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如何向表格中添加数据,不覆盖原有数据?

python如何向表格中添加数据,不覆盖原有数据?,第1张

import xlrd

from xlutils.copy import copy

向已存在Excel中添加sheet:

#打开需要 *** 作的excel表

wb=xlrd.open_workbook(path)

#复制原有表

newb=copy(wb)

#新增sheet

wbsheet=newb.add_sheet(“sheet名”)

向已存在sheet中添加行

#获取原有excel表中名为‘table'的sheet

tabsheet = newb.get_sheet('table')

#k表示该sheet的最后一行

k=len(tabsheet.rows)

#在原有sheet后面新增数据

tabsheet.write(k,0,data1)

tabsheet.write(k,1,data2)

望采纳!

v假如你排列的是个数组{1,2,3,4,5}

列数假如也是5也就是5*5的矩阵

然后让5个数组都随机生成然后排序

如果两个临近数据相同或相近这两个数据就是挨着的好像这样:

0:{1,2,3,4,5}

1:{2,3,4,5,1}

2:{2,3,5,1,4}

3:{2,3,5,1,4}

4:{2,3,5,4,1}

那么生成完之后就可以经过一次遍历把邻近两个进行比较

如果相同就重新生成一个或者先标记之后再去 需要用到random模块

importrandom

n=random.randint(1,10)

会生成一个1到10的随机整数。

插入列表即可

[].append(n)

就好了。你可以做个循环。比如for循环,不断插就好了。

代码file.open("file","a/r/w"),修改第二参数

a是添加内容到以前的文件最后面

r是只读无法写

w是重新写,把之前的内容全部覆盖的.

一、什么是Python

Python (英国发音:/ˈpaɪθən/ 美国发音:/ˈpaɪθɑːn/),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由荷兰人Guido van Rossum于1989年发明,第一个公开发行版发行于1991年。

Python是纯粹的自由软件, 源代码和解释器CPython遵循 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协议 。Python语法简洁清晰,特色之一是强制用空白符(white space)作为语句缩进

Python具有丰富和强大的库。它常被昵称为胶水语言,能够把用其他语言制作的各种模块(尤其是C/C++)很轻松地联结在一起。

常见的一种应用情形是,使用Python快速生成程序的原型(有时甚至是程序的最终界面),然后对其中 有特别要求的部分,用更合适的语言改写,比如3D游戏中的图形渲染模块,性能要求特别高,就可以用C/C++重写,而后封装为Python可以调用的扩展类库。

需要注意的是在您使用扩展类库时可能需要考虑平台问题,某些可能不提供跨平台的实现。

7月20日,IEEE发布2017年编程语言排行榜:Python高居首位 。

二、Python的设计风格

Python在设计上坚持了清晰划一的风格,这使得Python成为一门易读、易维护,并且被大量用户所欢迎的、用途广泛的语言。

设计者开发时总的指导思想是,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只要有一种最好的方法来解决就好了。这在由Tim Peters写的Python格言(称为The Zen of Python)里面表述为:There should be one-- and preferably only one --obvious way to do it. 这正好和Perl语言(另一种功能类似的高级动态语言)的中心思想TMTOWTDI(There's More Than One Way To Do It)完全相反。

Python的作者有意的设计限制性很强的语法,使得不好的编程习惯(例如if语句的下一行不向右缩进)都不能通过编译。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Python的缩进规则。

一个和其他大多数语言(如C)的区别就是,一个模块的界限,完全是由每行的首字符在这一行的位置来决定的(而C语言是用一对花括号{}来明确的定出模块的边界的,与字符的位置毫无关系)。这一点曾经引起过争议。

因为自从C这类的语言诞生后,语言的语法含义与字符的排列方式分离开来,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程序语言的进步。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强制程序员们缩进(包括if,for和函数定义等所有需要使用模块的地方),Python确实使得程序更加清晰和美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118746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