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受阻的原因是有哪些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受阻的原因是有哪些,第1张

43号文是一份中国政府发布的措辞含糊的文件,该文件导致规模8,200亿美元的地方政府融资机构所发债券市场陷入混乱。通过地方政府融资机构筹集的资金使地方政府可以绕开不得向银行直接借款的限制,将所借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者曾蜂拥买入此类债券,因这些债券的政府支持背景意味着它们基本上是无风险的。

中国国务院去年10月发布43号文,禁止地方政府偿还公司欠下的债务,外界普遍的解读认为,这其中也包括了地方政府融资工具。43号文同时禁止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工具募债,责令其重组这些公司发行的现有债务。

去年12月中央政府颁布禁令,禁止在沪深证交所里使用低评级企业债作为抵押来借入现金,地方政府发售的债券也在其列。

这是中国为了肃清那些公司所发债券而做出的最大动作,旨在化解有关未来几年该债务可能演化为棘手问题的担忧。不良贷款越来越多、银根吃紧呈现周期性爆发,且经济在多年快速增长之后放缓,都已经令金融体系感受到了日渐沉重的压力。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资深分析师Terry Gao说,最新禁令的终极目标是逐步清除地方政府融资工具所发行的债券,让这种债券成为历史。

在债券发售被推迟或是被取消的当下,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获得资金。金融危机以来,他们正是依靠着这种方法募集到建设机场、医院等基建项目的款项。在基础建设支出的提振下,中国经济才得以高速运转。

如果没有政府的明确或隐性担保,这将对那些因寄望高回报及安全性而持有此类债券的投资者来说构成巨大风险。尽管很大一部分发债融资方可能并不会违约,但其中一些发债方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或将导致此类债券价格下跌。

截至目前,这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所发债券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中国企业债市场规模为2.5万亿美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发债券规模占其中的3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债速度已经显著放缓。受投资者投资意愿降温影响,今年以来仅有11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交易,相比去年每月平均45笔的发行频率大大放缓。据数据供应商Wind资讯(Wind Info),新债发行总规模也出现下降,今年截至目前共计人民币113亿元(约合18亿美元),而去年平均每月的发行额就达到人民币528亿元。

管理着人民币20亿元资产的上海耀之资产管理中心(Shanghai Yaozhi Asset Management Co.)的合伙人王鸣表示,鉴于政策转向,投资者急切地想了解他们所购买的LGFV债券是否会继续获得地方政府的担保。

(一)利率债

利率债是指直接以政府信用为基础或是以政府提供偿债支持为基础而发行的债券。由于有政府信用背书,正常情况下利率债的信用风险很小,影响其内在价值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利率或资金的机会成本,故名“利率债”。在我国,狭义的利率债包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国债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以中央财政收入作为偿债保障,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由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或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和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其特征是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收益稳定、享受免税待遇;地方政府债是指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以地方财政收入为本息偿还资金来源,目前只有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机构一般认为,广义的利率债除了国债、地方政府债,还可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票据、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铁路总公司等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债券。

利率债信用风险小,但不一定是对于信用违约绝对“免疫”,也有可能出现本息兑付延期乃至实质性违约的情况。例如,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希腊等国家的主权债务就曾出现过违约。

(二)信用债

信用债是指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为基础而发行的债券,除了利率,发行人的信用是影响该类债券的重要因素,故名“信用债”。我国债券市场上的信用债包括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债券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发行的信用债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注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具体品种有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等;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的企业债,具体品种有中小企业集合债、项目收益债和普通企业债等;三是证监会核准或证券自律组织备案的公司债,具体品种有普通公司债(包括可交换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等。其中普通公司债按照发行对象的范围不同,又可细分为面向所有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司债(俗称“大公募”),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人数没有上限的公司债(俗称“小公募”),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人数不超过200人的公司债(俗称“私募公司债”)。金融类信用债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0389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