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营销策略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比亚迪营销策略是什么?越详细越好,第1张

2003年比亚迪借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成功切入汽车领域。经过近3年的超乎寻常的学习、创新与改进,2005年比亚迪第一款新车下线。2006年5月F3正式上市,到2007年6月18日第十万辆F3下线, 2005年以来,比亚迪汽车销售每年实现100%高增长。2008实现销量20万辆,2009年在上半年全国轿车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七,销量176814辆,销量同比增幅176%,市场占有率达5.45%,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主力之一。

正如我们看到,比亚迪的成功绝不是一个单项上的创新,而是系统的模式的成功。比亚迪用自己的创新逻辑,将这一模式从电池复制到手机部件,再复制到汽车都取得令业界震惊的快速发展。比亚迪的营销的主要策略:

价格:成本=售价-利润

“成本=售价-利润”是比亚迪技术运用的核心思维。比亚迪的“成本=售价-利润”的思维方式,使得比亚迪更加专注于成本的控制,比亚迪更加关心的是如何运用技术改进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比亚迪的做法是在现有的战场上,做到比竞争对手更加出色,以节约成本的研发来驱动技术创新。

比亚迪最让竞争对手惧怕的就是他的撒手锏——高性价比,以超高的性价比将产品投放市场,打乱现有的市场价格体系,迅速占领市场,是比亚迪的市场拓展的“简单”逻辑。

在汽车业,比亚迪的价格策略是更具杀伤力的“一半的价格”策略。从第一款新车F3开始,比亚迪就贯彻着这一策略。在外观上F3和丰田花冠有90%的相似度,甚至内里的部分零部件都可以通用,但价格不到花冠的一半。比亚迪后来推出的数款车型都复制了这种成功模式。微车F0高仿丰田AYGO,风格时尚,但价格只有4万左右;F3-R翻版上海通用凯越HRV,但售价只在6万左右;F6财富版则被业内称为比亚迪“凯凯定律”,即“凯美瑞的享受,凯越的价格”;而明年上市的新车T6与保时捷外型相似度达98%,价格只有保时捷的1/8。

产品:比亚迪式多元化

比亚迪造车,延续了比亚迪占据制高点,积累品牌能量,扩大品牌影响力的策略。比亚迪2003年刚一进入汽车制造业,就瞄准了汽车产业的最前沿——纯电动汽车。比亚迪先是研制出“铁电池”,续航旅程达400公里,普通家庭电源8小时可完成充电,专业充电站10分钟可以充满一半,一举解决了电动车续航旅程、充电电源等问题,进入电动车电源的世界领先行列。比亚迪更进一步推出了全球首款纯电动车E6,使得比亚迪这个汽车业初出茅庐的小子名噪一时,获得众多的关注。比亚迪对用新能源技术建立起来的品牌能量的运用也更加成熟,比亚迪的参展每次必定会带上这些尚未上市的新概念能源车,以此来打造比亚迪汽车的高技术的品牌形象。

渠道:超低成本“千店工程”

比亚迪汽车确定渠道建设工作目标,内定开始实施“千店工程”。具体包括:网络覆盖率要在省会城市达到100%、地级市达到80%以上、县级市达到70%以上、总网点达900个。按照恽力的估计,“千店工程”明年就会实现,全国1000家,平均每家每年销售800台车。

促销:低价促销模式

价格是消费者购车首要考虑因素,服务对于消费者购车的影响正在逐步提升,比亚迪在产品上主要有节能的巨大优势同时,低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产品的性价比在中低端汽车中更具优势,“千店工程”将汽车的销售渠道大大的扩展同时,也降低了很大的销售成本,将更多的利润分给了经销商和消费者,是得比亚迪为更多消费者所接受。在售后附加服务上更是加大了投入如:“缤纷双月,全心回馈”除了开展技术人员服务技能大赛、提高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以外,比亚迪售后还在终端积极开展针对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活动。从比亚迪汽车A2网了解到,为了给车主提供贴心、实惠的服务,比亚迪F0、F3R启动了“缤纷双月,精彩双周” 精诚服务活动,以双周为一个服务周期,其中包括了清凉双周、安全双周、舒适双周、畅行双周,为车主在炎炎夏日送上一份清凉和舒爽。

2007年上半年汽车营销战略创新研究报告 捷达、桑塔纳老车型降价后引领市场,说明强势品牌加优势价格的双优模式,成为上半年中国汽车营销的主流模式;同样,也是汽车品牌成功崛起的主要模式  单纯优势产品加低价格的双优模式,能够获得短期的突破,而不能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 单纯产品优势,或者单纯价格优势,已经无法带来市场的迅速突破。即使宝马品牌也不得不如此。 2、趋势性的汽车品牌塑造与创新模式:  当前从海外引进的第三代营销与品牌塑造理论和模式,同中国汽车产业的残酷竞争现实相比,已经严重滞后,无法带动汽车新品牌的崛起,亟待创新。价值特征品牌理论与价值特征品牌为核心的整合品牌传播理论,将成为中国本土品牌的主要理论基础。  战略性公关与偶像比附营销,是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突击的两大有效工具。  依托准确的价值定位,解决品牌目标市场的突破,并依托目标市场,带动整体品牌塑造,将成为汽车营销创新的主要手段之一。 综合以上现象,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仍然处于品牌重新定位的快速成长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建立中国本土特色的品牌塑造与发展模式,坚持产品价格时代,战略前瞻性的以品牌为营销手段,将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在市场自然增长速度很快的时代,完成销售并不难,难得是能够在坚持品牌营销标准下,完成销售。必须看到,依靠市场自然增长与优势性价比完成销售,虽然是目前的现实,但不能是满足的标准,各汽车厂家在2007年良好市场形势下和业绩的支撑下,更应该积极发起汽车品牌营销,为未来奠定宝贵的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品牌营销理论与模式的创新将成为汽车企业发展与突破的核心。 一、2007年上半年汽车销售形势与产业格局分析 1、汽车销售形势延续了2006年的销售形势,继续快速增长 2007年上半年全国汽车销售437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商用车销售129万辆,同比增长2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11个百分点;乘用车销售308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达到228.6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5.92%;功能乘用车(MPV)销售10.70万辆,同比增长12.90%;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15.80万辆,同比增长39.03%;交叉型乘用车销售53.22万辆,同比增长6.85%。 2、轿车增长结构:中级车快速增长,紧凑型车开始趋冷 从轿车市场需求结果来看,价格在20~30万左右的中高档轿车增长较快,成为市场的增长的主流,而去年增长较快的价格在5、6万元左右的低档轿车,开始趋冷。另据统计,二手车在2007年上半年也有一个很大的发展。1~5月,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80.49万辆,交易额为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6%和39.67%。 轿车市场的需求结构表明,中国经济的贫富差距变化,已经开始影响了汽车需求结构。一方面,有车阶层收入稳定上升,轿车消费开始进入到到家庭用车升级阶段。同时,高收入消费人群放弃的中低端轿车,促进了二手车市场逐步繁荣,同时,也抢占了中低端消费者新车购买的市场。 这可能迫使各类轿车的价格进一步下跌,促进轿车市场走向成熟,使大众普遍达到能够购买轿车的水平,中国开始进入到一个大众化的汽车消费时代。 3、轿车品牌主要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大众、奇瑞快速增长,上海通用出现增长乏力,而北京现代则出现大幅下滑 2007年上半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称,全国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奇瑞、东风日产、广州本田、吉利、一汽丰田、东风神龙、天津一汽。这十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共销售轿车146.11万辆,占全国销售总量的63.89%。与上年同期相比,除一汽丰田和天津一汽外,其它企业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奇瑞增幅更为显著。 上半年,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依次为:桑塔纳、捷达、凯越、凯美瑞、QQ、夏利、雅阁、福美来、伊兰特、福克斯。上半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75.9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3.20%。其中,自主品牌奇瑞QQ的上半年销量达到67241辆;而未入“前十”的比亚迪F3也实现销量51758辆,同比增长101%,成为中国车市增长最快的车型;华晨汽车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也高达58%。其中,东风本田依靠SUV异军突起。东风本田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已超过5.3万辆,同比增长160%,增速在行业中名列第一。销量逐步提升首先要归功于在上海车展上推出的新CR-V,这款小众车型的SUV从5月开始月销量就接近4000辆,月的销量达到10813辆,单月销售首次突破1万辆,成为国内中高端SUV的第一。 这表明,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正在不断发展,而满足这种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将给汽车品牌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样,哈佛今年上半年也在高速成长,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大众化的个性化产品,仍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北京现代今年上半年表现不理想。北京现代上半年销量为11.21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其中,新旧索纳塔一共卖了21391辆,伊兰特卖了近6万辆,6月销量虽然达到6220辆,但只达到凯越近一半的水平,雅绅特半年销售12925辆。 现代销售滑坡,表明现代品牌由于文化与地域的影响,仍然在中国处于弱势的地位,而弱势品牌不能依靠简单的广告与活动推广实现品牌的本质性提升与发展。因此,寻求弱势品牌的强势营销战略与品牌塑造战略,这不仅仅是现代,而且也是左右中国自主品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2007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营销以及主流汽车营销模式的营销学分析 分析2007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营销战略,可以说,中国本土化的汽车品牌战略正在形成之中,同时仍然有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获得了快速发展。分析2007年是半年中国汽车界的营销实践,中国汽车营销呈现出明显的几大特征现象。 特征现象一、品牌和价格的双优模式,成为上半年中国汽车营销的主流,捷达、桑塔纳老车型降价后引领市场 老三样依靠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和不断地降价,抢得市场份额,从3月份,老三样率先发起一轮降价战。捷达官方降价3000元-9000元。其中,售价最低的捷达伙伴降价后指导价7.68万元,主力车型CIF春天手动挡指导价8.98万元,顶配车型指导价10.18万元。而且经济在此基础上还在不断地进行促销。东风雪铁龙推出的07款富康,价格调整到7.2万元;桑塔纳全选优惠3000元售价7.68万元,同时上海大众还推出了一款简配的普桑出租型仅售6.98万元。 在车型成熟、维修方便、品牌价值突出的背景下,老三样的降价,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今年上半年1-5月份,桑塔纳和捷达再次获得冠亚军,销量分别达到10.95万辆和10.09万辆。 同时,我们也看到老款车型降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主流特征,并且成为影响车市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强势品牌降价,对中低端品牌定构成巨大影响。这表明,随着汽车市场不断成熟和发展,强势品牌逐渐降低价格,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基本技术。完全依靠低价格而不积极塑造品牌的汽车企业,将面对绝对存亡的境地。 特征现象二:强势品牌的策略与结构性价格……

本文关键字

2007年上半年汽车营销战略创新研究报告 捷达、桑塔纳老车型降价后引领市场,说明强势品牌加优势价格的双优模式,成为上半年中国汽车营销的主流模式;同样,也是汽车品牌成功崛起的主要模式  单纯优势产品加低价格的双优模式,能够获得短期的突破,而不能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 单纯产品优势,或者单纯价格优势,已经无法带来市场的迅速突破。即使宝马品牌也不得不如此。 2、趋势性的汽车品牌塑造与创新模式:  当前从海外引进的第三代营销与品牌塑造理论和模式,同中国汽车产业的残酷竞争现实相比,已经严重滞后,无法带动汽车新品牌的崛起,亟待创新。价值特征品牌理论与价值特征品牌为核心的整合品牌传播理论,将成为中国本土品牌的主要理论基础。  战略性公关与偶像比附营销,是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突击的两大有效工具。  依托准确的价值定位,解决品牌目标市场的突破,并依托目标市场,带动整体品牌塑造,将成为汽车营销创新的主要手段之一。 综合以上现象,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仍然处于品牌重新定位的快速成长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建立中国本土特色的品牌塑造与发展模式,坚持产品价格时代,战略前瞻性的以品牌为营销手段,将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在市场自然增长速度很快的时代,完成销售并不难,难得是能够在坚持品牌营销标准下,完成销售。必须看到,依靠市场自然增长与优势性价比完成销售,虽然是目前的现实,但不能是满足的标准,各汽车厂家在2007年良好市场形势下和业绩的支撑下,更应该积极发起汽车品牌营销,为未来奠定宝贵的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品牌营销理论与模式的创新将成为汽车企业发展与突破的核心。 一、2007年上半年汽车销售形势与产业格局分析 1、汽车销售形势延续了2006年的销售形势,继续快速增长 2007年上半年全国汽车销售437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商用车销售129万辆,同比增长2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11个百分点;乘用车销售308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达到228.6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5.92%;功能乘用车(MPV)销售10.70万辆,同比增长12.90%;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15.80万辆,同比增长39.03%;交叉型乘用车销售53.22万辆,同比增长6.85%。 2、轿车增长结构:中级车快速增长,紧凑型车开始趋冷 从轿车市场需求结果来看,价格在20~30万左右的中高档轿车增长较快,成为市场的增长的主流,而去年增长较快的价格在5、6万元左右的低档轿车,开始趋冷。另据统计,二手车在2007年上半年也有一个很大的发展。1~5月,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80.49万辆,交易额为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6%和39.67%。 轿车市场的需求结构表明,中国经济的贫富差距变化,已经开始影响了汽车需求结构。一方面,有车阶层收入稳定上升,轿车消费开始进入到到家庭用车升级阶段。同时,高收入消费人群放弃的中低端轿车,促进了二手车市场逐步繁荣,同时,也抢占了中低端消费者新车购买的市场。 这可能迫使各类轿车的价格进一步下跌,促进轿车市场走向成熟,使大众普遍达到能够购买轿车的水平,中国开始进入到一个大众化的汽车消费时代。 3、轿车品牌主要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大众、奇瑞快速增长,上海通用出现增长乏力,而北京现代则出现大幅下滑 2007年上半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称,全国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奇瑞、东风日产、广州本田、吉利、一汽丰田、东风神龙、天津一汽。这十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共销售轿车146.11万辆,占全国销售总量的63.89%。与上年同期相比,除一汽丰田和天津一汽外,其它企业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奇瑞增幅更为显著。 上半年,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依次为:桑塔纳、捷达、凯越、凯美瑞、QQ、夏利、雅阁、福美来、伊兰特、福克斯。上半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75.9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3.20%。其中,自主品牌奇瑞QQ的上半年销量达到67241辆;而未入“前十”的比亚迪F3也实现销量51758辆,同比增长101%,成为中国车市增长最快的车型;华晨汽车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也高达58%。其中,东风本田依靠SUV异军突起。东风本田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已超过5.3万辆,同比增长160%,增速在行业中名列第一。销量逐步提升首先要归功于在上海车展上推出的新CR-V,这款小众车型的SUV从5月开始月销量就接近4000辆,月的销量达到10813辆,单月销售首次突破1万辆,成为国内中高端SUV的第一。 这表明,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正在不断发展,而满足这种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将给汽车品牌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样,哈佛今年上半年也在高速成长,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大众化的个性化产品,仍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北京现代今年上半年表现不理想。北京现代上半年销量为11.21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其中,新旧索纳塔一共卖了21391辆,伊兰特卖了近6万辆,6月销量虽然达到6220辆,但只达到凯越近一半的水平,雅绅特半年销售12925辆。 现代销售滑坡,表明现代品牌由于文化与地域的影响,仍然在中国处于弱势的地位,而弱势品牌不能依靠简单的广告与活动推广实现品牌的本质性提升与发展。因此,寻求弱势品牌的强势营销战略与品牌塑造战略,这不仅仅是现代,而且也是左右中国自主品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2007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营销以及主流汽车营销模式的营销学分析 分析2007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营销战略,可以说,中国本土化的汽车品牌战略正在形成之中,同时仍然有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获得了快速发展。分析2007年是半年中国汽车界的营销实践,中国汽车营销呈现出明显的几大特征现象。 特征现象一、品牌和价格的双优模式,成为上半年中国汽车营销的主流,捷达、桑塔纳老车型降价后引领市场 老三样依靠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和不断地降价,抢得市场份额,从3月份,老三样率先发起一轮降价战。捷达官方降价3000元-9000元。其中,售价最低的捷达伙伴降价后指导价7.68万元,主力车型CIF春天手动挡指导价8.98万元,顶配车型指导价10.18万元。而且经济在此基础上还在不断地进行促销。东风雪铁龙推出的07款富康,价格调整到7.2万元;桑塔纳全选优惠3000元售价7.68万元,同时上海大众还推出了一款简配的普桑出租型仅售6.98万元。 在车型成熟、维修方便、品牌价值突出的背景下,老三样的降价,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今年上半年1-5月份,桑塔纳和捷达再次获得冠亚军,销量分别达到10.95万辆和10.09万辆。 同时,我们也看到老款车型降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主流特征,并且成为影响车市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强势品牌降价,对中低端品牌定构成巨大影响。这表明,随着汽车市场不断成熟和发展,强势品牌逐渐降低价格,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基本技术。完全依靠低价格而不积极塑造品牌的汽车企业,将面对绝对存亡的境地。 特征现象二:强势品牌的策略与结构性价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121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