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

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第1张

软件测试的流程:

1、根据软件设计需求制定测试计划,测试数据和测试用例。

2、搭建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

3、提交测试报告。

4、跟踪Bug修改情况,不断测试完善产品。

5、产品的其他方面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视的,即清楚盒子内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贯穿程序的独立路径数是天文数字

我调试过了 只有一处错误

使用方法 这个文件编译后的exe 假设叫 testexe

那么 如果要读 1txt 和 2txt 那么 先要进入CMD(在运行里输入CMD回车)

不是你常用的控制台 虽然也是黑窗口

转到 testexe所在目录 输入 testexe 1txt 2txt 回车 就可以运行了 如果有路径 那么输入路径

有什么问题继续问 不行了远程协助

D:\Backup\我的文档\MyProjects\XLCS\20111217\Debug>20111217 1txt 2txt

1txt内容

2txt内容

请按任意键继续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include<f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int argc , char argv[])

{

ifstream file1,file2;

file1open(argv[1]);

string s;

while(!file1eof())

file1>>s;

cout<<s<<endl;

file1close();

file2open(argv[2]);

while(!file2eof()) //这里的 file2 手误成file1了

file2>>s;

file2close();

cout<<s<<endl;

system("pause");

return 0;

}

构制心理测验的具体方法及实例(选自《心理测量学》教科书)

心理测验的编制固然要经过上面所述的八个环节,但在实际构制心理测验时的具体方法却是不相同的。这些方法大体可分为下面几种:

(-)强调实证效度的经验效标法

所谓强调实证效度的经验效标法,是指测验编制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来编拟测验题目,并把这些题目分别施测于两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效标组,依此来筛选题目,构建测验的方法。例如,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以及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的编制,就是这种方法的典型例子。

1.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

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规范的人格量表,用于测量美国士兵的情绪稳定性或是否有精神崩溃的倾向。

武德沃斯参考有关心理学文献,并同有关精神科医生交谈,搜集神经质和患神经质前的一些共同特征,然后针对这些特征设计出许多问句,包括强迫性观念与行为、恐怖反应、过度疲劳、恶梦、幻觉、神经紧张、颤抖、抽搐等,还包括变态行为与心理。最后,武德沃斯把题目分别施测于一组正常的被试和另一组患有神经质的被试,淘汰那些鉴别性能差的题目,保留那些鉴别性能好的题目。解放前,我国心理学家萧孝峰曾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并求得9~15岁的年龄常模。

2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明尼多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是本世纪4O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临床心理系主任郝兹威教授及该校心理治疗专家漠金利共同编制的。它是最著名的以经验效标为主的、强调实证效度的人格量表。该量表的编制思想也是在大量搜集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把大量题目施测于效标组(由临床经验诊断为心理异常的被试)和控制组(由行为观察判断为正常被试组),以此来筛选题目,构制成套的测验。

(二)基于因素分析技术的编制方法

因素分析是处理多变项数据的一种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它可以揭示多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目的是从众多的观测变量中概括和提取出少数的“共同因素”,从而建立起最简洁、最基本的结构系统。因素分析的思想由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所创立。他用此方法研究智力结构,从而得到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二因素学说”。运用因素分析的技术来构建心理测验的典型例子,主要有:

(1).塞斯顿基本心理能力成套测验及其后续研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斯顿,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56个分测验之间的交互相关进行因素分析,概括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提出了智力的多因素结构理论,并围绕着这七种基本心理能力,编制了一套由七个分测验组成的“塞斯顿基本心理能力成套测验”。这七个测验分别是:

(1)言语理解,即测量阅读时理解文意的能力。

(2)数字计算,即测量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知觉速度,即测量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事物异同点的能力。

(4)词语流畅,即测量词义联想迅速和正确的能力。

(5)记忆,即测量机械记忆的能力,包括强记单词、数字、字母等方面。

(6)归纳推理,即测量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7)空间知觉,即测量运用感官及知觉经验以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关系的能力。

塞斯顿于1941年正式出版了“基本心理能力测验(简称为PMAT),这是当时较为著名的智力测验。

塞斯顿在完成上述“基本心理能力测验”的编制之后,又同他的夫人一道,对吉尔福特早期的几个人格测验进行因素分析,于1953年又设计出可测量七种人格因素的“塞斯顿气质量表”。这七个因素是:活动、精力、冲动、支配、稳定、社交、反射。可以说,这一量表是最早的建立在因素分析基础之上的多变量人格测验。

吉尔福特在塞斯顿进行因素分析之后,也对自己的一系列入格问卷进行了因素分析。起初,吉尔福特抽出十三个人格因素(这与塞斯顿的七个因素有较大差异),这十三个因素分别是:社会内向、思想上的内向、抑郁、躁郁交替、随遇而安、一般活动性、支配服从、男性化女性化、自悲、神经质、客观性、合作、随和。后来,他根据自己的因素分析结果,同他的同事晋默尔曼合作,编制了一个气质量表,称为“吉——晋气质调查表”。该量表可测量十种人格特质,每种人格特质有30个题目。

(2).卡特尔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运用因素分析法构制人格量表最著名的,要数卡特尔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卡特尔与其同事合作,从多种字典、心理文献中搜集出17953个描述人格的形容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71个类别,然后再做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较完整地提出16种人格特性,据此编制了著名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三)基于某一人格理论或概念系统的构思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构制心理量表时,主要依据某种系统的人格理论或某些人格概念,确定人格的特性和各分测验的设置,而题目内容也是依据某种理论进行选择,只要题目内容看上去能测量某种人格特质即可。按照这种方法构制心理量表的典型例子有:

(1).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以哈佛大学默瑞教授及其同事提出的需要压抑理论为基础。根据默瑞等人提出的回5种需要,爱德华选择了一套内容能反映这些需要的题目,编制成心理问卷。

(2).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测验

吉尔福特提出智力的三维结构,并认为创造力主要是以发散思维为特征的一种高级心理能力,据此,他和同事们一道编制出以测量发散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力测验。

(四)综合法

综合法是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这种方法所编制的心理测验最为典型的有如下两个:

1.杰克逊人格问卷

杰克逊人格问卷以默瑞的人格特质理论为基础。

在编制测验时,他首先对将要测量的特征作详细的说明,然后编制或搜集大量的题目,并对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被试团体进行测试。在分析材料时,不同的被试样本组下的题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使得同一量表内的题目之间有较高的相关而不同的量表之间相关很低。

杰克逊人格问卷中含有320道是非题,分成15个内容分量表和1个特殊量表。

2.考夫曼儿童成套评鉴测验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鉴测验是本世纪80年代初编制出的评定儿童一般能力与成就水平的综合量表。测验的编制者考夫曼夫妇都是美国测定智力与成就方面的著名学者。这套量表与其他智力量表相比,其理论基础、所测项目、测试方法都具有新意和突破,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与关注。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鉴测验适用于2岁至12岁半的儿童,整个量表由16个分测验组成。测验编制者一再指出,这套测验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基础上构建起来的,16个分测验中有10个是有关心理加工方面的测验,另外6个是有关成就方面的测验。测验编制者认为,智力是按“个体解决问题和信息加工的模式定义的”。为体现这一特性,该测验中既有个体解决新问题之能力的评定,又有个体加工信息模式的分析,同时还了解个体一般知识的掌握水平。在这套智力评鉴工具中,心理加工测验类似于文化公平智力测验,测量的是卡特尔提出的流体智力因素,而成就测验测量的是卡特尔提出的晶体智力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哪些白盒测试方法能够高效率地找出程序中出现的错误、软件测试中一个程序中所含有的路径数与程序的哪些因素有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7382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