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群经济

关于社群经济,第1张

社群经济是指互联网时代、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不再是单纯功能上的链接,消费者开始在意附着在产品之上的诸如品牌、文化、格调、人格魅力等灵魂性的东西,从而建立情感上的无缝信任。基于此,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拥抱成团,形成群峰效应,他们一起互动、交流、协作和相互影响,然后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和价值反哺,并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就叫社群经济。

社群经济强调的是去中心化,社群成员参与一款产品从创意到设计、包装、生产、传播、销售各个环节,社群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参与空间,个体可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强的行动能力,更大的满足自身的心里需求。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遵循某种自发的规则组成蜂窝状的群体。

在商业上社群意义有三条:

其一,社群能够让消费者从“高松公路”上跑下来,形成真实的闭环互动关系,重新夺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其二,社群让互动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令优质内容的溢价得以实现,而消费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其三,社群能够内生出独特的共享内容,彻底改变内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向关系,从而出现凯文凯利所谓的“产消者”。

社群经济有以下五大特征:

1、 情感连接,社群能让一群有共同价值主张、相同趣味的人建立情感关系。

2、 利益驱动,社群本身也是一种组织形态,要维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系统内大多数个体需要产出价值,获得收益。

3、 有限范围,社群本质上是小范围内的集中链接。

4、 无线裂变,社群本身有自生长、自复制能力,在某些细分主题之后,将无线裂变成更多主题社群。。

5、 自我进化,良好运营的社群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更迭,不断优化,变得更为聚焦。

社群经济让营销实现虚拟化、精准化、本地化和场景化,变消费者的概念为用户的概念,不断促进与用户的交流和互动,引导、优化、迭代自身产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社群经济对粉丝经济、体验经济的深化和延伸,改变单边经济模式为去中心化的多边、无边经营模式,通过紧紧抓住用户的心里体验和情感诉求而维系较强的黏性。社群经济打通、融合线上线下,并为实体企业、商业的互联网转型创造了空间,者有助于大幅度降低商业渠道成本,创造为可观的效益。

罗辑思维是早期比较成功的社群代表。

1、罗辑思维

创始人罗振宇,现在还是最有影响力的社群之一,其最大的价值就是构建了一个顶级的社群。而罗辑思维是如何构建社群的呢?主要有以下三步:其一,选人。罗辑思维的用户主要是85后“爱读书的人”,会员加入要交钱,分200元和1200元,确保会员能真正付出行动。其二,培养习惯。培养共同的习惯,可以进一步固化会员“自己人效应”。比如,罗辑思维固定每天早上大概6点20发送语音消息,培养用户阅读习惯。其三,加强线下互动。线下的互动更能激发人与人之间的联合,罗辑思维就曾举办过不少线下活动,比如“爱与抱抱”、“霸王餐”游戏等等。

PAPI酱的成功是迎合了部分网民的情绪需求。

2、PAPI酱

papi酱通过变声软件说出那句自创的slogan,“我是papi酱,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可谓是网红经济的一大经典。PAPI酱主要迎合和现代80、90后年轻人叛逆、网络吐槽、幽默诙谐的情绪需求。

小米的社群营销和饥饿营销成为营销经典案例。

3、小米

小米的快速崛起,绝对离不开其社群营销。其在社群营销上的做法,主要包括:聚集粉丝。小米主要通过三个方式聚集粉丝:利用微博获取新用户;利用论坛维护用户活跃度;利用微信做客服。增强参与感。比如说,开发MIUI时,让米粉参与其中,提出建议和要求,由工程师改进。这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主人翁感。增加自我认同感。小米通过爆米花论坛、米粉节、同城会等活动,让用户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全民客服。小米从领导到员工都是客服,都与粉丝持续对话,以时刻解决问题。

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4、星巴克

星巴克对社群营销的 *** 作,可谓炉火纯青。在Twitter、Instagram、Google+、Facebook等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星巴克的踪影。星巴克的社群营销玩法包括:借助Facebook和Twitter推广新产品。星巴克曾经为了促销黄金烘培豆咖啡,而推出FacebookAPP,顾客可以从中了解新品资讯、优惠福利等。而在Twitter上,星巴克也展开了宣传,并通过文章引流。运用贴合热点的广告和主题标签。如美国曾遭遇Nemo大风雪,星巴克当时在Twitter上推出了在寒冬中握着热咖啡的广告;并且利用#Nemo和#blizzard等标签,贴合顾客的生活。

5、思埠

虽然说微商有很多人不齿,但毕竟别人实现了巨大的销售额和很高的个人成功,创始人也成为新一代的草根偶像和品牌代言人,而且思埠也实现了从微商到新零售的转型尝试,这个是新时代条件下社群营销的成功典范。

随着微信、qq、陌陌、自媒体、微博等app的盛行,未来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离不开社群营销

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的区别

1)粉丝经济是纵向的

社群经济的方式是通过对内部生态的满足产生经济价值并进一步外延。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理论将粉丝经济等同于社群经济。其实,粉丝经济是一种单项的价值流通,它通过塑造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可以是人、物、观念等),来笼络对该品牌有较高认知度与喜好的受众成为其粉丝,这样的关系构成使得其内部的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的特点,即品牌传达某些信息,粉丝接受信息并向品牌做出反馈。这样的纵向信息传递方式有着极强的向心性及非理性因素。

粉丝因缺少横向交流及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与方式而产生对品牌主体的盲目崇拜。纵使品牌主体没有从物理上屏蔽粉丝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但其对粉丝灌输的价值体系使其在心理上自觉排斥了外界信息。这一点被用在很多的营销案例中,从早期的歌手粉丝到现今诸如苹果、小米类的品牌粉丝。它们的核心都是旨在营造一种目标受众的狂热崇拜。在这种狂热的崇拜下,品牌主体及其运营者通过开发品牌价值及周边产品获得经营性创收。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同样为粉丝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它有效拉近了品牌主体与粉丝间的距离,扩大了品牌主体的信息传播范围,降低了其传播难度,使得品牌主体能够聚集更多粉丝,获得更大收益。同时,社交媒体与电商、互联网金融的结合也为粉丝经济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有效的途径,进一步增加了收益。

2)社群经济是横向的

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的最直观的差异在于,社群经济以社群间内部成员的横向交流为纽带,通过对社群的服务与创造社群价值获得经济效益,这显著区别于粉丝经济通过粉丝对品牌主体的向心性依托而获得经营性收益的做法。不过,因社交媒体互动性强的交流特点,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的界限并非全然泾渭分明。好的社群能够树立自有品牌从而聚集人气,形成一定的品牌向心性;粉丝经济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机制为粉丝提供一种类似于社群的归属感。这也就导致了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在社交媒体中容易混淆的现象。

3)粉丝经济就是社群经济吗?

显然不是的。任何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粉丝,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粉丝这个层面,无非是把以前的忠实用户换了个新名词而已。“无粉丝不品牌”,这句话没错,但反过来,哪一个品牌没有自己的粉丝呢?

只有当你的客户变成用户,用户变成粉丝,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社群是任何时代、所有商业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只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微信这样的高效率工具以后,社群才是可能的。这中间的差别是,一个有社群的品牌和没有社群的品牌,其竞争力是完全不同的。

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与解决基础用户来源的粉丝经济不同,社群经济的特征是多对多,依靠社交关系,社群成员之间能够充分的沟通,解决了互动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这样说,粉丝经济是一群人在干同样一件事,而社群经济则是一群人在干着不一样的事,而每个人干的事又能为其他人服务,并能从中受益,记得上文中提到的村落中的铁匠吗,就是这样的角色。粉丝经济解决用户来源,社群经济解决了成交,两者相辅相成。社群经济由粉丝经济发展而来,但是真正的社群经济是成员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因为这种交互,在社群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我运作,不断分享,自主创造,从而进行各种产品和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社群经济的实质,就是社群自身的生产力和价值增值能力。

通过上述两个表格对社区与社群、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粉丝经济其实是基于社区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单向、自上而下的一种生产关系,粉丝和企业主或者品牌方的关系只是一种从属的隶属关系,是一种弱关系弱链接,企业主或品牌方是中心,他们发布或者掌控了所有信息及资源的发布。而社群经济却是基于社群的基础上产生的横向、圈层化的一种范围经济,这个社群里没有谁是中心,也就是去中心话,大家都是这个社群的主人,大家提供有温度的内容,协同互助、互惠互利。

在我看来,社群经济就是互联网时代下消息快速流通带来的一种互惠互利的消费关系

引用资料

社群经济:分享5个社群营销成功案例,降低企业与消费者连接成本 。

社群经是什么?社群经济的五大特征

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到底有哪些区别

社群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最好的转化、裂变的营销手法,社群经济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经济模式,本身存在差异化,当企业或产品抓住用户,不断增强用户粘性,发展更多的经济业务,乃至快速裂变构成巨大的商业产业。那么该如何做好社群营销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做好社群营销的六个步骤。一:群员用户画像分析确定核心人群,找到群员共性,才能确定经营产品、规划社群输出内容。要保证群员有共性,也就是都对你的产品有需要或者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转化率。二:群员结构设计群员共性保证需求一 致,差异性则能构维持社群活跃度。群员之间有共同的需求或者爱好,就是这个社群经营的产品。而群员之间存在差异性可以保证社群的活跃度,可以打造有不同擅长点的大佬来引导群员。三:拉群社群需要通过基础的流量和裂变流量吧相同的用户画像的人聚在一起。有些产品具有地域限制。比如鲜花团购送货上门,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距离太远不方便。这时候就要注意群员所在的位置了。可以按市区划分群员,把同一个地方的群员拉到同一个群里。四:社群促活打通用户触点,社群不活跃就表示用户不看群,用户不看群就不会有转化,促活就是让群员活跃起来,互动是社交的基本,有了互动就会增进认知,产生情感,产生认可、依赖。社群也是如此,互动是形成社群粘性的基本步骤。五:社群造势激发用户情绪,制造感性购买场景,为即将要做的社群促销做准备。例如:买车定是理性消费而买衣服,往往需要情绪刺激。六:社群促销长久运营会造成成员的乏味,用户关注度变低,走向死亡。社群营销是非常看重口碑的,产品和服务好、社群成员愉悦感强,那么通过传播,易于扩散,形成巨大的社群能量。适当的举办一些活动,可以提高用户的愉悦感。一个社群让成员产生高度的愉悦感,才会长久生存,形成粘性,导致裂变,最终获取利商业价值 以上便是社群营销的六个步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906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