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灵魂三问

创业灵魂三问,第1张

独立思考并决定:

1,你想要什么?

2,事实是什么?

3,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BY RAY DALIO

木三感悟:

这是灵魂三问,第一句是问你当下认为你想要什么?你可以快速回答出来几个不同的答案,但是哪一个是你真的想要的,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不知道!于是就有了第二个问题

第二句就第一句的答案再深度多问你自己几次,确定你真的是想要这个吗?如果不是呢?你真实的内心深处最想要的是什么?(参考张德芬所教的方法:找一个安静的无人打扰的环境,需要20-30分钟左右无人打扰,准备好纸笔,不停地问“我想要什么?”然后把答案写下来,即使每一次答案都不一样也要写下来,直到问完100次我想要什么,那个让你热泪盈眶的答案就是你现在真心想要的)。这种方法我试过,或许答案会让你感到震惊!

第三句是在确定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以后,我们需要去规划我们达成愿望的路径,它不会只有一条,它有无数条,直到你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一定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现有的条件做评估,才能达成。

这三问伴随着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立足当下并抛除不切实际的,可以在实现中调整,它未必需要非常伟大,或许只是一份工作、或许只是提高收入、或许是想要个女朋友、或许只是想谈个恋爱、或许是渴望进入十强公司,或许是成就一份伟大的事业。不分高低贵贱,面对真实的自己就好!

法国画家保罗·高更曾创作过一幅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被认为是哲学的“终极灵魂三问”。这三个问题自从柏拉图提出后就成为从古至今各方神圣一直争论的问题。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考虑的完全是人的问题,以人的自由意志为核心。

1、我是谁?

灵魂三问的第一问是我是谁。如果单指个人的姓名,这个问题其实简单得很。但如果这么解答出来,又略觉遗憾。因为无数思想家都曾追问过自己,自己是谁,为什么存在等等。

这个可能是个人生哲学问题。

2、我在哪?

灵魂三问的第二问,我在哪?从地理空间上,我们的答案可以是我在家,我在公司,或者我在学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能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这个答案没有毛病,也确实如此。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所身处的地方也绝不只有周边环境。

我在哪,也可以看作我们所在的社会环境,身处的阶层来看。

3、我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可以回答,我哪里也可以不去。我在原地与在异地,其实都是一回事。我并没有因为去哪里而改变。我只要往内在走就好了,内在是唯一与万法主体链接的渠道。因此我要到哪里去呢,我需要把我去掉,回归真我,同于自然,顺其自然;同于大道,与道同行。

总结

灵魂三问,其实,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可能会在回答的方式上不一样,可能会在答案上不一样,也可能会在思考上会不一样。虽然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一样,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过好我们有限而又美好的人生

这两天有个短片火了,上了微博热搜,衍生出十几篇10W+。

它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又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

就连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都为它怒转三篇文。

其实它是一支面膜广告,从当代职场女人励志奋斗的角度出发,打感情牌,引发共鸣,从而达到产品的推广与销售。

短片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讲了几个不同职业者坚守岗位,深夜加班的故事:

实习生深夜加班赶制PPT,却遭遇电脑死机蓝屏未保存。

急诊科医生忙于救死扶伤而无法照顾家中高烧的女儿。

客户经理为完成工作二无暇顾及远道而来的男友。

看完这只将近5分钟的走心广告,虽然说不上感同身受,但短片中三位女性在面对生活时表现出的那种无奈与抉择,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共鸣。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大苦大难,但我们依然能切肤感受到生活的艰难。

此时BGM逐渐提高分贝,短片随之放出了灵魂三问:

你为什么,不停奔跑?

你为什么,不肯放弃?

你为什么,要这么拼?

哪有这么多为什么?生活就是这样,它没有那么多理由。

生而为人,千万不要觉得抱歉,要想达成某个目标,就必须奋斗,就像在短片中的她们,虽然每个深夜加班的人都经历了崩溃时刻,但都等来美好的结果:

实习生的PPT可以迟交,而且老板告诉她“可以转正”;

医生深夜做完手术后,丈夫发来信息,“孩子退烧了”;

 一直忙于跟客户周旋的经理,完成工作后等到的是男朋友的求婚……

你瞧,生活总是会善待那些努力的人儿,虽然还有一部分网友说:

“短片里的情节太假,现实生活其实更残酷。”

“凌晨三点不回家,你怎么不去死?”

“PPT做到80多页还不保存?能有点职场精神吗?”

“营销号又来贩卖焦虑了,能不能让我省点心?”

.....

先不讨论凌晨三点回家是否值得被提倡,在阿祖看来,但单从这支广告的选题、执行、文案或是拍摄手法上来讲,它都已经达到了数一数二的水准,并且制造了如此大的话题量,显而易见它完成了一支优秀广告的使命。

所以,你要时刻清醒,这是一支广告,它“出生”的目的就是制造舆论、创造话题、利用焦虑,已达到品牌的宣传及产品的销售。

至于“凌晨三点要不要加班、要不要回家”,阿祖觉得这完全不必讨论,因为没有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孤岛,都有不同的过往和生活。

可能因为工作效率低、能力差才沦落到加班,也可能因为工作生活所迫才不得已加班。

这都是他人的选择,我们无权干涉;这也是我们的选择,没必要抱怨。

若是纯粹批判无人性的加班制度、黑心的无良老板这都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短片中所呈现的那种积极向上奋斗精神内核。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有钱的老爹,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所说的: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所以,凌晨三点到底要不要回家,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取决于你当下的生活状态、你的价值观、你的人生目标,以及你所在的公司、跟随的上司是否值得你牺牲健康与时间去为之而奋斗。

而不是靠着所谓的“大V”、“公知”、乱七八糟的鸡汤营销号一句话能决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084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