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合资车一优惠就是6~7万?而国产车的优惠却很少!

为什么合资车一优惠就是6~7万?而国产车的优惠却很少!,第1张

随着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越发可圈可点,很多合资品牌曾经的畅销车型逐渐沦为高价低配的代名词。曾经称霸中低档汽车市场的合资品牌,被自主品牌分掉了大半的蛋糕。但是无论怎样,咱们有句老话说的没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合资品牌的优惠策略还是十分契合消费者心理学。其实合资品牌能降价原因也很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嘛,但是咱们自主品牌为什么不能也学一学吗?

我们都知道过去合资车之所以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因为三大件采用了国外更先进的技术,动力总成和底盘调教都能够更加成熟稳定。相比于自主品牌的小毛病不断,多加几万块就能享受更舒心的驾驶体验。这里分享个有意思的题外话:说自主品牌小毛病不断,肯定有很多车主心里不痛快了。其实自主品牌早年间的确因此而饱受诟病,什么车窗摇不下来啊,空调不制冷啊都是小事,我一哥们遇到过最尴尬的事情就是开着一辆某自主品牌的车去接刚交往的女朋友,女生刚一拉门把手,“哐当”门掉下来了。不过这是很多年前的小插曲,这俩人如今二胎都3岁了。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但他还是对自主品牌情有独钟,家里一辆比亚迪唐,去年又预购了领克03+。毫无疑问,我这哥们是切身实地陪着自主品牌质量提升一路走来。

相比于自主品牌的稳扎稳打练真功夫,合资品牌的减配浪潮一波接一波。如今同等价位的情况下,连某些合资品牌入门级乞丐版都买不到的情况下, 自主品牌已经可以做到要啥有啥,还同时有3-4款竞品车型供你选择,这种降维打击另合资品牌不得不在营销上面下功夫了。

合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就是降价,在新车上市一年左右开始降价信息的轮番轰炸,降价幅度也很大,动不动就是3万5万,8折购车,订车加送5w豪华装潢。相比之下自主品牌五千八千的优惠就和玩儿似的。其实早在定价初期,合资品牌的溢价早就是决定好的。这种溢价一方面体现在品牌的知名度上,人们愿意为一个更响亮的logo买单,

另一方面是成熟了多年的生产线,配件的成本早已降到了最低。相比之下,因为品牌定位吃亏的自主品牌在定价初期就无法把价格抬高,而需要采购的那部分零件价格也在别人手上,利润率比合资品牌要低很多。而降价的时间点也是很有讲究的,男人买车跟买电子产品一样,买新不买旧,所以当小改款面世以后,上一代车型的竞争力必然下跌。所以这时候第一波用户收割完成,再进行价格上的补贴优惠,吸引第二梯队的意向用户,保证利益的最大化。

虽然在商业上,收割用户这种说法听起来让人心里不太舒服,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各行各业都是力图在商业市场上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无可非议。只是在现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心中期待自主品牌真正崛起的念头前所未有的强烈。我期待满大街跑的都是咱们自主品牌的车,更期待全世界的大街小巷也都出现它们的身影。

现在很多人都在支持国产车,并不完全是因为爱国情怀,国产车的进步有目共睹。虽然国产车在近些年研发进步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德系、日系等汽车工业发展较早,体系更加成熟,所以在一些方面国产车和合资车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销量不好的车型并不代表其质量有问题,但毋庸置疑肯定有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产品的销量不济,与外观、内饰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其次车型的定位也十分重要,倘若车型的定位不精准,目标群体没有锁定,那么这款产品也是处于尴尬位置,很难吸引到消费者。

说到省油,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日系车,日本由于地小资源少,所以,特别注重汽车佳能减排方面的研究,在加上日系车通常都是比较的皮薄馅大,所以,很大程度上也能节省不少的油耗,跟用料扎实的德系车相比,日系车确实省油,与此同时,这一点可能也是国产品牌没法比的,比如大家经常吐槽的长安、长城等品牌油耗高的问题,至今都是困扰很多国产品牌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质量把控的标准上,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又打个比方,对供应商提供的车内某个螺丝胶套要求标准就差别很大。据小编在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工作的朋友介绍,德系、日系某些汽车品牌,首要考虑的并不是零配件的价格问题,而自主不少汽车品牌则是哪种便宜就要哪种。再来就是,某些日系品牌严格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发现零配件包装上铺满灰尘,厂家都不收货,供应商还必须就此问题打一份相关报告出来!

最后就是装配工艺的问题了,记得有位国内汽车领域的权威专家曾经吐槽中国制造,在装配过程中遇到尺寸偏差时,德国的工程师会把图纸摊开重新调整尺寸,而中国工程师会告诉工人“使劲儿按”。笑话归笑话,但此问题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百年福特,毁于长安”就是装配问题所导致。装配标准不行,就会体现在一些小毛病上,比如异响之类的。比如一些合资车型生产装配要求的车身缝隙控制,零部件的误差值等,都非常严格。像典型代表的韩系和日系车,严格到对车间地面卫生都进行量化,这是很多国产品牌做不到了!

车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每个人使用工具的习惯也大不相同,目前市面上的车型基本上差的也不是特别多,不要片面的听网上的信息,更多是根据自己需求,自己亲身去试驾体验最为好,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而不是别人说这个动力强就是好,而不是别人说这个空间大就是好,各个国家造车给人体验感是不一样的,根据自己喜好去选择,然后去试驾,从而选择心仪的一辆!

希望大家给国产车一些时间!争取技术含量方面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论国产车与合资车。随着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合资与国产车差价越来越来少了,这个具体我要论一下什么品牌的车对比。

韩系车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主要原因价格还是比较便宜。但是其实技术水平跟我们一线的国产品牌相当。如今中国的大飞机 高铁

都有能力制造了而且都是世界领先的技术。随着几年的海外收购合并国产汽车制造水平已经有了很多的提升。 但是国人还是用十年前的眼光看问题。其实,这个主要的还是国家策略政策问题,合资的到处漫天的营销策略,广告推广。潜移默化大家就有了一些认可,加上一些惯性的眼光。比如华为和三星手机,其实水平都是相当。但是国人对三星的追捧还是更高。反之我们的国产车,在相当的制造成本上价

格要便宜很多,就没有那么多的资金砸到推广上去。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国产汽车。加上国家政策层面混乱,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各家车企各自为政,表面上去是市场竞争实际上是浪费很大的经历,导致没法

一心对抗国外品牌。现在的高铁南车北车的合并就证明了这一点。 韩国汽车制造水平跟我们国产车性能差不多,但是他们的国家层面策略做的比较好。 总体来说还是如果选择韩系车还不如选择日系车,因为韩系车的本质就是日系车的技术和翻版。

但是考虑到日系这个狗日,那还不如选择国产车。 吉利都已经收购沃尔沃几年 ,

这个世界上安全性能最高的车技术,差不多也被吉利吸收的差不多了,那么何必浪费钱去搞那些合资车呢。

yy了这么多,各位犹豫的朋友们,铮亮你们的眼睛。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飞机都能上天了,高铁都是世界第一

了,手机都要超过三星了。汽车拿还不是时间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0604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