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网约车市场 江铃新能源联合携华出行打造全新出行生态

布局网约车市场 江铃新能源联合携华出行打造全新出行生态,第1张

2022年1月12日, 江铃新能源和携华出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江铃新能源能量工厂隆重举行,江铃集团新能源总经理刘国伟,携华出行首席执行官庄智强,携华车服总经理段泽勋等出席签约仪式。江铃集团新能源一直以“电动汽车和出行普及者”为企业愿景,此次携手携华出行,也是用实际行动将更好的产品与出行体验带给用户。

双方本着战略携手,聚力共赢的合作理念,利用各自优势,建立网约车平台与主机厂深入有效合作的全新模式,真正在车辆销售、供给、金融及定制上实现战略合作的目的。携华车服将从江铃新能源引入共计10,000辆新车。双方均表示,随着此次合作的深入,将实实在在的给出行市场用户提供实惠、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江铃新能源是中国第三个通过工信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准入的厂商,具备国内外领先的“三电”实验室及研发能力,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拥有丰厚的核心技术积淀。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创新,整合内外资源,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积累了丰厚的核心技术。而羿作为雷诺江铃合资集团旗下首款车型,更是高品质高标准下打造的产物。

在仪式上,庄智强表示2021年12月,携华就已对羿在网约车市场进行了前期预热,从首批司机的口碑反馈来看,羿时尚的外观、科技感的内饰以及在冬天下的电池续航表现都十分优秀,这也是促成此次合作的重要原因同时感谢江铃新能源对于本次合作的信任和支持,相信通过深入合作双方一定能够实现双赢。

携华出行依托于高德打车流量平台,海量订单接入,严格坚守合规运营底线,凭借精细化运营策略与高效团队执行力,业务覆盖全国百余座城市,拥有注册司机超过百万。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完单量超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中,携华出行本月订单合规率增长位列第二,在订单合规率排行中位居第四。同年携华出行业务量达成五倍增长,在2022年冲击百万订单。携华出行在2021年11月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携华车服,一期注资5,000万人民币,并在上海、杭州、成都、重庆等多个重点城市建立运营中心和车辆交付中心,致力于为广大网约车司机,寻找合法合规、经济实惠、绿色环保的优质车源。携华车服不断在实际运营中提供司乘体验反馈,与江铃新能源共同努力将羿打造成最受网约车市场青睐的优选车型。

本次双方签约的主要车型为羿,这也是继布局欧洲出行市场之后,羿正式进军国内网约车市场。此次合作不仅助力江铃新能源快速服务国内出行市场,更是对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以此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移动出行生态系统。据悉,羿在今年5月也将正式登陆欧洲出行市场。其实早在去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雷诺集团旗下出行品牌Mobilize就发布了全新战略车型Limo,而Limo正是羿的欧洲版车型。这也很好的向全球用户有力展示了羿的卓越品质。

绿色出行所传递的不仅是出行方式,更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雷诺江铃羿所代表性的高品质新能源网约车的出现,更让绿色出行成为品质出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在出行领域的抢先布局以及出色的产品力,雷诺江铃羿或将在2022年引领国内网约车品质出行新风潮。

文 | 赵玲伟

2020年成都车展上的第一起维权事件出现在北汽展台——北汽银翔的“经销商”拉出“北汽还钱”的横幅。

根据媒体报道,维权车商属于北汽银翔旗下幻速品牌经销商,这家由银翔系实际控股的车企曾作为一个新品牌“黑马”,在两年内实现60万销量,但它的命运却在2018年戛然而止。

在车市蓝海中的投机取巧和急功近利心理作祟,幻速品牌不仅技术能力薄弱还追求走量挣快钱,产品简配和设计不合理问题严重。虽然凭借低价策略在2014-2016年野蛮生长,随后就因质量问题受到众多车主投诉。2018年,其以每月超过40%的降速坍缩,最终停产,已付预订金的经销商自然不能放过它。

不只幻速,那一批被投机心理毁掉的车企,正在退潮的车市中进退两难。

2020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29%,幅度远大于市场整体降幅。同时,头部车企的总体市场份额又在上升,“马太效应”下的小尾巴岌岌可危。

这些徘徊在生死线上的乘用车品牌中不乏投机者,它们靠着时代赋予的幸运撑了几年——这也是中国乘用车市场高潮迭起的黄金时代。

成也大势,败也大势。从2018年开始,短短两年的退潮就让这类汽车品牌从高位坠落,以比大盘下跌快得多的速度走向末路。

江铃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驭胜曾在一年内涨幅几近翻倍,如今却降到每个月艰难维持在百辆左右,合资品牌江铃福特还要依靠福特的其他渠道扶持;东风风行在最初几年内积攒的20多万年销量,一夕之间被腰斩,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重现4年前高光时刻。

看准赛道主动下场的转型本不是原罪,最早一波的“商转乘”车企如长城、长安,如今都处在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引领位置。

但有些车企确实怀着投机取巧的小心思,为最终的失败做了铺垫,比如挣扎十年还没形成自己影响力的江铃乘用车和东风风行。产品实力、管理模式、品牌效应等都是拉开差距的主要因素,此外,商用车企业转型乘用车失败的案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巧合。

1

与“商转乘”渐行渐远的江铃汽车

2010年,江铃汽车开始试水乘用车市场,推出乘用车品牌江铃驭胜,并在这一年其首款SUV上市。直到2016年,江铃汽车董事长邱天高提出“商乘并举”战略,江铃汽车才确定了要把过去在商用车上积累的研发技术和制造实力,复制到乘用车领域的目标。

但当时正处于SUV市场的爆发阶段,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2016年,江铃汽车旗下SUV车型销量为44753辆,其中驭胜品牌暴涨90%。

这一成绩似乎让江铃出现了转型已经成功的幻觉。汽车董事长邱天高当时就将其2017年的业绩目标定为产销50万辆,企业未来将逐步转型成柴汽油并举、乘商并进、新能源和传统汽车协同发展的综合汽车制造商。

乘商并进、新能源和投身SUV市场并不能说明江铃的眼光,因为乘用车市场的爆发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一时间车企扎堆进入,对比之下,江铃的困局初现。

在产品上看,江铃驭胜SUV在外观设计上中规中矩,沿用了商用车身上的硬派气质。但在内饰上也是“商用车风格”的粗糙感,就与乘用车市场需求很不匹配了。新车上市时在营销方面的“沉默”,也与当时的互联网思维大环境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江铃对于乘用车市场的状况似乎也不清楚,在产品技术和设计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其战略车型驭胜S330在定价上与当时已经是销冠的哈弗H6,以及产品力不俗的吉利博越正面硬刚。

意料之中,驭胜在市场刚刚开始竞争时就出现了落败迹象。2017年,江铃旗下SUV销量合计为39119辆,同比下降12.6%,其中,驭胜SUV年度销量不足3万辆,同比下降21.94%。

销量不见起色,投向乘用车研发生产的资金不断打水漂。2018年,江铃汽车归母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87%。

江铃汽车目前在售的主力车型是2019年2月上市的江铃福特领界,月均销售4000辆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款在江铃福特品牌下销量占比达到90%以上的车,是放在长安福特的渠道中销售的,在江铃的渠道中的另两款福特品牌车型加起来也只能月销200辆左右。有媒体曾报道,2019年时江铃十八个大区的销售总监大多数已经离职,投奔其他品牌经销商。

而在新能源方面,江铃的起步虽早,但过于聚焦技术要求不强的微型车,A00级别目前市场越来越被压缩,江铃新能源的销量在补贴退坡后也直线下降。

江铃新能源2011年1月-2020年6月销量变化(来源:车主之家)

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整个江铃乘用车板块的销量几乎腰斩。2020年上半年,江铃汽车乘用车板块累计销售仅1.73万辆,是去年同期33%。

讽刺的是,在乘用车销量严重下滑之后的江铃,预计盈利反而同比增长252.54%。这家曾大力推崇“商乘并举”的车企,在2020年半年报中给出的理由是“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以及销售结构改善”。这意味着江铃将乘用车业务抛弃,利润就直线上升。现在大概已经可以判断,江铃的“商乘并举”是不成功的。

疫情将乘用车市场冰封之时,江铃汽车的整体营业成本同比下降了30%。同时,这让江铃汽车有了时间档口可以all in老本行,积极生产医用商务车,凭借其一直以来在商用车领域的优势带动企业发展。

相比驭胜SUV始终笨拙地无法理解市场需求,江铃在商务车上的 *** 作熟练地让人心疼。

除此之外,江铃每次遇到销量受阻时先从管理层调整,无法解决问题,那就先解决当时为问题负责的人。

前任总裁范炘2016年上任时为江铃制定了5-10年内的计划,这一时间段在汽车企业计划中非常常见。但2019年时,江铃无法忍受销量跌跌不休,聘任福特系高管王文涛担任公司总裁及执行委员会主席。其身份原因,可以让江铃福特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即利用福特的分销渠道。然而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9205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