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运输层

计网:运输层,第1张

TCP重传机制主要是为了防止网路包丢弃,重传的工作方式主要借助TCP头部中的序列号和确认号来决定是否重传,重传的触发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

什么是超时重传?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设置一个定时器,当超过指定时间后如果还没有收到接收方的ACK响应,就会重发数据包

超时重传的发生场景

什么是RTT?什么是RTO?

RTT就是数据包的往返时间,RTO就是超时重传时间。

RTO的长短对数据包的重传有什么影响?

RTO如何设置?

RTO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略微大于RTT是最好的。但RTT会因为网络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在Linux系统中为了计算RTO,会对RTT进行两个采样:

RFC6289建议使用以下公式计算RTO:

上述表达式中,在linux中α = 0125,β = 025,μ = 1,δ = 4,至于为啥是这些值,别问问就是前人大量的测试积累得出。

假设因为网络阻塞触发了超时,如何避免频繁重发加剧网络阻塞?

超时时间加倍,就是每当重传的时候,都会将下一次的超时时间设置为当前值的两倍,避免频繁重发导致网络更加阻塞。

超时重传的弊端是什么?

超时周期可能相对较长,重传的等待时间可能过长。

什么是快速重传?

快速重传不再以时间作为重传的标准,而是以数据作为重传的标准。

上述Seq2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抵达接收方,但接收方已经收到了Seq3、4、5的数据包,并且回复了三次ACK2的数据包。发送端在收到三次ACK2的数据包以后,就会在超时定时器之前重传Seq2的数据包。

重传所有包还是重传丢失的包?

由于发送端并不知道三次ACK2的数据包是由发送方的哪几个数据包响应回来的(也就是Seq3、4、5),因此只重传Seq2还是要重传所有的数据包也是个问题。

根据TCP实现的不同,上述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SACK重传

SACK重传其实就是选择性重传,它是为了解决快速重传不知道需要重传哪些包的问题。

SACK是如何让发送方知道重传哪些包的?

TCP的选项字段增加一个SACK字段,接收方会将已经收到数据包序列号范围发送给发送方,这样发送方通过SACK信息就能找到丢失的数据包重传此数据包。

SACK的使用条件

SACK必须要发送方和接收方同时支持,在linux中可以通过netipv4tcp_sack参数开启(Linux24以后默认开启)。

SACK可以让发送方准确的知道哪些数据包接收方没有收到,而D-SACK可以让发送方知道有哪些数据包被重复接收了。

D-SACK的优点是什么?

D-SACK如何让发送方知道ACK包丢失

上图中接收方收到了3000~3999的数据包,但回应的ACK发生了丢失,假设此时触发了超时重传,发送方会首先重传3000~3499的数据包,接收方在收到该包以后发现该包已经被接收过了,于是会回复一个SACK = 3000~3500告诉发送方该数据包已经被接受过了,因为ACK已经到4000了,所以这里是一个D-SACK。发送方在收到报文以后可以知道数据包没有丢,丢的只是ACK报文。

D-SACK如何判断数据包发送延时

上图中1000~1499的数据包被网络延迟,后续发送方收到了三个连续ACK 1000的报文触发了超时重传,重传以后,延时的网络包也抵达了接收方,此时接收方会回复一个SACK=1000~1500,因为ACK已经到了3000,所以这里是一个D-SACK,表示收到了重复的包。发送方收到了该ACK报文以后也可以判断出快速重传的原因是因为网络延迟。

如何开启D-SACK

在Linux下可以通过netipv4tcp_dsack参数开启/关闭这个功能(Linux 24后默认打开)。

TCP使用可靠的传输协议,即意味着必须按序、无差错的传送数据到目的端,那么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的包丢失了该怎么办?TCP的重传机制就是:如果发送方认为发生了丢包现象就重发这些数据包。显然,我们需要一个方法去 猜测是否发生了丢包 。最简单的想法就是,接收方每接收到一个包就向发送者返回一个ACK,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这段数据,反过来,如果发送方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ACK,就知道 很可能是数据包丢失 了,紧接着就重发该数据包,直到收到ACK为止。

为什么是 猜测 呢? 因为即使是超时了,这个数据包也可能并没有丢,它只是绕了段远程,来的很晚而已。毕竟TCP协议是位于传输层的协议,不可能明确知道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发生了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的超时重传机制,因为接收方会自动忽略收到的重复的包。

下面我们具体讲一讲TCP的重传机制:

这种机制下,每个数据包都有相应的计时器,当超过指定的时间后,没有收到对方的 ACK 确认应答报文就会重发该数据包。

超时时间应该设置为多少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RTT (Round-Trip Time 往返时延)

而超时时间是以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 超时重传时间) 表示。

超时时间不宜设置的过长或过短,否则:

综上可知,RTO设置的值应该略大于RTT的值。

RTO值的计算:

>

以上就是关于计网:运输层全部的内容,包括:计网:运输层、计算机网络(5)| 运输层、运输层知识要点——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771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