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法对建设法制国家有哪些意义

程序法对建设法制国家有哪些意义,第1张

1、有利于民主程序的建立,抑制权力的恣意行使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推进民主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程序民主的制度建设,要求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对各项民主活动的规定,使各项民主活动都有完备的制度化的程序可以遵循。法律化是程序民主建设的根本保障。程序上的民主要求在政治活动、利益表达、意见集中、决策形成的过程中,都严格地按照既定的程序办事,制度的严肃性、法律的神圣性、规范的有效性必须设法保证。民主政治的程序化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特征和体现。在国家主导模式下的改革与法治建设,最容易出现权力的恣意行使现象。权力滥用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按程序办事。以程序为本位,突出的强调了程序对于权力的制约意义。而“正当程序”观念则正是中当前法治现实下权力滥用的良好矫正剂。首先,它有助于纠正传统的权力本位观。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一定观念的体现,观念支撑着制度的构建,影响着制度的演变。“正当程序”理念所蕴含的权力制约原则、权利保护原则、中立性原则等都有助于纠正当前法治现实中的对权力、诉讼、程序的一些错误看法。只有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才会真正为制度的确立和施行带来强大的广泛意义上的支撑。其次,以程序为本位,可以为立法、执法和司法设置第一道权力制约的关键防线,以增强其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程序本位理念强调程序的公正性,强调在追求公正的过程中要保障程序的公正,抑制权力的恣意行使,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公正的实现。

2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

实体法治涉及社会利益的分配、社会矛盾的解决,由于这类问题的彻底解决超越了特定社会阶段人们的智慧和能力,因而通过实体法治体现的实体公正的实现只能是相对意义上的实现。程序法治以保障人的尊严和自由为中心,通过程序机会的均等性、程序的过程性和交涉性、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既让人们看见实体公正的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吸纳社会的不满、实现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弥补实体公正的不足,更容易使当事人对司法者和执法者的信任和对处理结果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认可。程序规则不仅可以弥补实体规则的不足,还可以纠正实体规则的偏失。即通过法律解释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某一规则进行扩张、限制等重新解释,以使原有规范符合公平正义理念。程序法治正是通过在绝对意义上保证程序公正的实现以实现实体公正,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社会公正[4]。

3有利于加强权利的保护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天赋人权的思想普照着人类大地,它要求人民对权利的享有是天赋的,任何人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都不得剥夺他人享有的权利。现今世界各国的宪法在规定国家权力的同时,也成了公民权利保护的大宪章。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的诞生,则为人类提供了普遍的人权保护准则,人权的保护上升到了公理性高度。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都是对权利保护的忽视,其中重要原因在于许多程序理念的缺失,在现实中只重实体轻程序。因此,坚持程序法治,以程序为本位,有助于通过“正当程序”的理念来改善现今司法、执法过程中的权利缺失现状,重视人权的保护。只有正当程序实现了,更高层次、更宽层面、更深程度的“全面正义的法治模式”才会有前提和基础。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f=dir("D:\upload\gif")

do while f<>""

'此是f为文件名

f=dir'不带参数就可搜索下个文件

loop

这样就可扫描"D:\upload"下的所有gif文件

最近在看 JAVA NIO 的相关知识,了解一下IO的底层实现原理。

IO涉及到的底层的概念大致如下:

1) 缓冲区 *** 作。2) 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3) 虚拟内存。4) 分页技术。

一,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是硬件异常(缺页异常)、硬件地址翻译、主存、磁盘文件和内核软件的完美交互,它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大的、一致的和私有的地址空间。

虚拟存储器的三大能力:①将主存看成是一个存储在磁盘上的地址空间的高速缓存。②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一致的地址空间。③保护每个进程的地址空间不被其他进程破坏。

虚拟内存的两大好处:① 一个以上的虚拟地址可指向同一个物理内存地址。② 虚拟内存空间可大于实际可用的硬件内存。

二,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

设虚拟地址为32位,那么虚拟地址空间的范围为0~4G。 *** 作系统将这4G分为二部分,将最高的1G字节(虚拟地址范围为:0xC0000000-0xFFFFFFFF)供内核使用,称为内核空间。而将较低的3G字节供各个进程使用,称为用户空间。

每个进程可以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因为内核是由所有的进程共享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进程,它看到的都是4G大小的虚拟地址空间,即相当于每个进程都拥有一个4G大小的虚拟地址空间。

三,IO *** 作

一般IO缓冲区 *** 作:

1) 用户进程使用read()系统调用,要求其用户空间的缓冲区被填满。

2) 内核向磁盘控制器硬件发命令,要求从磁盘读入数据。

3) 磁盘控制器以DMA方式(数据不经过CPU)把数据复制到内核缓冲区。

4) 内核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用户进程发起read()调用时指定的用户缓冲区。

从上图可以看出:磁盘中的数据是先读取到内核的缓冲区中。然后再从内核的缓冲区复制到用户的缓冲区。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用户空间的进程是不能直接硬件的( *** 作磁盘控制器)。磁盘是基于块存储的硬件设备,它一次 *** 作固定大小的块,而用户请求请求的可能是任意大小的数据块。因此,将数据从磁盘传递到用户空间,由内核负责数据的分解、再组合。

内存映射IO:就是复用一个以上的虚拟地址可以指向同一个物理内存地址。将内核空间的缓冲区地址(内核地址空间)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区域,将用户空间的缓冲区地址(用户地址空间)也映射到相同的物理内存地址区域。从而数据不需要从内核缓冲区映射的物理内存地址移动到用户缓冲区映射的物理内存地址了。

要求:①用户缓冲区与内核缓冲区必须使用相同的页大小对齐。②缓冲区的大小必须是磁盘控制器块大小(512字节磁盘扇区)的倍数---因为磁盘是基于块存储的硬件设备,一次只能 *** 作固定大小的数据块。

用户缓冲区按页对齐,会提高IO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在JAVA中new 一个字节数组时,指定的大小为2的倍数(4096)的原因吧。

四,JAVA中的IO,本质上是把数据移进或者移出缓冲区。

read()和write()系统调用完成的作用是:把内核缓冲区映射的物理内存空间中的数据 拷贝到 用户缓冲区映射的物理内存空间中。

因此,当使用内存映射IO时,可视为:用户进程直接把文件数据当作内存,也就不需要使用read()或write()系统调用了。

当发起一个read()系统调用时,根据待读取的数据的位置生成一个虚拟地址(用户进程使用的是虚拟地址),由MMU转换成物理地址,若内核中没有相应的数据,产生一个缺页请求,内核负责页面调入从而将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核缓冲区映射的物理内存中。对用户程序而言,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总之,从根本上讲数据从磁盘装入内存是以页为单位通过分页技术装入内存的。

五,JAVA NIO中的直接缓存和非直接缓存

直接缓存:不是分配于堆上的存储,位于JVM之外,它不受JAVA的GC管理,相当于内核缓冲区。非直接缓存:建立在JAVA堆上的缓存,受JVM管理,相当于用户缓冲区。

根据上面第三点,将直接缓存中的数据写入通道的速度要快于非直接缓存。因为,连接到通道的另一端是文件(磁盘,FileChannel)或者网络(Socket通道),这些都是某种形式上的硬件。那么,对于非直接缓存而言,数据从缓冲区传递到硬件,要经过内核缓冲区中转。而对于直接缓存而言,就不需要了,因为直接缓存已经直接映射到内核缓冲区了。

以上就是关于程序法对建设法制国家有哪些意义全部的内容,包括:程序法对建设法制国家有哪些意义、VB中怎么以程序的方式分辨文件类型、Java 以下两个要求 怎么在Java中以程序的方式实现 (围绕CORBA和IOR)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6833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