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需具备哪些条件 哪个寺院可以出家

出家需具备哪些条件 哪个寺院可以出家,第1张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一个人要加入僧团,成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履行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仪式。出家条件主要有“十三难事”和“十六轻遮”。

出家的条件

佛教对于出家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一个人要出家,除了信奉佛教、真心愿意皈依佛门之外,一般来说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一个自由人。为人子女的,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有官职的要辞去官职;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等。总之,出家前要摆脱人的所有社会属性。

二、要接受身体检查。一些患有疾病和身体有缺陷的人是不允许出家的。主要有:患有恶疾的人;“黄门”,就是被阉割的人,这样的人是佛教尤其忌讳的;男性或者女性性征不全的人,这样的人被佛教视为身体不净。

三、没有犯过罪。尤其是犯过重罪的人是被禁止出家的。

四、没有债务纠纷。

出家的程序、仪式

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个人只有正式受过戒了才能获得真正的僧人资格。一般来说,汉传佛教的僧人一般要受三次戒:第一次是沙弥戒;第二次是比丘戒;第三次是菩萨戒。这三戒合称“三坛传戒”。

第二次受比丘戒是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也就是说,受了比丘戒.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资格。

受比丘戒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受戒者必须年满20岁,并且曾受过沙弥戒。其次,授戒仪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主持和尚和证明人。

汉传佛教一般要求“十师”,或者称“三师七证”。三师包括:授戒的主师、教授师和羯磨师(羯磨,指佛事中的表白、告知等事)。三师缺一不可。七证则是七位受过比丘戒的僧人在旁为证。 “三师七证”如果数量不够或者其中有一个人犯过戒律,授戒仪式就不能生效。

最后,授比丘戒的仪式还要在特定的地点举行,这就是“戒坛”。

比丘戒受戒仪式的程序大体如下:

首先,寺院鸣钟,将僧众和受戒者集中到戒台殿,然后十师由戒坛南面下层东阶登坛,在坛顶自东向北绕佛像一周,依次就座。其他的僧人都在戒坛的中下两层依次坐下,而受戒者则站在坛下南边东阶上,面向西方。这时候,威仪教授师引导受戒人先向佛像行三遍跪拜礼,再一一礼拜十师及僧众,接着合掌跪在草垫上,念乞戒文:“大德一心念我某某,今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做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悲故。”接着,教授师下坛,向受戒人说明比丘必备的衣钵等六种物品的名称和样式。并询问:“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受戒者一一回答说:“有”。

此后,教授师单独、隐秘地向受戒人查问“十三难事”和“十六轻遮”。“难事”是指不能受戒的恶事,“轻遮”是指身体具有某种缺陷,并不是做过恶事。对教授师的询问,受戒者要诚实地回答。这些“难事”和“轻遮”中,只要受戒者符合其中一条,就不允许受戒。如果考核全部通过,教授师将向僧众说明,这个受戒者是“遍净之身”。众僧同意后,受戒人进来,再次礼拜佛像、十师和众僧,然后登上坛顶,在羯磨师面前请戒。

羯磨师在坛上当众再次查问受戒者是否犯有“难事”和“轻遮”。问完后,羯磨师开始做“四白羯磨”。这里的“白”是表白的意思,也就是羯磨师要向主戒的大德和其他僧众说明刚才询问的情况,请众僧表示是否同意。请示一共有四次,故称“四白羯磨”。最后一遍羯磨说完,众僧都不说话,就表示全体通过了。这时,羯磨师就宣布,此人可受具足戒。受戒完毕,十师和众僧依次下坛,比丘戒仪式结束。

建议:山西五台山普寿寺(女众佛学院),此寺院也是最大的女众戒律道场。

流程如下:

1发大愿背起如来重担,去到寺院,请示师父,经过师父同意,在寺院当一名常住在家居士,在寺院工作生活起码一年以上,既给剃度恩师观察自己是否适合出家,也令自己清楚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出家人的生活。

2经过师父同意,获得父母同意。相貌端正,身份z,高中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六根具足,未婚(结婚过要拿离婚证明)。再由师父选择好日子就可以剃度,受持“式叉摩那尼戒”,成个当上一名沙弥尼。

3在剃度恩师身边,学持“式叉摩那尼戒”,三年以上,经过师父批准,就可以参加三坛大戒,受持完三坛大戒。

4受完三坛大戒后,在剃度恩师身边,学戒持戒十年以上。还要经过最少的三冬五夏的安居。才正式成为出家人。

出家是要挑起如来重担,是比在家修行更难行能行,若是想着逃离尘世生活啊、想找清净道场啊、逃避生活工作压力等等,那么就别想出家了,为何说出家才能了生死?因为出家后的工作生活更厉害,在世间混不了的,别指望能在寺院混,寺院的大门开向十方,什么人都有,什么人都能随意进出,少点智慧、少点耐性、少点承受一切、少点包容一切的心理,你都无法生存,你看那个出家师父不给人诽谤?陷害?不是寺院清净不清净,不是那个师父的行为正确不正确,不是身边的人好不好,一切都只是你的心所造,所以在寺院更能磨练你的心智,更能修行,容易成就,在寺院都能真正心不动、念不起,必能成就。不过别怕,只要坚定信念,按如来教导,以戒为师,必能成就。

PS:未受戒,严禁查看一切戒律问题,包括菩萨戒,别以为在家居士可以受持就能看。

祝吉祥,随喜出家功德,阿弥陀佛。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与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z、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艾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3、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4、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5、 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6、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7、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扩展资料:

除了违反以上几条,还有下面几种情况也是不可以出家的:

1、犯有重戒曾被开除僧团的人。

2、犯有五逆罪的人。

3、曾偷听比丘戒诵的人。

4、破坏诋毁佛教的人。

5、在职的官员。

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应该首先到寺院中寻找一位比丘,请求做自己的“依止师”,也就是师父,经过考察合格后,由师父向寺院僧众说明徒弟出家的缘由,在征得大家一致同意后,才可以收留此人为弟子。然后就是剃度,换僧衣,去俗姓,改姓释,取法号,发度牒,受戒等程序,这样就算正式出家了。

佛陀之所以要求一部分弟子出家学佛,是因为在家学佛弟子由于家庭的牵累,亲人的负担,很难专心一志的去修行学道,为了去除尘世生活中所带来的种种障碍和烦恼,无牵无挂的去集中精力学佛,所以佛陀就发起号召,让一部分弟子集中在一个清静的环境中去学佛,剃度为僧,成为住持佛法的榜样。

佛教对弟子出家的要求:

首先是出家的动机必须纯正,要有舍弃世间贪爱和能够吃苦耐劳的决心。要发大菩提心,要有一定的天分,这样才能荷担如来家业,做天下众生的人天导师。

对出家而言,文凭学历不重要,富贵贫贱、身份地位不重要,有没有文化也不重要,甚至不认识字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发心,要有一颗“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悲心大愿,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家

1、出家首先要找到统一接收你的寺院。

2、要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派出所开证明,并得到家里人的同意。

3、出家后,你的生活由寺院负担,会有你的“单金”。

而一旦违背戒律,被寺院开出来,你就很不好过了。

修行不是只有出家一个办法,在家做居士也可以。

希望楼主不是拿出家作为一种对现实生活得逃避。能去看看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和《和谐拯救危机》,相信对你会有帮助。

祝福一下。

阿弥陀佛

出家要发不为自身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的心,今生修行成就的心。想出家你需要去每一家寺院去问,看哪一个寺院和你有缘愿意收留你。至于出家的条件,中国佛教协以下说明。

中国佛教协会相关声明节选。出家条件的部份

。。。。

按照《宗教事务条例》以及《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 》《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等相关规定,佛教教职人员资格的取得,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履行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神圣庄严的仪式,最后还要经佛教协会认定、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第三章第九条规定,“要求出家的人,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佛教,爱国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础,父母许可,家庭同意。寺院对要求出家的人,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师,授予三皈五戒,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度。”根据《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规定,参加传戒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二是信仰纯正,勤修三学,遵守教义教规,品行端正;三是年龄在 20 岁至 59 岁之间,六根具足,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四是剃度后,男众在寺院修学一年以上,女众在寺院修学两年以上;五是有一定佛教学识,能独立完成日常课诵和具备基本佛事法务活动能力。

中国佛教协会

2019年4月24日

以上就是关于出家需具备哪些条件 哪个寺院可以出家全部的内容,包括:出家需具备哪些条件 哪个寺院可以出家、想出家,求具体程序。、做‘出家人’,有什么要求、标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355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