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有什么成功的借势营销案例吗

市场上有什么成功的借势营销案例吗,第1张

 借势营销是将销售的目的隐藏于营销活动之中,将产品的推广融入到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使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营销手段。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换言之,便是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

借势营销宣传技巧

(一)价格借势。如果自己的产品和竞争者是同类产品,并且包装、质能、款式、品牌力都和竞争品牌在伯仲之间,但是价格比竞争品牌低,那么,紧贴着竞争品牌,能最直接突出价格优势。不要小看那张小小的价格标签,这往往是把消费者拉到自己旗下的最后机会。

(二)特色借势。有一种可乐,它的主要竞争对手自然不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样的巨人,企业很明显地将竞争对手定位于二级可乐品牌。但是该产品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可乐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紊。于是企业在卖场的陈列策略是:远离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紧贴着其他可乐。并给出醒目的POP广告:A可乐,年轻健康 的汽水!很显然,紧贴竞争品牌。并努力突出产品品质的个性特色和优势,以达到产品更明显的区分。当消费者经过这些可乐时, 看见其醒目的POP广告,对比优势自然就强烈异常。

(三)自家产品借势。在同类产品里,如果自己的产品线更长。同样可以用紧贴陈列的策略来突出品牌优势。当产品优势明显的时候, 陈列应当用紧跟策略。俗话说: “不怕不识货, 就怕货比货!” 紧跟,起到的作用就是让消费者进行比较,充分借竞争品牌的相对弱势,来提升自己的优势,一边打压, 一边提升, 效果不言而喻,这是陈列中的关键。

借势营销成功案例 :

通向2022年冬奥会,北京来了!7月31日晚,万众瞩目的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冬奥会)举办城市终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奥委会(IOC)第128次全会中揭晓。短短几小时之内,各大品牌开始忙坏了,看它们如何借势营销。

1.最“老大哥”品牌:三星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 三星电子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无线通信设备全球合作伙伴、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力推三星电子的技术创新和奥运精神。北京(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申办资格,三星将继续全力支持奥运精神,为北京喝彩。

2.最走“心”品牌:伊利

七年前,恰逢2008北京奥运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七年后,北京又将迎来2022冬季奥运,你将会做什么?

3.最有文化 品牌:有道词典

引用《权利的游戏》中的台词“Winter is coming”意识暗示一场战役即将到来,另一个这次台词中把win用红色突出,表明我们赢了,一语双观。

而另一款海报则把两个竞选城市阿拉木图和张家口名字中的“图”和“口”字进行对比,暗示“无招胜有招,无冬胜有冬”,真是最有文化的品牌。

4.最"庞大"品牌:打车软件

出门就可以看世界,因为我们把世界载给你了。

5.最“运动”品牌:P&G

宝洁旗下品牌先行开了一场运动会,换上运动服的它们,看上去都是萌萌哒。

6.最“文艺”品牌:雀巢咖啡

冬奥会下的阳光,是彩色的,泡出来的咖啡,是幸福的。

7.最温暖品牌:美的

七年之约,冷暖相携。

夏去冬来,年复一年。

8.最“励志”品牌:蒙牛

每一杯,为下一个里程碑。

9.最“鼓舞人心”品牌:杜蕾斯

滑到家了,北京张家口。

10.最“冈显本色”品牌:冈本

京城,冈显本色。

11.最“励志”品牌:荣耀手机

今日的成功,让北京再度荣耀今天的胜利,让中国成为世界首个奥运会全满贯举办国,这一刻,我们值得骄傲、荣耀!

借势营销,是将销售的目的隐藏于营销活动之中,将产品的推广融入到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使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营销手段。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换言之,便是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

2016年3月7日是宝马100周年,作为已有130年历史的竞争对手奔驰发布了一则广告,如图6-10所示。大致内容是: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其实感觉很无聊。

图6-10 奔驰致敬宝马100周年借势营销海

这张海报原本想表达的是:对手,尤其强的对手,永远是成长的最好伙伴,不互黑、而互敬,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气度。有一种精彩,就是相互看不顺眼又干不掉对方,从而不得不让自己做到更好。但这张海报海报发布后,瞬间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这份向竞争对手致敬的背后,隐隐有借势营销的心机:“瞧,我比你历史更悠久呢!”。从借势营销的角度来看,奔驰无疑是成功的,但这个世界如果多些相互尊敬和尊重的竞争对手,少些相互谤的竞争对手,行业才会进步。愿与同行共勉,既有竞争,又是朋友。

另外,在传统实体零售领域借势也普遍存在。新品入市不可能一下子就卖得很好,那么在卖场该如何选择陈列位置呢?旺销产品旁边的位置,是新产品最好的推广位置。研究发现: 消费者在卖场闲逛时,一分钟可以经过100~200个产品,被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会占用消费者5秒钟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卖场5秒钟广告”。所有商家在卖场的“肉搏”,都是要争取到这5秒钟的关注,但是消费者几乎平均不到0.5秒就会经过一个产品,要让新产品在100~200个产品中跳出来,受到关注,怎么办? 旺销产品往往位于人流量最大的位置, 消费者在其货架前停留时间也长,受到注意、被购买的机会自然就更多。如此旺势,不可不借。采取紧贴陈列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陈列上,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借势呢?一般来说,产品陈列面积小,产品反复购买机率相对低,产品有一定的延伸价值,产品小巧精致等,这些特点的产品就可以借相关产品的势,比如香烟和精美打火机。另外,不相关联的产品,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巧克力原来在糖果类产品的货架上,鲜花则放在生鲜区的旁边以利用其湿度。两种产品平时“见不上面”。但情人节鲜花和巧克力的热卖,可以让它们联系在一起。如果买了鲜花,又到糖果货架上去找巧克力,很不方便。而有些人买了鲜花, 不一定购买巧克力,如果将巧克力就陈列在鲜花旁边,这样的“顺势购买” 就可以达到提高销售额的目的。

注意,很多企业认为“造势”就是广告和各类促销活动疯狂滥炸。不是大量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户外广告进行地毯式轰炸,就是宣传画、宣传册以及各种夹页、传单满天飞。不是造成金钱的浪费,就是制造“彩色垃圾”,让马路清洁工苦不堪言。认为“借势”就是在各种类型的产品交易会、展销会、推广会甚至民间庙会上,锣鼓喧天,美女成行。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名人加入促销队伍的行列,现场作秀。几乎把各种“造势”和“借势”的活动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种“造势” 、“借势”演绎的不是营销策略的竞争,不是智慧的竞争,而是成了企业财力的大比拼。一些没有实力或者是财力不足的企业,似乎是被“逼上梁山”,举债“造势”。最后由“造势”变成了“豪赌”。结果使得胜利者遍身鳞伤,失败者片甲不归。不知有多少企业的英雄好汉就是在这种“造势”和“借势”中倒下。

还有,我们经常驻足观看一些商场开业活动、楼盘销售活动或者新产品发布活动,场面很热烈,活动很热闹,节目也不少,也很聚集人气。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活动形式并没有与活动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形式并不为内容服务。观看者全然不知道活动的主旨是什么,甚至还会闹出诸如哄抢礼品的笑话。这不但不能达成预先的宣传效果,还降低了活动品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诸多的不协调因素就像盘里的夹生饭,难于下咽,更难以消化。

很多企业只是注重短期行为,而没有关注长期的营销战略规划。企业缺乏整体企业战略,随意性很大,打水漂的例子在所幸免。诸如花几十万赞助一次晚会、花几万做一次路演等等,活动本身和企业以及产品的宣传并没有多大关系,自然就不能为企业造势,除了浪费企业的金钱,不会什么更多的收获。

其实,借势营销是一个不断投入的工作。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手段,借势营销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企业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等营销活动的首选策略。因此,借势营销就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要有战略眼光,从未来着想,从现在着手,围绕一定的主题不断调整营销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9901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