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由哪些部件组成表征CPU性能的特征是什么CPU的运行速度由什么来决定

CPU由哪些部件组成表征CPU性能的特征是什么CPU的运行速度由什么来决定,第1张

简 介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所谓的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CPU的编程。 CPU

CPU是计算机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几十张纸那么厚,但它却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计算机中所有 *** 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 CPU、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电子计算机的三大核心部件。 同时,中国药科大学的英语简称也是CPU(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

编辑本段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

CPU的主要运作原理,不论其外观,都是执行储存于被称为程式里的一系列指令。在此讨论的是遵循普遍的架构设计的装置。程式以一系列数字储存在电脑记忆体中。差不多所有的CPU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取(Fetch)、解码(Decode)、执行(Execute)和写回(Writeback)。 Intel公司生产的Core牌CPU

第一阶段,提取,从程式记忆体中检索指令(为数值或一系列数值)。由程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指定程式记忆体的位置,程式计数器保存供识别目前程式位置的数值。换言之,程式计数器记录了CPU在目前程式里的踪迹。 提取指令之后,程式计数器根据指令式长度增加记忆体单元。指令的提取常常必须从相对较慢的记忆体寻找,导致CPU等候指令的送入。这个问题主要被论及在现代处理器的快取和管线化架构(见下)。 CPU根据从记忆体提取到的指令来决定其执行行为。在解码阶段,指令被拆解为有意义的片断。根据CPU的指令集架构(ISA)定义将数值解译为指令。 一部分的指令数值为运算码(Opcode),其指示要进行哪些运算。其它的数值通常供给指令必要的资讯,诸如一个加法(Addition)运算的运算目标。这样的运算目标也许提供一个常数值(即立即值),或是一个空间的定址值:暂存器或记忆体位址,以定址模式决定。 在旧的设计中,CPU里的指令解码部分是无法改变的硬体装置。不过在众多抽象且复杂的CPU和指令集架构中,一个微程式时常用来帮助转换指令为各种形态的讯号。这些微程式在已成品的CPU中往往可以重写,方便变更解码指令。 在提取和解码阶段之后,接着进入执行阶段。该阶段中,连接到各种能够进行所需运算的CPU部件。 例如,要求一个加法运算,算数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将会连接到一组输入和一组输出。输入提供了要相加的数值,而且在输出将含有总和结果。ALU内含电路系统,以于输出端完成简单的普通运算和逻辑运算(比如加法和位元运算)。如果加法运算产生一个对该CPU处理而言过大的结果,在标志暂存器里,运算溢出(Arithmetic Overflow)标志可能会被设置(参见以下的数值精度探讨)。 最终阶段,写回,以一定格式将执行阶段的结果简单的写回。运算结果极常被写进CPU内部的暂存器,以供随后指令快速存取。在其它案例中,运算结果可能写进速度较慢,但容量较大且较便宜的主记忆体。某些类型的指令会 *** 作程式计数器,而不直接产生结果资料。这些一般称作“跳转”(Jumps)并在程式中带来循环行为、条件性执行(透过条件跳转)和函式。 许多指令也会改变标志暂存器的状态位元。这些标志可用来影响程式行为,缘由于它们时常显出各种运算结果。 例如,以一个“比较”指令判断两个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在标志暂存器上设置一个数值。这个标志可藉由随后的跳转指令来决定程式动向。 在执行指令并写回结果资料之后,程式计数器的值会递增,反覆整个过程,下一个指令周期正常的提取下一个顺序指令。如果完成的是跳转指令,程式计数器将会修改成跳转到的指令位址,且程式继续正常执行。许多复杂的CPU可以一次提取多个指令、解码,并且同时执行。这个部分一般涉及“经典RISC管线”,那些实际上是在众多使用简单CPU的电子装置中快速普及(常称为微控制(Microcontrollers))。

基本结构

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 *** 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 *** 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指令是计算机规定执行 *** 作的类型和 *** 作数的基本命令。指令是由一个字节或者多个字节组成,其中包括 *** 作码字段、一个或多个有关 *** 作数地址的字段以及一些表征机器状态的状态字和特征码。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 *** 作数本身。 运算逻辑部件 运算逻辑部件,可以执行定点或浮点的算术运算 *** 作、移位 *** 作以及逻辑 *** 作,也可执行地址的运算和转换。 寄存器部件 寄存器部件,包括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32位CPU的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类,它们用来保存指令中的寄存器 *** 作数和 *** 作结果。 通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指令都要访问到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的宽度决定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通路宽度,其端口数目往往可影响内部 *** 作的并行性。 专用寄存器是为了执行一些特殊 *** 作所需用的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通常用来指示机器执行的状态,或者保持某些指针,有处理状态寄存器、地址转换目录的基地址寄存器、特权状态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处理异常事故寄存器以及检错寄存器等。 有的时候,中央处理器中还有一些缓存,用来暂时存放一些数据指令,缓存越大,说明CPU的运算速度越快,目前市场上的中高端中央处理器都有2M左右的二级缓存。 控制部件 控制部件,主要负责对指令译码,并且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行的各个 *** 作的控制信号。 其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以微存储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种是以逻辑硬布线结构为主的控制方式。 微存储中保持微码,每一个微码对应于一个最基本的微 *** 作,又称微指令;各条指令是由不同序列的微码组成,这种微码序列构成微程序。中央处理器在对指令译码以后,即发出一定时序的控制信号,按给定序列的顺序以微周期为节拍执行由这些微码确定的若干个微 *** 作,即可完成某条指令的执行。 简单指令是由(3~5)个微 *** 作组成,复杂指令则要由几十个微 *** 作甚至几百个微 *** 作组成。 逻辑硬布线控制器则完全是由随机逻辑组成。指令译码后,控制器通过不同的逻辑门的组合,发出不同序列的控制时序信号,直接去执行一条指令中的各个 *** 作。 其 他 应用大型、小型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规模和实现方式很不相同,工作速度也变化较大。中央处理器可以由几块电路块甚至由整个机架组成。如果中央处理器的电路集成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则称为微处理器(见微型机)。 中央处理器

现 状 中央处理器的工作速度与工作主频和体系结构都有关系。中央处理器的速度一般都在几个MIPS(每秒执行100万条指令)以上。有的已经达到几百MIPS 。 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的电路已采用砷[shēn]化镓[jiā]工艺。在提高速度方面,流水线结构是几乎所有现代中央处理器设计中都已采用的重要措施。未来,中央处理器工作频率的提高已逐渐受到物理上的限制,而内部执行性(指利用中央处理器内部的硬件资源)的进一步改进是提高中央处理器工作速度而维持软件兼容的一个重要方向。

编辑本段发展过程

CPU这个名称,早期是对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或电脑程式的逻辑机器的描述。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在“CPU”这个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将计算机本身也包括在内。

诞 生

中央处理器

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集成电路的大规模使用,把本来需要由数个独立单元构成的CPU集成为一块微小但功能空前强大的微处理器时。这个名称及其缩写才真正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与早期相比,CPU在物理形态、设计制造和具体任务的执行上都有了戏剧性的发展,但是其基本的 *** 作原理一直没有改变。 1971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 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公司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就通过它来展开的“CPU历史之旅”。

起步的角逐

中央处理器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的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把这些指令集中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 虽然以后Intel公司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公司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

微机时代的来临

中央处理器

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的PC(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早期的CPU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订制。但是,这种昂贵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 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集成电路使得更为复杂的CPU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出来(在微米的量级)。 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l公司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枣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8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中央处理器

1985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Intel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高速CPU时代的腾飞

1990年,Intel公司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 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1989年,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 芯片由Intel公司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了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 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由于这些改进,80486 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 1990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486 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理器。80486 DX2由于用了时钟倍频技术,也就是说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讯。80486 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 DX4也是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 16KB。80486 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 DX2快40%。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CPU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香港译为“电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 中央处理器

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奔腾时代 Pentium(奔腾)微处理器于1993年三月推出,它集成了310万个晶体管。它使用多项技术来提高cpu性能,主要包括采用超标量结构,内置应用超级流水线技术的浮点运算器,增大片上的cache容量,采用内部奇偶效验一边检验内部处理错误等。

编辑本段性能指标

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 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英特尔)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1GHz的全美达处理器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Hz的Intel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至强(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总线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与主板前端总线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又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谈谈两者的区别。

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中央处理器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CPU的位和字长

中央处理器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频而得到高倍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少量的如Inter 酷睿2 核心的奔腾双核E6500K和一些至尊版的CPU不锁倍频,而AMD之前都没有锁,现在AMD推出了黑盒版CPU(即不锁倍频版本,用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以前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现在笔记本电脑中也可以达到2M,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可以达到8M以上。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CPU扩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自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指令集共有四个种类),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此为AMD猜测的全称,Intel并没有说明词源)、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SE3、SSE4系列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4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已经支持SSE4指令集,AMD会在未来双核心处理器当中加入对SSE4指令集的支持,全美达的处理器也将支持这一指令集。

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现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65nm、45纳米。最近inter已经有32纳米的制造工艺的酷睿i3/i5系列了。 而AMD则表示、自己的产品将会直接跳过32nm工艺(2010年第三季度生产少许32nm产品、如Orochi、Llano)于2011年中期初发布28nm的产品(名称未定)

指令集

(1)CISC指令集 CISC指令集,也称为复杂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 *** 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其实它是英特尔生产的x86系列(也就是IA-32架构)CPU及其兼容CPU,如AMD、VIA的。即使是现在新起的X86-64(也被成AMD64)都是属于CISC的范畴。 要知道什么是指令集还要从当今的X86架构的CPU说起。X86指令集是Intel为其第一块16位CPU(i8086)专门开发的,IBM1981年推出的世界第一台PC机中的CPU-i8088(i8086简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时电脑中为提高浮点数据处理能力而增加了X87芯片,以后就将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统称为X86指令集。 虽然随着CPU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l陆续研制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过去的PII至强、PIII至强、Pentium 3,Pentium 4系列,最后到今天的酷睿2系列、至强(不包括至强Nocona),但为了保证电脑能继续运行以往1990年随RISC System/6000一起被介绍的IBM POWER架构。该设计是从早期的RISC架构(

[转贴]《计算机外设与接口》复习答疑

By sxaling 发表于 2006-6-9 21:34:00

、 部设备按用途分,可分几类?除电源设备外,请在每类列举两种典型设备。

答:外部设备按用途分,可分8类。除电源设备外,外存类包括硬盘、软盘等,输入设备类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类包括显示器、打印机等,办公与CAD设备包括扫描仪、绘图仪等,多媒体设备包括声卡、光驱等,通讯设备包括网卡、MODEM等,总线类则有PCI、EISA等。

2、 总线分为哪两级?分别包含哪几种标准?(各举两例)

答:总线分为系统级与设备级,前者包含PCI、EISA等,后者则包括IDE、SCSI(用于磁盘和光盘)等等。

3、接口是什么

答:接口既包含硬件概念也包含软件概念。从硬件角度看,接口是外设与主机通信的控制部件或电路,它位于总线和外设之间,通常置于主机一侧,起到转换、传递数据的作用。而从软件角度看,接口主要是驱动程序或对设备的配置。

4、外部设备有哪几种作用

答:见教科书P5第11行。

5、外部设备的控制程序有哪几种各有何作用

答:见教科书P6第15行。

6、键盘上的按键若按材料分,常见的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按键有机械式、电容式和薄膜式等。

7、键盘控制电路包括哪几部分?各起何作用?

答:键盘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译码器、键盘矩阵和串行口插头座等4个部分组成。微控制器提供扫描信号并接收按键信息,它同时还负责向主机发送串行数据脉冲(键码)与同步时钟,以及与主机的联络。译码器将微控制器送来的扫描信号进行译码,即向键盘矩阵输出13条不同时为零的行扫描线。键盘矩阵由8列13行(以AT101为例)组成,行和列交叉处分别连接键的两个触点,不按键时,列线输出为高电平,有键按下时相应列线输出低电平。串行口插头座则用于实现键盘与主机的信号连接。

8、试以“h”键的键码输入为例介绍键盘的 *** 作过程。

答:见教科书P12第20行。

9、试述键盘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键盘接口电路经串行数据总线KBDDATA和串行时钟线KBDCLK与键盘相连。它将键盘送来的串行扫描码转变为并行扫描码,即数据字节DB0-DB7送往CPU,并向主机请求中断处理,此中断将激活BIOS中的INT9H服务功能,让主机读取并处理按键信息。键盘接口电路的核心部件是8042微控制器。它一方面通过串行线缆与键盘连接,另一方面又通过系统总线与主机相连。它的引脚T0、T1用于接收键盘扫描码,引脚P16、P17经驱动器向键盘发起始信号;在与系统连接的一方,P11用于向系统发中断请求,DB0-DB7则向主机送出并行扫描码,并通过引脚A0,/CS,/WR,/RD连接系统地址和控制总线,引脚/RESETE接收系统复位信号,时钟X1、X2与系统PCLK相连用于产生8042自身的时钟。

10、键盘线缆上的KBD-DATA与KBD-CLK分别传送什么信号

答:这两根线均是双向信号线。它们一方面作为向主机传输数据的信号线(KBD-DATA )和同步脉冲信号线(KBD-CLK),而另一方面在传输数据前,用作接收主机的控制信号,高电平表示允许键盘传输,低电平则表示系统未准备好,通知键盘停止传输串行扫描码。

11、INT 9H键盘中断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INT 9H是键盘接口的部分,与键盘接口电路一同完成接口任务,它的作用主要是将键盘扫描码解释成为系统信号和缓冲区数据。

12、INT 16H的0号(00H)功能是什么

答:INT 16H的0号(00H)功能是读当前键的缓冲区内容,即读入一个按键信息。

13、根据P23图3-1所示CRT结构原理,试说明CRT工作原理。

答:CRT主要由电子q、偏转系统与萤光屏三部分组成。电子q负责将电子束在高电压作用下射向萤光屏。萤光屏是涂有磷光物质的玻璃面,它受电子撞击即发光,偏转系统则用于控制电子束方向,使电子束打在萤光屏指定的位置上。电子q还要接受适配器的亮度与对比度信号。

14、试解释光栅、像素、分辨率等术语的含义。

答:显示器的图像是由一个个的光点组成的,萤屏上的光点是组成萤屏图像的最小单位,称为像素;光点快速移动所形成的一条条光带称为光栅;分辨率则是指一帧屏幕拥有水平像素与垂直像素的乘积,它是图像清晰度的一个标志。

15、彩色CRT显示器为什么要用三枝电子q

答:彩色CRT显示器的彩色由三原色-红、绿、兰组成,而萤光屏上每一个像素点也是由红、绿、兰三个光点组成,这三个光点分别由三束电子轰击发光,因此彩色CRT显示器有三支电子q。

16、LCD显示器有何特点?

答:LCD显示器耗电省、厚度薄、重量轻、无幅射,是微机显示器的发展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价格较高。

17、显示 “属性类型”指什么?

答:显示 “属性类型”指显示方式。对于单色文本方式而言,属性表示所显示的字符的前景色和背景色、显示强度、是否闪烁等;而采色文本方式下还要表示彩色代码;在图形方式下则要指示每个像素点的颜色。

18、请解释视频系统中视频方式的含义。

答:视频方式由一组数据组成,用来描述视频系统中各部分的标准参数,包括方式号(与以下各项有关),类型(文本、图形),颜色数,分辩率,字符矩阵(如88,916等),刷新缓存地址,适配器类型等。

19、请解释显示电路中字符发生器的原理和作用。

答:字符发生器采用ROM固化字符点阵。字符显示代码就保存在字符发生器ROM中。每个字符由一定尺寸的矩阵像素点组成,每个bit描述一个点,用置1代表白,用0代表里,每个字符占若干行,即若干个byte。当需要调用时,从刷新缓存依次取出字符的ASCII码字节,作为调用显示字符ROM的地址,然后由显示变换按时钟一个点一个点地串行输出。

20、显示中的图形方式与文本方式不同之处主要在哪里?

答:见教科书P31第15行-22行。

21、点阵式打印机的机构组成有哪几个部件?各有何功能?

答:点阵式打印机由字符机构、字车机构、走纸机构与色带机构4个部件组成。字符机构将字符数据转换成电磁信号,送给线圈驱动打印针击打色带,产生打印字符。字车机构带动打印头作水平移动,使打印头逐列打印字符,直到打满一行再返回行首。走纸机构则在垂直方向按行移动纸张,每打印完一行字符后,纸张前进一步,打印下一行。色带机构内装有涂上墨水的循环尼龙带,色带相对字车而移动,当字车作水平双向运动时,色带驱动轴随之旋转,使色带能均匀使用。

22、点阵式打印机电路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打印机电路的主要工作是:接受主机发出的指令和数据,返回主机所需要的状态信息和应答信号,驱动各个机构执行初始化命令、打印命令和自检命令;接收控制面板上按键命令并在面板上显示打印机状态信息等。打印机电路有6个部分,包括接口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字符发生器、电源电路和DIP开关。

23、试描述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答:喷墨打印机即采用喷射墨滴方式打印字符或图画的打印机。它由打印头、墨盒、传输器、高速滚筒和打印小车组成。打印头由一组带电阻丝的喷头组成,喷咀的空腔中含有墨水,当纸张通过传输器与打印头之间时,喷头中的电阻丝按字符点阵组成通电加热,此时打印头中相应的喷头内的墨水受热膨胀,喷向打印纸,形成打印字符。字车在水平方向移动一行,完成一行字符的打印,直至一张纸全部打印完毕。

24、打印机的接口信号有哪些?

答:除8位数据信号外, 打印机的接口信号还包括STROB#,这是由CPU发出的选通信号;ACK#,由打印机向CPU发出的回答信号;BUSY,打印机向CPU发出的“忙”信号;PE,打印机发出的纸尽信号;SELECT OUT,CPU发出的选择(打印机)信号;AUTO FD#,CPU发出的自动送纸信号;INIT,CPU发给打印机的初始化信号;SELECT IN#,被选中的打印机向CPU发出的在线信号;另外,一根GROUND为连接适配器与打印机的公共地线信号。

25、为什么说INT 5H服务功能既可由硬件激活,也可由程序调用?

答::程序中可列直接调用INT 5H功能的语句INT 5H,即可激活此服务功能;用户在键盘上按下PRINT SCREEN,即自动发出中断信号,执行INT 5H屏幕打印功能;后者属于硬件激活。

26、试描述激光打印机工作原理。

答:激光打印机由光学系统、感光硒鼓、电晕和静电清除器组成。首先由静电清除器将硒鼓上的电荷及色粉清除掉,完成打印准备;其次是由主电晕加电压使硒鼓表面均匀布满负电荷;第3是激光扫描,从电脑接收来的待打印的字符图像数据经内部电路转换成像素点阵,光学系统将反应字符图像高电平的激光束,经过成形、聚焦、折射扫描到硒鼓上,硒鼓上被激光照射到的地方,电荷迅速消失,而未照到的地方,电荷得到保留,在硒鼓表面上形成了文字或图像的静电潜像;第4是色粉显影,当硒鼓转动到色粉盒处时,色粉受静电吸引被吸咐到了感光硒鼓的表面,在硒鼓的表面形成了文字或图像的静电潜像;最后纸张通过硒鼓,色粉印于纸面,纸张进入加热器加热后,色粉溶入纸上,输出打印结果。

27、INT 13H中断服务在ROM BIOS中起哪些作用?

答:INT 13H中断服务是BIOS中关于磁盘的服务功能。承担软盘和硬盘的接口工作。主要包括系统(软、硬盘)复位,读当前 *** 作状态,将指定的扇区读到缓冲区,从缓冲区写数据到扇区,检验指定扇区,格式化指定扇区等多种功能。

28、请指出IDE线缆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答:IDE线缆标准软件兼容性好,数据传输率高,适用范围广,是时下最流行的线缆标准。IDE适配器控制器做在驱动器内部,具有存储容量大、访问速度快、含纠错电路、预格式化、易安装、价格便宜。对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都适用。

29、试述读写磁头的结构和作用。

答:读写磁头由磁铁芯、线圈、磁通和读写缝隙组成(见教科书P76图5-1)。写入数据时,要记录的信息电流通过线圈,在铁芯里产生磁通。当磁介质与磁头缝隙接触时,磁通会通过介质而形成闭合磁路,使介质局部被磁化,且在磁头经过后仍保留一定的剩磁,信息从而被记录下来。读出是写入的逆过程。当磁头与介质作相对运动时,由于介质与磁头缝隙相接触,使铁芯中出现原记录的散磁通,并且在读出线圈的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此感应电动势经读出电路放大后就可还原成读出电流,读出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正好与原记录信号相同,使原数据信息还原,完成读出数据过程。

30、磁盘数据的读写由哪几个步骤完成?

答:以软盘为例,(见教科书P77第5-10行)。

31、软盘与硬盘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之处?

答:软盘与硬盘读写原理相同。每一盘面都是由磁头、磁道、扇区划分物理数据区。磁盘上的磁道格式也类似,如000道都存放目录、文件分配表等内容。其他如记录格式、纠错编码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硬盘容量比软盘大得多,转速更快,性能更可靠,数据传输率更高;软盘是单片盘,而硬盘为多片盘,多磁头,可分时也可同时被选;软盘与驱动器可分离,硬盘与驱动器密封在一起,增加了通风除尘装置;硬盘介质强度比软盘好,可采用改进的编码技术,记录密度更高;硬盘定位系统及控制逻辑更复杂,磁头和盘面的移动方式不同,无写保护装置;两者驱动器控制器电路不同,端口寄存器及其命令不同,线缆标准也不同。

32、软盘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软盘适配器是以软盘控制器为核心的接口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传递的数据进行转化,将系统 *** 作命会转换为驱动器所需信号,并返回磁盘驱动器状态为系统所能接收的信息。

33、硬盘为什么要采用悬浮磁头?

答:有两条理由,一是因为盘片的表面凹凸不平,如果与磁头碰撞容易损伤盘面;二是因为磁盘高速旋转,磁头与盘面长期接触容易磨损。

34、SCSI接口有何特点?

答:SCSI接口可传输8、16或32位数据,传输率可达20MBps以上,可以同时挂上7个不同设备(包括硬驱、软驱、光驱等),广泛用于小型机与高档微机。缺点是兼容性不好,要用专门的SCSI接口卡,价格较高。

35、磁盘的文件通常分为几个区域?分别代表什么?

答:磁盘的文件通常分为3个区域:(见教科书P113倒数3行)。

36、即插即用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即插即用是一种用于自动处理PC机硬件设备安装的工业标准。即插即用使得硬件设备的安装大为简化,不需再做跳线,也不必使用软件配置程序设置I/O地址、DMA、IRQ资源等。

例如在主板上插入一新购声卡,开机后,系统即能自动识别此一设备,并加以自动配置,自动装入驱动程序,立即投入使用。

37、PCI总线有何特点。

答:PCI总线实际上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系统总线。它是一种32或64位数据总线,一个PCI接口用专用寄存器保存主板上的信息,允许用程序对整个系统进行配置。PCI具有即插即用特性,采用了PCI总线控制器,就使得任何带微处理器的设备能够与PCI总线相连。另外,PCI所用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是多路复用;PCI可用来连接外设也可连接存储器。

38、为什么磁盘驱动器线缆要建立标准?

答:磁盘驱动器线的缆标准也即接口标准。它对磁盘的性能影响甚大。之所以要建立标准,一是为了提高磁盘驱动器的兼容性和通用性;二是随着磁盘制造技术及性能的不断提高,相应的线缆标准也必须更新升级。

39、软盘适配器电路中的数据分离器与写预补偿电路各自分别连接哪两个设备或部件?分别将什么信号转换为什么信号?

答:(见教科书P87第18行)。

40、串行通信的特征有哪些?

答:并行口信息是总线上某一时刻的一组信号,传送的是整个字节,在传递时不需要对数据形式进行转换。而串行口的信息是一串时间依赖的单一序列,即按位传送的信息,因此数据的形式在系统与串口之间需要经过转换方能实现通信。另外,串行通信所用的线缆与协议也不同。

41、FSK调制方式下如何解调?请画出简单原理图。

答:解调与调制正好相反。FSK解调器将不同频率的两种信号还原成1与0两种数字信号。

42、PC机DTE之间可否采用其它协议的串行接口标准(非RS-232

标准)?

答:PC机普遍采用RS-232C接口标准。现在流行的USB也可用于PC间的互联,但USB的引脚信号亦符合RS232标准。工业控制PC中也采用RS485等其他串口标准。

43、串行口通信电缆为何采用模拟量作为传输的信号?

答:数字信号直接传送受传输距离的长度影响很大,若传输距离长则信号衰减、失真严重,容易出错。因此串行口通信电缆采用模拟量(正弦波)作为传输信号,这也是串行通信能传输较长距离的奥妙所在。

44、RS-232口传输的数据包格式和参数各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包括起始位、数据位(5-8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共4个部分。

45、什么叫多媒体?

答:信息的载体称作媒体。现代信息大多以文字、声音、图像或图形的综合形式出现。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处理、传播的载体称为多媒体。

46、说明一次改写多次读光盘的工作原理。

答:该类光盘采用丙烯树脂作盘基材料,在盘片上蒸附或溅射一层碲合金薄膜介质。信息的记录是,将聚焦成直径不到1nm的激光束照射在盘面上,在介质上烧出一个个的凹坑,用以记录信息。读出时,因凹坑处与非凹坑处对光的反射率不一样,从而取得所记录的信息。

47、光驱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

答:有格式化容量、数据传输率、存取时间、转速以及接口标准。

48、说明声卡的基本功能与用途。

答:声卡是一种重要的多媒体设备,主要用于声音与音乐的处理。它能将音频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计算机处理和存储,也能将以数字形式存储的声音还原成音频模拟信号放大输出。它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收录文件功能,除数字化的音频文件外,还可将图像与文本等数据文件穿插其中;2混频功能,即对多种音源进行混音;3声音信号的压缩与解压缩功能;4语音合成功能;5语音识别功能;6MIDI接口功能;7与光驱、游戏棒等接口功能。

49、多媒体技术中的压缩与解压缩技术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多媒体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庞大,特别是运动的视频影像数据量更大,如果不进行压缩,则对这些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处理极为困难,无法使多媒体实用化。因此在多媒体特别是视频影像的存储和播放上必须采用数据压缩之后再解压缩还原的技术。

50、简述MPEG的三种(MPEGI、MPEGII、MPEGIII)标准之间的

关系。

答:MPEG的这三种标准的压缩比和分辨率逐次提高,MPEG I可适用普通CD-ROM和640480分辨率显示器,MPEG II、MPEG III适合高清晰度画质的电视机,分辨率可在16001200。

51、数字化仪与扫描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两者都为计算机输入设备,都可通过串行口向计算机输送数字信号。不同之处在于:数字化仪为图形输入设备,而扫描仪为图像输入设备。

52、简述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

答:(教科书P167第11行起)

53、绘图仪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哪几项?

答:(教科书P162第17行起)

54、扫描仪是怎样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送达计算机的?

答:扫描仪由光学成像系统、电荷耦合器件、机械传动部件和模数转换器组成。光学成像系统由光源、反射镜或透射镜、光电传感器组成。当图像经过扫描仪时,光源照射在图纸上,产生的反射光或透射光(对胶片原稿而言),通过镜片聚焦在电荷耦合器件上,后者则将不同强度的亮度信号转换成不同大小的电信号;保存在电荷耦合器件上的相应于图像像素的电信号,再由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送达计算机。

[转贴]《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试题及答案

By sxaling 发表于 2006-5-26 21:06:0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若十六进制数为B2.5,则其十进制数为( )

A.188.5 B.178.3125

C.179.75 D。163.3125

2.某定点整数16位,含1位符号位,补码表示,则其绝对值最大负数为( )

A.-215 B.-216

C.-(215-1) D。-(216-1)

3.若X原=1.1101010,则X反=( )

A.1.0010101 B.1.0010110

C.0.0010110 D.0.1101010

4.某浮点数字长16位;其中阶码4位,含1位阶符,补码表示,R=2;尾数12位,含1位数符,补码表示;规格化。则其绝对值最小负数为( )

A.-27(1-2-11) B。2-8(-2-1)

C.27(-1) D.28(-1)

5.补码加法运算是指( )

A. *** 作数用补码表示,符号位单独处理

B. *** 作数用补码表示,将被加数变补,然后相加

C. *** 作数用补码表示,连同符号位一起相加

D. *** 作数用补码表示,将加数变补,然后相加

6.隐地址是指( )的地址

A.用寄存器号表示 B.存放在主存单元中

C.存放在寄存器中 D.事先约定,指令中不必给出

7.变址寻址方式中, *** 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 )

A.基值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B。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堆栈指示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8.半导体静态存储器SRAM的存储原理是( )

A.依靠双稳态触发电路 B,依靠定时刷新

C.依靠读后再生 D,信息不再变化

9.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

A.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B.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C.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D.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10.中断向量地址是( )

A.子程序人口地址 B.中断服务程序人口地址

C.中断服务程序人口地址的地址 D.查询程序地址

二、改错题(下列各小题均有错,请针对题意改正其错误;或补充其不足。每小题2分,共16分)

1.仅当一条指令执行结束时,CPU才能响应DMA请求。

2.并行加法器的运算速度主要取决于全加器单元的速度。

3.在8086CPU中,访存的指令地址只由指令指针IP提供。

4.控制器的功能是产生时序信号。

5。指令周期是指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6.在磁盘上存放文件时,如果一个磁道上放不完,则存放在同一记录面的下一个磁道上。

7.串行接口是指:接口与总线之间串行传送,接口与设备之间串行传送。

8.在针式打印机的字符发生器中存放的是要打印的字符的ASCII码。

三、简答题(30分)

1.简述常见的I/O接口分类方法有哪几种相应地可将I/O接口分为哪几类(每个4分,共12分)

2.简述DMA工作过程有哪三个阶段其初始化阶段需进行哪些程序准备工作(共6分)

3.某主存容量1MB,用4片RAM组成,256KB/每片,地址线A21(高)-A0(低),试列出各片选信号的逻辑式。(每个3分,共12分)

四、分析题(29分)

1.分别指出下列指令中源 *** 作数和目的 *** 作数的寻址方式。(每个2分,共6分)

(1)MOV AX,l00H

(2)MOVAX,[Bx]

(3)MOVAX,[100]

2.请指出下列指令是否正确(每个2分,共6分)

(1)MOV MI,M2

(2)MOV AX,BH

(3)AND OPOH,AL

3.设(DX)=5678H。(每个4分,共8分)

MOV CL,8

ROR DX,CL

AND DX,0FFH

CMP DX,56H

上述程序段运行后,(DX)=——,(ZF)=——。

4.有以下数据段: (每个3分,共9分)

DATA SEGMENT

ARYB DB 10H DUP(0)

ORG 40H

DA1 DD‘12345’

NUM EQU 20H

DA2 DW‘AB’,‘CD’,‘E’

DATA ENDS

上述数据段中,DAl的偏移量是——,DA2的偏移量是——,DA2字节单元的内容是——·

五、设计题(5分)

以下图的模型机组成为背景,请写出逻辑与指令"AND R1,(R2)”的读取与执行流程。该指令的源 *** 作数寻址方法采用寄存器间址方式,指定R2为间址寄存器;目的 *** 作数采用寄存器寻址方式

这个要看你使用什么编译器了。查看编译器的帮助文档,它会告诉你它支持那些指令集,并且做哪些可能的优化。

不同的编译器,是不一样的。

补充:GCC 不太清楚,你连VC++的版本都不说。汗,VC6是不支持SSE的,需要安装VC6SP5。

VS2005 和 VS2008 都支持 SSE。对 SSE/MMX 指令集优化得最好的,还是 Intel 的 c++ 编译器。

对并行和高性能计算,Fortran 的优势比较大。特别是 Fortran2003 的新特征,为并行计算做了很多专门的设定。Intel 也有 Fortran 的编译器。

以上就是关于CPU由哪些部件组成表征CPU性能的特征是什么CPU的运行速度由什么来决定全部的内容,包括:CPU由哪些部件组成表征CPU性能的特征是什么CPU的运行速度由什么来决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试题、正常编写的c语言程序编译器会自动进行针对特定指令集用汇编语言优化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675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