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常用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影视作品常用的营销策略有哪些,第1张

1. 开发布会电影发布会可以说是宣传标配,毕竟它可以一步到位集齐全国主流媒体。2. 广告营销前置广告比起院线投放,性价比更高,还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在与电影的相关视频前播放,算是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做到“展示”,把预告片往上一放了事,还要发起行动——跳转官方微博玩电影票抽奖、跳转电影官网看完整预告片等等。尽可能让每次展示都能实现转化。3. 事件营销而口耳相传是最好的营销,往往来源于一次成功的传播事件。《权游》推广他们新的一集剧集,在海滩放置了一个小房子那么大的龙头骨,看上去就像是从剧情里穿越到现实。看到这个场景,你会不想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呢?4.新媒体社交平台加入你的推广渠道微博、各视频网站是绕不开的,大平台虽然有强大的用户基数,还可分一些给直播、短视频。这样做有助于形成“怎么哪哪都看到,可能真的不错?买票去看看”的心理。5.让剧中的角色走出屏幕这是比较让人迷糊的说法,大概意思就是让影视剧里的人物进入“现实”。比如《后会无期》给马达加斯加开微博,更早的《老爸老妈罗曼史》,巴尼还真的有个泡妞网站呢。6. 明星、品牌联合推广 可口可乐有7.4亿粉丝,是《007》粉丝数的30倍。于是《007:大破天幕杀机》上映时,就看见这俩频繁地互相调戏了。大腿抱的好,吸粉吸的快。7.主题曲营销请当红的大明星演唱歌曲不在讨论范围,那种对电影的精神内核其实没有太大体现,这些需要在前期就根据电影情节去沟通创造了,营销工作负责让更多人听到,喜欢上歌曲。那到底是歌曲成就电影的多还是电影成就歌曲的多?影视剧营销不是件容易事,抛弃只有大预算才能干大事的迷信。钱是必要的,但创意才是做营销的核心。

用户首次输入之 新媒体环境下,电影营销拥有较为完善的渠道。除了电影发布会、海报宣传、影院活动、传统媒体宣传等传统的宣传销售手段外,处在融媒体时代的电影宣传会利用网络、便利的移动终端以及客户端进行全方位、广撒网的传播模式。此外,融媒体时代的营销可以更加有效率且低成本,精准化和人际化的传播模式也大大提高了电影营销的成功率。第一,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新趋势给整个电影产业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移动终端具有普遍化的特征,这不仅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方便,也改变了传统媒体话语下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同时具有传播覆盖面广、信息流通速度快、传播力度大以及传受双方粘合性强的特点,这样的变化就要求电影在进行宣传和营销的时候,要做到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每一个环节都要和互联网技术部门形成闭环。同时,也要积极转变以往不合时宜的营销理念,大胆地引进国内外新的营销策略和制作管理模式。第二,技术化媒体的迅速崛起也拓宽了中国电影的传播渠道。新媒体传播发展主要依赖于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实现了传播平台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了媒介融合,各个传播平台之间互相兼容并进行了无缝衔接。院线所传送的各类影片在网络环节依然可以被大量传播和转发,网络的非线性传播也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适合自己口味的海内外影片。这给观众带来了对影片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观众的选择在这样丰富和海量的影片中变得主动,这就意味着电影行业面临的竞争力和压力也更大,如何做好电影营销也成了电影制作方的大难题。第三,融合媒体传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全新的盈利模式。近几年大数据以及信息数据化在各个领域都有推陈出新的演进。互联网技术进步所创造出来的在线影院可以使观众在移动终端随时看电影的需求得以实现,如爱奇艺等客户端可以通过充值会员的方式看海量电影。这种与传统院线模式不同的电影观看,为电影产业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模式,新的盈利模式需要新的营销模式来为价值和收益最大化做铺垫。前,输入框中的文本

       1、病毒网站

发布病毒网站是病毒营销的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手段,《黑暗骑士》就是用这种方式,它的病毒网站保持了高频率的更新,并不断有各种新的谜题发布。电影中的“小丑”还在网站中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告诉影迷,有49个字母分布在不同城市,这些字母能够拼成一句话,这句话就是电影谜底的重要线索。世界各地的网友们通过合作,最终找到了这些字母,解开了谜题。

      2、病毒视频

随着视频分享网站的流行,电影上映前各种病毒视频层出不穷。《玩具总动员3》上映前,皮克斯制作粉色大熊的怀旧广告片,片中各个国家70年代的电视中就出现了这款玩具的广告,事实上这个玩具是专为该片创造出来的。国内此类病毒视频也很多,但多数出现在商业广告领域。

3、预告片玩花样

《科洛弗档案》在《变形金刚》上映时附带的预告片相当神秘,画面中突然出现了狂奔的人群和入侵的怪物,色彩灰暗、氛围神秘,片名也没有公布,只有“2008年1月18日”的字样。困惑的人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断打探这是什么影片。而《黑魔的小巷》更是虚拟小罗伯特·唐尼和托比·马奎尔主演的同志电影,该片还声称获得“北京电影节哭猴垂涎奖”,让影迷看后捧腹不已。

       4、微博互动

成本仅为1.5万美元的《鬼影实录》便采用这种方式。此片仅用一周时间就全部拍完,之后安排了一些小规模放映,让看过片的人纷纷在Facebook、Twitter等网站上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恐怖的电影”、“你再也找不出更吓人的东西了”,慢慢形成恐怖气氛。而这种方式也是国内电影进行病毒营销时最常用的,譬如《锦衣卫》《叶问2》都采取过微博疯狂转载形式,后被更多的影片借鉴。

       5、虚构新闻

1999年,《布莱尔女巫》的制作团队根据影片内容在网上发布虚构的新闻,让观众一边娱乐一边了解影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杜撰的“布莱尔女巫”新闻制造出一种特有的诡异氛围,虽然明知故事并非真实,但年轻人还是对女巫的身世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并让其迅速成为一个火热的话题。最终6万美元成本的小片在全球创造了2.5亿美元的票房奇迹,并誉为病毒营销发端。

      6、现实互动

病毒营销根植于网络,但也会进行现实互动,《第九区》则在现实街头贴出海报,警告附近某地是外星人出没和居住的地方,希望市民不要前往。信以为真的路人很少,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变得非常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075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