下医美机构虚假宣传、违规 *** 作让大众望而止步,而互联网医美的出现一度被视作解决痛点的关键,为消费者送去了福音。作为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新氧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氧 科技 2020年第三季度总收入3.5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新氧移动端平均月活用户870万,同比增长153.7%,预约服务的付费用户总数25.2万,付费医疗机构数4096家,同比增长26.8%。

然而,用户与收入实现双增长,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建立起对平台本身的信任,在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新氧的投诉量并不算少。尽管新氧号称致力于打造客观中立的第三方平台,解决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产品服务参差不齐的问题,但事实上,新氧APP上依然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整形日记与评论,以及难以辨别其资质真实性的医生。

图源:微博@黑猫投诉

内容造假、涉黄,平台乱象频出

图源:微博@新氧vedio

平台监管缺位,用户何以维权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有13000家,其中超过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可想而知,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存在很多违规问题。据《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医美行业事故高发源于黑医美,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为10万人,且多数事故发生后,消费者维权困难。

医美项目确实存在风险,但风险率理应远低于当下的事故量,根源就出在机构为牟取暴利采用劣质、假冒产品。据业内人士介绍,新氧平台上出现的低价产品,一部分可能涉嫌造假,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引流到线下医美机构的不实产品信息。

此外,医美是一个对医生和消费者都“高标准,严要求”的领域。钱辉主治医师提到,医美项目对消费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是有要求的,消费者只有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进行手术,不然很容易出事故。但是,钱辉又深知医美行业的现状,很难要求每个人都如此高标准地要求自我,毕竟“赶走病人”就意味着不赚钱,“没有一家私营机构会主动拒绝客户,毕竟是为了生存。”

在利益驱使下,很多医美机构对消费者来者不拒,从而增大了医美项目失败的风险。为什么致力于打造第三方平台的“新氧”们会让各种假日记、假产品、无资质医生出现?一方面,很多医美机构给平台提供审核的证件并非线下医生资质证件,而是将其他有资质医生的证件上传到线上,新氧也无法一一对实际中的看诊医生进行核对。另一方面,为了平台自身的发展,难免存在对一些医美机构大开方便之门的情况。

新氧 科技 董事长兼CEO金星在公开总结新氧逆势增长的原因之一时曾提到,新氧对内容审核进行了全面升级,目前医生认证审核率已经达到81.8%,医生资质审核时间缩短了至少30%。或许,一味追求效率的同时,平台放松了对质量的把控。

追逐利润的医美平台很难成为公平公正的第三方。在钱辉看来,未来这个恶性循环终究会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坍塌。针对当前商业互联网平台的问题,钱辉呼吁:必须由政府出面监管这种乱象,过度商业化肯定会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规范医生端行为,重新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打造一个非盈利性医美平台,搭建同行业互评机制,让每一家医美机构的实力经过权威认证,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非造假、注水的不实数据。

“医美”不美的悲剧一次次再现,警惕着我们必须重新反思行业,规范标准,让医美重回初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903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