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如何养殖

中华蜜蜂如何养殖,第1张

中华蜜蜂的养殖包括春夏秋冬四季的管理,春季管理包括加强保温、奖励饲喂、扩大卵圈、控制分蜂;夏季管理包括蜜期准备、组织蜂群、越夏管理;秋季管理包括培育工蜂、贮备饲料、治螨防病、贮藏巢脾、其他管理;冬季管理包括蜂巢布置、巢内保温、室外越冬、室内越冬、蜂群管理。

一、中华蜜蜂的春季管理

1、加强保温:早春保温不好时蜜蜂为维持幼虫发育所需温度会大量吃蜜并加大活动,使越冬蜂过分劳累而提早死亡,不但造成饲料的过量消耗,还会引起蜂群春衰,严重的会冻死幼虫和蛹。

2、奖励饲喂:奖励饲喂是促进蜂群发展的一个办法,但要在巢内有一定存蜜条件下进行,早春每个巢脾上应有05公斤存蜜,如果存蜜不足应该先一次性饲喂补足,再进行少量的奖励饲喂。

3、扩大卵圈:养蜂人员常将蜂王已产满了卵的巢脾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扩展到全框,如果后部是封盖蜜或产卵圈受到外圈封盖蜜的限制,就需要用开水烫热的快刀割开蜜盖。

4、控制分蜂:意蜂有7~8框子、中蜂有4~5框子时会出现分蜂,出现封盖王台、蜂王腹部缩小、产卵量显著下降到停止产卵就是分蜂的预兆,注意在主要流蜜期中发生分蜂会分散群势。

二、中华蜜蜂的夏季管理

1、蜜期准备:蜜期尽量使蜂群内的大批工蜂处于积极工作状态,集中力量采集花蜜,必须根据养蜂生产的计划、当地的条件、主要蜜源开始的日期和各种蜜源的衔接情况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2、组织蜂群:强群的采蜜量远远高于弱群,蜜源期可人为地调整好蜂群和蜂巢,组织部分强群采蜜比每群都采蜜产量要高的多,除了流蜜期前弱群合并外比较简便易行的是主副搭配法。

3、越夏管理:夏季气候炎热,蜜粉源缺乏,敌害严重,饲养管理不好群势会大大削弱,表面上看是高温造成,但实质上是缺乏蜜、粉源的结果,只要有蜜、粉源充足的话蜂王也不完全停产。 

三、中华蜜蜂的秋季管理

1、培育工蜂: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

2、贮备饲料: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时选留四五个巢脾平整、无雄蜂房由繁殖过几代蜂的巢脾放在继箱的边上并扩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时这些蜜脾都已封盖可以提出来存放。

3、治螨防病:秋季蜂群子脾迅速减少而蜂螨的数量却大量增加,为了保证安全越冬治螨应在培育越冬蜂前开始,同时在奖励饲喂和补喂饲料时加入抗菌素、磺胺类等可预防传染病。

4、贮藏巢脾: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蜂胶和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后存放,并妥善保管。

5、其他管理:秋季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因此养蜂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四、中华蜜蜂的冬季管理

1、蜂巢布置:越冬蜂巢总的要求是蜂数适当密集,蜜脾整齐、浅褐色,寒冷地区可用缩减蜂巢、放宽蜂路的布置法,巢内放大蜜脾,蜂路放大到15毫米,使蜜蜂充满在蜂路上直到下面边框。

2、巢内保温:冬季视地区和群势进行适当的保温,一般在蜜脾外放保温隔板,外侧放保温框或草、棉等保温物,纱盖上面盖几张保温吸湿良好的纸或盖布,再上面用草蒲和棉垫等保温物。

3、室外越冬:室外越冬的蜂群越冬场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比较干燥的地方,包装一般用草帘把蜂箱的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草,箱间、箱盖上面和蜂箱后面视温度再加草或草垫。

4、室内越冬:室外开始结冻后把蜂箱放在室内离地面40厘米以上的放蜂架上,一般放三层蜂,强群在下,弱群在上,室温保持在-4~4℃之间,相对湿度75~85%,保持室内黑暗和安静。

5、蜂群管理:越冬蜂群既要注意保温又要注意空气流通,防止蜂群受闷,宁冷不热,巢门除继箱越冬群外要适当大些,在没有蜂团一侧把后箱角纱盖上的覆布或纸折起一角以便通气。

中华蜜蜂的养殖工具  

1、蜂箱:蜂箱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其规格大小不尽相同,但结构原理基本一致,初学养蜂者可向养蜂户购买,也可以根据规格自己制作蜂箱。

2、巢框:巢框是木制的框架,能固定巢础,使蜜蜂修筑而成巢脾,规格严格要求,否则巢框在各蜂箱间不能互换会给蜂群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

3、巢础: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供蜜蜂筑造巢脾的基础,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者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4、蜂帽:蜂帽是养蜂者的保护工具,主要是防止养蜂者头部与颈部免受蜂螫的工具,形式多种多样,但制作的原则是保证轻便耐用、视野清晰。

5、蜂扫:蜂扫是一种刷落蜜蜂的专用工具,主要用来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一般要求蜂刷柔软适中以免刷伤蜜蜂,所以最好用马鬃或马尾制成。

注意事项:

1、蜜蜂养殖时要尽可能的饲养强群,原因是强群不管是抗病力还是采集力都要远远高于弱群,而饲养强群的有效办法是取强补弱或合并蜂群。

2、蜜蜂养殖要注意防止发生分蜂热,原因是蜂群发生分蜂热时生产效率将大大降低,尤其是大流蜜期发生分蜂热对蜂蜜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

3、蜜蜂养殖要及时更换老弱病残王,原因是蜂王能力不足时对蜂群的影响将特别明显,因此养蜂人要及时培育新王并及时替换掉老弱病残王。

4、蜜蜂养殖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原因是爆发病虫害对蜂群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切勿平时不注意预防而等到病虫害爆发后才去进行补救。

扩展资料:

蜜蜂养殖方法:

1、蜂种知识  

蜜蜂养殖最普遍的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且善于利用零星蜜源。

因此适合在地形复杂且蜜源分散的山区养殖,而意大利蜜蜂(意蜂)则是从国外引进的蜂种,优点是易维持强群且对大蜜源有极强的采集力,相对较适合在地形简单且蜜源集中的平原地区养殖。

2、生活习性

蜜蜂是社会性群居昆虫并完全以花为食,蜂群生活在用工蜂分泌的蜂蜡筑成的蜂巢中,整个蜂群由1只蜂王、数万只工蜂和上千只雄蜂构成。

其中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并能分泌蜂王信息素,雄蜂主要负责与新出房的蜂王交尾,而蜂群的劳作则几乎完全由工蜂承担,另外蜂王并不是蜂群的领导者,实际上蜂群中是由数量庞大的工蜂说了算。

3、养蜂工具

蜜蜂养殖必须要准备一系列的养蜂工具,例如蜂箱、巢脾、巢础、蜂帽、蜂扫等等,其中蜂箱是蜜蜂养殖最基本的工具,蜂箱根据蜂种不同可分成中蜂箱、意蜂箱等。

根据用法不同可分为传统蜂箱、活框蜂箱等,根据规格不同可分为10框标准箱、12框方形蜂箱、16框卧式蜂箱等,另外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用相对灵活的活框蜂箱养蜂。

4、蜂种来源

蜜蜂养殖的前提是必须拥有至少一群蜂,否则蜜蜂养殖根本就无从谈起,其中意蜂基本都是在养殖场购买获得的,而中蜂的来源除了像意蜂那样购买以外,还可收捕那些野外生存的野生中蜂群。

比如在分蜂或飞逃的高发期用诱蜂箱诱捕蜂群,或者在找到野生蜂群或蜂巢后将其收捕回来,但不管是诱捕还是收捕都需要掌握中蜂的习性。

5、蜂群管理

蜂群管理是蜜蜂养殖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从技术层面上看主要有分蜂、并群、介王等,其中分蜂指自然或人工将蜂群分成两个或多个蜂群。

并群指因某种需要将两个或多个蜂群并成一个蜂群,而介王指蜂群失王或蜂王老化等原因重新介入或更换蜂王,另外气候变化对蜂群的影响特别明显,因此不同季节蜂群的管理工作也存在差异。

6、饲喂工作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并有储备食物的习性,虽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人工饲喂,但某些特殊情况下人工饲喂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蜂群饲喂分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

其中补助饲喂是储蜜不足时进行的饲喂,目的是提供蜜蜂生存所必须的食物基础,而奖励饲喂的目的是促使蜂群繁殖,多在春繁、秋繁或其他需要蜂群快速繁殖时进行。

7、病害防控

蜜蜂养殖和其他养殖一样都要严防病害,一旦爆发病害甚至能轻易的摧毁全场蜂,而且蜜蜂的病害实际上也比较多,例如疾病方面的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等。

寄生虫方面的蜂螨(主要危害意蜂)、巢虫(主要危害中蜂)等,及敌害方面的胡蜂、蚂蚁、蜘蛛等,因此要求养蜂人不但要做好预防工作,而且要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并妥善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蜜蜂

1、蜂螨小蜂螨严重,而且封盖子脾又较多时,应将所有封盖子脾抽出,用硫磺烟熏3-5分钟,熏后通风10-20分钟将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虫病预防每框蜂可喂3万单位四环素,或先锋霉素。发病治疗,可用磺胺噻唑纳和土霉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连续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没有及时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剂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饲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瘫痪病。主要由于低温和环境潮湿引起,可用20万单位金霉素或新生霉素糖浆治疗,每隔2天喂1次,连续3-4次。

5、白垩病可用浙农大蜂研所研制的白垩净二号,每个幼虫脾喷04克,有较好的疗效。

认真做好预防植物蜜粉中毒、农药中毒和病虫害危害工作,实施安全生产,保障蜂群健康。

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

一、品种介绍

(一)意大利蜂

是一种**蜜蜂,原产地意大利。意大利蜂的工蜂腹部一般有三个棕**环节,后三节黑色。蜂王腹部一般呈棕**,尾端大都呈黑色。

意大利蜂适应性强,性情温驯,便于管理,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强,分蜂性弱,容易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强,善于采集成片蜜源和流蜜时间长的大宗蜜源,泌蜡多,造脾快。意大利蜂的缺点是蜂王产卵没有限制,饲料消耗较多,越冬性能较差,容易出现盗蜂和迷巢,躲避敌害的能力不如中蜂。

(二)中蜂

北方的中蜂体形较大,耐寒性比南方的中蜂强,对南方的湿热气候适应能力较差。南方的中蜂体形较小。

中蜂蜂王一般呈黑色,也有少数腹部呈暗红色;工蜂的腹部黄褐色带黑环。中蜂耐寒耐热,飞翔敏捷,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散蜜源和躲避敌害。中蜂造脾性能好,不采树胶,腊质优,抗螨能力比西方蜜蜂强。中蜂缺点是容易发生自然分蜂和飞逃,也易产生盗蜂等。

最适合浙江饲养的有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以及平湖、长兴的优质蜂王,本地意大利蜂,卡尔巴阡蜂等。

二、蜂群的结构

蜂群是蜜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单位,由蜂箱、巢脾和三型蜂组成。所谓“三型蜂”,就是工蜂、蜂王和雄蜂三种类型的蜜蜂。

一群蜂通常由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以及繁殖期培育的少数雄蜂组成。

(一)蜂王

蜂王是唯一发育完全的雌性蜂,蜂王的身体比工蜂长1/4-1/3,体重比工蜂约重2倍;寿命较长,可活4-6年。蜂王的职能是产卵,还在维持群体生活的蜂群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二)雄蜂

雄蜂比较粗壮,雄性器官发育完全,视觉特别发达,蜂群中雄蜂是新蜂王的配偶,在蜂群繁殖上起着重要作用。雄蜂寿命仅3个月,它不会采蜜,依赖工蜂喂饲,且食量大,为工蜂食量的几倍。在繁殖季节过后,要进行人工“杀雄”,在秋末冬初季节,工蜂为了节省饲料,也会将雄蜂驱逐出蜂箱外,让它冻饿死亡。

(三)工蜂

个体最小,要担当蜂群的一切劳务,如采集花蜜和花粉、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建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等。

三、蜂群管理要点

(一)转地放蜂

转地放蜂是湖州养蜂的主要形式之一。

1、确定放蜂路线。这是指蜂场全年蜂群繁殖、生产所经过的放蜂场地路线。可归纳为东、北线和中线、西线三条。下例举东、北线。

东、北线。元旦前后北方/蜂群→福建、广东越冬、繁殖 2月底、3月初沿/鹰厦线、浙赣线、皖赣线→江西、安徽采油菜、紫云英蜜 3月下旬、4月上旬/浙赣线、沪杭线、沪宁线→浙北、苏南、苏北和皖北等地采油菜、紫云英蜜 4月底到5月初沿/津浦线、陇海线、胶济线→到苏北、鲁南等地采刺槐蜜,也有的到河北采刺槐蜜 5月底6月初/出山海关→黑龙江、吉林等地利用山花繁殖,采集7月的椴条蜜;也有部分蜂场到辽宁采草木樨蜜,到北京、辽宁采荆条蜜,到黑龙江采油菜蜜或草花蜜等。

越冬性强的蜂群,有的就在本地越冬繁殖,或到江西繁殖,到3月份按上述顺序北上采蜜。蜂群采完椴树、荆条、草木樨、油菜蜜后,就近采胡枝子、向日葵、荞麦、草花蜜等,到8月底9月初蜜源结束,多数蜂场、养蜂户南返本地采集茶花,繁殖越冬蜂,部分蜂场留在东北越冬至11月下旬再返回本地。

同时要物色好蜜源场地。①蜜源面积大,放蜂密度小。②蜜源植物长势好,流蜂稳定。要掌握好蜜源花期衔接才能追花夺蜜,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二)定地放蜂

将蜂群固定在一个蜜源较丰富的地方,并在附近适当搬迁放蜂。本省的主要蜜源有3-4月开花的油菜,花期20-30天,4-5月开花的紫云英,花期20-30天,5月初开花的柑桔,花期10天左右,6月中旬到7月中旬开花的乌桕,花期20-25天,7月到9月上旬开花的棉花,花期60天,10-11月开花的茶叶花。还有部分荆条、枣花、百合、枇杷花等。

(三)四季蜂群的管理

1、春季

①在油菜花开花初期,选择晴天进行蜂群的检查和整顿。抽去无蜂、少蜂、雄蜂多的巢脾和已经长霉的蜜脾,为蜂王产卵创造条件。不足一脾的蜂群及时合并。为了保存优良的机动蜂王,可将弱小蜂群组成双王群。

②早春要加强巢内外的保温。晴天气温14℃以上时,去掉薄膜,适当开大巢门,蜂群可在箱的周围活动晒太阳,同时清除蜂箱湿气。

③做好加蜜脾工作,当蜂箱缺蜜时,应加巢脾,将蜜液加温到37℃,灌于巢脾两面,放入箱内,供蜂群食用。一般安排在中午气温14℃以上进行。

④油菜开花初期,不论箱内贮蜜丰欠,都要喂浓度为40-50%的稀蜜水,以刺激蜂王的产卵和促进工蜂的内勤工作,喂量:每箱蜂群在7框以下,每次喂量为025公斤;在8框以上,每次喂量为05公斤。勤检查,吃完再喂。

⑤油菜花后期和红花初期,应培育新的蜂王。当蜂群进入增殖期,应及时添加无雄蜂房的优质空脾,使蜂群迅速繁殖,箱外应设置喂水器,水中加入05-09%的食盐,供蜜蜂吮食。

⑥进入红花期,应多造新脾,以待大流蜜期有足够的空脾贮蜜。同时要抓紧生产王浆和蜂蜜,同时也避免了分蜂现象的发生。

2、夏季

夏季大流蜜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约1个月左右,主要做好防暑降温,把蜂箱放在树荫下。在蜂箱周围放几个水盆,内盛05%的盐水供蜜蜂吸吮。这时期,应在早上7点以前摇蜜;把蜂群中多余的巢脾提出;同时从小群中抽调封盖的老子脾补充采蜜的蜂群,以增强和壮大蜂群,增加王浆和蜂蜜的产量。后期花粉稀少,当箱内进蜜逐日下降时,应把蜂群迁移到有蜜源的地方,促进蜂王产卵,为下一个蜜源期培育壮大蜂群做好充分的准备。

3、秋季

①秋季花蜜丰厚,花粉丰富,抽取一部分粉脾贮备起来,供第二年春季繁殖之用。留足越冬饲料,每箱蜂留足越冬饲料,每箱留2-3张封盖的成熟蜜脾,同时也要适当收取商品蜜。

②整顿蜂群,使各蜂群相差不大。蜜源结束后,要缩小巢门,紧缩蜂路至9毫米宽,有利于保温和防止盗蜂。

③培育适龄的越冬工蜂。在霜降以前,应增加蜜糖的饲喂量,促进蜂王产卵,培育适龄的越冬工蜂。此工作结束后,必须控制蜂王产卵,促其安定休息。方法是抽去箱内粉脾,把蜂群放在暗处。同时还要检查蜂群,防止盗蜂侵入。

4、冬季

①越冬保温,保温应分内外两步进行,内保温可在10月中旬进行,等外界气温稳定,没有较热的中午时再做箱外保温。蜜蜂喜欢在蜂箱前方向阳的巢脾中部结团,为此应把少数半蜜脾放在中部,两侧放整张蜜脾,巢脾之间的蜂路保持15毫米,以利越冬蜂团聚。

②巢门要畅通,它是蜂群唯一的空气流通口和管理人员观察、掌握蜂群的主要途径。一般保持2-3厘米长,08厘米高。巢门注意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刺激蜜蜂活动。

③掏出死蜂,15天左右检查一次,严防鼠害。及时诊断群况,一般冷时听到唰唰声,热时听到呼呼作响音,正常的声音低微。

④保持安静的环境,应放置在远离噪音和振动的区域,更不能随意搬动和敲打蜂箱。否则引起蜜蜂不安,而导致大量食蜜,消耗体力,缩短其寿命。

四、常见病防治

1、蜂螨小蜂螨严重,而且封盖子脾又较多时,应将所有封盖子脾抽出,用硫磺烟熏3-5分钟,熏后通风10-20分钟将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虫病预防每框蜂可喂3万单位四环素,或先锋霉素。发病治疗,可用磺胺噻唑纳和土霉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连续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没有及时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剂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饲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瘫痪病。主要由于低温和环境潮湿引起,可用20万单位金霉素或新生霉素糖浆治疗,每隔2天喂1次,连续3-4次。

5、白垩病可用浙农大蜂研所研制的白垩净二号,每个幼虫脾喷04克,有较好的疗效。

认真做好预防植物蜜粉中毒、农药中毒和病虫害危害工作,实施安全生产,保障蜂群健康。

以上就是关于中华蜜蜂如何养殖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华蜜蜂如何养殖、蜜蜂养殖要注意哪些、养蜜蜂的方法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357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