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理论分析影响大学生手机或电脑市场需求的因素

营销理论分析影响大学生手机或电脑市场需求的因素,第1张

学生消费特点看学生手机市场成功发展对策

szandylee 发表于 2005-9-28 18:10:4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增长迅速,手机日渐普及。中低年龄层手机普及率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中年层的居民,而且,手机潜在消费群有低龄化的趋势,可以说青少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在校园里,手持手机边走边通话的大学生、高中生已是屡见不鲜了,甚至在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某些初中生中也出现了许多“吃螃蟹”者,且这股手机潮仍有愈演愈烈之势。

作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最有潜力的中国市场,国产品牌手机与外资品牌手机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在这种大背景下,无收入、无职业却拥有无穷消费潜力的特殊消费群体——学生手机族,已经成为手机消费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学生手机市场逐步成为一块新的大蛋糕,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关注学生消费群体并觊觎这块大蛋糕。那么手机厂商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在学生手机市场上叱咤风云呢?下面通过作为学生的笔者的调查研究做点说明和分析,希望能对手机生产厂家有所启示。

一、 学生手机市场分析

(一)市场容量和潜力

校园的学生群体当中,大学生、准大学生群体是目前学生消费群体的主力军。目前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在50万部左右,约占市场总消费量的8.2%(如图所示),虽然还不能说是对市场起举足轻重的影响,但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其它群体所不具备的优点和潜力,抓住这块市场,对于厂商来说大有裨益。首先是因为群体的规模较大和增长速度较快。随着近几年来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目前全国每年新增大学生超过了250万,高校在校生人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今年在校生人数将接近900万,而这些年龄段在18-25岁的年轻人正是手机消费的主要群体。此外,大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影响大信息交流很快,这就非常利于进行集中式的促销活动,与在市场上相比,同样的促销投入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一些进入市场不久、知名度不高的手机品牌来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2年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及分析》显示,2002年全国学生数共有31879万人,其中全国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达1462.52万人;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生1176.92万人;全国普通高中共有学生676.70万人。目前,学生的基数是很大的,我们应该好好发掘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另外,根据对武汉5所高校1137名学生随机抽查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有301人拥有手机,即高校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为26.5%;在“如果你没有手机,打不打算去买一部”的问题中,选择“有这个计划,过一段时间就去买”的有531人,占46.7%;而选择“这对我没有吸引力,我不会买”的被调查人仅有198人,占17.4%。另据有关网站报道,沿海城市有57%甚至更多的大学生拥有手机。(上海《中学生报》对该市5个区县的高中职校学生抽样调查后发现,被调查者中30%拥有手机。)

随着手机市场首次购机比重的逐渐萎缩,每年近250万的入校新生和近200万毕业生的大学生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将是以后首次购机人群稳定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大学生群居性、集中性购买的特点非常利于商家们进行季节性的重点促销,能得到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年轻人勇于尝试的个性化特点也给了一些手机中小品牌与大品牌竞争的机会。目前的大学生用户就是将来的中高端用户,抢占大学生市场,不但能提升现在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在抢占未来中高端用户的心理市场。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二)目前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4%、摩托罗拉21%、三星11%等(如图所示),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众多手机厂商与经销商都认为低价位款式造型又比较时尚的手机就是学生手机,但是这是否就成为学生的最佳选择,是否就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潜在需求了呢?下面我们对学生消费群的特点来做一分析,或许我们能够发现什么。

二、学生消费群体特点分析

针对目前的学生手机市场这块大蛋糕,我们怎样才能够从众多商家中夺得大部分份额呢?我们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的细分市场找出学生的潜在需求和市场空白,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抢占市场。下面我们就来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一)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1. 没有经济收入;

2. 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

3. 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对新产品新技术反应极其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

4. 渴求、需要更多的情感沟通与交流;

5. 物品的使用大多“喜新厌旧” ;

6. 主要任务是应付繁重的学习,各方面的压力较大;

7. 生理上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8. 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朋友的影响。

9.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

10. 对家庭购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1. 信息主要来源于因特网。

(二)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准则和特点:

大、中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4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实际的。

学生购买手机的特点主要有:

1、选购要求为时尚、实用和低价

要大部分学生来选购自己真正喜欢的手机是不现实的,所以学生手机族只有委屈一下自己,主要把眼光放在了低价位而且有时尚感、造型好看具有较好功能的手机上。既要时尚、实用又要便宜,对于手机和学生来说,这种条件的筛选都是极为苛刻的,要求在各个方面寻求最佳结合点。

2、更换手机频繁,容易形成再次消费

很多学生购买手机只是打算暂时用一下,有75%的被调查学生表示等有钱了或毕业工作了再买个好的、时尚的,这种情况将会很容易形成手机的再次消费。

造成手机更换频繁的原因还有是二手手机以及人情手机等,二手手机在校园里还是占有一定比重的,人情手机主要是指手机是别人送的,同学之间、男女朋友之间、父母、亲戚朋友,由于学生收入来源相当有限,而手机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礼品,所以人情手机风行,当然造成的结果就是将自己原有的手机淘汰或有钱后将此人情手机淘汰。

3、倾向于寻求方便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购买手机行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大四的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但是学生在选购手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手机的使用是否方便这一方面,如手机的菜单是否方便简单,手机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实用等。

4、消费心理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和面子问题

爱面子和喜欢攀比是年轻人的特点,这也表现在学生对手机的选购上。学生选购手机,品牌问题也成为其考虑的一个因素。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手机,那么那些手机档次较低或没有手机的同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而欲买手机的同学就想买个好于其他人的手机。这种手机的消费心理实际上不仅仅只存在于学生手机市场中,在所有年轻人的手机市场中都是比较突出的。

5、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

学生买手机一般是为了交流、沟通,用途多为发短信和联系亲朋好友及方便学习、求职。

手机短信非常热火,似乎有战胜普通通话成为手机主要功能的架势。学生也是手机短信的伟大贡献者,学生生活单调和无聊,发发短信解解闷成了手机一族无聊时候的休闲生活;而同学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现在也主要依靠手机短信,毕竟写信太麻烦了,发邮件没电脑还得跑到网吧上网,打电话又太贵了,所以手机短信就担当起了这个桥梁与纽带的任务。

方便找工作是学生手机的另一个重要用途,笔者认识的大四找工作的同学都配备一款手机,并宣称这是求职的武器,怕公司相中联系不上而白白丧失机会。

6、主要购买群体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

学生手机市场里的消费者主要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据调查问卷显示,560名大三、大四学生中有235人有手机,手机拥有率高达42%,而577名大一、大二学生中有66人有手机,手机拥有率仅有11.4%,可见,高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明显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学生比较喜欢追求一些时尚的东西,特别是在手机短信流行之后,手机短信的流行加速了这些学生追逐流行的念头,据调查有63%的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收发短信,也就是说是短信带动了手机的消费。

7、学生希望产品提供的利益: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所以学生都希望手机能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方便——在调查中,有72%的同学在“希望产品提供的利益”中选择“能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功能,例如电子词典、学习计算器等”,这些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也是学生所希望的物有所值。

(三)学生获得手机途径的分析:

在对大学生获得手机途径的调查中,家人购买的有51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5%;自己购买有580人,占51%;朋友赠送有34人,占3%;来历不明有11人,占1%,但购机费用有1067人来源父母或长辈,占93.8%。看来厂家应尽量开发出能够打动学生家长的新产品,使父母或长辈有较充分的理由主动为学生购买手机。

三 、学生手机市场成功发展和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手机厂商如果明白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用途和潜在

需求利益,结合学生特点再在手机功能上下一些功夫,这样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将会更容易赢得这一块市场。

所以笔者提出以下学生手机概念(如图所示):学生手机就是在功能上能够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方便,在外观上为学生所喜爱,在价格上能够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在环保方面能够做到对学生身体无伤害保证健康的手机。即具有时尚、实用、价廉、环保特色的手机才能够称为真正的学生手机。

其产品的基本特点有(可参考):

时尚 :个性化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搭配,时尚的款式和颜色。

实用 :

电子词典(汉英互译),电子书(可下载),超强短信息,学生用计算器,笔记薄记录本(可储存公式或其他笔记),智能时间表(计时、提醒)。智能中文输入、来电显示、、电话簿检索、闹钟功能、内置震动和振铃、和弦音乐、智力游戏等。

价廉 : 3年的保证使用寿命(更新快),更加实用的功能组合,手机成本低;依托小灵通设计,话费便宜实在。

环保 : 手机发射功率极低,辐射极少,对人体无伤害以保护学生的大脑,健康成就未来。

而纵观整个手机市场,目前还没有真正定位于学生的具有时尚、实用、价廉、环保特色的手机产品,所以学生市场还存在这样的市场空白,厂商若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定会获得巨大的发展。

四、小结

综上所述,学生市场是手机市场中的一块大蛋糕,学生对真正的学生手机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作为一个企业主体,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客户就是上帝,在买方市场下尤其如此。一位经济学家说过,对于市场需求,如果不是想方设法地去满足,那它就是白痴的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只要存在市场需求,就必须想方设法去满足,这样企业才有生机,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同时,我们知道“第一”胜过“更好”。创造一种新产品,在人们心目中先入为主,比起努力使人们相信你可以比产品首创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要容易得多。人们对第一印象深刻,对第二、第三却没有兴趣。我们能记住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但对第二高的山峰却印象淡薄。顾客永远是对的,我们无权责备他们,只有尽量的去满足他们,我们才能够取得尽快和长远的发展。

所以,哪个厂商若能够率先设计生产并推出真正的学生手机,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够在学生手机市场乃至整个手机市场上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1、消费者策略

进行网络营销,首先应找到目标消费者在哪里。毫无疑问,对于综合性网站和专业网站,其消费者的定义是不同的。然后,需要进一步接近和了解消费者,并学会和他们一样进行思考,进而找到有效的、互动的沟通和传播途径。

2、成本策略

人们在进行营销策略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地琢磨出新的营销怪招:价格的定位术、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定位术、传播的一致性、非正式价值策略等。然而同时发现:消费者有时并不注重价格,甚至忽略成本,“实惠”有时并不是消费者唯一的要求。

3、方便性策略

方便性策略指的是不强调固定的分销渠道,而重视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方便性。一切以消费者的方便与否为中心开展网络营销工作。方便性是网络企业竞争力的又一关键点,是网络营销传播在品牌忠诚力经济下诠释消费者就是企业上帝的又一基本表现。

4、沟通策略

网络企业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多种营销手段时,经常发现不完全奏效。消费者往往一“点”而过,一“击”不回。这是为什么?到底是传播的方式不对,还是互动手法存在问题?所以,最后应提出沟通策略,这是营销传播的更高层次,其实际就是双向传播。

综上所述,网络营销的产生为传统营销模式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营销者开辟了一种新的营销思路。一种如何在创业初始阶段占领市场、推广品牌、营销产品、获得利润的模式。

(一)网络直复营销理论:直复营销是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或)达成交易而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相互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特征:

(1)强调双向信息交流;(2)顾客与营销人员直接沟通;(3)具有全球性和持续性;(4)可以测定效果。

(二)网络关系营销理论:关系营销是指建立、维系和发展顾客关系

,致力于建立顾客忠诚度。特征:(1)宏观上营销影响一系列领域,微观上注重保持与顾客的长期关系;(2)争取一个新顾客的营销费用是保持老顾客费用的5倍:(3)互联网实现双向沟通,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网络软营销理论:(1)软营销强调尊重消费者的感受和体验;(2)软营销的主动方是消费者;(3)互联网应该遵循软营销规则;(4)网络社区自发形成或者利益驱动形成,但是成员都是受尊重的;(5)网络礼仪。

(四)网络整合营销理论:顾客的重要性提高,4p’s理论转化为4c’s理论(顾客,成本,方便,沟通)。特征:(1)产品和服务以顾客为中心;(2)以顾客接受的成本定价;(3)产品的分销以方便顾客为主,实行一对一、跨时空销售;(4)交互式营销加强与顾客沟通和联系。

(五)网络体验营销理论:营销过程中要考虑消费者的情感需要,注重顾客体验,把体验看做顾客价值的组成部分强调企业与顾客互动,强调顾客参与。特征:(1)互联网为体验营销提供了好的环境;(2)网络互动性适合体验营销发展;(3)网络营销注重顾客忠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0853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