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至于标签,奇妙清单不支持标签,Things3虽然支持添加标签,但是过滤系统很不友好,必须记得自己之前设置过什么样的标签然后手动搜索,这就导致标签功能很鸡肋,可有可无。
3、另外据使用观察,Things3还缺少对个别任务添加星标的功能。
4、从任务层级上说,Things3的领域-项目-标题-任务-子任务比奇妙清单的任务合集-任务-子任务要多出两个层级,这一点比较适合我这种用文件夹层级来分类资料的狂魔,电脑里的文件夹可以多达十几层。
任务管理软件Things3入门 + 作者对于Things3的使用流程 = 10分钟阅读 + 10分钟实践
该描述很中肯, GTD的理念就是Get Things Done, 即让我们管理任务并完成任务, Things3提供了一种实现方式.
作为使用者其实不需要了解GTD的概念也可以很快地上手Things3, 因为Things3提供了很多简单的模块帮助我们进行任务管理, 例如提供的: 整理目前琐碎思路的Inbox, 今天要完成的事项Today, 未来即将要发生的事情Upcoming.
在不同的苹果设备均可以安装Things3, 而且不同设备可以快速地同步, 实现丝滑般地切换.此外苹果生态系统含有很多好玩的提高效率的软件, 这些软件相互竞争与合作, 形成了一套生态系统. 存在一些软件对于Things3有很好的支持, 例如PopClicp可以当你选择文本内容后, 快速在Inbox中建立一个待办事项.
我自认为不是很颜控, 但是它的确很精致, 每个模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简洁美丽.
目前我的使用流程如图1所示.
日常想法会一股脑地存储到如图2所示的Inbox中, 这些想法不一定会非得做, 但是如果不写下来, 脑子里会一直惦记这个事情. 我会尽量将想法大致分个类, 例如最近印象笔记出了模板的功能, 我后面想要了解下, 便会这样记录一条待办事项: "印象笔记:了解其新功能,提供的模板"
有空的时候会整理下inbox, 一般的整理思路如下:
1. 排期, 将那些比较急或者比较重要的事情优先排期, 设置具体的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2. 删除, 一些想法, 可能后来不自觉就完成了, 此外有些想法是当时脑袋一热想要了解的, 目前没有想要深入了解的必要, 或者该想法已经失去了其完成的最好时机, 那么索性就不做了.
3. 分类, 将后续要深入了解的待办事项进行具体的分类, 自己目前将这些明确分类的内容都放在一个如图3所示的自定义模块下"1.待处理的知识点", 例如目前有如下一些分类: 心智, 工作, 书籍, 计算机, 经济, 写作等内容.
因为分类过的知识点一般都不是很急, 但是均是比较重要的, 因此也是需要定期进行进一步的细化, 将其细化称为具有可 *** 作性, 可衡量的任务.
目前是将其分为了三类: 知识吸收体系, 生活, 朋友.
如图4, 其中知识吸收体系主要是后续要看的某个书籍或者某个文章.
生活方面如图5所示, 一般是家人相关的待办事项, 例如要和爸妈聊得话题, 以及推荐给姐姐的书籍.要学习哪个菜之类的.
目前目前一般会将一些较为紧急的任务具有明确的截止时间, 例如论文预审, 其包含了某些具体要准备的资料以及要完成的时间. 可以设置deadline以及日常提醒.
每天起床后会先看下Today模块, 看下今天要完成那些任务, 然后着重完成.
日常有些琐事可以设置待办事情来定期提醒自己完成, 例如现在自己设置每隔两天提醒自己要洗头, 要锻炼身体.此外循环待办事项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目前每隔一个月提醒自己可以看下电影预告片, 这样每当我忍不住想要看电影预告片的时候, 我会先查询下还有多久可以看电影预告片, 当了解到还剩一周后, 便将自己从那种"非看不可"的失控状态中解放出来.
如图7所示, 每个待办事项还可以进行拆分, 明确具体要完成的内容. 例如自己目前每周放松的方式.
Things3可以和其他软件很好的交互, 例如在日历相关的软件, 例如Google Calendar, 中写入具体的事项, 其会在Upcoming模块中进行提醒.
要高频地查看自己的inbox或者upcoming, 尤其是当自己要制定计划之前, 或者缺失动力时候.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对于效率管理软件Things3的使用思路:
1. 所有的想法存储至Inbox中
2. inbox初步整理
3. 想法再一次分类与细化
4. 设置预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
5. 每天重点关注今天要做的事情
目前的困境主要在于缺少有效的反馈, 使得自己没办法很好地自我修正与提高写作, 只是盲目地自嗨.主要三个方面的困惑.
关于效率软件, 后续可能还会有如下的一些拓展思考.
想要创建一个公众号或者写作交流群, 类似一个报刊一样, 有固定的写写者定期分享一些能给别人带来帮助的知识, 例如可 *** 作的思考方式, 做事方法, 效率软件使用心得. 这样至少可以让写手之间可以给出有效反馈, 让大家各自有所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