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餐饮的营销策略主要有哪些

智慧餐饮的营销策略主要有哪些,第1张

1、折扣营销:折扣营销是餐饮行业最常见最普遍的营销方式,折扣优惠可以根据消费金额和季节变换来改变,应用的比较广泛,可根据不同的消费层次打不同的消费折扣,还可让消费者帮忙推广给于一定折扣。

2、低价套餐:意思就是将一些菜品或者某一品类组合成一种套餐,然后通过较低的价格来出售。每到节假日和周末,很多餐厅都会推出不同特色的低价套餐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周末欢乐家庭套餐等。

3、免费品尝:餐厅开发出新品的时候可以邀请会员或者某些特定客户品尝,用于了解客户是否喜欢这种产品,用以吸引顾客再次光临或者立即购买,有些餐饮店甚至可以先品尝再购买,这样能够获得客户的认可。

4、发放赠券:餐饮营销赠券的使用极为普遍,尤其是在淡季,商家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发放不同的赠券。发放赠券的方式有两种,线下发放和线下发放;线下主要是以传单等纸质赠券为主,线上则是电子版赠券。

5、积分奖励:这是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的优惠方式,按照顾客消费的金额,来计算积分的分数,顾客每次消费后分数可以累计,根据积分的多少定制或者实施不同档次的奖励计划,给与较高的优惠或免费消费。

中国式餐饮营销:有多少老板在盲目跟风

我们上期讲到降价促销,这只是餐饮营销手段中的一种,还有很多其他营销活动,例如:满减、拼团、秒杀等。

虽说听起来,挺吸引人的,但很多人用起来并不顺手。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吸客效果差、亏本赚吆喝。

这是为什么呢?

例如刚过去的七夕节,问了很多老板,为什么做活动呢?

老板们的回答是抢客户、提高营业额。

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大多老板没有深层次挖掘当时做营销活动的原因。如果仔细思考"为什么做这个活动",很多人都会觉得"大家都在做,我也不能落后呀"。

所以大多情况下我们要做一个营销活动的时候,只不过是在下意识模仿别人。

我们再看看前面提到的,营销活动包含降价促销、满减、拼团等。这么多营销手段,你要模仿哪一个呢?你模仿得过来吗?你模仿的活动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吗?

你并不确定该用哪一个,效果会怎么样。所以很多人硬着头皮上,只是自我感觉良好。有便宜不占,客户是傻子吗?

现在餐饮营销活动攻略也有很多,但都是技巧性东西,并没有告诉我们面对诸多攻略,该怎么做出选择。

今天我们就围绕面对无数营销手段,相比毫无头绪的模仿,更应该学习的一种能力:反模仿能力,在大多数人还在无意识模仿的时候,你还能保持清晰的判断能力。

一、识别活动有效前提的能力

2016年西贝亲嘴打折节火了之后,很多餐厅每到情人节就纷纷效仿。这种新奇营销的现状就是,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做,只因为看到别人在做,效果也还不错。

他们没有问这些问题:做这个活动,有效的前提是什么呢?当前餐厅情况,符合这些前提吗?

就拿西贝来分析,西贝营销成功的前提都有什么?

和小型餐饮店相比,最主要的前提就是地理优势和品牌效应。

首先西贝餐厅主要分布在一线或者省会城市,在受众群体上来说,数量比二三线城市多。

其次是品牌效应,西贝连锁规模,形成一个庞大的作战群。所有餐厅一同举办活动,宣传力度显而易见。

这是小型餐饮企业所不具备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并不是策略性地使用某种营销手段来达到某种营销目的,而是单纯的模仿其他人的营销手段。

另外为什么我们参考了很多攻略,学习了很多理论而变得教条?

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去思考,一个活动有效的前提是什么。这也是为什么"下意识模仿"和"纸上谈兵"共存的原因。

而一个营销活动有效的前提识别判断,至少包含以下2个方面。

1.营销活动的目的

"最近做了一个活动,餐厅的老客户复购率上来了",不过你怎么知道,当前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复购率呢?

之前看到过一个餐厅,给会员客户发满减券。我就问老板怎么想起来发满减券呢?老板说最近生意不好,客户少了,想着招来点老客户撑撑场子。

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生意不好?是老客户不来了,还是吸引不到新客户呢?

我们都知道顾客下单的步骤是要吃饭-找饭馆-对比-进店。而对老客户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半部分,因为客户已经知道这个餐厅,只需要对比一下其他餐厅,进店消费就行。

不过这个餐厅周围是办公区,不像社区餐厅,客户流失量很大,所以当前主要目的并不是提升复购率,而是需要转化新客户。

餐饮活动对应的都有其目的,比如吸引新客户、提高复购率、提高品牌知名度等,这就需要根据我们目前情况,问一下自己:我当前经营重心是什么?

2.营销活动

现在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并不是每种都适合我们。

举个例子,小米的饥饿营销,通过低产量的手机,吸引大量客户疯抢从而提升品牌效应。这种模式火了之后,甚至蛋糕店都在效仿做秒杀。

但研究发现,当产品缺乏替代品之后,对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如果顾客感到有明显的替代品之后,就会降低对品牌的好感。

例如路边一家面馆做饥饿营销,客户愿意等着排队吗?如果是海底捞就不一样了。

所以,目前营销活动这么多,例如:拼团、秒杀、满减等,要问以下自己:这种营销活动适合自己吗?

总之在当下餐饮行业"下意识模仿"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培养自己的"反模仿能力"。不断问自己:当前营销活动有效且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二、减少自我证明倾向

除了不知道营销活动有效的前提,产生"下意识模仿"的另一个原因是,盲目自我证明。

例如上期内容我们提到了,公司楼下面馆老板做降价促销。活动一停,客户就没了。老板很苦恼,问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做呢?他的回答就是"大家都在做呀,而且他们效果很不错"。

其实我们都会这样,盲目跟风做的营销活动,还未自我检验是否有效,就开始行动。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我们看到别人成功了,或者看了别人的理论攻略,没有把这些理论用来进行自我检验,或者说懒得检验,直接用来证明我们的营销活动是对的,是有效的。

所以掌握一种技巧理论的目的不是用来自我证明的,而是用来规范我们的营销活动,启发我们思考的。

三、利用数据做间接推断的能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是间接推断呢?

这样说吧,如果你看到店里的拉面销量很低,只有个位数。你给出的结论恐怕是,客户不喜欢这个拉面。

而我要说的是你给出的合理结论,并不是真实的原因。因为我们没有对结论进行微观分析,只是把宏观的数据直接拿来做结果了。

举个例子,以前一家医院产妇生完孩子后,经常会得一种"产褥热"的疾病,死亡率极高。经研究发现,这家医院负责接生的都是实习生。所以医院给出的规定是,实习生不准负责接生工作。

有一个疑问,都是人,为什么实习生负责接生就容易得"产褥热"呢?有一位医生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实习生负责接生的时候没有洗手。

回归到之前的问题,拉面销量低,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可能仅仅是因为里面有麻椒。

四、最后总结

现在餐饮做营销活动跟风现象也是很多,前赴后继,倒一批,又来一批。参考了很多技能攻略,也没有人教我们什么时候使用,是否有效。

本文主要讲了做营销活动的时候,要保持清醒地判断能力,即"反模仿能力"。主要包含3个部分:识别活动有效前提的能力、减少自我证明倾向、对数据做间接判断的能力。

关注阿楠,一起进修更多餐饮运营干货!

我是阿楠

好食材配上好方法

让你"楠"以置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988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