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38万车主 捷达要做“更中国化的大众”!

2年38万车主 捷达要做“更中国化的大众”!,第1张

岁暮严寒,全球疫情肆虐,国内多地疫情反扑,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倍感萧条,却又处处流露着温暖与真情。

就如同刚刚过去的2021年车市,因缺芯阴霾、疫情反复等困扰,十万元级传统燃油车市场成为绝对厮杀的红海。但刚刚2岁多的捷达品牌,却通过聚焦用户,推陈出新,奋楫笃行,成功撕开一道口子逆势突围,跑赢了车市大盘!

8.9%增长逆水稳行舟,成为销量增长最快的新品牌

据了解,刚结束的2021年12月捷达品牌取得月销19356台的历史新高,全年累计销售新车16.9万台,同比去年提升8.9%,燃油车市场份额占比达1.0%,捷达品牌进入覆盖市场TOP5的骄人业绩。品牌独立后总销量更是达到38万台,横向对比来看,可以说是销量增长最快的新品牌。

从2019年上市的一炮打响到2021年平台期的坚挺表现,从襁褓婴儿到蹒跚学步,捷达品牌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品牌建设,恰如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总经理王浩之前所讲,虽然我们年轻,但我们书写了历史,我们骨子里具有一股誓要把捷达品牌做好的使命感。我们是过去十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成长最快的新品牌!

其实,细究就会发现,在去年捷达所处的十万元级细分市场中,卖得好的品牌几乎都有全新车型投放,热度很高,但捷达又是如何在没有全新车型投放的情况下实现逆袭的呢?

接下来就来说说,捷达品牌销量能够逆势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洞察用户真实需求构建全新产品规划

在没有全新车型的情况下,捷达品牌回归营销的本源,基于用户的需求场景开发,摸索出来一条符合品牌发展战略的产品规划之路。

随着年轻消费趋势迅速崛起,捷达品牌聆听用户心声,陆续推出了VS7熊猫版、黑锋版、捷达VS5 2022款等个性化新车,焕新了内外饰,增添潮流气质和细腻质感,深受年轻用户喜爱。

其中,捷达VS7黑锋版拥有极富质感的锰石黑色车身,配以“铠甲式”熏黑进气前格栅、18英寸铝合金熏黑轮毂,动感十足;熊猫版的极地白车身和熏黑部件视觉对比强烈,时尚属性增加,内饰的仪表板、门板辅以精益求精的皮质内饰,细节可圈可点。焕新的捷达VS5 2022款则搭载了8英寸液晶仪表,车窗按键带有镀铬元素,科技感和实用性再次升级。

坚守德系品质立足用户口碑

用户认可是销量的基石,节节攀升的销量折射出客户的认可度。捷达从一部车转型为一个品牌,成功最大的秘诀即是高品质的德系产品所揽获的用户口碑。

承袭卓越大众品质的捷达SUV在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生产制造,极致精益的造车工艺确保了每一辆产品的德系血统。借助大众著名的MQB平台,搭载经典“大众三大件”、可靠的实用配置,捷达将品质做到极致,为产品突破之路打下坚实基础,也让捷达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中占据极强的竞争力。如今,捷达不仅每百台车抱怨率远低于核心竞品,更荣膺2021年度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满意度指数两项第一。

持续创新向“更中国化的大众”奋进

在与用户更紧密、深入的互动中,捷达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向着“更中国化的大众”不懈奋进。

在2021年10月,捷达品牌、摩斯智联与斑马智行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年轻用户对车机智能科技的需求,捷达品牌不断发力智能网联领域,捷达VS5 2022款的车机互联系统由We Link升级为J-Link,更具科技质感。而随着捷达品牌、摩斯智联与斑马智行三方合作的深化,捷达品牌下一代智能网联产品JConnectOS2.0将由斑马智行的AliOS *** 作系统助力,产品的智能网联实力将全面提高。

正如王浩介绍的发力重点,捷达还将在造型、内饰上不遗余力的打磨到极致,只为呈现出更符合用户审美口味的产品;研究最实用的装备和技术,让用户的每一个使用场景都能感受到捷达品牌的技术创新、“皮实耐用”的产品口碑和“真实力,任考验”的质量自信;总而言之,捷达品牌不做更“廉价”更“低端”的大众,而要做更中国化的大众。

综合来看,仅仅两年多时间,就开始站稳竞争激烈的市场,捷达销量的增长,不仅是销量数字的表象,更是其不断为更多人打造德系真实力好车的初心与大众汽车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相信更懂中国用户的捷达品牌,经过2021年的突围与提升,2022年将稳步进入新征程,拥有更好的未来!

先是市场进来的早,别人还没进来的时候搞合资。当年日系车其实口碑很好,开蓝鸟,皇冠(参数|图片),公爵王,被认为是有钱人,再往上就是大奔,但是老百姓能看到的车是桑塔纳,捷达(参数|图片)。因为进来的早,国内的合作者也是最强的,一汽是半个政府机构,上汽也是实力最强的。成功达成利益共同体。

其实,法国人进来的不晚,本田雅阁(参数|图片)和广汽合作也很热销,但是没有大众的强力合作伙伴。然后,你看到的官车都是奥迪,很长一个阶段,出租车都是桑塔纳(参数|图片)。老百姓能接触到的老司机,就是公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他们的经验就是大众。然后政府关系密切,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是有利于大众的,公车采购限制排量,排量税,消费税,新能源政策,日系处处吃亏。在真正汽车进入家庭的时候,中国的合作伙伴才知道什么是中国市场。

本土供应链,老平台降低成本,出中国人买得起的德国品牌汽车。公关什么铁皮厚,买车就给日本人送炮d。其实已经是细枝末节了。钓鱼岛砸车这个事情其实影响很大,本来就处处被政策打击,被公关打击,日本政府作死搞钓鱼岛,日系车企一直到去年才开始一点点翻身。国际上,除了欧洲的壁垒,其他市场都是日系强势,用车时间长了,故障率的积累会逐渐引导消费,日系的路线不能说错。

但是在中国,日系的坚持未必合理,有什么市场就造什么车,今年丰田也开始上涡轮增压了,这就对了,消费税在这,你坚持自吸不是傻吗?消费者还在对品质不敏感的阶段,供应链你搞封闭高可靠性不是自己挡财路吗?学习德国人,找个研发成本摊完了的老旧平台,用国产的供应链压成本,出个中国专用低价车型不就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992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