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zara,hm的商业模式有何不同?.

优衣库,zara,hm的商业模式有何不同?.,第1张

所谓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分为广义的以及狭义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这三家连锁衣装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是快时尚的典型代表,所谓的快时尚是通过时尚买手以及精细化管理的产业链,以小批多次的高频次产品生产极大的缩短零售门店商品更新的间隔,最大化的实现应季商品的价值,提高零售门店的坪效。另一方面积极的搜取客户的需求信息,通过全面的数据信息系统为下一期的设计目标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形成从顾客中来,到顾客中去的典型的良性循环。

但是三者的系统稍微有一些不同:

1.优势产品

ZARA和HM比较像,款多量少,款式更新速度极快,着重把握时尚潮流。可能某段时间有那么几款卖得特别好,不过很难挑出什么标志性产品。

优衣库主打基本款,夏天款式繁多的UT、秋冬的摇粒绒、轻型羽绒、HEATTECH保暖内衣是它的拳头产品

2.风格

ZARA:时尚(成熟、白领)

HM:时尚(年轻、活力)

优衣库:日式休闲

后两个你去他们官网看下就知道。而优衣库刚好相反,他的非基本款让欧美模特穿也挺奇怪。

3.价格

这个和他们各自的风格、市场定位有关系。给我总的印象:ZARA>GAP>HM=优衣库

其中优衣库的价格这两年有个波动,2011、2012年基本全线涨价,这两年年又降回来了

4.质量

总体印象:优衣库>ZARA>HM,不时有后三个品牌质量不过关、面料有毒的新闻出现。而优衣库最近出现过一次婴儿睡衣易燃在美国被召回,貌似不是因为面料,而是因为剪裁 = =#

当然这个是同价位商品的比较,如果不同价位的话,GAP 249的牛津纺衬衫确实比优衣库149的要好。HM就不说了,渣一样的质量...

5.发展趋势

这几个快销品牌,第一是ZARA,第二是HM,优衣库在第五。不过优衣库的发展非常迅猛,它在中国的开店数目也是这几个品牌里面最多的。优衣库今年开始向时尚度和设计感发力,春夏新款色彩异常丰富,女装的DIP系列卖得还挺好。另外在新材料的研发和使用上,优衣库也是做得最为用心。ZARA和HM没看出什么变化,最让人看不懂的是GAP,在美国走的基本是平价的路子,来到中国后价格一点都没有亲民的意思,说时尚吧,也不是,质量最好吧,也轮不上它。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近来还有要被优衣库收购的传言。

6.总结

扯得有点多,回到题主说的各自优势。我个人比较主观的总结,ZARA:快、时尚度(非常努力地抄大牌);HM:快、便宜;优衣库:性价比、基本款的丰富性。

缺点之一是过于亲民,无法做成高端品牌。

HMomnichannel的意思是指HM的全渠道零售,强调的是客户可以选取自己认为最方便的模式在该公司下任意渠道之间获取信息,进行采购,并且最终取得商品的无缝连接的过程。顾客可以在网站上查看离你最近的几所实体店的库存量还有价格,然后可以选择在网上下订单,然后到实体店或者最近的取货点去取货,或者是直接到实体店去购买。如果是在实体店内,顾客可以订购已经没有库存的商品,然后选择让有库存的商店,或者直接从配送中心快递到你家。这很方便,但是过于方便了。

事情的祸福往往就在一瞬之间,谁能想到,前不久刚刚发布了2020年财报的H&M集团还沉浸在一派发展良好势头中的时候,这波转折来的如此之快。

H&M欧洲门店

仅仅就是一夜之间,H&M集团遭遇了娱乐明星排队解约,消费者抱团抵制,电商平台纷纷下架等情形,

原本看起来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直接被按住了H&M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命门,祸福难料。

从当前形势的发展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H&M集团遭遇业绩断崖式的下滑是毫无疑问的,甚至是整个在中国国内的业务被团灭都不意外。

因为,实话实说,H&M的产品在国内消费领域中并不是必需品,并且它有着众多可以随时被替代的替代品。

作为“吃人饭,砸人碗”的典型代表,遭遇H&M这种下场,只能说完全是咎由自取。

抵制H&M散布谣言

1.H&M集团有傲娇的资本吗?

答案是没有!

H&M集团的这波 *** 作,多年之后必将成为各个商业院校进行商业营销失败案例分析的典型。

H&M是一家瑞典品牌企业,全称是Hennes&MauritzAB,由ErlingPersson于1947年创立,主营服装和化妆品。H&M 旗下包括六个独立品牌:H&M, COS, Monki, Weekday, Cheap Monday和&Other Stories。

尽管H&M集团一直在标榜自己是一家全球企业,但是其主要的市场还是集中在欧洲的德国,英国以及瑞典国内,因此H&M集团的经营重心也是一直在欧洲,

H&M集团进入中国国内是在2006年注册,从2007年开始正式门店销售

根据H&M最新公布的2020财年年报,截至2020年,H&M在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5018家销售门店,其中就包括在中国国内146个地区开设的445家门店。

H&M集团2020年财报摘要

在具体的销售额方面,2020年H&M集团销售总额大概是1870亿瑞典克朗(含增值税),约为1416亿人民币,其中,中国国内销售总额为97.5亿瑞典克朗(含增值税)约为73.94亿人民币,,所以,尽管说中国国内的销售额是H&M全球前四大市场之一,但是,其比例而言,中国内地营销额仅仅占了整个H&M集团销售总额的5.21%,也就是说,中国国内市场对H&M集团的营销额所占据的分量并不大。

因此,H&M集团来说,如果真的是存在二选一的话,看似H&M集团不理智的选边站队的行为,其实质上是舍弃小的份额,保住大的份额,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选择。

很多人说,销售额就这么少,就算全部都没有了对H&M的销售额影响也不大,作用不大。

其实,看在这个问题不能用过去和静止的角度来看,而是应该从未来的角度来看:

首先,H&M集团做为一家从瑞典走出来的企业,注定了没有自己的服装加工厂(也包括很多其他的国际比较有名的服装品牌),只能够是依托众多的服务商,也就是国内经常说的代工厂来加工制造,然后贴上H&M的吊牌,这个流程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能够掣肘别人的核心技术,所以在声明中H&M集团宣称禁止代工厂使用新疆棉这本身就是一件有点搞笑的事情,彼此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傲慢的简直有点可笑。

其次,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中国的服装企业的发展模式仍然集中在代工模式和发展国内品牌知名度的阶段。

这种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会在一天两天内完全改变,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现在国内的消费者对于国外品牌的追求已经不想之前那么盲目,现在大家更会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和舒适度等方面的因素。

第三,假如,H&M真的实行所谓的拒绝新疆棉花的策略,意味着是强行把中国的服装企业推到树立和重视自己品牌的路上,这是典型的把自己人全部逼成了敌人的 *** 作。

2.线上销售战略的溃败。

在H&M集团2020年财报当中,2020年H&M集团重点提出了线上销售平台的发展战略,线上平台销售在2020年疫情期间门店大量关闭的情况下也有效的弥补了销售额的损失,H&M集团的线上销售营销额增长了39%,

但是,在H&M集团无脑碰瓷新疆棉花之后,国内的主流电商平台都选择在第一时间全部下架了H&M的相关产品,百度等地图导航类程序也搜索不到了H&M门店的位置。

这对H&M集团的发展战屡无疑是釜底抽薪的。

因为,现在中国国内一个大的消费环境中心就是从线下往线上转移,线上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购物的主力方式,当H&M的线上销售渠道被封闭之后,仅仅能够依靠线下门店销售。

但是,线下的客流量跟线上的客流量是完全没有办法比较的,要知道在此之前,H&M集团的各类线上注册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1400万人,但是在失去了线上销售平台之后,意味着H&M失去了1400万的忠实的客户,我想也没有多少人会专门跑到H&M店里面去买一些质量不怎么样,价格便宜的东西吧。

退一步来讲,即使说,H&M集团选择自建网上商城来挽留这些网上注册的会员,,那只能说,很抱歉,理想跟现实是有差距的,在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方面快捷才是网上购物的精髓,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国内线上购物平台只有那三家而已,除非你的产品是不可替代的。

总结:

在H&M集团的眼里,可能中国国内市场对他来说无足轻重,但是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也是如此,或者说是,H&M集团真的打算用这种方法作为取悦欧美市场的投名状也未可知。

而对于我们国内的消费者来说,断然也不会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就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就算真的H&M集团从国内市场消失了,那也真的不叫事,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就三个字:无所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986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