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哪几步

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哪几步,第1张

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1、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

按照程序规定的次序,从内存储器取出当前执行的指令。

2、对所取出的指令进行分析。

将指令送到控制器的指令寄存器中,对所取的指令进行分析,即根据指令中的 *** 作码确定计算机应进行什么 *** 作。

3、执行指令。

根据指令分析结果,由控制器发出完成 *** 作所需的一系列控制电位,以便指挥计算机有关部件完成这一 *** 作。

4、为下一条指令做准备。

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还包括为取出下一条指令作好准备。

扩展资料

关于计算机的指令的使用需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

1、标签名、属性名及属性值都是大小写敏感的。

2、属性值必须使用一对单引号或双引号括起来。

3、在等号(=)与值之间不能有空格。

4、每一台计算机均有自己的特定的指令系统,其指令内容和格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指令

这个程序,你可以这样看,先在串口中断里面接收一个字符,然后再通过串口将该字符发送出去。在发送的过程中关闭串口中断,不再接收字符,发送完毕后重新打开中断,接收另外一个字符,a的值就是单片机接收的数据,接收完后,置位标志变量flag,然后对标志变量进行判断,若接收到了,则执行发送指令 SBUF=a。就这样!

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PLC中用户程序按先后顺序存放,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程序,直至遇到结束符后又返回第一条指令,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种工作方式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扫描输入的状态,按用户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然后向输出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所以,理论上应该和你画的第二个图类似,PLC一直不断从头到尾不断的循环中,一旦发现某一句条件满足了,那一句就相应进行输出。

一个循环,看程序的大小,一般在ms上下,也就是1秒钟程序循环几百次没问题。

提示:

科学的PLC编程步骤其实很简单,但往往大多数工程师就是认为简单而忽略很多细节。细节的忽略,必然会在以后出现问题。想避免日后的问题,只有好好的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plc编程一样有其自身的规矩。

第一步:阅读产品说明书

第一步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但很多工程师都做不到。认为这一步是浪费时间,甚至只从供货方培训来了解设备。

仔细阅读说明书是编程的第一步,首先要阅读安全守则,知道哪些执行机构可能会对人身造成伤害,哪些机构间最容易发生撞击,当发生危险时如何解决,这些最致命的问题都在安全守则中,为什么不去看呢

此外,关于设备每个元件的特性,使用方法,调试方法也在说明书中,不去阅读,即使程序正确,如果元件没有调试好,设备一样不能工作。再有,所有的电路图、气动液压回路图、装配图也在说明书中,不去阅读它怎么知道没种元件可以做何种改造呢。

第二步:根据说明书,检查I/O

检查I/O,俗称“打点”。检查I/O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根据说明书提供的地址依次进行检查,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来检查。

在检查输入点时,一般输入信号无非是各种传感器,如电容、电感、光电、压阻、超声波、磁感式和行程开关等传感器。检查这些元件比较简单,根据元件说明将工件放在工位上,或是移动执行机构检查传感器是否有信号即可。当然,不同的设备检测的方式可能不同,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了。

但是在检查输出信号时就要格外小心了。如果是电驱动产品,必须在安全情况下,尤其是保证设备不会发生撞击前提下,让执行机构的驱动器得电,检查执行机构是否能够运动。如果是液压或气动执行机构,同样在安全情况下手动使换向阀得电,从而控制执行机构。在检查输出信号时,不论执行机构的驱动方式是什么,一定要根据元件说明书,首先要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要注意并不是所有设备的执行机构都可以通电测试的,所以有时个别的输出信号可能无法手动测试。

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装置,当传感器有信号或执行机构的驱动装置得电后,必须同时检查PLC上的I/O模块指示灯是否也点亮。很多设备中,输入输出信号是通过接线端子与PLC连接,有时接线端子的指示灯有信号 ,但不能保证由于连接导线内部断路,而PLC上相应的地址没有信号接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在测量输入输出信号后,要同时将测量的地址记录下来,保证信号地址和说明书中一致。如有不同,再次测量设备地址,多次测量仍然不一致,先联系设备厂家,因为此时不能保证厂家提供的地址没有错误。

第三步:打开编程软件,进行硬件配置,并将I/O地址写在符号表中

不同的PLC使用不同的编程软件。但是对于任何一种软件来说,编程前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硬件组态,根据实际PLC的类型建立硬件配置及相应的通讯配置。硬件组态完成后,将之前在纸上记录下来的I/O地址写在软件的符号表中。由于软件不同,对于符号表的定义可能不同,但一般的软件都有该功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在编写符号表时,不仅要把设备输入输出的绝对地址写正确,最好再给每个地址命名并添加注释,这对后面的编程会非常方便。不需要在编程时每次都查询绝对地址,只要填写命名好的名称即可。当然,这也取决于软件是否具备此功能。

第四步:写出程序流程图

在编程之前,一定要在草稿上写出程序的流程图。一个完整的程序,应该包括主程序、停止程序、急停程序、复位程序等部分,如果软件允许,应该将各个程序按“块”的形式编写,即一个程序是一个块,最终将每个块按需求来调用即可。

PLC最擅长的就是处理顺序控制,在顺序控制中主流程是核心,一定要确保制定好的流程是正确的,要在草稿上仔细检查。如果主流程存在问题,当程序被PLC执行后,很可能发生撞击,损坏设备或对人身造成危险。

1 子程序完成后,需要通过RET指令返回到调用该子程序的主程序中。

2 RET指令会将子程序的返回地址d出堆栈,并跳转到该地址执行主程序。

3 在主程序中,可以继续执行下一条指令,完成整个程序的执行。

首先AJMP START就是无条件跳转,是直接跳到START那里,中间的中断入口和伪指令在第一次正常运行主程序的时候确实不执行,但是它们都被汇编成了指令代码存在于ROM中,只是执行的时候跳过了,但是汇编的时候还是存在的。

LJMP地址空间是16位,可以跳转的范围是64K,占用3字节

AJMP和SJMP跳转分别跳11位地址和8位地址,都是以此指令为中心计算的相对范围,这两个占2字节

他们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跳得远的占的ROM空间就大,而在ROM紧张的情况下,能用短的就用短的

JMP一般都用于变址寻址,需要配合DPTR来使用

纯手打,望采纳

我直接从原理上说吧

以12M晶振为例:

①每一个机器周期(1微秒)我们分为6部分,S1~S6。每一个机器周期,按顺序检测中断源(是否有中断),在S6时将(待响应的中断)排好顺序,在下一个S1时先响应高级中断。(可以看出,检测中断与程序运行是同步的,且检测中断所需时间很短——不足1个机器周期)

②运行主程序时,当突然来了一个中断,则PC(程序计数器)指向的地址存入堆栈(即在主程序做个标记,执行完中断后回来),PC指向中断子程序,此时单片机执行中断子程序。总结来说,PC是指挥棒,只有一根指挥棒,所以执行中断时,主程序是不运行的。

③中断运行时间长短看你写的中断子程序的长短咯。

④有兴趣的话建议你学学汇编,汇编编程,就是指挥着PC一步一步走,你可以清楚的看见你的程序一步一步怎么运行,你想啊,你挥动着指挥棒,那程序不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以上就是关于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哪几步全部的内容,包括: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哪几步、单片机串口执行顺序急求详细解释、关于PLC梯形图“程序段”的运行顺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811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