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范文

关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范文,第1张

[摘 要] 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es)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简称, 随着2005年1月1日ATC有效期的终止,国际纺织产业贸易进入后ATC时代。实施超过40年的全球配额制度基本终结,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自由化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美国、欧盟等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WTO成员国全面开放了纺织品服装市场。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的分配基础开始由配额向竞争力转变。很多一直受配额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增长。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后ATC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后ATC时代 纺织品服装贸易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棉纺、丝绸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和化纤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毛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棉纱、棉布、丝和丝织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昵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纺织工业三大最终产品服装、装饰用纺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1471亿美元,进口181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059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达到65.0%,占纺织品服装出口的36.0%。按出口交货值计算,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仍占工业销售产值的73.1%。2006年,行业城镇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22.6%,增幅有所回落,服装业投资同比增长46.7%,化纤业投资同比增长22.9。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回落,中西部地区投资有较大增长。

从我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市场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三者合计占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0%,服装出口总额的51%。非配额地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非配额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共计609.4亿美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增幅达到31.1%,远超过配额地区。随着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重设配额限制,我国在市场多元化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加大了出口的力度。服装贸易中,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和衣着附件三大类商品出口额分别增长47.9%、25.4%和15.8%。其中棉制、化纤制和毛制服装的出口增长都比较快,增幅分别达到46.6%、31%和20%。丝制服装出口下降6%。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棉制服装和化纤制服装,增幅分别达到22.6%和20%。服装中的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进口分别增长5.1和8.3%,其中棉毛制和化纤制服装的进口增长较快,增幅都接近10%,棉制服装进口增长6%,只有丝制服装进口下降。2007年1月~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735.3亿美元,增长17.3%。其中,纺织品出口252.2亿美元,增长9.8%;服装出口483.1亿美元,增长21.7%。表1和2分别显示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情况:

下面就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及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进行分析:

1.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

(1)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最大供应国,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多年来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加入WTO也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1985年纺织品出口仅为64.4亿美元,而到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约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4.86%。其中,纺织品出口48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0%;服装出口95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0%。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对全国出口贸易的贡献率已达到20%。由于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越来越高,目前对外依存系数在40%以上,是我国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产业。因此,纺织品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纺织品服装贸易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尽管纺织品服装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大幅顺差始终是支持全国贸易扭转逆差局面和维持顺差增长的中坚力量。2002年贸易顺差为43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158%,是净创汇的行业。2005顺差超过了90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贸易顺差1018亿美元的90%。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顺差额为1259亿美元,增长28.6%,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中所占的比重为70.9%,比上年减少了25.2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对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3)纺织业对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和提升,对大批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农村城镇化,促进解决二元经济,为工业反哺农业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责任。2004年工业普查结果,纺织行业中法人企业达14.3万户,从业人员达1338.8万人,包括其他类型的单位,国内纺织业现有直接就业者1900万人,间接就业者超过1亿人。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出口企业3.5万家,就业者约630万人。《2006年1-12月纺织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06年1月~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企业数量为39422家,行业整体从业人数1030.25 万人,同比增加3.95%。ATC的终止给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已有所显现,面临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我国纺织业也在进行着结构调整,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2.我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

我国纺织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近25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年上升,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排名由1980年的第十位跃居1995年的第一位,至今己是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一,而且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6年7月24日,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表《世界贸易报告》中对纺织品贸易的评述认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比重已占全球24%。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汇率变动影响,2005年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仅增长5%。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21%,略高于2004年,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4%的新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见图2。

资料来源:WTO官方网站

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地位比较重要,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国内方面,虽然宏观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仍存在许多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因素,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均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再者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纺织工业的外部环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长期以来,棉花购销实行垄断经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国际方面,外贸问题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很小,在配额限制取消和遭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时,过度竞争很难避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然受到一些特殊条款的制约。例如2005年4月,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出口的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调查程序,5月美国又在一周之内先后两次宣布对我国主要纺织品实施特殊保护措施。同年4月6日,欧盟不顾中方多次坚决反对,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华纺织品特限措施行动指南》。4月24日,欧盟宣布对我9种纺织品依据指南予以调查,并称其他几类产品也将列入密切监控清单。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相继完成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保条款”的国内立法。土耳其、南非、巴西、厄瓜多尔、阿根廷等都以不同形式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策施,或发出预警信号;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壁垒依然存在。配额取消之后,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保护工具。除了质量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也对我国纺织业服装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郝伟民顾强: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8期P14-17

[2]戴红梅刘煜: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出口遭遇阻击战[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第23期P8-10

[3]李娜:入世三年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动情况浅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7月P50-53

[4]周顺王立:2005年中国纺织品贸易回顾[J].国际经济合作, 2006年第2期P25-28

Zara和H&M的营销策略对比

[摘 要]西班牙的ZARA和瑞典的H&M,目前为国际上两大成功的服装零售品牌,两家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营销策略的运用。本文旨在总结归纳两家公司营销策略上的异同点。为中国零售企业提取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关健词]ZARA、H&M、营销策略

(一)引言

西班牙知名服装品牌ZARA属于在西班牙排名第一、垒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Inditex公司旗下的品牌,该公司在全球拥有近2000多家分店,其中ZARA是Inditex公司9个品牌中最著名的旗舰品牌,被认为是欧洲最具研究价值的品牌。ZARA已在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店,并且每年都以7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尽管ZARA连锁店只占Inditex公司所有分店数的二分之一,但其销售额却占到了公司总销售额的75%左右。

瑞典H&M公司,全称Hennes&Mamitz,是由其创始人ErlingPersson在1947年创立于瑞典的服装零售连锁企业。目前公司在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其零售店,每年销售货品超过5,5亿件,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服装零售连锁企业之一。

这两大服装零售业的巨头,能在欧洲及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归功于他们独特的营销策略。本文旨在比较这两家公司营销策略的异同。为中国服装零售业提取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二) ZARA与H&M的营销策略比较

1)产品策略

ZARA和H&M采用的都是“少量、多款”的产品策略,两者都打破了传统服装业界季节的限定,在同一季节内也会不断推出新颖款式供消费者选择。

ZARA的“少量、多款”产品策略的实现,依靠的是公司对时尚信息和消费者反馈信息的快速采集与共享,而这主要缘于以下两个系统的构建。

*庞大的设计团队的构建:ZARA拥有一个两百多人组成的,非常强大的新产品开发团队,该团队包括三类人员:设计师、市场专家和生产经理。其中约有一百多人为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30周岁。年轻的新产品开发团队对时尚有着敏感准确的理解,他们从米兰、巴黎时装秀取得灵感,识别流行的时尚趋势,设计与这些趋势相匹配的各种款式。ZARA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对歌星的装束或顶级服装大师创意作品的模仿。从流行趋势的识别到将迎合流行趋势的新款时装摆到店内。ZARA只需两周的时间,而传统生产方式下这个周期要长达到4-12个月。

*信息共享体系的构建:ZARA的每个门店,都安装着彼此独立的信息系统。每天晚上,位于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的ZARA总部,会和每个门店交换大量原始数据,数据细致到每款产品卖了几单、尺码、颜色、数量、卖出时间、支付方式、折扣信息、价格调整等。之后,各部门会根据需要分解数据,以对各地市场做出判断。而这些所获取的信息又会及时反馈到ZARA的设计总部。设计师们根据各地的流行情报信息来进行设计流行趋势的识别。而每个门店经理手上的PDA为其沟通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PDA向西班牙总部发出订单,能在PDA上获取总部给他们的建议订货量,还可以利用PDA与总部产品经理进行直接沟通。

H&M为实现其“少量、多款”的产品策略同样也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

*消费者需求信息获取体系的建立:为了更准确地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公司创造产品采取了一种“推一拉”的方式,即除了把公司认为消费者想要的产品“推”给消费者外,更要用消费者想要的商品来“拉”住消费者。公司设计团队不定期地在东京、巴黎、纽约及其他主要的对尚之都旅行,从T台时尚到街边流行到处捕捉时尚灵感、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信息共享体系的建立:H&M总部和22个生产办事处的所有部门间的沟通基于一个名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 ion Tech-nologies)平台,在H&M的总部。设计与采购部门协同工作,每个设计理念都有一支设计师、采购员、助理、打版师、财务总监及部门经理组成的团队,这样可以在设计初期便着手在价格、市场反馈和流行时尚之间取得平衡,而这些人员的日常信息沟通借助的就是ICT平台。ICT为H&M建立了一个环型的信息反馈机制,销售、库存、采购计划和生产能力的信息变得完全透明,使多品种,更新频率较高的产品的管理成为可能。

2)价格策略

两家公司的在价格上都采取低价策略。ZARA的目标消费群是收入较高并有着较高学历的年青人,主要为25-35岁的顾客层,H&M也将目标消费群定为15-30岁的年青人,这一类的购买群体具备对时尚的高度敏感度并具备一定消费能力,但并不具备经常消费高档奢侈品牌的能力,两家公司频繁更新的时尚低价产品正好可以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但是,因两家公司采取了不同的供应链策略,所以虽同为低价,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ZARA为确保其“少量、多款、平价”的商品以“极速”方式送达客户手中,将大部分生产放在欧洲。在西班牙,ZARA拥有22家工厂,其50%的产品通过自己的工厂生产,50%的产品由400家供应商完成。这些供应商有70%位于欧洲,其他则分布在亚洲。这样的地理位置是为了保持其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物流成本。为确保商品传递的迅速,ZARA还坚持以空运方式进行商品的运输,也使其成本进一步提升。

与ZARA不同。H&M在供应链的构建上更看重成本的因素,公司产品的制造环节被完全外包给分布在亚、欧、非洲及南美的约700家制造商(大部分在盂加拉、中国、土耳其)。公司根据其销售产品的差异,采用了双供应链策略:①管控欧洲生产的快速反应供应链,大约一半的前沿时尚产品在接近欧洲市场的欧洲国家(主要是土耳其)制造,此类商品需要较短的交货周期(最短3-4周),以便及时根据销售反馈做出调整;②管控亚洲生产的高教供应链,另一半的基本款产品时尚风险较小,交货周期可以相对延长(最长6个月),为保证低价和质量则安排在低成本的亚洲国家(主要是中国、孟加拉等国)制造。

通过以上供应链的调整和安排,使H&M在价格上可以采取比ZARA更低一层的策略。据统计,H&M的时装价位比ZARA约低出30%~50%。

在价格折扣方面,两家公司也都采用少折扣策略。因两家公司的产品都是“少量、多款”,消费者如不在第一时间购买,就存在着再也买不到的风险,所以往往无法等到季末或岁末打折就会迅速购买。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两家公司的货物上柜后几乎都能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只会剩下少量不受欢迎的产品留在季末或岁末打折。在这方面ZARA的成绩尤为突出,ZARA的打折商品数量平均约占它所有产品总数量的18%左右,约只有竞争者的一半水平。以H&M经营状况最好的2001年为例ZARA平均打折商品占7%,H&M则为13%。

3)销售渠道策略

为将商品以迅速、平价的方式送达消费者手中。两家公司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直营”策略。ZARA和H&M作为服装品牌的同时,也是零售连锁店的品牌,他们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的连锁店铺,而为达到商品传递迅速、价格低廉的经营目标,两家公司的连锁店铺基本由总部进行直营,货物由总部集中进行调配。

尽管如此,H&M并未放弃在销售渠道的拓展上的创新,到目前为止其销售渠道虽仍以直营店为主,但其目录销售、在线销售的业绩却在持续增长。1980年,H&M收购了RoweHs公司,开始在瑞典、芬兰、挪威和丹麦进行目录销售;1998年,H&M在瑞典开设了网上商店,随后在芬兰、挪威、丹麦都开通了在线销售。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2006年秋天,荷兰成为其在北欧地区以外首个开设在线销售的国家。2007年秋季,德国和奥地利预计也将启动在线销售。

与H&M的创新不同,ZARA始终坚持其“直营”策略,并表示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为他们坚持认为让顾客进人店铺,直接接触商品,体验商品才是最好的经营方式。

两家公司也都致力于在各国铺设直营店铺。ZARA是于1975年,由一位普通的铁路工人的儿子——阿曼奇奥·奥特加·乔开创的一家小店铺。发展至今,ZARA已在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店,并且每年都以7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ZARA零售终端网络现已覆盖到五大洲,ZARA位于欧洲的零售店所占比例最高,并以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中产阶级为其消费主体,在H&M店铺较多的北欧地区。店铺数量相对较少,例如其在挪威只有首都奥斯路1家店铺,芬兰也就只有包括首都赫尔辛基在内的两个城市的3家店铺,而H&M在挪威的46城市、芬兰的26个城市都有店铺分布。

H&M于1947年在瑞典创立。1964年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如今已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店。1964及1967年H&M首先进入邻国挪威和丹麦,这两个国家与瑞典在有相似的文化、经济水平、价值观念、气候条件,这些相似性对于没有什么国际化经验,刚开始跨国经营的H&M公司来说有助于减少经营风险。此后公司基本也采用由近及远的接触扩散方式,先在接近原有市场的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当经营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再建立生产与服务机构。H&M在全球的店铺覆盖国家没有ZARA广泛。几乎没有涉足ZARA积极开拓的南美市场,也正体现出H&M的这种谨慎经营,稳步扩张态度。虽然H&M当前的主营区域仍然是欧洲,但2007年3月在香港首家店铺的开张、4月上海两家店铺的开张、以及其中文网站()的建立都表明了其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蓄势待发的姿态。 4)促销策略

与以上营销策略中,两家公司具有的部分相似点不同,在促销方面,两家公司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ZARA几乎不作广告宣传,它的广告成本仅占其销售额的0-0.3%,而行业平均水平则是3.5%,广告费用的节省几乎成为它另一方面的利润来源。

ZARA的品牌宣传主要靠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其产品结构自身的特点。以时尚、现代且丰富的款式结构配合合适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并以快捷的更新速度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一旦看中而不购买,很快就会没有货”;二是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时装摆放与展示方式:①地理位置选择方面:ZARA一般都将店铺开在高档商业区和繁华的交通枢纽。尽管在这些地方开店的成本费用很高。但ZARA总是在店里留出宽敞的空间,为顾客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购物环境,2000年ZARA店的平均面积为910平方米,到2003年底,ZARA在垒球连锁店的总面积达68.6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分店的面积为1096平方米。②橱窗展示方面:ZARA聘请多名时装设计师从米兰、巴黎时装秀取得设计灵感,利用高档品牌提前发布时尚信息的传统(如3月发布秋冬季时装、9月发布春夏季时装。发布时间和真正的销售季节中间通常有6个月的时间差),使得时尚杂志还在预告当季潮流时,ZARA橱窗已在展示这些内容。③店内布置方面:ZARA店里表服一般不是按货品种类堆放,而是上表、裤子、皮包、配饰搭配放在一起。让顾客很容易一动心买走一整套东西。优越的地理位置、颇具特色的橱窗设计和独具一格的店内展示都使得ZARA不用打广告也具有非凡吸引力。

H&M的品牌促销与ZAlLA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将廉价大众品牌与时装大师联系起来的方式可以说是他们在时装界的首创。2004年和2005年H&M聘请了被称为“时装界恺撒大帝”的名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和前披头士乐队成员Paul MeCartney之女,著名设计师斯泰拉·麦卡特尼(SteUa MeCartney)为品牌设计服装。当2004年11月,与卡尔·拉格菲尔德(KarI L, Lagerfeld)的合作开始时,当月就创下了营业额飙升24%的佳绩。2006年推出了荷兰服装设计师维克多(VIKTOR)和罗尔夫(ROLF)设计的新款服装系列,在斯德哥尔摩以及欧洲大城市引起了疯狂抢购热潮。2007年更是推出了M byMadonna系列,利用国际巨星麦当娜的设计系列配合中国香港与上海的新店铺开幕。

(三)小结

营销策略并无定式,并非将成功经验照搬过来,中国的企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但ZARA、H&M的运营方式值得我们的企业去思考,通过对两家营销策略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是否拥有“快而准”的市场应对方法,将成为衡量服饰品牌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尺。准确地了解各分店销售情况和库存状况,做到准确配货,准确地进行销售预测与分析,企业领导及时准确地做出营销决策是这两家公司成功的关键。而在“快而准”的背后则离不开适时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高效物流系统的支持。中国服装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基础上,需尽快提高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适时地完成市场预测、市场营销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改变原先落后的管理思维和业务处理模式,从而真正规范企业流程,实现利润的增长。

要设计一个案例分析计划,则需要决定资料来源、分析着手点、分析工具、样板工具和联络方法等细节。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海飞丝:PPTV英超实力派新互动传播

海飞丝实力派已获得广泛知名度,在此基础上,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延续品牌推广路线,有效强化品牌实力派形象与地位。

营销目标

海飞丝产品进行强力曝光,使实力派的品牌理念在目标消费群中有效渗透。

目标受众

购买海飞丝的消费者多为白领、学生。而宝洁公司给海飞丝所制定的消费物件也大都是城市青年,以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

消费者区域特征分析:海飞丝在全国各地都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地位。

执行时间

4月26日~6月30日

创意表达

PPTV作为强势体育平台,在推广期间上线的重磅体育赛事分别有英超与世界杯预算赛,两大足球赛事的收视人群与品牌受众极为吻合。此外,足球赛事本身 *** 、胜利等元素与实力派理念如出一辙,更有利于品牌理念的输出与渗透。

传播策略

通过洞察球迷看球及社交心理。通过使用贴近使用者群接受的语言“实力派”、“放狠话”、“求死撑”等触及使用者心理的沟通内容,激发对海飞丝实力派关注及讨论。

打造以赛事为内容、创意互动为亮点的“海飞丝-英超实力派”。

执行过程

系结两大赛事开放创意广告,将实力派概念与广告形式有机结合。

创意广告形式:pc端英超比赛-情景广告、互动竞猜、疯狂贴片

三端硬广定向:全平台英超赛事+世预赛贴片投放、网页端+客户首页、客户端电影、综艺、体育频道硬广投放,iPhone端焦点图+启动大图高曝光呈现。

效果总结

总浏览量【PV】 16159913875

总点选量【CLICK】8217458

点评:

海飞丝作为国际去屑美发护理品牌,一直引领头皮养护领域潮流。此次海飞丝PPTV英超实力派新互动传播方案,用运动实力派+去屑实力派的双重组合,系结两大赛事投放创意广告,贴近海飞丝最主要诉求物件:年轻、自信、追求时尚男性,凸显海飞丝去屑实力派的品牌主张。

值得一提的是,PPTV作为强势体育平台,在推广期间,上线的重磅体育赛事分别有英超与世界杯预算赛,两大足球赛事的收视人群与品牌受众极为吻合。英超是最具实力比拼的舞台,球员的实力角逐与品牌去屑实力派遥相呼应。

大卫·奥格威曾在他的著作提到:广告佳作是不引公众注意它自己就把产品推销掉的作品。目前而言,将广告影响力转化为市场购买力方面,海飞丝还有所欠缺。面对强势竞争对手清扬“去头屑,清扬说到做到”的直截了当的出击,如何进一步延续品牌推广路线,形成有效的市场购买力,海飞丝任重道远。

——成赛

作为中国知名品牌的海飞丝,具有一定的市场和消费者基础。在针对目标群体进行定位后传播的情况下,投其所好至关重要。本案结合英超赛事为载体,之后进行一系列传播贯穿与展示,应会取得传播既定效果和预期目标。

——欧元宗

海信“中国第一”欧洲杯营销策略揭秘

年底的某天下午,一个机会摆在海信面前:欧洲杯全球顶级赞助商,做不做?就在短短的10个小时后,海信成为了2016年欧洲杯十个顶级赞助商之一,同时也是欧洲杯设立56年以来首个中国品牌。

这是海信历史上决策最快、金额最大的一项赞助。海信内部以“划时代意义”总结评价了此次赞助,“超值”更成为海信对此次赞助的最大肯定。

一、“中国第一”——简单的广告是最好的广告

海信的品牌建设一直落后于企业发展,品牌影响力小于企业影响力,营销弱于销售。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发展至今,海信一直没有实施过一场浩大的品牌营销运动。与格力、海尔、美的等一线品牌相比,没有在品牌速成、媒体相对集中、成本相对低廉的时候,抓住时机完成品牌认知教育。

因此,海信一直在寻求海外的品牌塑造、出口转内销轰动的机会:赞助澳网公开赛、德国沙尔克04球队、F1红牛车队、美国Nascar赛车……

在中国外文局《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中显示,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品牌的熟悉程度排名,海信列第七。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赞助确实提高了海信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给销售带来了积极的提升和促进。南非、澳洲、美国等销售增速很快的区域皆是品牌收益的结果。

但我们一直在等更大的机会。

这一天终于来了:欧洲杯!

欧洲杯,作为全球三大赛事之一,更像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全球顶级赞助商享有最经典的场地边LED植入式广告,由于是欧足联统一提供直播讯号,广告权益集中且有保障。

第一个中国赞助商、国内足球热、2016体育大年……诸多因素叠加,爆炸性的结果是可预见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每场出现2-4次汉字的原因。

海信人这样思考:欧洲杯的最大产出是品牌独有“IP”。广告的最佳生态是波及到社交媒体、新闻讨论、且有数量巨大的不同意见者,讨论甚至是攻击本身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这个广告。这就是广告的最佳效果——“生态闭环”。

于是,海信集团品牌部从2016年初就开始了策划:

1.锁定“海信电视”这个母品牌载体,在国内连续13年第一、世界第三,值得海信拿出去“说事”

2.研究法国以及欧足联对广告的规则-----对广告词做足功课。在3月海信团队赴法调研的时候,落地法国巴黎机场就发现了这个在国内绝不允许使用的广告词:

3.关注其他老牌赞助商的广告会如何打?

海信原本设计的广告是:HISENSEULED TV与中国海信世界海信。

但是在一次赞助商会晤后,发现和可口可乐、阿迪达斯、麦当劳相比,海信原本的策划太中规中矩了。

阿迪达斯的广告是:第一从不跟随***First NeverFollowes***嘉士伯是“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啤酒”***thebest in the world***土耳其航空是“欧洲最好的航空公司”***Meet Europe’s Best***。大家都选择了这种能主动引发争议、形成话题营销的广告短语。我们开始反思:“第一、最好”这种简单的广告可能是最好的广告同时必须要有社交话题,也就是埋下IP的种子。为此,海信决定放弃“海信ULED电视”的平庸诉求,实施以社交媒体为主体的360度的全营销,启用新兴市场。

为此,我们分析研究51场比赛的时间和国内外收视预估,最后确定在开幕、淘汰赛第一场、半决赛第一场、北京时间晚上9:00的场次,是出现汉字的最佳时间。这一策略最后证明是正确的。

为什么打第一?海信电视连续13年第一,连续13年品牌指数第一!这是事实。适逢这么好的国际平台,找不到不宣传的理由。

而且根据定位理论,传播“第一”是效率最高的品牌塑造途径。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他们相信“第一”优于其他品牌。消费者犹豫不定时,都有寻求“他人之证”的从众消费心理,海信必须敢于在行业中去定位。事实上,彩电行业在品牌认上,并没有诞生胜负分明的“第一”。第一的认知和定位对海信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权益,赞助商可以使用三个品牌。在策划中,我们选择让“容声”在 “海信”视觉疲劳后高密度出现一场。鉴于容声只在国内销售,干脆舍弃英文标Ronshen,只采用汉字。而且,容声不久前也重新启用了汪明荃作形象代言人,且延续了28年前的广告语。在欧洲杯赛场上,海信希望情感同样得到延续。所以,将第二个品牌的广告语确定为“容声容声 质量保证”。

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得益于“瑞士梅西”沙奇里的世界波倒钩,创造了本届欧洲杯最佳进球,也创造了中国网友“容声倒钩”的刷屏。微博话题仅6小时便曝光6259万,网友感叹“全场我就记住了容声冰箱”。当场比赛央视收视率2.9%,达到现象级综艺节目收视水平,有人评价说这是一记价值过亿的进球。

在随后的淘汰赛中,海信根据网路评论,迅速调整广告版内容,将淘汰赛:更改为“海信电视 质量唯一”半决赛再改为“海信电视销量第一”,以此解释为什么说“中国第一”。

“海信电视,中国第一”、“海信电视,质量唯一”、“海信电视,销量第一”这些在中国广告法中禁用的广告词,从比赛现场通过电视直播 “出口转内销”,在新媒体上迅速形成热议事件,海信曝光倍增。营销专家认为海信在欧洲杯传播“第一”是一次教科书式的精彩策划。

二、玩转社交媒体,从看客到主人

在家电行业内,海信想低调都难。但是社交媒体上,海信在靠近舆论场麦克风的时候迟了一步。我们也很清楚,想要拿回话语权除了一如既往地坚持品质,还要付出更多的营销成本。围绕欧洲杯赛场上产生的品牌IP,如何让一向低调传统的海信在社交媒体成为主人,带动气氛地主持这场欧洲杯狂欢party?

***一***、基于微博平台,打造社交媒体即时营销,引领欧洲杯资讯第一声。

微博相较于其它社交平台,更像是一个开放的广场。然而,听众越多,演说家也就越多。欧洲杯的新媒体营销议程上,海信决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微博上占尽赛事相关话题页权益。

海信持有的全球赞助商权益,激发了各媒体平台的内容营销合作意愿,不再是简单的甲乙方关系,内容营销营造广泛声量。

在与微博平台的合作中,创新性地开发非售卖黄金资源,如关键词触发式的微代言等多项互动都是在与海信团队讨论中首次开发应用的,将“欧洲杯”价值最大化的转换成海信价值。其中,由海信评球狮运维的 微博话题#海信微评球#,紧密结合每日赛事动态,内容为王调动网友参与感,实现使用者深度互动,并令网友最终沉淀为海信粉丝。

考虑到欧洲杯&海信的覆盖人群标签较多,在KOL联动上,行业点评、网红段子手、体坛名嘴等知名博主有节奏地将资讯层层铺开,营造舆论矩阵。欧洲杯期间,海信在策划的微博话题总曝光量达3.8亿。

包含微博在内,在今日头条等移动端App上使用开机画面、欧洲杯专题冠名、频道冠名等形式,延伸品牌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价值,放大赞助商权益的露出。

百度平台上,在优化海信关键词搜寻的同时,更是由海信来独家运维欧洲杯及24支参赛球队球迷贴吧,让赞助商与球迷之间无缝碰撞。

在海外社交媒体,打造的海信哈利引起了网友的极大热情,视讯点选率及网友参与度空前高涨。我们也正在考虑欧洲杯结束后,将这个形象引入国内,以增强品牌的年轻化、亲和力,提高和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沟通效率!

***二***、启用品牌年轻教育,足球宝贝多元传播

海信在线上线下策划了欧洲杯足球宝贝选拔及系列相关公关活动,启用年轻群体中的品牌教育。同时,“足球宝贝”在这个尚未“性脱敏”的中国社会与海信品牌长期以来的形象塑造形成反差,引起社交媒体及论坛上的讨论,强化海信赞助商身份。

在活动策划上,我们选择了线下高校选拔与线上社会报名同时进行,全面造势保障活动的预热成功。最终也历经54天从全国50多个城市地区选出16强,又经过网上16万多人及决赛现场70多家的票选,最终诞生8强赴法。

在素人的传播上,我们摒弃企业公关的路子,转而借鉴娱乐炒作。期间,挖掘宝贝选手个人资讯,如《海信足球宝贝8强因调侃梅西被太太团围攻》、《海信足球宝贝赠患病皇马球迷贝尔签名球衣》、《她曾被熊黛林、张亮猛批 如今即将炫舞欧洲杯》等,借势明星曝光来做了初步的新闻传播。

策划IP热点,引发媒体自发传播,也是我们“造”足球宝贝的初衷。毕竟海信不是英皇,造星不是我们的目的。在足球宝贝们出发法国当天,首都机场成了我们的第一个IP产生的阵地——“最性感过安检的姿势”。这或许不是一个完全正能量的舆论风向口,但我们希望在这次策划中先把一扇门开启。路人视角的短视讯上传到微博后,经有KOL的转发迅速引起热议。猫扑、天涯等论坛也在第二天应势反应,网友开始就“海信为什么选足球宝贝?”、“海信是欧洲杯的赞助商”这两个点开始自发讨论。

扩大媒体平台的覆盖方向,是传播声量放大的重要途径之一。除了将活动主题页放到了腾讯体育平台,我们还将舆论主场放到了微博、视讯阵地放到了腾讯、将图片放到了新浪《新青年》专刊和搜狐娱乐、BabyCall叫醒服务放到微信平台。同时,在斗鱼和网易平台上的直播,形成了一个跟踪似的全程第三视角。这个视角可以为我们后期的传播提供最佳的案发现场见证。

其中,《宝贝日记》节目在腾讯视讯的传播平台上,曾一度因平台受众属性及追求点播量,使品牌部饱受舆论压力。为了保证形象反差不能喧宾夺主,我们最终还是决定牺牲部分曝光,引导内容上的正确导向,最终视讯点选量达9766万。

三、海信低调了一生,也该命好一次

30天,51场比赛, 全球230个电视台70亿人次观看,408分钟场边广告,比分d窗累计2142秒logo露出,500场比赛释出会背板logo露出,331万球迷聚集FANZONE,这是官方的权益围绕欧洲杯,海信做了更多的努力。根据CSM资料,央视欧洲杯电视直播累计覆盖4.24亿受众,海信广告累计露出时长21165秒,仅按直播前后中场等同时间段15秒广告单价核算,央视广告价值折合总金额为5.7亿元。

欧洲杯从筹备到实施的五个月,海信全球共组织八场新闻释出会并以“海信电视 中国第一”的媒体争议的推波助澜,全球报道超过10000篇。6月11日晚《新闻联播》、7月11日晚新闻联播均报道了海信。

社交媒体上,海信新浪微博总曝光40.5亿,今日头条品牌露出及曝光达3***3亿,腾讯体育累计浏览量超过1.5亿次。开赛以来,海信聚好看联合微博出品了由黄健翔主持的足球评论节目《黄家欧洲杯》,海信聚好看平台点播量超600万,新浪微博#黄家欧洲杯#话题阅读量达1.6亿。

海外媒体反应强烈。截止7月4日,路透社、雅虎Yahoo!新闻、BBC商业新闻、法国电视台网站BFM.TV 、法媒Le Parisien 、法国回声网、德国经理人等海外媒体报道2000篇。《经济日报》评价:海信借势国际著名体育赛事平台,使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可谓演绎了一场品牌“走上去”的国际化“撑杆跳”。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葡萄牙的夺冠让我们记住了这句用以致敬C罗的歌词,而我们内心何尝不在思考:How many roads must abrand walk down?获得欧洲杯的顶级权益,是“命运”使然:广告低调了一生,也该海信命好一次。

尼尔森释出全球资料称“海信当之无愧成为本次欧洲杯广告曝光时长最长的品牌”,英国权威营销机构Marketing Week释出整个赛事期间十大赞助商PR推广活动成效评估,海信排名第三,超越了可口可乐。

传播的红火也烘起了市场的热度。根据世界三大市场研究调查集团之一的益普索在全球11个国家的抽样调查显示:海信知名度在中国由80%提高到81%,11个被调查的海外国家知名度由31%提高到37%。其中,英国、德国、法国、义大利、西班牙等欧洲五国海信认知度直接翻番。

巨大的曝光和品牌认知提升直接 *** 了产品销售。中怡康6月份月报显示,海信国内销售额市场份额环比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创18.74%新高。在欧洲市场,海信电视销售第二季度同比提高了56%,环比增长了65%。

法国最大的连锁Darty的CEO评价说:凭借欧洲杯,海信跻身国内一流品牌,并在海外彻底拉开了与中国同行的距离。欧洲杯一役,海信由此跻身一线品牌!

>>>点选下页进入更多相关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1188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