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有关壮族的婚姻,扫墓,丧葬,鬼节等的过程细节!!!

急求有关壮族的婚姻,扫墓,丧葬,鬼节等的过程细节!!!,第1张

不好意思,您所说的那个地方我不大了解,希望我回答的这些东西能对您有所帮助。

壮族的婚姻习俗

1、不落夫家婚俗:又称“坐娘家”、“长住娘家”。旧时壮族婚俗。意指女子成婚后,即返娘家长住,短则一二年,长则七八年甚至十年,逢年过节或农忙时,始到夫家短住几天,待到怀孕生育才到夫家安居。此婚俗在古代志书中多有记载。民间流传不落夫家的原因有:主要是女方尚年幼,不知如何在夫家生活,难以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待年龄和生活能力增长后,再落夫家。现在那坡黑衣壮仍有不落夫家婚俗。

2、倚歌择偶婚俗:壮族婚恋社交活动,青年男女在歌圩上或赶圩过节时,选择对歌之人,交朋结友,寻求配偶。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二“粤歌”中记述:“良人(壮人古称之一)之俗。幼即习歌,男女倚歌择偶。女及笄,纵之山野,少年从者数十,以次而歌。视女歌意所答,而一个留,彼此相遗。……约为夫妇,及倩媒以苏木染槟榔定之。”明桑悦亦有诗曰:“男女分行戏打球(指抛绣球),清歌互答自成亲。”这种“唱歌为乐,答歌为媒”的活动,与壮族的审美心理相关。壮人自古好歌,善歌标志着最具聪明才智,并以此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和爱慕。民间传说,漂亮的姑娘,虽有众多的追求者,但他们只嫁给在赛歌中唱得最好取得优胜的小伙子。刘锡藩《岭表纪蛮》第十八章载“善唱歌者,能博得妇女之欢心,可藉此为媒介,而达到最美满的恋爱;并可由此等范围之内。而实验抉择各个恋爱者之谁为惬意,进而达到美满结婚之目的。”“倚歌择偶”反映了壮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婚姻道德观念。它缘于歌而重于情,在多次歌场交往中,双方建立深厚的感情,追求自主的婚姻。正如有首传统情歌所唱:“竹篙打水浪飞飞,我俩结交不用媒,不用猪羊不用酒,唱首山歌带妹回。”这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具有抗争意义。青年男女的“倚歌择偶”、“答歌成婚”活动,从唱“见面歌”到“约歌”都有一定的程序和规范,成为歌场社交的礼俗。“倚歌择偶”已将男女社交活动“歌化”,将生活艺术化,因而具有隽永的魅力,传统的文化心理又赋予了它顽强的生命力,为群众喜闻乐见。虽遭历代封建统治者“悬为例禁”,但禁而不止,盛行不衰。这种习俗与当今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风尚相当吻合。

(1)见面歌 又称“初会歌”。“倚歌择偶”歌式之一。这类歌常借物喻意,询问对方姓名,家处何方,探明对方来意。它能表现歌者的才智,使对方加深第一印象,达到以歌交情的目的。

(2)求歌 又称“请歌”或“请诗”,即请求对方正式对歌面唱,为“倚歌择偶”歌式之二。在选择合适的对象后,重新发歌开唱,南部壮语叫“西噌”,意即“起头歌”。歌者以二人或五六人为一歌组,因而常出现几个男歌组向一女歌组唱“求歌”的现象。求歌有恳求法、激将法、喻理法、劝说法等几种手法,所以必须出奇制胜,灵活多变,才能将对方引来对歌。

(3)接歌 又称“和歌”。“倚歌择偶”歌式之三。被邀请一方表示接受“求歌”者邀请,将对方所唱的歌题、歌韵接过来并与之唱和。一般唱“接歌”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可据对方的“求歌”内容唱“应题式”、“反制式”等“接歌”。

(4)盘歌 “倚歌择偶”歌式之四,为男女相互盘问唱答之歌。所唱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天文地理、岁时农作、生活礼仪、物象猜迷等,以考察对方的才智和试探对方的情意。

(5)甜歌 又称“交情歌”。“倚歌择偶”歌式之五。男女经“求歌”、“盘歌”后,彼此爱慕,为抒发情怀而唱“甜蜜之歌”。歌中所唱内容有赞美对方之词,探情之意和思恋之情。它是歌圩上初识的男女交结情谊的一种标志。

(6)信歌 又称“赠物歌”或“定情歌”。“倚歌择偶”歌式之六。这是男女在歌圩上确定婚姻关糸,互赠信物时所唱的歌。如有“送鞋歌”、“扇歌”、“巾歌”等“信歌”。

(7)盟歌 又称“誓盟歌”。“倚歌择偶”歌式之七。男女定情之后,以歌誓盟,表达他们忠贞不渝、誓死不移的爱情。

(8)思歌 又称“思恋歌”、“念情歌”或“相思歌”。“倚歌择偶”歌式之八。为男女在“定情”之后或“会情”之时所唱。恋人常采用借物寓意、拟景托情、谐音双关以及夸张的手法,将自己的痴情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抒发思恋情怀和相思的衷肠。

(9)别歌 又称“离别歌”、“别情歌”或“相送歌”。“倚歌择偶”歌式之九。这是歌场将散,恋人们所唱的辞别之歌,表达依依不舍的心情。

(10)约歌 又称“相约歌”或“约会歌”。“倚歌择偶”歌式之十。歌场散后,情人相送,告别分手时以歌相约再会。内容有问询各自住址,约定再次相会地点或确定终身大事等方面。

3、串寨招郎 俗称“串寨”。广西田林县旧州镇一带婚俗。一般在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季节进行。届时,女子经过一番精心打扮之后,便结伴成群串寨以招郎上门。她们到达目的地后,找亲戚或熟人住下。通过东家的婆娘传话,物色对象。女子主动帮东家劳动。从而搏得村人对她们的好评。愿意上门的男子即和她们攀谈,同她们一起干活。在劳动过程中“欢唱”(唱山歌),以“欢”为媒,谈情说爱,定下终身,并商定‘上门’具体事宜。男子上门时,一般无需聘礼,由女方备办。婚仪在女家进行,极为俭朴。(潘海深)

4、哭嫁“骂郎” 意即唱歌骂新郎。旧时流行于广西右江流域的一种婚姻习俗。当新郎从轿里出来进至女家厅堂之时,新娘带着哭声用近似山歌的腔调骂新郎,当新郎挂了红带,拜完女家祖宗后返家之时,后面又有新娘的“十姐妹”结伴唱“敌歌”送新郎,无句不骂人,无句不挖苦,这种骂郎习俗是古代女子对抗抢婚的遗风。

5、拦嫁 广西西林县壮族婚俗。当新娘刚离开自家庭院,还末出村,便有一群昔日相好的姐妹来拦住迎亲队。这时,迎亲队得上前再三说好话央求,尽量施展其口才,最终说服拦嫁的姐妹放行。拦嫁,体现姐妹们在生活、劳作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别时难分难舍,此情景甚为动人。

6、跨灯梯 广西凌云县一带壮族婚俗。灯梯是用芭芒杆绑成四尺左右梯子的模样,格数为双数,中间点上一盏双心菜油灯,谓之灯梯。新娘拜别父母亲后,从灯梯上一步跨出大门,再坐上花轿,溻为前程艰难,但步步光明。

7、送巾礼 广西德保县壮族婚俗。新娘嫁至夫家的次晨拂晓,便挑水烧温水。待东方发白,即端起一盆盆温水,每盆水中放一条从娘家带来的新洗脸巾,由姑嫂陪同,分别送到亲族面前,表示认亲,并躬身向长者请安。

8、夜婚 又称“火把接亲”。过去流行于广西靖西、那坡、隆林县等地,婚礼在晚上举行,新郎带领村中二三十个伙伴打着火把去迎亲,行至新娘村寨口,受到数十位姑娘拦截,并发歌盘问,小伙子们必须对答如流并得到姑娘们允许,才可进门迎亲。还有一种夜婚为男女方各有数十名伙伴相陪,来到约好的地点相会,几个伴娘装扮与新娘相同,男方要分辨真假新娘,派人串入姑娘群中“抢”新娘,姑娘们多方掩护,男方“抢”到新娘,以唱歌来对付女方“反抢”,且战且退,姑娘们一路追去,实际为送亲,直至男家村寨。那坡黑衣壮的婚礼更为奇特,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后,半夜乘人不备,悄悄和姐妹们返回娘家,第二天晚上再到新郎家,继续举行未完的仪式,如此反复3天,婚礼才告结束。

9、踩脚印 壮族婚姻古俗。流传于桂西马山、德保、靖西县等地。迎亲那天,待新娘快到家时,家婆便躲在大门附近暗处等候,待新娘一踏进大门,家婆就悄悄跟在新娘子的身后,使劲踩踏她的脚印,一直跟踩到洞房门口才止步。认为如此,新娘就不会老往娘家跑,安心成家立业。此外,亦含家婆为上之意。此俗现已少见。

10、盖月 新娘回娘家后三、五天内,男家要派一名父母双全的女孩(十五岁左右),带着酒肉到女家,邀请新娘去“盖月”,意思是婚日当月要走夫家,也是婚后第一次走夫家,以遮盖婚日的脚印。新娘要带一位父母双全的小同伴随去,意为有伴不孤单。这次到夫家只住一天,随家婆姐妹去做活路。晚上新娘与小同伴同床,丈夫不得走近,表示尊重女方。新娘回娘家时,男方老人送出村外,再次叮咛新娘要常来婆家,此属“不落夫家”旧俗遗风。

11、“欧凯“婚俗 隆林、西林、田林一带的壮族民间,至今仍流行“女娶男嫁,夫从妻居”之俗。

壮族的丧葬习俗

壮族的丧事礼仪,其秩序大致是:

报丧

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洗礼

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曰洗礼。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入殓

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人殓仪式。其仪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诸事齐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停丧

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守候在棺边痛哭,以示忠孝。前来吊丧的亲朋,均戴麻巾。男的束于左臂上,女的扎于头上,以示哀悼。道公日夜念经文。给死者超度亡灵。

出殡

出殡日子时辰,由道公定,多在白天,且定在下午后。出殡时,先由亲属一人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灵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面,亲友送葬的队伍在后面。行进途中,灵柩绝对不能着地,直至墓地。到达墓地后,下葬前,道公将一只带去的公鸡捧在手中,转了几转,放进墓坑里,以卜吉凶。道公还把带去的谷粒抛向空中,以表示死者到阴间能丰衣足食。随即将灵柩及陪葬物放下墓坑,先由孝男孝女填入一些泥土,之后他们及送葬队伍就转归路,由一些人在那里埋棺筑坟。在回来的路上,道公不得再敲锣打鼓,孝男孝女及送葬的人们不得再哭,不得回头望。人们在路上还摘路边的桃树枝叶来鞭打自己的衣服,以示驱邪,人们回到丧家门口,每人都要在装有桃叶的水盆里洗手,以为去邪。人们吃了一餐饭后分散回家。

出殡后,丧家在屋的一角安桌设死者灵位,朝夕供奉饭菜,过节点灯烧香。满三年孝男孝女才脱孝服。

在死者的葬式上,壮族曾经有过各种葬式。如岩洞葬、悬棺葬、屈肢蹲式葬、水葬、火葬、拾骨葬等。而民间普遍流行的是拾骨葬。

拾骨葬,又叫迁葬,是将棺尸埋葬,上土筑坟,过三五年后,择吉日良辰,再开棺拾骨迁葬,俗曰“拾金”再葬。

壮人认为,拾骨葬是帮助先人的灵魂从地下回到地面,以便逢年过节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如今拾骨葬之俗民间尤存。

1950年后,壮族民间的丧葬礼仪风俗文化有了不少的改变。丧礼、礼服、脱服以及迁葬等均从简。然报丧、入殓大体仍沿旧俗,一些地方还请道公做道场念经。

在壮族好些地方,有类似现在治丧委员会的“老人会”。如果这家是“老人会”成员,必须马上去报葬,“老人会”立即出来协助办理丧事。“老人会”现在依然存在,不过已经没有迷信的内容,变成纯粹是互助的团体。参加该会的会员,交十个碗,十个羹匙。并把姓名写在传命牌上,该会积累了一大批餐具,供有丧事的会员借用。平时可以租赁。每年旧历六月初六为改选正副会长的日子,会员各派一名男子到指定地点赴会,各带家酿米酒若干。宰一头猪作宴席。会长主持会,照例要阐述一番宗旨,宣布申请入会名单,用协商办法选下一任正副会长。会务办完,即共饮团结酒。谁家老人去世,会长便召集会员齐心协力处理后事,壮语叫做“含卢过喝”,意思是划船过河滩,同舟共济过难关。会长为死者家属征集钱、米、酒等物。会员各家壮实男子要出来帮助打柴、修桥、铺路、挖坑、扶棺、料理吊唁事宜,事毕,会长设宴酬谢。会长还要出任丧家办理丧事的总指挥。有了“老人会”,即使是贫寒之家,丧事也能隆重举行,使儿女尽到孝道。这是壮家人团结互助的好传统。

扫墓

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

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是人们熟知的中元节。但在壮族地区,壮人却称为“鬼节”,也叫“七月半”、“七月节”。顾名思义,“鬼节”因节日活动内容有关而得名。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都变成鬼,并都到天上去,由“天上”管着;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亲”。于是,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姑娘们过完“乞巧节”之后,家家都在忙于筹办给祖宗(家鬼)祭拜的活动。至于无家无亲的“野鬼”,只能在荒野上游荡,所以在这个时段里,就听说谁谁在荒山上听到“鬼哭”,谁谁被“野鬼”推下河去做“替身托生”……

祭拜“家鬼”,这是人们对祖宗寄托思念的活动,情深义重,理所当然。至于“野鬼”之说,那便是无稽之谈了。但是,究其因由,也是事出有因的: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每年农历七月正是雨季,常常继发山洪,因而也经常有人跌山、跌河而死;“野鬼”之说,便是告戒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别乱到山溪、河流附近去游玩。

各地过“鬼节”的节日安排各有不同,最具普遍性的是: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特别是祭拜的用具,如桌、椅、板凳、餐具以至香炉、灯盏等,都要一一清洗;平时言行中注意礼节,切忌骂人、闹架(给祖宗回家有个家庭幸福祥和的好印象,让祖宗能够乘兴回来,放心回去);把供品备好,如喂肥鸭子(因每家必杀鸭,故又称“鸭儿节”)、备足猪肉、酿好醇酒、选好糖饼水果等,这样做,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能干的治家本事。此外,还要用纸做的房子、衣服、元宝等供与厅堂。七月初八开始“接祖”,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

十四、十五两天(有的地方是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相当于放假),集中力量搞祭拜活动,包括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肃穆的祭拜仪式,进行热闹的聚餐,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十四第一次祭拜特别看重,往往是半夜起床,天亮之前便举行祭拜,天蒙蒙亮全家就聚餐了。理由是防“野鬼”跟随祖宗进家,传说天亮之前“野鬼”最安静。不过以卫生的视角来看,也许这与天气有关,七月气温最高,蚊蝇活动猖獗,所以人们就乘清早天气清爽、蚊蝇尚未出来活动之机完成祭拜和聚餐活动。十五晚上为“送祖”日,把所有的纸供品烧化,以示送给祖先带回去享用。

十六是走亲戚,嫁出去的女儿,这天都要回娘家看望父母、兄弟,已经有了儿女的通常都要统统带回来看望外公、外婆、舅舅以及各位表亲。如果有几位姐妹已嫁出去,这天可谓是“不约而同”聚到一起了,而众“表”们(各兄弟姐妹的儿女们)也难得在此一聚,自然洋溢着热烈而和睦的祥和气氛。因此,有的民俗学家便给壮族“鬼节”的这一天称作壮族“团聚节”、也称“姐妹节”。壮族视“鬼节”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正如过年一样,即使家境如何贫苦,这几天还是要割肉宰鸭、隆重祭拜祖宗的。

美国葬礼仪式 1.守灵 美国的传统葬礼多采用宗教形式,通常在教堂举行。葬礼前,灵柩要放在教堂中由亲友们轮流守灵。据学者们分析,守灵习俗是由古时人们心理上的原因所导致:一是死者亲属始终抱着死者会重新苏醒的幻想;二是他们曾在死者生前尽心竭力地加以看护,虽然这种看护现在已不需要,但他们仍不忍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天长日久,守灵便成为对死者表示尊敬的一种习惯作法。 2.墓地风情 在墓地上,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墓地的东、南、西三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墓碑。而北面墓碑却寥寥无几。其原因是北面通常是埋葬犯人、凶手或自杀者的地方。据称基督教教堂的圣坛北面是宣读福音的所在,福音的主旨是让罪人忏悔,因此便进一步认为北面是为那些需要拯救的罪人而设置的。 墓地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最常见的有水松,一棵棵枝繁叶茂。华盖长青,挺立在墓碑旁边。很早以前,树木一度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古人认为,生命同运动是分不开的。潺潺溪水,飒飒风声.青青树木都是生命的象征。特别是垂柳常常被种植在墓地中,这是由于它枝条拖曳;仿佛沉浸在悲哀中似的。3.入葬 美国埋葬死者有一定之规。传统风俗是在死者胸前放上十字架,或把他的手交叉放在脑前,然后朝向东方埋葬,即脚在东;头在西。据说这是早期“拜日说”的反映。 埋葬幼年死者的方式,与埋葬成年死者不同。在古罗马时,人们把夭折的孩子埋在自家的屋檐下,认为这样可以使孩子灵魂得到安宁。现代仍然有人按照传统观念把死去的幼儿或未受洗礼的孩子的尸体放在某个成年妇女的棺材里埋葬。 美国犹太人也有一种习俗,在埋葬死者时,使他面朝以色列方向,第二年再打开墓穴重新埋葬。 印第安人埋葬死者的方法颇具特色。普通百姓死后只作简单土葬,但部落酋长死后却要受到格外尊崇。他们将酋长的遗体安放在庙宇中。这种庙宇的形式十分特别,下部用粗大的木桩高高撑起。四面透风,没有墙壁,地上铺着几张兽皮,供看管庙宇的祭司休息。上层才用来安放遗体。凡是死去的酋长都一律放在同一庙宇中,一个埃一个。这庙宇只一面敞开,三面和房顶都用编结精致的竹帘遮挡得严严实实。遗体旁还摆放一个雕刻得活灵活现的木偶,作为酋长的卫士。印第安人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使遗体不腐烂的办法。他们将死者的皮剥下,涂油晒干.再将肉刮下,把骨头包在皮革中,最后再包上原来的皮,经过这样加工的遗体,看上去完好如初。

婚制。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一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 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 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

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 不起姑娘。”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解放前, 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婚礼。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 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传宗接代。

求名问庚。蒙古族娶亲的程序之一。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刁帽子。也称抢帽子。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问题一:有谁知道基督教的炼狱有几层,分别表示什么,最好弄个示意图,谢谢 5分 但丁的《神曲》里有提到九层地狱:第一层地狱:名林勃。未领受洗礼的婴儿和信奉异教的人(荷马、贺拉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第二层地狱:犯邪*罪者。第三层地狱:犯贪食罪者。第四层地狱:犯吝啬罪者和犯浪费罪者。以上都属无节制罪。第五层地狱:犯易怒罪者。斯提克斯沼泽位于此。经过沼泽,抵达狄斯城。狄斯城。第六层地狱:异端邪说信徒和伊壁鸠鲁学说信徒。下临深渊。从深渊下来,进入第七层。第七层地狱分为三环。第一环:对他人施加暴力者(杀人者和抢劫者)。费列格通河流经此地。第二环:对自己施加暴力者(自杀者和挥霍无度者)。第三环:对上帝、对自然、对艺术施加暴力者(渎神者、 者、高利贷者)。以上三环属暴力罪。第七层和第八层之间隔了一个很深的悬崖。乘坐一怪兽,可以从第七层下到第八层。第八层分为十个恶囊。第八层地狱:第一囊:*媒和诱拐者(伊阿宋)。第二囊:阿谀奉承者(塔伊斯)。第三囊:买卖圣职者(教皇尼古拉三世)第四囊:预言者(占卜家)第五囊:贪污者。第六囊:伪善者(该亚法)。第七囊:偷盗财物者。第八囊:出阴谋诡计者。第九囊:制造分裂不和者。第十囊:假冒伪造者(亚当师傅和西农)。上面十囊犯下的是对非信任者的欺诈罪。由第八层下到第九层要经过巨人井。巨人井里站满了体型巨大的巨人。一个巨人用手把但丁他们从第八层捧到了井底。然后就抵达第九层。第九层为科奇土斯冰湖,分成四个环。第一环(该隐环):叛卖亲属者。该隐乃《圣经》中的人物。第二环(安特诺尔环):叛卖国家者。第三环(托勒密环):叛卖宾客者。第四环(犹大环):叛卖恩人者。这四环是对信任者的欺诈罪。穿过科奇土斯冰湖,就到达地狱的最底点了。魔王卢奇菲罗(撒旦)巨大的身躯守在南北相接处。但丁和维吉尔抓着撒旦的身体爬了下去,下去就到了南半球。然后向炼狱山走去

问题二:一句话说我爱你,我先说(男):我爱你超越灵魂,18层地狱炼狱般折磨,经过电闪雷鸣的洗礼,一直都永远 好听话谁都会说,可是漂亮事不是谁都会做的

问题三:什么叫犹大环? 基督教的地狱分九层,第九层为背叛者之寒冰地狱,离神最远。犹大当年出卖耶稣,死后就被判入第九层地狱的最深处,在一个称为《犹大环》的圆形法阵工面,身躯被黑龙咬住,永远不得脱身。

问题四:泰戈尔曾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泰戈尔曾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d奏出世间的绝唱。”虽然付出并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连回报的希望都没有。人都是靠逼出来的,你不逼自己一把,怎能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呢?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要想取得成绩,必须敢放手一搏。要相信自己,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要有不到最后不罢休的精神,要有逐鹿中原、舍我其谁的信念。

问题五:《圣经》中的“信我者得永生,不信我者下地狱”的“信”是什么意思,是相信,还是指认罪。还是指洗礼 信奉,信仰 字面的理解是“相信”的意思,但信必须是真信,而不能是假信,假信终究是不信。假如“信”了,那自然就要加入基督教,找到“组织”,不加入基督教仍然是假信。加入基督教后,福罪、洗礼等等,都是必经程序了。

问题六:观香说天宫院姑娘什么意思 观香说天宫院姑娘

再华丽的邂逅,终究只是个开端,就算是天堂般的相遇,也要经历炼狱般的洗礼,方能在这平凡的世间,盛开出你与我的爱情之花。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人的脆弱和坚强都可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问题七:圣经中火洗的经文,基督徒最后都要经过火的洗礼作如何解释。经文中的火洗有哪些? 火的洗礼是圣神的洗礼!

经文中只有宗徒领受了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是主的器皿,在耶稣以前的基督徒是极少能上天堂的,只有像亚伯拉罕,梅瑟那种绝对的义人才能上天堂!很多基督徒都是在炼狱中度过,在耶稣之后,才得赦免进入天堂!耶稣推下权贵,提拔弱小卑微。也并不是所有基督徒都会受到圣神的洗礼,因为耶稣只召唤罪人,不召义人,义人自然会上天堂,说白了基督徒是有罪的人,只有悔改的基督徒才会受圣神的洗,但这种洗礼并不是用火烧,而是从此圣洁的意思!!

问题八:接受了洗礼就能进入天堂免下地狱吗 那么简单的话,那天堂也太容易了。

问题九:神曲里的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哪九个部分啊? 地狱 共9层。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 、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

问题十:I have been through hell To break the spell 是 什么意思 I have been through hell = 我渡过难俯

break a spell = 打破咒语/魔法

I have been through hell to break this spell

为了打破此咒语,我渡过难关。

我看别人的回答想提醒一下楼主, go through hell 是个短语。。不一定是指 穿越‘地狱’

这里的Hell 是指 艰难时世

割礼这种习俗据说起源于犹太教,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犹太人中间,割礼实际上是履行与上帝之立约、确定犹太人身份、进入婚姻许可范围的一种标志。现在,割礼早已不局限于犹太人,也不限于男子,而是盛行于世界很多民族的少男少女之中。在非洲,50多个国家中有30多个在不同范围内实行割礼。其中,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苏丹等国家,大约有80%的男女实行过这种手术。

最不该在女人身上下手

女子割礼历来都显得有点神秘,因为都是私下个别进行。除少数人到医院去做之外,大多数人一如既往,都由民间巫医、助产妇或亲友 *** 持。一位精于此道的乌干达老妪告诉我们,传统的切割工具是铁刀或小刀片,缝合使用的是一般针线,有的地方甚至使用荆棘。用这样落后、原始的器具切割身体的敏感部位,而经常又不使用麻醉剂,肉体上的痛苦是难以言说的。手术过程中,不但疼痛难忍,还经常发生大出血。最常使用的止血剂不过是树胶或草灰。简陋的医疗条件,器具从不消毒,因而手术后经常发生感染。据肯尼亚的瓦吉尔地区统计,手术后发生破伤风、闭尿症、阴道溃烂者约占30%。而阴户缝合手术不仅容易引起这些疾病,还往往导致婴儿难产,造成母婴双亡。割礼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已引起非洲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从1979年开始,非洲妇女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先后在喀图穆、卢萨卡等地召开专门会议,通过了从最盛行女子割礼的东非和北非开始,逐步在整个非洲废止这一陋习的决议。肯尼亚、索马里等国的议会,经过激烈辩论,也都通过了立即废止的法令。

男人被割是尽义务

同女子割礼的情况相反,男子的割礼不但没有人要求废止,而且在一些地区还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在乌干达和肯尼亚的许多地区,男子割礼一般在偶数年份举行,而个别部族,如乌干达西部的布孔乔族,则是每隔15年才举行一次。割礼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年七八月或年底的农闲时节。谁家的孩子要割礼,首先把亲朋乡邻请来,飨以酒宴,当众宣布。赴宴者带来啤酒、牛肉、锄头或其他礼物,预先表示祝贺。此后,准备割礼的孩子要天天沐浴,净身洁体,迎接人生的新阶段。信教者,还要到教堂祈祷上帝保佑。不信教者,则到坟茔上去祈求先祖的神灵相助。割礼的日子临近,家长们联合恳请或由酋长指派有经验的长者,带领孩子们作准备活动。我们在肯尼亚中部吉库尤族聚居区看到,十几个少年,头插鸟羽,脸涂垩粉,肩披兽皮,腰系树枝,手携木棒,一边喊叫,一边在田间小路上奔跑。跑累了,他们就找块草地停下来小憩。刚刚休息片刻,一阵激越的鼓角声起,他们就跳起来,摇臂扭臀,手舞足蹈。带队的长者告诉我们,搞这些活动,平素主要是为了使孩子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武士:奔跑,以追赶逃敌或猛兽;狂舞,以欢庆征战的胜利。而在眼下,则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磨炼意志,以便他们勇敢地迎接割礼的考验。割礼仪式,我们在乌干达布吉苏族聚居的农村看到过,隆重而热烈。在选定的割礼日,村民们不分男女老幼,一大早就聚集到村头空旷的草地上。他们击鼓吹笛,狂歌欢叫。不一会儿,即将受礼的男孩子们就气喘吁吁地从远方跑来。上身近乎赤裸的姑娘们一拥而上,拽着他们狂舞。在场的其他人先是围观,后来好像也抵御不住鼓点和舞步的诱惑,自觉或不自觉地也扭动起身躯。

就这样,人们跳啊跳,直跳到一个个即将受礼的男孩子精疲力竭,甚至神魂颠倒。这时,亲属们跑上前来,将他们搀扶着走到事先划好的一条白线上,用白布或香蕉叶子蒙上头。这时,蓦地鼓息笛停,载歌载舞的人们肃然站立,全场鸦雀无声。只见两个赤膊的男子从人群中闪出,大步流星地来到白线的一端。一个搓搓手,挨次将孩子们的短裤扯下。另一个迅即从挎兜中抽出一把光闪闪的刀子,将一个个光的孩子的包皮割掉。事前没有打麻药,疼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孩子们咬紧牙关,忍痛以对,表示自己的勇敢与无畏。手术师每割下一段包皮,就高高举起,向几百名围观的男女展示。他们遂报以“嘟——嘟——”的吼声,对手术师的高超技术和孩子们的勇敢表示赞许。同时,欢庆本部族又增加一名成年男子。割礼时的欢庆逐渐发展成为演唱。我在民间采风时曾收集到一些专门在割礼时演唱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主要为取乐,内容大多秽亵,平时是不能演唱的。但也有一些割礼歌是给男孩子鼓劲的。譬如,肯尼亚的罗族有这样一首割礼歌:

湖水在汹涌,

风起掀波涛。

孩子们,不要怕,

谁都要挨这一刀。

挺住劲,不要颤抖,

憋住气,不要哭嚎。

你马上就要长大成人,

要勇敢地迎接这一刀。

男子的割礼,大多在11岁到18岁之间进行。我国古时有“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之说。非洲的男孩子不论岁数大小,只要经过这一刀,就算成年,可以“列丈夫”。不经这一刀,无论活多大年纪,也被视为“孩子”,不算成人。因此,每个男孩子都要割礼。即使在外地学习或工作,到割礼时也要赶回家乡挨此一刀。“一刀割出个男子汉”,不是戏言,而是对这一习俗的生动概括。

割礼指男性割包皮,女性割阴蒂或小阴唇的仪式割礼就是割去男孩阴茎上过长的包皮,是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通行的重大人生礼仪。割礼相当于天主教、基督教的洗礼,行过割礼之后 ,这个小男孩就成为一个穆斯林了。现在有些人在医院里以做阴茎包皮环切手术来进行割礼,在医院里做手术当然既安全又不痛苦,但是割礼是一个重要仪式,因此多数人还是以传统方式在家里进行。男孩在五岁或七岁接受割礼,岁数不能是双数。时间都在春秋季,这时候伤口容易愈合。孩子的家人要为割礼举行隆重的仪式,邻里亲朋都要前来祝贺。割礼由有经验的宗教人士主持,进行庄严的祈祷,履行一整套严格的程序。亲友们还会为割礼送上一些贵重的礼物。 在非洲不少国家,判定少男少女是否成年,不是根据其年龄,而是看其是否举行过成年礼。所谓成年礼,就是割礼。长到一定年龄,男子必须割除阴茎的包皮,而女子则必须部分或全部割除阴核和小阴唇,甚至将阴道口部分缝合。 割礼之俗分布很广。行割礼的时间依文化而异,一般在成年前或出生后几日至结婚前,由专人负责举行。其意义众说纷纭:或为牺牲,或为痛楚考验,或为结婚准备,或为净化生殖器,或为象征性生活危险,或为卫生措施,或为象征性阉割。亦有认为是表明生殖器神圣,警告不得滥交等等。非洲盛行女性割礼,有些人类学家认为此举在于剥夺妇女的性享受 ,使其保持永久的贞节。'

在非洲西海岸,人们会把包皮浸在白兰地酒中,再由割除包皮的男子喝下。阿尔及尔 (Algier) 的阿拉伯人会把包皮裹在布中,然后放在树上或动物身上,再一起送给外科医生当作礼物。马达加斯加的荷法人 (Hova) 会把包皮裹在香蕉叶中,然后喂给小牛吃。在众多其它的社会中,人们则会让包皮干燥,再由原来的所有者戴在脖子上作为护身符,或给这个男子的母亲作为亲情的纪念品

以上就是关于急求有关壮族的婚姻,扫墓,丧葬,鬼节等的过程细节!!!全部的内容,包括:急求有关壮族的婚姻,扫墓,丧葬,鬼节等的过程细节!!!、美国的葬礼举行程序是怎样的、蒙古族青年娶亲的全过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326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