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对”在日常的工作中怎么讲

什么是“校对”在日常的工作中怎么讲,第1张

中文名称: 校对 英文名称: proofreading 定义: 通常是指在复制过程中改正碱基错误配对的机制。包括从增长的核苷酸链中识别和切除不正确的核苷酸,并以正确的核苷酸取代之。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 jiào duì 依照原稿及设计要求在校样上检查、标注排版差错。“校对”也用来指称负责校对工作的人,亦称为“校对员”。 文人笔下的校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陆续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命朱珪、戈涛、卢文弨、翁方纲等,校对于翰林院后堂东寳善亭内。” 巴金《寒夜》五:“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 校对的重要性 一、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二、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三、遵循校对的程序,交叉三校制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四、明确校对内容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2.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3.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4.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 校对方法 一、对校法 原稿放在左边,校样放在右边。先看原稿,后对校样。左手食指指着原稿上要校对的文字,右手执笔,顺着校样上相应的字句移动,遇到打错(或排错)的地方。随时用校对符号或文字在校样上批注。特别要注意按照原稿逐字、逐句、逐个标点地校对,看、念、想结合进行。眼睛要在每个字、每个符号上停留一下,不要一滑而过,同时有节奏地默读文句,并使脑子作出反映。切忌读书看报式校对。 二、折校法 原稿放在校对者正前面的桌上,校样拿在两手的食指、大拇指与中指之间(右手同时执笔)。从第一行起校一行折一行,使原稿每一行的文字紧紧靠近校样上要校的那一行文字。要尽量做到一眼能同时看清原稿和校样的字句。折校法一般适用于原稿是打印稿或铅印稿,而不适用于手写稿。 三、读校法 由两人合作,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核对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座位一般为读者在左、校者在右,以便校者在需要时向左边查看原稿。读者要将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朗读准确,速度要缓慢,音调要有节奏。标题,每行另起等都要分别口头交代清。 以上三种校对方法各有优缺点。采用哪种校法,要根据原稿和校祥的清晰程度决定。重要的文稿要采用两种以上的校法,并至少有两人参加校对。

出版社是按每千字付稿费的,一般情况每千字12-15元(中文),你可以按单词,你首先数出一页的字数,然后乘以页数,就可以知道总共多少千字,最后计算拿多少稿费。

遵循校对的程序: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的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时要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和不规范用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FoDeclaimer朗读校对工具 10 Beta:

完全免费的文本朗读校对工具,安装程序中已包含所需的语音库及相关资料。该软件功能丰富:1具备简便易用的中文多音字记录功能,用户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特殊词组的发音,解除多音字问题所带来的困扰;2支持GBK码,用户还可利用多音字记录功能自行补充特殊的汉字;3独特的自定义标点符号朗读功能,可读出常见的所有标点;4 可从任意位置开始朗读文本,支持中英文混合朗读,可在朗读过程中切换英文引擎;5 随意调整音量、语速和音高;6朗读前自动分割句子,不会因空格等问题而混淆两个句子,提高校对效率;7可开启监视剪贴板功能,当剪贴板中存在新的文本内容,立即自动更新到编辑器;8可打开和保存txt文件。

>

总体来说分:策划、编辑、排版、装订、发行

具体内容:

(1选题策划阶段: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立项--组稿--定稿

(2编辑加工阶段:交稿--初审--编加--复审--终审-发排 = 封面设计-一校(退厂改错)--二校(退厂改错)--三校(退厂改错)--通读—质检(退厂改错)--核红---改错--出片--核片--付印

(3印刷装订阶段:核查--报批--发印正文(印制)--/封面--(覆膜--后加工--印制)--装订(--后加工)-- 样书检查--新版书审读--出书-入库

(4发行阶段:征订--市场推广--主发/(分发)--反馈--添货--修订/重印--回款

(文案)编辑拿到稿件以后会进行编辑加工,排版人员按照编辑加工后的原稿排完版以后会同时打印出两份样稿。一份是作者样,寄给作者同时附上编辑过程中发现的疑问,让作者复核并且解决问题。 另外一份就叫“初二校样” 或者“二校样”,在校对室里连着进行两遍校对,看排版是否产生新的错误,也看书稿中是否还有小问题,是否缺图或者图不是很清晰等等,所有问题都会标注在校样上边。这次的校对也是多个人分校的,最后会有人统一整理,看目录是否与正文对应,如果有全书统一性的问题需要处理就会在扉页上一一写出,然后将校样退给编辑。

编辑在拿到初二校样以后,会把校样都过一遍,处理校对提出的疑问,同时,把作者寄回来的作者样也过一遍,把作者的意见综合整理到初二校样上,然后再把初二校样退给排版人员,让他们照着校样上的批注改动以后出三校样。三校样出来以后,首先在校对室分给多个校对员校对(校对用的笔是蓝色圆珠笔),然后,会有一个高级校对对全稿进行整理(用的笔一般是绿色的)。有时排版确实也可能在排三校样的时候仍然出现一些错漏,或者有些地方没有按照编辑校对的批注来改动,幸好这些问题基本都能被校对发现,有时校对会把改动要求写在三校样上要求排版出核红样之前改,有时校对就会直接从初二校样上抽取相应的校样附在三校样上让排版照着改。所以,这可能就是作者仍然在三校样上看到一些旧校样的原因。

三校样退到编辑手里,编辑会继续处理校样上遗留的问题,如果能自己做决定就决定,从编辑和排版角度难以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作者协助解决。然后,稿件会在编辑部、分社和社里进行质量检查,如果再发现问题,编辑再继续处理。一般来说,校对如果发现了有相似的问题,会在问题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指出,并且用“下同”来提示排版人员逐一改动——事实上这也存在了排版人员没有注意到以后的同样情形需要改动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足够认真,应该不会出现太多问题。

虽然说现在的排版都是电脑排版,可是,电脑出错的机会也同样不少,有时排版人员也不能一一发现,在排的过程中也可能忽略一些批注。因此校对的程序不可省略。一般来说,每经过一次校对和改版以后,清样的批注会少一些。到核红样的时候,基本上问题都会解决。三校样经过编辑的最后处理之后,回到排版人员处,进行改版,排出清样,是为核红样,这一次校对室就只核对三校样上边提出问题的每一处是否都已经改正,不再逐字校对。经过最后一次全稿整理,核红样交给排版,排版把剩下的最后一点问题改了以后,生成出片文件,出片,每一页校样都会打印在一张胶片上,整本书的胶片交给印刷厂,印刷厂拼版晒出蓝样(基本上和一本书差不多),编辑最后再翻一次蓝样,这个时候就主要查查是不是又出现拼版错误什么的,如果发现非改不可的错,那一页就会改后重新出片,再送到印厂替换,最后付印装订成书。

在出版的书很多的情况下,校对和核红方面都是多人合作的,通常每个校次都会有人专门从校对的技术角度对全书进行整理。

附:

图书出版办理流程图

写作、编辑书稿、购买稿件或版权

向出版公司报送图书信息(全稿)、提供作者或者主编简介以及身份z复印件

出版公司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向出版社报送选题表

↓ ↓

与出版公司签订代理出版合同并预付定金

↓ ↓ ↓

录入排版、封面设计、图书整体编辑 选定图书印刷单位并且办理印刷委托书 办理相关出版手续

向出版公司补齐相关代理费用

发送相关材料(书号、CIP、印刷委托书、发行委托书或证明书、发票)

出胶片、印刷、装订、准备托运

出书成功、代理合同终止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0^

以下为D50MM圆柱毛丕,D10的铣刀粗:

1、主程序:

O0000

G17G40G49G80G90G54

G0G90G54X27Y-125Z50S2000M3

Z3

G1Z0F300

M98P50001

G0Z50

M05

M30

2、子程序

O0001

G91G1Z-2F300

G90G41D1G1X2165Y-1250F300

G1X722

X0Y-25

X-722Y-125

X-2165

X-1443Y0

X-2165Y125

X-722

X0Y25

X722Y125

X2165

X143Y0

X2165Y-125

G40G0X27Y-125

M99

扩展资料:

1、cnc数控编程是指在计算机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支持下,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的过程。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快速运算和存储的功能。

2、特点是采用简单、习惯的语言对加工对象的几何形状、加工工艺、切削参数及辅助信息等内容按规则进行描述,再由计算机自动地进行数值计算、刀具中心运动轨迹计算、后置处理。

3、对于形状复杂,具有非圆曲线轮廓、三维曲面等零件编写加工程序,采用自动编程方法效率高,可靠性好。在编程过程中,程序编制人可及时检查程序是否正确,需要时可及时修改。

4、由于使用计算机代替编程人员完成了繁琐的数值计算工作,并省去了书写程序单等工作量,因而可提高编程效率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解决了手工编程无法解决的许多复杂零件的编程难题。

5、数控编程是数控加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计算走刀轨迹,得出刀位数据。

6、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制作控制介质;校对程序及首件试切,有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方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cnc数控编程

百度百科-cnc编程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校对”在日常的工作中怎么讲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校对”在日常的工作中怎么讲、校对怎么收费、请推荐一款最好的可以朗读进行校对的软件,谢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578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