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出口电商家居行业销售潜力巨大,家居四大趋势解析

2022年出口电商家居行业销售潜力巨大,家居四大趋势解析,第1张

由于全球疫情起伏不定,各国纷纷采取封锁措施,在这一趋势下,“宅经济”发展火热,全球电子商务用户数量持续猛增,同时电子商务市场收入也大幅增长。Finaria预测 ,到2025年,全球在线购物的人数将达49亿。

在疫情的蔓延压力下,电商成为最大的赢家,全球的电子商务发展高歌猛进。根据Finaria的数据,在疫情的影响下, 2021年全球电子商务的用户数量同比增长了约9.5%,超过34亿人。

而且这一趋势将在2022年持续下去, 2022年全球电子商务用户数量预计将同比再增长约10%,飙升至38亿人。

此外, 2021年全球的电商收入同比增长了约25%,达到了2.4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电子商务销售收入4693亿美元,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 。同时美国的购物应用下载量增长约8%,新安装量更是达到了276万亿次。

当下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只增不减,根据Finaria的预计数据,2022年全球电子商务收入将同比增长11%,超过2.7万亿美元,而2025年全球的电商收入将继续增长至3.4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时装和玩具占据电商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的是时装,预计2021年将产生7595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将增长约15%。 在未来的四年中,服装和配饰的在线销售额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

此外, 玩具是电子商务的第二大细分市场,这也充分反映了疫情下人们对 娱乐 消遣的需求。预计到2022年,这一领域的销售收入将比2021年增长约12%,达到5907亿美元。

由于疫情推动了“宅经济”的发展,家居、家电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在线销售也很强劲,预计未来将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2021年,消费者的购物趋势发生巨大变化,大多数行业都在大力推动线上发展,家居行业同样如此。在接下来的2022年,家居行业将出现哪些趋势呢?

1.数字化转型

第一个需要注意的趋势是,虽然消费者仍在商店购买家居产品,但数字化时代正在到来。

在美国,超过半数的社交网络用户仅使用移动设备,他们更愿意在一款应用中轻松完成购买,相对来讲,转移到其他网站进行购买,体验感会下降。因此,社交网络是增强购物体验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供应链方面,数字化转型将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时刻保持敏捷,紧跟发展趋势,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如今,电商需求的增加,对于家居零售商来说,意味着要把网站和生产环节的工作流程整合起来,以缩短交货时间,减少错误,提高质量,提高利润。

2.定制化和模块化趋势明显

随着年轻一代开始买房并自己居住,定制化、个性化将成为发展方向之一。对家居零售商来说,这意味着它们要对客户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而不是保持库存。

3.实体店和在线模式相结合

很多时候,单一的模式无法使零售商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因此,实体店体验和在线体验相结合将变成家居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4.AR技术成实体和网上购物的桥梁

最后,增强现实技术即AR的应用也影响着家居行业。家居产品购物本质上是视觉的体验,所以这一趋势将成为实体店和网上购物的桥梁。AR对于这个行业特别有用,因为它允许客户在没有购买压力的情况下试用家居产品。

研究表明,AR技术对购买决定有着极大的帮助,使用AR技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可能性要高出8倍。因此,这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趋势。

目前,家居行业正在向更加视觉化和定制化的体验转变,因此,零售商需要满足消费者对客户服务体验的需求,并提供独特和无与伦比的体验,才能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我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如下:

一、线上渠道增长倒逼实体百货供应链再整合,初始化效率稳步提升

2003年淘宝网正式诞生后,网络购物迎来高速发展期,伴随着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扩张、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网购的价格优势和便捷性能吸引着人们从传统的线下零售逐渐转向线上渠道。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来看,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近五年来稳步上升。

已由2012年的6.3%上升至2016年的14.9%,对实体零售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而传统百货的营业收入增速大大放缓,远低于网络零售规模30%-4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市场份额下滑。结合美国的零售发展经验来看,2016年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为3710亿美元。

占零售业销售总额的比例约为8%,总体上来看,美国网络销售规模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较低,网购市场整体规模有限,零售仍然主要来源于实体商铺。基于我国当前电商占社会零售品总额的比例已超过10%、网购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电商市场容量或渐进入饱和期,对实体零售的冲击力度降低。

从百货行业周期来看,美国百货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虽然百货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例有所下降,但销售额自2000年以来始终维持在1700-2400亿美元,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中国的百货行业目前正处在转型期。

百货业绩仍处于小幅上升状态,通过调整布局、渠道下沉有望继续提高渗透率。参照美国百货的发展历程,未来我国百货行业将迎来更多的调整和整合,但总体上来讲百货公司作为重要的实体零售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推行深度联营,整合上游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应对线上渠道对传统零售的冲击,与优质品牌供应链深度合作、向产业链纵向延伸已成为当下百货业界转型升级的普遍举措。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合作。

一方面能减少购买的中间环节,促使渠道扁平化,更好地整合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能根据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生产,减少库存规模和市场信息反应的时滞,实现上下游的互利共赢。

二、区域经济大框架下的“货与场”立体化发展

1、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充分承接并助力消费升级趋势演化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的物流事业发展迅速,快递行业业务量已经连续6年保持50%左右增速。交通和物流事业的发展使得一、二线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有利于三、四线城市承接大城市转移出的产业。

消化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富余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从零售的角度来看,也有助于商品的转移和运输,提高供应链效率,为消费升级提供必要条件。伴随着三四线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正在从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高端产品的品类增速远超过大众产品。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已不单纯看重数量消费,而是更加注重品牌效应。但是,三四线城市目前仍处于品牌连接期,对品牌的认识度不高,此时百货业作为三四线居民品牌接触的重要媒介,能够帮助消费者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建立品牌意识。

通过渠道下沉实体百货能为三四线城市带来更多、更高端的品牌选择,百货本身的资历还能为商品的真伪和质量提供保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工作时长、通勤时间均小于一二线居民,较慢的生活节奏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使得他们具有更多的闲暇逛街。

中国的报告也指出三四线城市居民逛街频率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尽管三四线城市的客单价仍低于一二线城市但已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伴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将具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三四线城市的客流量与交易额增长均强于一二线城市,体现了三四线城市具有巨大的消费购物潜在增长空间。

2、消费升级推动国有品牌发展,传统百货开发自有品牌带来长期盈利预期

国内化妆品市场空间广阔,外资品牌面临增长瓶颈国有品牌迎来增长拐点。以化妆品市场为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日化产品消费市场之一,虽然近两年行业销售规模增速有所下降,但整体容量可观,2016年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2221.9亿元。

日化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早年许多国际品牌借助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然而正是基于较高的渗透率,目前外资品牌的进一步增长遭遇瓶颈,驱动力不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残酷竞争存活下来的国有品牌,虽然市场占有率较低,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借助此次消费升级的驱动,人们对本土品牌的关注度回升,有望使得国有品牌的发展迎来新机遇。

对于美国市场而言跨境电商销售额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跨境亚马逊电商的旺季集中在3-5月和9-12月这两个阶段,下半年这个时间更为明显,跨境的商家重头戏在年末。下半年才是一年中的重头戏,从十月份开始,国外的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纷纷到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9477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