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的排课3步法

让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的排课3步法,第1张

怎样使用染书的排课消课功能?详细的 *** 作步骤如下

打开浏览器,注册登录账号之后,点击页面右上方进入控制台

2

进入控制台,点击页面上方管理,选择页面左侧 *** 作栏的排课时间段

3

页面左侧 *** 作栏可以进行编辑、修改、删除课程时间段,点击时间段可以增加上课课时

4

鼠标单击页面右侧 *** 作栏的课表,进入页面后单击添加排课或者一键导入课表可以添加课表,鼠标悬浮添加排课下方可以选择课表的查看方式

“走班制”典型案例赏析

1、分层,分出技术,留住情感

案例一:浙江省温岭中学

分层标准不以成绩而是按照学习特点将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依赖老师型和自主学习型

浙江省温岭中学现在是分科和分类走班,分层走班还未开始,为什么不急于分层走班?陈才锜告诉记者:“通过民意调查,学生500人希望分层,400人不愿意分层。

我们想不要一次给学生和老师的变量太多,七选三先理清,如排课、教学、管理等,所以我们希望学生先确定科目,再认可这样的走班,待习惯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后,再开始分层。”

虽未分层走班,但陈才锜却有着清晰的思路:先分类走班后分层走班,根据每一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语数外三门课在未来将分成AB两个层次。

不以成绩作为分层标准,而是按照学习特点创新地将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赖老师型,第二种是自主学习型,这样分层避免了给学生贴标签的嫌疑。

“大部分学校在做分层走班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学生都愿意到成绩好的班级去,成绩差的班级的学生心里就会有一种压抑感。

家长也会有意见,凭什么我的小孩是B班,老师同样会有意见,我如何把握两层次的难度和课时?

根据陈才锜设想的以学生学习特点来分层的话,每门学科开课的课时也不一样了,比如依赖于老师型的班级,语文开四节课,依赖于自学型的班级,开三节课,给这类型的学生少掉一节,同理,数学、英语学科也一样。

但学校会给出一个限制,学生三门课不能超出总课时。

比如学生王静,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周总节数为11节,她只能选择两门每周4节一门每周3节的课。

要点总结:这种分层办法避开了按成绩分班的问题,避免了教师难以掌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度。

我看了好几个分层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学校,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老师既上快班又上慢班,不知道怎么把握教学的难易度?有的学校怎么做呢?慢班少两个例题,到快班就加两个例题,实际上也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的,而是根据学生现有学习程度来分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来进行分层,从单一的分类走班再到混合的分层和分类走班,这样教学秩序会很正常。”

2、打破以成绩分层的“魔咒”,允许学生自由选层、分类

案例二:上海市大同中学

上海市大同中学将必修课分层分类、打破以成绩分层的“魔咒”,允许学生自由选层、选类。

大同中学在语文和英语等主学科上也设置了选修模块。

以语文为例,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习,但不必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一样的语文。

在大同中学,高一下学期至高二下学期里,除了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语文基础型课程需要按班级授课之外,实现“走班”的语文拓展型课程被分为8大选修模块:基础阅读、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现代诗歌阅读、时文阅读、写作指导、名著导读等。

要点总结: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学段中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每个学生限定选修4个模块、自主选修2个模块,其中“基础阅读”建议为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选择学习,不参加的同学可不选修。

对于“走班制”来说,学生可以在多层次的,并且适合自己发展需要、兴趣爱好、接受水平、步调节奏的课程中进行选择,走班才算是真正地“走起来”。

3、流动管理打消家长顾虑

案例三: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上海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如今有高二学生75名,高一学生120名。

这些学生正常分班是5个班,但实施走班后,出现了38个不同的常规学科教学班。

为何班级数会多了6倍?原因在于学校不仅全员走班,而且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学科实施了分层教学,每门学科分为A、B、C三层。

A班一般为年级前50%左右的学生,每班人数一般不超过36人;C班为年级后25%以内的学生,通常人数在20人左右甚至更少;其余学生为B班。

其他学科依据分层学科的班级结构配合实施,比如地理、历史的分班跟着物理走等。

确定学科后,如何给学生分层呢?学校的做法是:新生入学后先采用行政班级教学,半学期后再依据学生期中考成绩、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由实施分层教学的四门学科教师给出分层建议。

学校相关负责人解释,入学即分层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新生入学就分层走班,降低了学生之间的熟悉度;二是学校中考录取分数普遍较高,区分度小,很难作为学生分层的依据。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分层,高一新生和家长难免会产生“快班”“慢班”的想法,而且习惯只以中考成绩衡量学习水平,如果中考分数较高的学生未进入自己认定的高水平班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分层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情感问题。

要点总结:为了消除家长的顾虑,除了多次与家长沟通“尊重差异和运用差异”的观念之外,学校的四个分层科目采用流动管理,要求授课教师尽量采用同样的教学进度和考核难度,但教学难度和作业布置可以有所区别,而且每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一次班级变动申请。

4、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不那么容易,但也是可以做到的。

案例四:浙江省温岭中学

走班前预留试错、反悔、重新填志愿三次选科调整机会

在新高考改革政策出台几年前,温岭中学就开始尝试必修课选修化走班、大班小班化全员导师制、一年五学程制,以及建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的特色校本课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校长陈才锜和温岭中学,无疑是新高考改革的探路者和风向标。

为充分满足理性选择的需求,温岭中学在学生真正走班之前,预留了试错、反悔、重新填志愿三次选科调整机会。

要点总结:第一次选科在第二学程之后,让学生填写意向表,目的是大致了解学生的选择意向;第二次在第三学程开始暑期结束后的第一周;第三次在第三学程结束确定选考科目,通过学程考试,学生会选择自己最好的三门课作为高考科目。

第四次进行微调和正式确定,一小部分学生对一些学科了解不深的可以有一次再调换的机会。

这次选科要求学生和家长签字,最终将科目定下来。

“为既尊重学生选择,又兼顾学校师资和时空的限制,我们让学生给学校提供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两种选择,若只有一个选择则不要递交第二志愿,这也是一种尊重,由小班导师来指导和协调。”

5、管理:资源利用与方式创新

案例六:浙江省温岭中学

建立数学模型来设计排课程序

新高考方案实行以来,温岭中学的教师和管理层的工作十分紧张,有的老师已经开始跨年级上课了。

走班制给学校的教学秩序、班级管理也带来新的挑战:单单排课就是一道技术难题。

排课需要考虑很多复杂的因素,按照老办法用电脑排课基本瘫痪,找不到一款将选科、编班、排课三项功能合为一体的软件,只能人工编排,甚至要请大学教授来帮助建立数学模型来设计程序。

陈才锜亲自参与了整个排课过程。

“我们首先使用计算机进行排课,把数学模型建立起来后,再根据选科组合一步一步往下推,提出语、数、外先排,把选课人数作为班级进行统一编号,编号竖直(一天的8节课排成一纵行)尽量数字一样(即尽量在同一个班级上课),横向(5天的某同一节课排成一横行)不能重复(即同一节课学生只能在一个班级上课),这些都要在手动编班排课时不停地调整。

比如理化技、政地技、史地技这三种组合有15个人是选通用技术的,我们马上就把这15人组成一教学班调到晚上上课。

那剩下只有两门学科就好排了,再比如政史技组合的,我们只需考虑政史这两门课进行排课,这样就能很顺利地排下去了。

我参与排课是想看看7选3的35种组合的课表能否排得出来,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发现一些问题便于决策。”

目前,温岭中学在每个教学班门口还放置了一个4层的书架,每层相应的位置贴上学科标签,学生将相应的作业放置在书架上。

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书包,像大学上课一样,把书随身携带。

后续学校将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书柜,用于放置教科书和学习用具。

对于考勤,基于温岭中学人数多,学生自律性相对比较高的现实情况,陈才锜决定换一种思维管理考勤,从反面去做,将考勤制度建立在所有人都遵守纪律的前提下推行,这样学校统计起来就更简单:把学生的座位定下来,比如A同学有行政班的座位,还有教学班的座位,哪一个位置缺了,老师就知道哪一个同学没到,通过短信平台通知班主任。

6、“导师制”学业辅导,“信箱式”收发作业

案例七:浙江省台州一中

针对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问题,浙江省台州一中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辅导管理,充分利用夜自修走班和作业辅导课,加大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

“夜自修时,要求学科老师要有大学科意识,只要是该学科的老师,学生都可以提问。

再者,每天的第九节课是作业整理课,学校也要求老师进行下班辅导。

”胡君磊说。

同时,台州一中对于作业的管理,实行信箱式收发作业。

在行政班和教学班各设一个课代表,由行政班课代表收齐作业,按不同老师分发到各老师的信箱中,上该节课时,由教学班课代表发到学生手中。

7、班主任和导师双轨制管理

案例八: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走班后,教师授课的学生群体多变,班级结构趋向松散,这给学生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教师“找不到学生”“抓不住学生”。

为此,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实施了班主任和导师的双轨制管理。

为便于日常管理,学校在行政体制上编制了7个班级,设置班主任,职责是组织相关主题教育和集体活动;而导师一人负责8~12名学生,按照学生寝室划分管理区间,主要职责是与学生“点对点”地进行学业指导、升学指导、生活辅导、家校联系。

学校目前有18位导师,他们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导师课,以及每两周一次在学生宿舍值晚班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罗芸芸谈到,她的导师课主要采用研究项目的形式,每次提出一个有社会性的讨论话题,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性思考力很有好处”。

理想状态下,导师和班主任应该由完全不同的教师担任,但目前学校部分教师同时担任了两个角色,原因是师资的不足——全职教师只有25人,而且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走班制对资源的需求非常大。

副校长虞晓贞认为,目前大多数学校依据现有的资源状况,只能局部走班,如果要全员走班,则在空间资源和教师资源两者中至少有一种资源是非常充沛的。

浦东复旦附中分校能做到全员走班,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室资源的充足,其实学校的师资是不足的,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目前用外聘教师来解决问题,所以学校现有 教师15人,占了全体教师的近1/3。

结语与建议

“走班制”教学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空间,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设计应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应进一步尊重学生,因材施教,管理机制上应真正确保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加强对学生选课和生活的指导。

“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更有效的学习组织方式倍受人们推崇,成为高考改革下的一种大势所趋。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相互交流,更需要我们能够冷静、理智地认识“走班”,理解“走班”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变化,既需要创新思维,同时也需要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稳健推行,让“走班”成为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抓手,让师生真正享受到“走班”带来的实惠,让“走班”成为大教育实践的新常态。

1、找到排课的关键要素

首先,找到排课的关键要素。排课有很多要素,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程度将其区分为核心要素及辅助要素。每个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上千种要素也是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基本相同。核心要素无非以下四点:

班级/课程

上课时间

授课教师

上课教室

教务老师

2、确定较为固定的要素

确定完这四个要素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核心要素中哪一个是能够容易被抓住的要素,相对其他三个要素哪个是最容易确定的,变化是最少的。

以老师为主线,则需要考虑一个老师可以带多个班,但是不能在同一时间段,多个班可以在不同教室,跨校区代课问题在这里暂且放在辅助要素中。

以教室为主线,则需要考虑一个教室可以划分多个时段,一天安排多门课程,但是时间不能够有重合或重复。另外,教室的利用率就在排课时体现,排的好,可以学校节约大量的房租。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室是这四个要素中变化最少的,因为它是死的,不会动,只能划分时间段利用。

3、绑定班级和教师

另外,班级和教师是可以绑定的,绑定是什么意思呢每个班级的产生,首先是有了招生计划或者已经有学生了要成立班级。所以,在计划开班或者新开班时就应该确定出来代课老师。

可以在排课时先将班级和教师进行一次绑定,合适的老师绑定在合适的课程、班级一起,一个老师可以按照其带班量绑定适当的课程。这样的话,所有核心要素就可以降为三维了,仅仅教室、时间(按照学校上课时间划分好的时间段)、绑定好老师的班级;

4、具体排课措施

先以教室和时间段建立二维表单,教室和时间段的横竖坐标,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

参照辅助要素,将绑定教师的班级以特有色块填充到具体教室的固定时间段。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以横向来看,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看到某个老师在同一时间段是否有重复的课程安排。比如,上图中周六和周日的14:00—16:00时间段,黄老师英语4班课程和3班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了,检查的时候一目了然。以纵向来看,可以看到在同一个教室的同一时间无法排进去两个班级,直接在排课的时候规避了教室重复的问题。

以上就是一般排课的小技巧,化繁为简,降高维为低维。格子匠是专注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旗下拥有格子匠线上教学平台、格子电子书、格子商学院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

以上就是关于让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的排课3步法全部的内容,包括:让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的排课3步法、银豹教师可在小程序排课吗、谁能帮我写一个c++的排课程序要求如下:问题描述:每位教师都有教学工作量,教师对他所希望讲授的课程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3293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