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vs2013开发工具中的源代码管理器TFS

怎样使用vs2013开发工具中的源代码管理器TFS,第1张

​你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过,我已发送,请按照步骤进行使用! 如果还有哪位朋友想要,请点“赞”此条回答以后,在下面的评论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希望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如果满意,请采纳,如还有疑问,可继续追问!

1. 下载 Visual Studio 扩展

没有安装扩展之前,团队资源管理器中只显示 TFS。

选择 “工具” ->“扩展更新”,进入如下界面。

在输入框中输入“git”

安装完成后,重启 Visual Studio,会发现团队资源管理器界面多了 Git 的栏目。

2. 新建项目

选择控制台应用程序,同时勾选 “添加到代码管理”。

第一次进入项目的时候,会请你选择想要的源代码管理系统,这里我们选择 “Git”。

当选择完源代码管理系统后,Visual Studio 会对 Git 进行初始设置。

该项目的 Repository 已经创建成功

这时候,我们查看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可以看到在每个项目前都多了个源代码控制的状态图标。

“+” 代表该文件是新添加的

右键单击每一项,会发现在上下文菜单中多了三个新东东: Undo、View History、Commit。这些是源代码控制的快捷菜单。

3. 配置 Git 源代码管理工具

打开 “团队资源管理器”,显示如下:

“提示安装第三方命令行工具”,目前用不到,暂时忽略

点击 “Changes”

此时团队资源管理器会切换到 “Changes” 界面,该界面会列出所有本次修改过的代码。

在我们正式签入代码之前,还需要对 Git 进行一次配置,否则 “Commit” 按键将一直显示灰色,无法点击。

点击 “Config” 就可以进入到配置界面,在此输入用户名、邮箱,用以在源代码管理器的历史记录中显示某次签入的人员信息。填写完毕后,点击 “Update”。

用户名、邮箱并不作为登录TFS的凭据,只是用于标识某次签入人的代号,可以任意填写。上述配置可以在后期进行修改。

4. 项目签入

再回到 “Changes” 界面, 填写本次签入的描述信息后点击 “Commit” 进行签入。

我们还未连接过任何源代码托管服务器,所以现在的 “签入” 只是签入到本地代码库中。因此你会发现签入的速度极快,签入成功后,显示如下信息。

Commit XXX created locally. Sync to share your changes with the server.

点击 “Commit 77a04762”,查看本次签入的详细情况。

回到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会发现原先的 “+” 号变成了一把小锁,这表示该文件已经签入成功了。

5. 修改代码

修改Program.cs中的代码,会发现小锁变成了一个 “勾子”,这表示该文件已经在本地进行了修改。

右键单击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的 “Program.cs” ,选择 “Source Control” ->“Compare with Umodified” 比较一下当前版本和上一个版本的区别。

选择 “Compare with Umodified”

“比较” 面板

签入本次改动后,查看历史记录。

“历史记录” 面板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对代码的版本管理 *** 作都只是基于本地的代码库,并没有连接到网络上的服务器。这对于个人开发者来说是个绝妙的事情。

6. 同步到云端的 TFS 服务器

6.1 使用 Visual Studio Online 建立服务器[6]

对于小于5个人的小型开发团队而言,可以使用 Visual Studio Online 来免费维护自己的代码。

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s://app.vssps.visualstudio.com/” 连接到 Visual Studio Online,一个微软账户只能创建一个 Visual Studio Online 账户。

创建一个代码库,选择将使用的源代码管理工具。

创建新代码库

创建成功

点击左上角的 “Code” 选项,进入 “Code” 页面。第一次进入该页面,会提示如何连接到此代码库。复制代码库地址。

6.2 代码同步到新创建的代码库中

回到 Visual Studio, 选择 “Unsynced Commits”,将上面复制的地址粘贴到对就的位置。

Unsynced Commits 界面

将地址粘贴到输入框

点击 “Publish”,便开始将本地代码库中的数据同步到服务器。

点击 “Publish”

提成成功

7. 在服务器端查看代码

当数据同步成功后,我们可以进入服务器查看代码状态。

还是进入 “Code” 页面,此时已经能正常看到刚才提交过的代码了。

查看历史记录,可以看到所有本地的历史版本都已经被正确同步到了服务器端。

上面,我只是演示了如何将新建的项目添加到云端的TFS。你完全可以将已有的项目添加到源代码管理控制系统,请见参考资源[6]。

一旦你添加了一个解决方案或项目到版本控制中,大多数有关存入哪些内容的问题就由你决定。例如,当你创建了一个新的类,Visaul Studio将会自动添加相关文件到版本控制。但一般情况下你不想给团队其余成员共享的自己工作区中的文件自动排除在这个过程之外;例如,你个人的集成开发环境(IDE)的设置文件(.suo)、可执行文件(.exe、.dll)和各种产品生成文件。使用添加到源代码控制对话框(文件|源代码控制|添加到源代码控制)来改变排除在版本控制之外的文件类型。很显然,要编辑属于你的解决方案(.vssscc)或项目(.vspscc)的“hint”文件。

1、版本控制团队文档

与你的团队项目有关的文档,如其版本状态,都通常位于你的项目门户中,请见团队资源浏览器重所列的文档文件夹。这样,人们就可以使用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WSS)和Microsoft Office应用程序,在他们的浏览器里产生、编辑并复查这些材料了。不幸的是,在WSS中的文档实际上并不存储在TFVC存储库中,因此,使你的项目门户实现控制团队文档变更的目标意味着

你最终将管理两个完全独立的版本控制系统。这样,你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成果简单地通过应用标签到TFVC存储库中来建立基线,因为标签不能用于存储你的团队的WSS文件库中的文档。事实上,WSS甚至不支持在其整个文件存储内容中应用标签的概念,因此你必须人工地为每个文件(也就是说,签出文件,然后在再次签入的时候将你的标签作为注释填写)完成这样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建议你只在没有团队资源浏览器的人要访问这些文件的时候,才将这些项目成果放到SharePoint文档库中。你还应该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Visual Studio解决方案相对应的文件夹下,这样他们就可以存储在TFVC的合适的版本控制下了。

一个敏捷团队不应该产生大量的团队文档,但是有些文档时产品交付的部分,或是与架构不可分割的,因此你可能要考虑将以下类型的文档放到Visual Studio解决方案的文档文件夹中。

○ 授权——你应该从未分发过任何没有定义授权形式的软件,这将保护你的知识产权并且说明你的工作方面的义务。授权文件和可执行文件一样为可交付的一部分。

○ 发布说明——当安装软件的时候,人们通常希望知道一些信息,例如,其目标环境、限制、新功能等。将发布说明放到程序安装目录的根目录下的一个名为Readme.txt文件中是个很好的做法。

○ 生成注释——你应该保留一个不断更新的工具和你的开发环境设置的列表,应特别关注像版本号和许可条款这类细节。将这类文件放到TFVC存储库中,你就可以用一个标签将你的开发环境的文档和指定的版本的代码链接起来。

2、第三方类库归档

即使最简单的.Net程序也需要共用语言运行时(CLR)类库,因此管理第三方类库的问题是每个团队须要解决的事情。总之,你可以选择如下。

○ 类库与你的产品分开安装——让第三方管理在各种软件环境中安装这些类库,以及开发任务、生成、测试、产品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简单地添加一小节内容到你的生成注释中,介绍在哪里采用了第三方类库,以及其安装介绍。你还须要将这个类库的安装作为产品的发布声明中的先决条件,就像 *** 作系统那样。通常在磁盘上或网络驱动上保持这些第三方类库的类型,这比试图将它们存储在版本控制系统中要好。

○ 与你的产品一起安装——将类库的可重新分布的程序添加到产品的安装程序中,但是让第三方供应商支持生成它们。你应该添加一小节内容到你的生成注释中,描述这个类库,即它的出处、版本、名字和它的可重新分布的文件的位置等。你可能还须要添加一小节内容到你的发布说明中,描述其许可条款、版本注意事项等。建议添加这类库类库到版本控制系统,将它们加到解决方案的库目录中。这样,你就可以时常重新生成一个产品的特殊版本,并且确保第三方类库的正确版本被包含在其安装程序中。

○ 与你的产品分开生成类库——让第三方供应商支持用他们的源代码生成可重新分布的程序,但这在一个独立的团队项目中可以这么做。然后你要添加可重新分布的程序到产品的安装程序中。实际上,你要考虑类库开发者的规则或与组织中的其余团队一起完成这个工作。按照不同的发布周期,适应第三方类库比只顾自己的团队项目更行之有效。

○ 与你的产品一起集成类库——将第三方类库的源代码放到你的团队项目有关的一个Visual Studio项目中,这样就可以作为代码的一部分进入相同的发布周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11825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