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技术发展史

MP3技术发展史,第1张

MP3是什么?

网络数字音乐的风潮是由MP3所引起的,身为影音爱好者的您是否了解MP3呢?MP3是MPEG1Layer3的缩写,据说是由德国某工作室在研究如何抓取CD音轨时衍生出的计算机文件格式。MP3本身是一种压缩与解压缩的计算方式,用来处理高比率的声音信息。它所生成的声音文件音质接近CD,而文件大小却只有其十二分之一。因此原本一张光盘张只能储存约12-20首的CD格式音轨,若存成MP3格式,则约可储存将近100首,这就是它的魅力。MP3从网络下载几乎免费、音质好、文件小,如今已热门到严重威胁传统唱片市场的地步。

MP3的全名为MPEG(MoviePictureExpertsGroup)1Layer3,属MPEG-1的等级。其出现的最初目标是为了减少文件大小,以便于资料在网络上传输,并且保持和原来相近的播放品质。当然,降低储存空间所换来的代价就是需要在制作过程的压缩和播放过程的解压缩时占用CPU,因此在古老的486和之前的计算机上播放会有断断续续不连贯的现象,所以我们建议在奔腾级以上的计算机上播放比较好。

MP3是一种数字音频格式,,相信MPEG这名词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动态影像压缩处理小组的意思MP3由于采用了高比率的数字压缩技术(压缩比率可达到12:1),经过MP3编码软件进行编码后,在音质几乎与高保真的CD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下,容量为640MB的普通CD盘(就是你买的MP3音乐光盘啦)能存储十几个小时的声音文件了,每分钟声音的MP3文件只有1MB左右大小,这样每首歌的大小只有数兆字节。然后使用MP3播放工具对MP3文件进行实时的解压缩(解码),把还原后的声音信号输出到扬声器上,高品质的MP3声音就播放出来了。

用什么来听MP3?

在电脑里我们是使用MP3播放工具来听MP3的。例如最有名的Winamp,其它著名的还有Sonique、LavaPlay、Wplay、K-Jofol、Soritong等等。如果想随时随地听MP3的话,就要购买MP3随时听啦,现在随着商战的激烈竞争,MP3随声听的价格也逐渐下滑,最便宜的只要五百多元了,当然,我们必须要注重一台随时听的性能,相信以后各种高性价比的MP3随声听会越来越多的。

MP3随声听是什么?

是厂商生产出来的一种外接设备,通过它,我们可以把音乐带在身上随身聆听。当个人电脑成为我们数字化生活的中心后,这种随声听变的越来越流行。由于MP3是数字化的音乐,因此MP3随身听不仅可以上传下载MP3格式的文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格式的电脑文件。这样你的MP3随身听还可以当作一个小的活动存储设备来使用(并非所有随身听,购买时注意)。32兆的MP3随声听采样率128kbps的流行歌曲大概可以放8首左右,另外MP3随身听小巧时尚,一般就象名片一样大小,有的尺寸甚至如火柴盒那样,一个女孩的手就可以握住,可以很方便地挂在脖颈上或放在口袋里。而且随声听外形非常新潮,是人们生活中一个新的亮点,另外MP3随身听的内部没有机械运动部件,这既节省了空间和能源,同时在欣赏音乐时不会产生杂音,行走移动过程中声音也不会跳动震颤。

MP3随身听的工作原理?

MP3全称是MPEG Audio Layer 3,MPEG压缩格式是由运动图像专家组(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制定的关于影像和声音的一组标准,其中MP3就是为了压缩声音信号而设计的是一种新的音频信号压缩格式标准。CD唱片采样率频率为441MHz, 16Bits, 数据量为14Mbps,而相应的MP3数据量仅为112kbps或128kbps,是原始数据量的1/12。也就是说传统的一张CD现在可以存放10倍甚至更多容量的音乐,但是在人耳听起来, 感受到的音乐效果却没有什么不同。

MP3随身听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反正就是有一块不知什么型号的控制芯片,控制解码芯片和LCD液晶屏,由解码芯片把内置闪存或是外插闪存卡之中的MP3文件解码,然后经数模转换,最后从耳机输送到我们的耳朵中。也就是说一共没几块芯片。你如果拆一个MP3随身听看看,你会发现里面比较大的半导体芯片只有4、5片。现在新一代的MP3随身听在技术上是非常先进的,最具代表性的是NOMAD II,基于美国CirrusLogic最新的EP7209 MCU(微程序控制器)芯片组,它的作用实际上就像电脑里的CPU,经过软件解码,可以支持多种网络音乐格式,包括MP3,以及日后的WMA格式。而国内使用这种芯片制造的MP3随身听也即将问世。起初,MP3文件只能由电脑来播放,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件小、音质可与CD媲美的MP3音乐越来越适合人们在Internet上传递,而广为流行。再加上全世界范围内的MP3下载网站泛滥,使人们传统的听音乐习惯发生了改变。MP3的逐渐流行,随时随地欣赏MP3音乐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创造了MP3播放器的市场。

越来越多的各种类型的MP3随身听不断问世,MP3随身听已经成为续MD之后新兴的随身娱乐设备的亮点。目前,在全球市场上的MP3随身听有几十种之多,在中国销售的也有十种以上。

所以说到目前为止,MP3随身听在国内的宣传绝对比已经推出好几年的MD声势浩大的多,有很多认对MP3随身听越来越感兴趣,那么同样是随身携带的听音乐的玩艺,你到底会选什么呢?WALKMAN、DISCMAN、MD还是MP3 PLAYER。

WALKMAN在国内来说,用户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现在一个最先进的WALKMAN也要一千多块,外观上也不错,但是由于磁带的先天不足,使用时间长了以后,会磨损老化,声音会大大的失真。我觉得除了听听广播外,WALKMAN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 DISCMAN在一段时间内非常流行,可是由于CD体积摆在那里,DISCMAN带在身上实在是个累赘,再说谁也不会带一叠CD上街啊。而且CD播放时候对振动和颠簸十分敏感

MP3随声听和CD随声听音质有何不同?

CD音质绝对比由压缩后的音质来的好,由于MP3是用压缩演算法来删除人耳无法听到的较高或较低的频率,当还原音效时,还是会有些失真,不过这都是人耳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用好一点的耳机来听,音质还是不错的。

MD与MP3随声听相比谁更好?

MD与MP3随声听相比谁更好完全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和得到歌曲的便利性。 就便携性而言,因为MP3随声听使用的存储为硬件记忆体,可以作得很小很小,与容量不成正比,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MP3所选用的存储器还可以更小型化而更高容量化。最小的MP3机比大姆指的指甲盖大不了多少,所以MP3随声听这方面要强于MD。

在音质方面,MD采用了耳觉心理学做为根据ATARC算法,压缩比为1:5,在未来的日子中,这种算法还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表现在ATARC的版本上),而MP3压缩比例为1:10以上,所以MP3的音质在理论上是比不MD的,但是据一些使用者反应,盲听时很少有人可以区分出来,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一双金耳朵,这种差别对你来说毫无意义。

在 *** 作便利性方面,MP3和MD差不多,采用了最先进的非线性读写技术,能够随意地播放自己喜爱的歌曲,并能自如的进行各种对歌曲的编辑 *** 作。MD因为磁光盘在读写过程中完全不与任何固体介质接触,所以它可以反复读写数百万次而不会有任何损耗,MP3在储存媒介同样是令人放心的,他的读写模式与我们计算机的硬盘无异,所以寿命也相当长。MD碟片的零售价约为30-40元人民币每张,一般的碟片可存放74分钟的音乐,MP3在没有足够闪寸的情况下,则必须删除旧曲,再装新歌。

所以对音质有着纯清的追求、或总希望随身携带很大容量的音乐,那么选择MD吧。如果你喜欢听新歌,音乐品味时常变,而且同一首歌不会反复听上一个星期的话,那么MP3随声听是你的首选。

MP3存储卡那种更好

常见的MP3扩充卡一共有两种,Smart Media和MMC。现在常见的MP3播放器如YEPP系列,NOMAD,CVC,MPMAN系列都是用一种SMARTMEDIA,都是用一种33V的Smart Media。

Smart Media是日本东芝(Toshiba)研制储存媒介,市面上仍以16MB为主,目前东芝已发表储存容量达64MB的Smart Media快闪记忆卡TH58512DC,将以高品质数码相机及音乐播放机为主要的应用区域,由于Smart Media内部不含记忆体控制器,Smart Media卡的读取速度受外在使用的影响,不同容量的记忆卡与机器相容性也易出问题。

Multimedia Card是1997年SanDisk与Siemens(现为Infineon)合作研制的小型快闪记忆卡,1997年成立Multimedis Card Association(MCA),目前会员已超达40家厂商。日立今年初预定开始生产16MB产品,而松下则供应快闪记忆体给SanDisk生产。目前已有许多MP3播放机使用。MMC采用的是Flash技术,这种技术成本低,性能稳定,并且不需额外的能源就能保留数据。

另外还有SD记忆卡,1999年8月松下、东芝、美国SanDisk宣布,共同开发搭配著作权保护机能的下世代记记卡SD(Secure Digital),可用于下一代音乐播放机、PDA、数码相机或数码录音机等。SD记忆卡的快闪记忆体,将结合SanDisk快闪记忆忆体控制与MLC(Multilevel Cell)技术和东芝016u及013u的NAND制程技术,未来计划开发512MB与1GB的快闪记忆体。SD记忆卡户品大小为24mm32mm21mm,与普通小面额邮票差不多大,初期记忆体容量有32MB、64MB,可与旧有的MMC卡相容,传输速度为2MB/s,比目前其他记忆卡速度快。东芝与SanDisk预定2000年第一季64MB样品出货,第二季开始批量生产,预定2001年将供应256MB记忆卡,而松下也预定在2000年上半年推出应用SD记忆卡的产品。

MP3的压缩编码比例与音乐格式?

计算机实现了数字化的声音和图像传输,有效的编码技术显得更为重要。MP3已经实现了声音的高效率压缩编码,即所需存储空间甚小但具有高质量的音效,因而在短期内便得到了飞速发展。当然目前仍然存在其它较优秀的编码技术,ISO和IEC已经通过了MPEG作为声音图像识别工具的标准。而MP3作为MPEG的第三层已经被公认是MPEG家族中最强大的一个成员。由于压缩率与音质有关,以下表格仅供参考:

音质 声道 编码(千字节每秒) 压缩比

电话机音质 单声道 8 Kbps 96:1

略高于短波收音机音质 单声道 16 Kbps 48:1

略高于中波收音机音质 单声道 32 Kbps 24:1

近似于调频收音机音质 立体声 56-64 Kbps 26 ~ 24:1

接近CD音质 立体声 96 Kbps 16:1

CD音质 立体声 112-128 Kbps 14 ~ 12:1

音乐的魅力是永恒的,大家都喜欢欣赏音乐,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之中,随着Windows XP的即将热卖出炉,关于其中所捆绑的最新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 8也是众说纷纭,其中默认的音频格式是WMA格式。尽管WMA编码器在压缩方面有不少优点,能够将CD质量的音频文件压缩成为将近通常MP3文件二分之一大小的WMA格式文件,但现在网络上的音频文件格式的主流仍然是MP3文件,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其它格式,每种格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究竟哪种音频格式适合自己的使用呢?我们有必要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先给大家介绍介绍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的特点。

要在计算机内播放或是处理音频文件,也就是要对声音文件进行数、模转换,这个过程同样由采样和量化构成,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最低的频率是从20Hz起一直到最高频率20KHZ,20KHz以上人耳是听不到的,因此音频的最大带宽是20KHZ,故而采样速率需要介于40~50KHZ之间,而且对每个样本需要更多的量化比特数。音频数字化的标准是每个样本16位-96dB的信噪比,采用线性脉冲编码调制PCM,每一量化步长都具有相等的长度。在音频文件的制作中,正是采用这一标准。CD格式:当今世界上音质最好的音频格式是什么?当然是CD了。因此要讲音频格式,CD自然是打头阵的先锋。在大多数播放软件的“打开文件类型”中,都可以看到*cda格式,这就是CD音轨了。标准CD格式也就是441K的采样频率,速率88K/秒,16位量化位数,因为CD音轨可以说是近似无损的,因此它的声音基本上是忠于原声的,因此如果你如果是一个音响发烧友的话,CD是你的首选。它会让你感受到天籁之音。CD光盘可以在CD唱机中播放,也能用电脑里的各种播放软件来重放。一个CD音频文件是一个*cda文件,这只是一个索引信息,并不是真正的包含声音信息,所以不论CD音乐的长短,在电脑上看到的“*cda文件”都是44字节长。注意:不能直接的复制CD格式的*cda文件到硬盘上播放,需要使用象EAC这样的抓音轨软件把CD格式的文件转换成WAV,这个转换过程如果光盘驱动器质量过关而且EAC的参数设置得当的话,可以说是基本上无损抓音频。推荐大家使用这种方法。 WAV: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它符合 P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 文件规范,用于保存WINDOWS平台的音频信息资源,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所支持。“WAV”格式支持MSADPCM、CCITT A LAW等多种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标准格式的WAV文件和

CD格式一样,也是441K的采样频率,速率88K/秒,16位量化位数,看到了吧,WAV格式的声音文件质量和CD相差无几,也是目前PC机上广为流行的声音文件格式,几乎所有的音频编辑软件都“认识”WAV格式。

这里顺便提一下由苹果公司开发的AIFF(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格式和为UNIX系统开发的AU格式,它们都和和WAV非常相像,在大多数的音频编辑软件中也都支持它们这几种常见的音乐格式。MP3:MP3格式诞生于八十年代的德国,所谓的MP3也就是指的是MPEG标准中的音频部分,也就是MPEG音频层。根据压缩质量和编码处理的不同分为3层,分别对应“mp1"/“mp2”/“mp3”这3种声音文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是:MPEG音频文件的压缩是一种有损压缩,MPEG3音频编码具有10:1~12:1的高压缩率,同时基本保持低音频部分不失真,但是牺牲了声音文件中12KHz到16KHz高音频这部分的质量来换取文件的尺寸,相同长度的音乐文件,用*mp3格式来储存,一般只有*wav文件的1/10,而音质要次于CD格式或WAV格式的声音文件。由于其文件尺寸小,音质好;所以在它问世之初还没有什么别的音频格式可以与之匹敌,因而为*mp3格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直到现在,这种格式还是风靡一时,作为主流音频格式的地位难以被撼动。但是树大招风,MP3音乐的版权问题也一直是找不到办法解决,因为MP3没有版权保护技术,说白了也就是谁都可以用。

MP3格式压缩音乐的采样频率有很多种,可以用64Kbps或更低的采样频率节省空间,也可以用320Kbps的标准达到极高的音质。我们用装有Fraunhofer IIS Mpeg Lyaer3的 MP3编码器(现在效果最好的编码器)MusicMatch Jukebox 60在128Kbps的频率下编码一首3分钟的歌曲,得到282MB的MP3文件。采用缺省的CBR(固定采样频率)技术可以以固定的频率采样一首歌曲,而VBR(可变采样频率)则可以在音乐“忙”的时候加大采样的频率获取更高的音质,不过产生的MP3文件可能在某些播放器上无法播放。我们把VBR的级别设定成为与前面的CBR文件的音质基本一样,生成的VBR MP3文件为29MB。MIDI:经常玩音乐的人应该常听到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这个词,MIDI允许数字合成器和其他设备交换数据。MID文件格式由MIDI继承而来。MID文件并不是一段录制好的声音,而是记录声音的信息,然后在告诉声卡如何再现音乐的一组指令。这样一个MIDI文件每存1分钟的音乐只用大约5~10KB。今天,MID文件主要用于原始乐器作品,流行歌曲的业余表演,游戏音轨以及电子贺卡等。*mid文件重放的效果完全依赖声卡的档次。*mid格式的最大用处是在电脑作曲领域。*mid文件可以用作曲软件写出,也可以通过声卡的MIDI口把外接音序器演奏的乐曲输入电脑里,制成*mid文件。WMA:WMA (Windows Media Audio) 格式是来自于微软的重量级选手,后台强硬,音质要强于MP3格式,更远胜于RA格式,它和日本YAMAHA公司开发的VQF格式一样,是以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的方法来达到比MP3压缩率更高的目的,WMA的压缩率一般都可以达到1:18左右,WMA的另一个优点是内容提供商可以通过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方案如Windows Media Rights Manager 7加入防拷贝保护。这种内置了版权保护技术可以限制播放时间和播放次数甚至于播放的机器等等,这对被盗版搅得焦头乱额的音乐公司来说可是一个福音,另外WMA还支持音频流(Stream)技术,适合在网络上在线播放,作为微软抢占网络音乐的开路先锋可以说是技术领先、风头强劲,更方便的是不用象MP3那样需要安装额外的播放器,而Windows *** 作系统和Windows Media Player的无缝捆绑让你只要安装了windows *** 作系统就可以直接播放WMA音乐,新版本的Windows Media Player70更是增加了直接把CD光盘转换为WMA声音格式的功能,在新出品的 *** 作系统Windows XP中,WMA是默认的编码格式,大家知道Netscape的遭遇,现在“狼”又来了。WMA这种格式在录制时可以对音质进行调节。同一格式,音质好的可与CD媲美,压缩率较高的可用于网络广播。虽然现在网络上还不是很流行,但是在微软的大规模推广下已经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站点的承认和大力支持,在网络音乐领域中直逼*mp3,在网络广播方面,也正在瓜分Real打下的天下。因此,几乎所有的音频格式都感受到了WMA格式的压力。RealAudio:RealAudio主要适用于在网络上的在线音乐欣赏,现在大多数的用户仍然在使用56Kbps或更低速率的Modem,所以典型的回放并非最好的音质。有的下载站点会提示你根据你的Modem速率选择最佳的Real文件。现在real的的文件格式主要有这么几种:有RA(RealAudio)、RM(RealMedia,RealAudio G2)、RMX(RealAudio Secured),还有更多。这些格式的特点是可以随网络带宽的不同而改变声音的质量,在保证大多数人听到流畅声音的前提下,令带宽较富裕的听众获得较好的音质。VQF:雅马哈公司另一种格式是*vqf,它的核心是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的方法来达到更高的压缩比,可以说技术上也是很先进的,但是由于宣传不力,这种格式难有用武之地。*vqf可以用雅马哈的播放器播放。同时雅马哈也提供从*wav文件转换到*vqf文件的软件。

WAVE,扩展名为WAV: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故只要采样率高、采样字节长、机器速度快,利用该格式记录的声音文件能够和原声基本一致,质量非常高,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文件太大。MOD,扩展名MOD、ST3、XT、S3M、FAR、669等:该格式的文件里存放乐谱和乐曲使用的各种音色样本,具有回放效果明确,音色种类无限等优点。但它也有一些致命弱点,以至于现在已经逐渐淘汰,目前只有MOD迷及一些游戏程序中尚在使用。MPEG-3,扩展名MP3:现在最流行的声音文件格式,因其压缩率大,在网络可视电话通信方面应用广泛,但和CD唱片相比,音还令人非常满意。Real Audio,扩展名RA:这种格式真可谓是网络的灵魂,强大的压缩量和极小的失真使其在众多格式中脱颖而出。和MP3相同,它也是为了解决网络传输带宽资源而设计的,因此主要目标是压缩比和容错性,其次才是音质。Creative Musical Format,扩展名CMF:Creative公司的专用音乐格式,和MIDI差不多,只是音色、效果上有些特色,专用于FM声卡,但其兼容性也很差。CD Audio音乐CD,扩展名CDA:唱片采用的格式,又叫“红皮书”格式,记录的是波形流,绝对的纯正、HIFI。但缺点是无法编辑,文件长度太大。MIDI,扩展名MID:目前最成熟的音乐格式,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产业标准,其科学性、兼容性、复杂程度等各方面当然远远超过本文前面介绍的所有标准(除交响乐CD、Unplug CD外,其它CD往往都是利用MIDI制作出来的),它的General MIDI就是最常见的通行标准。作为音乐工业的数据通信标准,MIDI能指挥各音乐设备的运转,而且具有统一的标准格式,能够模仿原始乐器的各种演奏技巧甚至无法演奏的效果,而且文件的长度非常小。

总之,如果有专业的音源设备,那么要听同一首曲子的HIFI程度依次是:原声乐器演奏 > MIDI > CD唱片 > MOD > 所谓声卡上的MIDI > CMF,而MP3及RA要看它的节目源是采用MIDI、CD还是MOD了。另外,在多媒体材料中,存储声音信息的文件格式也是需要认识的,共有:WAV文件、VOC文件、MIDI文件、RMI文件、PCM文件以及AIF文件等若干种。WAV文件:Microsoft公司的音频文件格式,它来源于对声音模拟波形的采样。用不同的采样频率对声音的模拟波形进行采样可以得到一系列离散的采样点,以不同的量化位数(8位或16位)把这些采样点的值转换成二进制数,然后存入磁盘,这就产生了声音的WAV文件,即波形文件。Microsoft Sound System软件Sound Finder可以转换AIF SND和VOD文件到WAV格式。VOC文件:Creative公司波形音频文件格式,也是声霸卡(sound blaster)使用的音频文件格式。每个VOC文件由文件头块(header block)和音频数据块(data block)组成。文件头包含一个标识版本号和一个指向数据块起始的指针。数据块分成各种类型的子块。如声音数据静音标识ASCII码文件重复的结果重复以及终止标志,扩展块等。MIDI文件: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它是由世界上主要电子乐器制造厂商建立起来的一个通信标准,以规定计算机音乐程序 电子合成器和其它电子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与控制信号的方法。MIDI文件中包含音符定时和多达16个通道的乐器定义,每个音符包括键通道号持续时间音量和力度等信息。所以MIDI文件记录的不是乐曲本身,而是一些描述乐曲演奏过程中的指令。RMI文件:Microsoft公司的MIDI文件格式,它可以包括标记和文本。PCM文件:模拟音频信号经模数转换(A/D变换)直接形成的二进制序列,该文件没有附加的文件头和文件结束标志。在声霸卡提供的软件中,可以利用VOC-HDR程序,为PCM格式的音频文件加上文件头,而形成VOC格式。Windows的Convert工具可以把PCM音频格式的文件转换成Microsoft的WAV格式的文件。AIF文件:Apple计算机的音频文件格式。Windows的Convert工具同样可以把AIF格式的文件换成Microsoft的WAV格式的文件。

(1) CPU的时钟频率称为主频, 主频越高, 则计算机工作速度越快; 主板的频率称为外频; 主频与外频的关系为:

(2) 内部缓存(cache), 也叫一级缓存(L1 cache) 这种存储器由SRAM制作, 封装于CPU内部, 存取速度与CPU主频相同 内部缓存容量越大, 则整机工作速度也越快 一般容量为KB

主频=外频×倍频数

(3) 二级缓存(L2 cache) 集成于CPU外部的高速缓存, 存取速度与CPU主频相同或与主板频率相同 容量一般为KB~MB

(4) MMX(Multi-Media extension)指令技术 增加了多媒体扩展指令集的CPU, 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能力可以提高60%左右

(5) 3D指令技术 增加了3D扩展指令集的CPU, 可大幅度提高对三维图象的处理速度

----------------------------------

CPU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CPU从雏形出现到发展壮大的今天,由于制造技术的越来越先进,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的晶体管数达到几百万个。虽然从最初的CPU发展到现在其晶体管数增加了几十倍,但是CPU的内部结构仍然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CPU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机的性能,因此CPU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 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点:

第一: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我们通常说的赛扬433、PIII 550都是指CPU的主频而言的。

第二:内存总线速度或者叫系统总路线速度,一般等同于CPU的外频。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由于内存速度的发展滞后于CPU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所以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

第三:工作电压。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386、486)由于工艺落后,它们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发展到奔腾586时,已经是35V/33V/28V了,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Intel最新出品的Coppermine已经采用16V的工作电压了。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这对于笔记本电脑尤其重要。

第四:协处理器或者叫数学协处理器。在486以前的CPU里面,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由于协处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机CPU的浮点运算性能都相当落后,自从486以后,CPU一般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增强浮点运算。现在CPU的浮点单元(协处理器)往往对多媒体指令进行了优化。比如Intel的MMX技术,MMX是“多媒体扩展指令集”的缩写。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Pentium 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为CPU新增加57条MMX指令,把处理多媒体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

第五:流水线技术、超标量。流水线(pipeline)是 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了CPU的运算速度。超流水线是指某型 CPU内部的流水线超过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Pentium pro的流水线就长达14步。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数越多,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难想象的,只有Pentium级以上CPU才具有这种超标量结构;这是因为现代的CPU越来越多的采用了RISC技术,所以才会超标量的CPU。

第六:乱序执行和分枝预测,乱序执行是指CPU采用了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分枝是指程序运行时需要改变的节点。分枝有无条件分枝和有条件分枝,其中无条件分枝只需要CPU按指令顺序执行,而条件分枝则必须根据处理结果再决定程序运行方向是否改变,因此需要“分枝预测”技术处理的是条件分枝。

第七:L1高速缓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级高速缓存。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 *** 作均有可提供缓存。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 *** 作有效。在486以上的计算机中基本采用了回写式高速缓存。

第八:L2高速缓存,指CPU外部的高速缓存。Pentium Pro处理器的L2和CPU运行在相同频率下的,但成本昂贵,所以Pentium II运行在相当于CPU频率一半下的,容量为512K。为降低成本Intel公司曾生产了一种不带L2的CPU名为赛扬。

第九:制造工艺, Pentium CPU的制造工艺是035微米, PII和赛扬可以达到025微米,最新的CPU制造工艺可以达到018微米,并且将采用铜配线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CPU的集成度和工作频率。

六多媒体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

1、精简指令集的运用

在最初发明计算机的数十年里,随着计算机功能日趋增大,性能日趋变强,内部元器件也越来越多,指令集日趋复杂,过于冗杂的指令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在计算机中,80%程序只用到了20%的指令集,基于这一发现,RISC精简指令集被提了出来,这是计算机系统架构的一次深刻革命。RISC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指令系统指令种类太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太多的缺点,通过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方便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RISC指令集有许多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有:

指令种类少,指令格式规范:RISC指令集通常只使用一种或少数几种格式。指令长度单一(一般4个字节),并且在字边界上对齐,字段位置、特别是 *** 作码的位置是固定的。

寻址方式简化:几乎所有指令都使用寄存器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总数一般不超过5个。其他更为复杂的寻址方式,如间接寻址等则由软件利用简单的寻址方式来合成。

大量利用寄存器间 *** 作:RISC指令集中大多数 *** 作都是寄存器到寄存器 *** 作,只以简单的Load和Store *** 作访问内存。因此,每条指令中访问的内存地址不会超过1个,访问内存的 *** 作不会与算术 *** 作混在一起。

简化处理器结构:使用RISC指令集,可以大大简化处理器的控制器和其他功能单元的设计,不必使用大量专用寄存器,特别是允许以硬件线路来实现指令 *** 作,而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使用微程序来实现指令 *** 作。因此RISC处理器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设置微程序控制存储器,就能够快速地直接执行指令。

便于使用VLSI技术:随着LSI和VLSI技术的发展,整个处理器(甚至多个处理器)都可以放在一个芯片上。RISC体系结构可以给设计单芯片处理器带来很多好处,有利于提高性能,简化VLSI芯片的设计和实现。基于VLSI技术,制造RISC处理器要比CISC处理器工作量小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加强了处理器并行能力:RISC指令集能够非常有效地适合于采用流水线、超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从而实现指令级并行 *** 作,提高处理器的性能。目前常用的处理器内部并行 *** 作技术基本上是基于RISC体系结构发展和走向成熟的。

正由于RISC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它在高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CISC体系则在桌面系统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在如今,在桌面领域,RISC也不断渗透,预计未来,RISC将要一统江湖。

2、CPU的扩展指令集

对于CPU来说,在基本功能方面,它们的差别并不太大,基本的指令集也都差不多,但是许多厂家为了提升某一方面性能,又开发了扩展指令集,扩展指令集定义了新的数据和指令,能够大大提高某方面数据处理能力,但必需要有软件支持。

MMX 指令集

MMX(Multi Media eXtension,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指令集是Intel公司于1996年推出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MMX指令集中包括有57条多媒体指令,通过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在处理结果超过实际处理能力的时候也能进行正常处理,这样在软件的配合下,就可以得到更高的性能。MMX的益处在于,当时存在的 *** 作系统不必为此而做出任何修改便可以轻松地执行MMX程序。但是,问题也比较明显,那就是MMX指令集与x87浮点运算指令不能够同时执行,必须做密集式的交错切换才可以正常执行,这种情况就势必造成整个系统运行质量的下降。

SSE指令集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展)指令集是Intel在Pentium III处理器中率先推出的。其实,早在PIII正式推出之前,Intel公司就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公布过所谓的KNI(Katmai New Instruction)指令集,这个指令集也就是SSE指令集的前身,并一度被很多传媒称之为MMX指令集的下一个版本,即MMX2指令集。究其背景,原来"KNI"指令集是Intel公司最早为其下一代芯片命名的指令集名称,而所谓的"MMX2"则完全是硬件评论家们和媒体凭感觉和印象对"KNI"的 评价,Intel公司从未正式发布过关于MMX2的消息。

而最终推出的SSE指令集也就是所谓胜出的"互联网SSE"指令集。SSE指令集包括了70条指令,其中包含提高3D图形运算效率的50条SIMD(单指令多数据技术)浮点运算指令、12条MMX 整数运算增强指令、8条优化内存中连续数据块传输指令。理论上这些指令对目前流行的图像处理、浮点运算、3D运算、视频处理、音频处理等诸多多媒体应用起到全面强化的作用。SSE指令与3DNow!指令彼此互不兼容,但SSE包含了3DNow!技术的绝大部分功能,只是实现的方法不同。SSE兼容MMX指令,它可以通过SIMD和单时钟周期并行处理多个浮点数据来有效地提高浮点运算速度。

在后来Intel为了应对AMD的3Dnow!指令集,又在SSE的基础上开发了SSE2,增加了一些指令,使得其P4处理器性能有大幅度提高。到P4设计结束为止,Intel增加了一套包括144条新建指令的SSE2指令集。像最早的SIMD扩展指令集,SSE2涉及了多重的数据目标上立刻执行一单个的指令(即SIMD,一个计算低工控最好的方法是让每指令执行更多的工作)。最重要的是SSE2能处理128位和两倍精密浮点数学运算。处理更精确浮点数的能力使SSE2成为加速多媒体程序、3D处理工程以及工作站类型任务的基础配置。但重要的是软件是否能适当的优化利用它。

3D Now!(3D no waiting)指令集

3DNow!是AMD公司开发的SIMD指令集,可以增强浮点和多媒体运算的速度,并被AMD广泛应用于其K6-2 、K6-3以及Athlon(K7)处理器上。3DNow!指令集技术其实就是21条机器码的扩展指令集。

与Intel公司的MMX技术侧重于整数运算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针对三维建模、坐标变换 和效果渲染等三维应用场合,在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处理性能。后来在Athlon上开发了Enhanced 3DNow!。这些AMD标准的SIMD指令和Intel的SSE具有相同效能。因为受到Intel在商业上以及Pentium III成功的影响,软件在支持SSE上比起3DNow!更为普遍。Enhanced 3DNow!AMD公司继续增加至52个指令,包含了一些SSE码,因而在针对SSE做最佳化的软件中能获得更好的效能。

电脑的发展史是: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d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电脑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而又崭新的时代,计算机已经从功能单一、体积较大发展到了功能复杂、体积微小、资源网络化等。

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

计算机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机器语言、程序语言、简单 *** 作系统和Linux、Macos、Windows等现代 *** 作系统四代,运行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几十亿次每秒。

计算机也由原来的仅供军事科研使用发展到人人拥有,计算机强大的应用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要,未来计算机性能应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发展。

问题一:指令集是什么意思?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

1、精简指令集的运用

在最初发明计算机的数十年里,随着计算机功能日趋增大,性能日趋变强,内部元器件也越来越多,指令集日趋复杂,过于冗杂的指令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在计算机中,80%程序只用到了20%的指令集,基于这一发现,RISC精简指令集被提了出来,这是计算机系统架构的一次深刻革命。RISC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指令系统指令种类太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太多的缺点,通过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方便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RISC指令集有许多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有:

指令种类少,指令格式规范:RISC指令集通常只使用一种或少数几种格式。指令长度单一(一般4个字节),并且在字边界上对齐,字段位置、特别是 *** 作码的位置是固定的。

寻址方式简化:几乎所有指令都使用寄存器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总数一般不超过5个。其他更为复杂的寻址方式,如间接寻址等则由软件利用简单的寻址方式来合成。

大量利用寄存器间 *** 作:RISC指令集中大多数 *** 作都是寄存器到寄存器 *** 作,只以简单的Load和Store *** 作访问内存。因此,每条指令中访问的内存地址不会超过1个,访问内存的 *** 作不会与算术 *** 作混在一起。

简化处理器结构:使用RISC指令集,可以大大简化处理器的控制器和其他功能单元的设计,不必使用大量专用寄存器,特别是允许以硬件线路来实现指令 *** 作,而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使用微程序来实现指令 *** 作。因此RISC处理器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设置微程序控制存储器,就能够快速地直接执行指令。

便于使用VLSI技术:随着LSI和VLSI技术的发展,整个处理器(甚至多个处理器)都可以放在一个芯片上。RISC体系结构可以给设计单芯片处理器带来很多好处,有利于提高性能,简化VLSI芯片的设计和实现。基于VLSI技术,制造RISC处理器要比CISC处理器工作量小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加强了处理器并行能力:RISC指令集能够非常有效地适合于采用流水线、超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从而实现指令级并行 *** 作,提高处理器的性能。目前常用的处理器内部并行 *** 作技术基本上是基于RISC体系结构发展和走向成熟的。

正由于RISC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它在高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CISC体系则在桌面系统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在如今,在桌面领域,RISC也不断渗透,预计未来,RISC将要一统江湖。

2、CPU的扩展指令集

对于CPU来说,在基本功能方面,它们的差别并不太大,基本的指令集也都差不多,但是许多厂家为了提升某一方面性能,又开发了扩展指令集,扩展指令集定义了新的数据和指令,能够大大提高某方面数据处理能力,但必需要有软件支持。

MMX 指令集

>>

问题二:JS指令是什么意思? JS是汇编里面的一个跳转指令,在符号位为1,即为负的时候会跳转。

问题三:dsqrt命令什么意思 dsqrt 是 sqrt 函数的双精度版本 。 使用类似sqrt,不过Sqrt单精度双精度都适用。

Matlab中好像只有sqrt函数吧,学了很久没用都忘掉了。

问题四:汇编中set指令是什么意思 set系列指令,作用为根据EFLAGS寄存器中的状态标识设置目标 *** 作数的值为0或1。目标 *** 作数指向一个字节寄存器或内存中的一字节。

set系列包括很多指令,这些指令都以set开头并后缀1-2个字符。官方手册中给出了所有指令及用法,如下图:

SET系列指令执行如下 *** 作:

IF condition THEN DEST ← 1; ELS触 DEST ← 0;如果条件为真,就将目标 *** 作数设为1,否则将其设为0。条件在指令的description部分中的括号里给出。举个例子:

第一个指令SETA,条件为CF=0并且ZF=0,如果此条件成立,则将目标 *** 作数设为1,否则设为0。

问题五:单片机各个指令的意思 MCS-5 系 列 单 片 机 指 令 表

A1数据传送类指令

助记符功能说明机器码字节数机器周期

MOV A,Rn寄存器内容送入累加器E8~EF11

directdirect送入累加器E5(direct)21

@Ri@Ri送入累加器E6~E711

#data88位立即数送入累加器74(direct)21

MOV Rn,A累加器内容送入寄存器F8~FF11

directdirect 送入寄存器A8(direct)22

#data88位立即数送入寄存器78(data8)21

MOV direct,A累加器内容送入directF5(direct)21

Rn寄存器内送入direct88~8F(direct)22

directdirect送入direct85(direct)(direct)32

@Ri@Ri送入直接地址单元86 87(耽irect)22

#data88位立即数送入直接单元地址75(direct)(data8)32

MOV @RiA累加器内容送入间接RAM单元F6 F711

directdirect送入间接RAM单元A6 A7(direct)22

#data8#data8送入间接RAM单元76 77(data8)21

MOV DPTR,#data16#data16送入DPTR90(directH)(directL)32

MOVX A,@Ri外部RAM(8位地址)送入AE3 E212

@DPTR外部RAM(16位地址)送入AE012

MOVX @Ri,AA送入外部RAM(8位地址)F2 F312

MOV DPTR,AA送入外部RAM(16位地址)F012

SWAP A累加器高4位与低4位互换C411

XCHD A,@Ri@Ri与A进行低半字节互换D6 D711

XCH A,RnRn与累加器交换C8 CF11

directdirect与累加器交换C5(direct)21

@Ri@Ri与累加器交换C6 C711

MOVC A,@A+DPTR以DPTR为基址查表9312

MOVC A,@A+PC以PC为基址查表8312

PUSH direct入栈D0(direct)22

POP direct出栈C0(direct)22

……………………………………………………………………………

A2算术 *** 作类指令

ADD A,Rn寄存器内容加28~2F11

direct直接地址单元加25(direct)21

@Ri间接RAM内容加26 2711

#data88位立即数24(data8)21

ADDC A,Rn寄存器内容带进位加38~3F11

direct直接地址单元带进位加35(direct)21

@Ri间接RAM内容带进位加36 3711

#data88位立即数带进位加34(data8)21

INCA累加器加10411

Rn寄存器加108~0F11

direct直接地址单元内容加105(direct)21

@Ri间接RAM内容加106 0711

DPTRDPTR加1A311

DA A累加器进行十进制转换>>

问题六:汇编语言中,ST指令什么意思? ST是store的简写,LD是load简写,前面一个是写,后面一个是读。ST是源寄存器->存储区,LD是存储区->目的寄存器。

问题七:$在命令提示符中是什么意思 口令很多的。

net use $>\\ip\ipc$ /user: 建立IPC空链接

net use $>\\ip\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建立IPC非空链接

net use h: $>\\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直接登陆后映射对方C:到本地为H:

net use h: $>\\ip\c$ 登陆后映射对方C:到本地为H:

net use $>\\ip\ipc$ /del 删除IPC链接

net use h: /del 删除映射对方到本地的为H:的映射

net user 用户名 密码 /add 建立用户

net user guest /active:yes 激活guest用户

net user 查看有哪些用户

net user 帐户名 查看帐户的属性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用户名 /add 把“用户”添加到管理员中使其具有管理员权限,注意:administrator后加s用复数

net start 查看开启了哪些服务

net start 服务名 开启服务;(如:net start telnet, net start schedule)

net stop 服务名 停止某服务

net time \\目标ip 查看对方时间

net time \\目标ip /set 设置本地计算机时间与“目标IP”主机的时间同步,加上参数/yes可取消确认信息

net view 查看本地局域网内开启了哪些共享

net view \\ip 查看对方局域网内开启了哪些共享

net config 显示系统网络设置

net logoff 断开连接的共享

net pause 服务名 暂停某服务

net send ip 文本信息 向对方发信息

net ver 局域网内正在使用的网络连接类型和信息

net share 查看本地开启的共享

net share ipc$ 开启ipc$共享

net share ipc$ /del 删除ipc$共享

net share c$ /del 删除C:共享

net user guest 12345 用guest用户登陆后用将密码改为12345

net password 密码 更改系统登陆密码

netstat -a 查看开启了哪些端口,常用netstat -an

netstat -n 查看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常用netstat -an

netstat -v 查看正在进行的工作

netstat -p 协议名 例:netstat -p tcq/ip 查看某协议使用情况(查看tcp/ip协议使用情况)

netstat -s 查看正在使用的所有协议使用情况

nbtstat -A ip 对方136到139其中一个端口开了的话,就可查看对方最近登陆的用户名(03前的为用户名)-注意:参数-A要大写

>>

问题八:单片机 JB指令 是什么意思 我以51单片机指令来解释,JB是判断位变量转移指令,举个例子: JB P13,L耽 意思就是判断P13的值是不是“1” 如果是就跳转到L1程序执行,如果不是就顺序执行下一条指令。

问题九:DOTA中有哪些指令,这些指令是怎样的,各个指令是什么意思,请写出来,谢谢! 1游戏模式

开局后第15秒前必须输入游戏模式,否则“常规模式”被自动选择。游戏模式命令在一句话中输入,可以连着输入例如“-dmaridsc”,也可以用空格分开输入“-dm ar id sc” 上面那些命令输入的顺序不重要。如果不是正确的组合,你可以有另外的机会再输入。

主要游戏模式

下面的主要游戏模式每局只能选择一个,有些主要模式和二级游戏模式不能共存,都列出来了。 如果15秒不做指令则默认为常规模式,所有玩家只能选择己方英雄。

-ap/-allpick全选模式,玩家可以选择所有酒馆的英雄。

-ar/-allrandom全体随机模式,玩家从所有酒馆的范围里自动随机得到一个英雄。和反转模式不兼容。

-tr/-teamrandom团队随机模式,玩家从自己方酒馆里随机得到一个英雄。和反转模式、死亡竞赛模式不兼容。

-mr/-moderandom模式随机,随机从全体随机模式,全选模式,团队随机模式和常规模式中选择一个模式。和反转模式、死亡竞赛模式不兼容。

-cd/-captaindraft队长随机模式,每个队都有会有一个队长来负责选人过程,游戏伊始会有22个英雄围成一个圈(比现有的RD模式多两个英雄)。队长开始轮流ban掉一个英雄,之后再为自己的队员选择英雄。选人过程遵循的方式与CM模式相同。当队长选择完英雄,所有的英雄都会在起始区域(水泉)等待,队员在队长选定的英雄内选择自己想要的。两方一共ban掉4个英雄。

-lm/-leaguemode联赛模式,需要10个玩家,团队交替选英雄,按(1-2-2-2-2-1)的顺序,第一玩家的团队是随机的。每个玩家有20分钟选择一个英雄,否则随机产生一个英雄。只能够选择自己方酒馆里的英雄。除了以下二级模式外其他不兼容,例外:洗牌模式,交换禁止模式,禁止重选模式,雪地地形模式。

-rd/-randomdraft随机征召模式,20个随机英雄从所有酒馆里选出来。剩下的英雄和酒馆都移除了。然后玩家按照联赛模式选择这些英雄。与镜像竞赛模式,死亡竞赛模式,全敏捷英雄模式,全智力英雄模式,全力量英雄模式,相同英雄模式,反转模式不兼容。

-vr/-voterandom随机阵容选举模式,3种随机的竞赛模式将被选择,每个玩家都可以投票。需要两边玩家数相同才能使用此模式。与镜像模式,死亡竞赛模式,全敏捷英雄模式,全智力英雄模式,全力量英雄模式,相同英雄模式,反转模式不兼容。当随机阵容选举模式选择后,30秒内各个玩家可以投票,如果不投,将自动随机投,如果投票是平局,将随机选择一个选项。各个玩家只能投一票。输入 -option 1 或者 -option 2 或者-option 3来投票。

-xl/-extendedleague扩展联赛模式: 需要10个玩家。在前20秒内,2方的团队领导(蓝色和粉红色玩家)可以在所有英雄里移除3个英雄。然后玩家像联赛模式那样选英雄。除了以下二级模式外其他不兼容,例外:洗牌模式,交换禁止模式,禁止重选模式,雪地地形模式。

-cm/captainmode队长模式,双方按1-1-1-1-1-1-1-1顺序各移除4个英雄,然后按1-2-2-2-2-1的顺序各选择5个英雄,接着队员选择自己需要的英雄的模式。

-sd/singledraft 系统随机给出力量、敏捷、智力三种类型英雄各一个, 你必须输入 -pick 1/2/3以从中挑选一个,就目前来说这个模式国外很流行,与其他主要模式不>>

以上就是关于MP3技术发展史全部的内容,包括:MP3技术发展史、cpu的主要性能指标和性能的标准、电脑的发展史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489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