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软冶金行业I-ERP实施方案
i-ERP(Internet/Intranet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有效的企业管理技术,作为新一代的ERP系统。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及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等系统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生产技术)、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
实施i-ERP能够使企业开源与节流并进,加强了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高效、规范、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企业成本、提供辅助决策、网上销售、网上办公等诸多功能。
《智软i-ERP系统》是一套基于INTERNET/INTRANET管理的面向制造型企业的软件包,涵盖了企业的几乎所有经营业务。它以智软办公自动化系统(AI OFFICE)为中心粘合剂,实现领导对EPR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综合查询及辅助决策,模块间是高度集成的,流程是通畅的,数据可以充分共享,这与单一模块的软件开发有着本质的区别。
《智软i-ERP系统》分成四条主线:供销存、生产、财务及OA、电子商务。各条主线内部业务的联系相对紧密,而各条主线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公共数据库完成信息传递。智软i-ERP今后还将会把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结合起来,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系统特点:
1、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相结合
《智软i-ERP》的各子系统是高度集成的,各子系统可以从其它相关的子系统中直接获取所需的数据,同时也将本系统内产生的数据自动传递给其它相关子系统,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和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差错。
《智软i-ERP》在设计过程中同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各子系统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选择安装相应的子系统,待以后业务扩展后再安装其它的相应子系统。这种设计可以帮助企业逐步实现一个完整的、涉及到企业全局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
2、多单位集团化管理模式
《智软i-ERP》直接支持总公司与分公司、总厂与分厂等形式的多单位集团化管理模式。总公司/总厂的所有指导性、指令性计划可以直接下达给相关的分公司、分厂,而分公司、分厂的具体计划执行情况和业务状况也可以通过汇总直接传递给总公司。从而实现了集团内部信息交换的快速与准确。在数据库设计时,用单位代码作为关键字,以区分各单位的数据记录。
3、使用方便灵活,适用性强
《智软i-ERP》系统中所有需要输入代码的地方都有在线的提示功能,使得用户在 *** 作过程中不用记忆众多的代码,为此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为相应的代码字段都编写了提示程序。系统中的所有应用程序都有在线帮助信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程序。
系统中有许多管理方法和管理项目可以通过用户的事先设定选择使用。为此系统提供了许多由用户来定义的参数和代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选用不同的参数设定。这种设计可以使系统适应不同管理业务的需要。
4、多角度的数据统计分析及辅助决策
《智软i-ERP》的各子系统都提供了大量、丰富、灵活的查询统计及分析报表。从单一条件查询到多条件模糊查询,从单一业务数据查询到跨业务连锁查询分析,从当前业务数据查询到历史业务查询,从独立业务记录查询到业务数据汇总分析,系统全方位多角度的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5、OA及电子商务
《智软i-ERP》使企业领导能够通过OA系统实现对整个企业ERP系统各模块情况的了解、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节省企业费用,实现网上办公。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积极开拓网上销售市场,为企业寻找新的销售增长点。
6、实现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的一体化管理
实现企业内外业务处理的全面管理,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辅助决策分析和预测。
7、企业Intranet/Internet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实施企业Intranet/internet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将它们有机结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管理透明度,加强全员的参与意识和主人意识,企业文化的体现。
8、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
《智软i-ERP》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及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为系统未来的扩充留有充分的设计和数据接口。例如: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自动货仓(AS/R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等都留有数据交换接口。
系统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模块有: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分销管理、运输管理、帐务管理、报表管理、、预算会计、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成本会计、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经营预测、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辅助决策等等多方面。
企业ERP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与沟通技巧详解
软件应用尤其是ERP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软件公司的产品成熟与否、实施人员对产品的熟悉程度、用户的所有制体制、上层领导对项目的重视程度、中层干部对ERP流程认可程度、业务人员对 *** 作的熟悉程度,以及企业效益、文化、人文地理环境、ERP厂商和客户的沟通程度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每实施一个ERP项目,就如同指挥一个重大的战役。ERP系统实施小组的双方负责人就是这场战役的指挥官,他们(她们)要按照既定方针精心部署:如何控制各项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如何合理地配置人力和各种资源,并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进度,在保证实施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项目实施周期,减少实施成本,以达到ERP厂商和用户双赢的目的。
ERP项目的实施包括:方案的制定、项目的组织和协调、进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方案的制定
首先,项目小组要对系统做详细的调研,确定实施目标,界定实施范围和实施顺序,写出系统调研报告,双方签字认可后,作为实施的依据。根据项目情况,项目进度和工作计划可按天或周制定。
系统的详细调研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实施的成功与否。一个好的、全面的详细调研已完成了实施工作量的一半。因此在做详细调研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的环节,要敢于直面客户。更不能怕客户提需求,因为客户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既不能回避,也不会因为详细调研没有涉及到而消失。当客户化工作完成后,再来实现客户某些需求时,修改软件的工作量可能会比新增软件功能的工作量还要大,有时不仅是增加实施成本的问题,甚至会导致整个实施项目失败。系统调研不详细所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项目实施周期长,甚至会导致项目很长时间不能结束,同时还可能引起软件厂商与客户之间的矛盾。客户认为ERP软件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而软件公司则埋怨客户的需求没完没了。
对客户的需求,关键是要区分哪些是 *** 作性的、哪些是流程性的。对流程性的要求,要进行认真的梳理,以区分哪些是受企业、行业乃至国家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现阶段必须修改的,哪些是需要客户重组自己业务或修改自己流程的,哪些是不能迁就客户的,但前提必须是抱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例如,我们在机械行业的一个企业实施ERP时,在仓库管理子系统中,没有实行货位、货架及批次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按照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实施,并且ERP系统也支持非批管理的模式。但我们并没有迁就现有的管理模式,而是考虑到企业今后的发展,我们先按通用批次和通用货位进行实施,待企业具备条件后,再指导企业如何对货位、批次进行管理。这看起来,首次实施增加了工作量,但从整体效益来看,减少了后续程序的维护工作量,降低了实施成本,并且树立了软件公司为企业负责的良好形象。
与用户的协调
首先,实施小组要安排好自己内部的工作。尤其是同时实施几个项目的情况下,要了解和熟悉本项目实施小组每个成员的特点,包括业务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谁比较熟悉哪个子系统业务、谁的业务能力比较强、谁较善于与客户沟通、谁比较细心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发挥小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因人制宜,合理安排工作,以保证几个项目同时顺利进行。
其次,积极主动地与用户协调,要充分调动用户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责任的重大性;尤其要使其认识到,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例如,有一次在与用户项目负责人的交谈中得知,该项目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很快就会离职,另有高就,但对该项目而言,中途换人无疑是一大忌。而且关于项目新负责人的性格、脾气、秉性、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与各方面及各部门的沟通能力等等,这一切我们都要重新了解并与之磨合。于是我们做起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工作需要到对自身价值的提升、从企业现状到ERP的发展。最后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待该ERP项目实施结束后再决定离职,从而保证了ERP项目的一气呵成,顺利实施完毕。
09-02-14 | 添加评论 | 打赏
做预算用得最多的是广联达算量软件,广龙软件。
1、广联达算量软件:
广联达算量软件GDQ是专业的装饰工程量计算软件,软件内置全国统一现行清单、定额计算规则,兼顾各地特殊规则,确保满足使用者需求;通过批量识别CAD图、描图算量、三维造型、表格输入等方式,满足各种算量要求。软件报表功能强大,可以按房间、材料等类别分类汇总出报表,满足招标方、投标方各种报表需求,它把使用者从繁杂的手工算量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效率达60%以上。
2、广龙软件:
广龙软件,是一家专业从事工程软件开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其前身是广西造价管理总站软件开发管理中心。
第1章 COCOMO II介绍
11 COCOMO II用户目标
12 COCOMO II模型目标
13 COCOMO II开发和发展策略
14 未来软件实践市场模型
141 中间部分
142 1999年模型评估
15 最终的COCOMO II模型系列
151 针对不同软件市场部分的COCOMOII模型
152 根据过程策略裁剪COCOMO II估算模型
第2章 COCOMO II模型定义
21 引言
211 概述
212 标称进度估算公式
22 规模估算
221 源代码行(SLOC)计算
222 未调整功能点(UFP)计算
223 UFP与SLOC关联
224 累加新的、改编的和复用的代码
225 需求演进和易变性(REVL)
226 自动转换的代码
227 计算软件维护的规模
23 工作量估算
231 比例因子
232 工作量乘数
233 多模块的工作量估算
24 进度估算
25 软件维护
26 应用COCOMO II进行软件决策
261 投资决策和商业案例分析
262 设定项目预算和进度
263 权衡分析
264 成本风险管理
265 开发与复用决策
266 遗留软件逐步淘汰决策
267 软件复用和产品线决策
268 过程改进决策
269 决策分析总结
27 COCOMO II模型总结和版本
271 模型公式、表和驱动因子等级量表
272 COCOMO II版本参数值
273 源代码逻辑行计数规则
274 COCOMO模型比较
第3章 应用实例
31 引言
32 事务处理系统(TPS)概述
321 事务处理系统描述
322 事务处理系统的软件功能
323 事务处理系统的软件开发机构
324 事务处理系统的软件开发估算
325 划定风险的边界
326 执行权衡研究
327 评估生命周期成本
33 机载雷达系统(ARS)概述
331 ARS描述
332 原型演示(起始阶段)
333 实验模型系统(细化阶段)
334 完全开发—顶层估算
335 完全开发—详细的组件估算
336 增量开发实例
第4章 校准
41 贝叶斯校准和COCOMO II建模方法学
411 贝叶斯校准 107
412 COCOMO II建模方法学
42 讲述的主题
43 COCOMO II模型的数据收集方法
431 获得一致数据
432 Rosetta Stone
44 模型建造
441 统计的建模过程
442 观测数据的分析
45 COCOMO II校准
451 COCOMO II1997
452 COCOMO II2000
46 针对特定机构裁剪COCOMO II模型
461 用现有项目数据校准模型
462 合并或消除冗余参数
463 在模型中增加不明显但重要的成本驱动因子
47 COCOMO II数据总结
48 结论
第5章 新扩展
51 应用组装:应用点模型
511 对象点数据和实验
512 应用点估算过程
513 应用点估算的准确性和成熟度
52 COPSEMO:阶段进度与工作量估算
521 背景
522 模型概况
523 模型实现
524 应用示例
525 动态COCOMO
53 CORADMO:快速应用开发估算
531 背景和基本原理
532 与COCOMO II的关系
533 模型概况
534 模型细节
535 处理的范围和生命周期
536 电子表格模型实现
537 应用实例
538 结论
539 未来工作
54 COCOTS:COTS 集成估算
541 背景和基本原理
542 与COCOMO II的关系
543 模型概况
544 目前已处理的范围和生命周期
545 成本来源
546 四个子模型
547 评估
548 裁剪
549 连接代码
5410 系统易变性
5411 总的COTS集成工作量
5412 结论
55 COQUALMO:质量估算
551 引言
552 背景模型
553 软件缺陷引入(DI)模型
554 软件缺陷消除模型
555 COQUALMO与COCOMO II的集成
556 结论和进行中的研究
56 COPROMO:生产率估算
561 背景和基本原理
562 与COCOMO II的关系
563 模型概况
564 目前包括的范围和生命周期
565 模型细节
566 电子表格模型概况
567 使用实例
568 COPROMO 03文档
569 结论和未来工作
57 专家COCOMO:风险评估
571 引言和背景
572 风险描述
573 风险分类学和规则库
574 风险量化
575 输入异常
576 实现
577 当前状态和进一步的参考
第6章 未来发展的趋势
61 在软件生产率与估算准确性方面的趋势
62 对应用领域增加理解带来的影响
63 创新与变化的影响
64 处理变化:COCOMO II
65 处理变化:COCOMO II与机构
651 处理项目定义中的变更
652 处理项目实施中的变更
653 处理COCOMO II模型所需要的变更
654 主动的机构变更管理
附录A COCOMO II:假设条件和阶段/活动分布
附录B COCOMO II:估算增量开发
附录C COCOMO 套件:数据收集表单和指南
附录D COCOMO II和USC-CSE会员章程
附录E USC COCOMO II 2000软件参考手册
附录F 附赠光盘的内容
词汇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在规划光伏项目的预算时,可以使用多种软件工具来进行预算计算和分析。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软件选项:
Microsoft Excel:Exce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可用于制作光伏项目的预算表格和进行相关计算。它提供了各种数学和财务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预算分析和数据处理。
PVsyst:PVsyst是一款专门用于光伏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软件。它提供了详细的光伏系统建模功能,可以进行系统性能模拟、发电量预测和财务分析。PVsyst是一种全面的工具,适用于复杂的光伏系统预算和优化。
SAM (System Advisor Model):SAM是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开发的免费软件,用于分析各种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系统。它可以进行光伏项目的财务分析、成本效益评估和发电量模拟。
Helioscope:Helioscope是一款在线的太阳能设计和优化软件,适用于光伏项目预算和设计。它提供了直观的界面和先进的3D建模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光伏阵列布局、阴影分析和发电量估算。
这些软件工具提供了不同的功能和灵活性,根据项目的需求和个人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来进行光伏项目的预算和分析。
易表图形算量软件的开发,源于我们多年的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结算经验,针对实际工作的需要而编制的,与微软Office2000-2010-EXCEL和AutoCAD2007-2014紧密集成,并且融入了微软Office自动感知技术等先进性能和CAD的强大绘图功能,格式继承了手稿的灵活性,让您能在一个表格内完成整个工程量的计算工作。具有简洁易懂,使用方便,上手快等优点。计算速度比手工计算快10倍以上。软件适用:电气、水暖、通风、建筑、装饰、钢筋、钢结构、市政、园林、等专业的算量模块为一体。1、桥架支架自动计算、电缆电线沿桥架智能布线(同一个回路的管内穿线与桥架配线可以同时计算的)(支持弧形桥架)。2、电气回路自动识别、管线自动计算、穿线根数自动识别、立管自动布置、自动算预留线等。2、喷淋管道框选计算。无管径标注管道可以按防火等级和喷头个数计算喷淋系统(支持弧形管道)。3、水暖管道、刷油、保温、保护层、支架、挖土方自动计算、水暖阀门计数自动识别管道口径。4、机械管件、沟槽管件及管箍、普通管件全自动读取。5、通风风管展开面积、保温、风管厚度、定额项目划分自动计算。6、在指定的图层里对不同块名、不同属性、不同标记一次性统计各种设备的数量。7、提取CAD文字到EXCEL表格,还可以把整个CAD表格导转为EXCEL表格。8、Excel数据与CAD图元可以双向反查,Excel数据随图纸图元自动更新(比如删除管线、拉伸管线等)。9、土建、钢筋图形构件参数算量(软件自带数百个构件)。10、钢结构计算、型钢参数及重量输入工具,最大程度的提高钢结构计算工作。
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
遗憾的是,许多产品都是使用"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在这种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被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开发人员拿到项目立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生成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在提供给用户使用后,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或者用户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员重新修改代码,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这是一种类似作坊的开发方式,对编写几百行的小程序来说还不错,但这种方法对任何规模的开发来说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主要问题在于:
(1) 缺少规划和设计环节,软件的结构随着不断的修改越来越糟,导致无法继续修改;
(2)忽略需求环节,给软件开发带来很大的风险;
(3)没有考虑测试和程序的可维护性,也没有任何文档,软件的维护十分困难。
2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1970年Winston Royce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中,如图所示,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实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内容。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该结果作为下一项活动的输入,继续进行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修改。
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但是,这种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其主要问题在于:
(1)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的风险;
(3) 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该认识到,"线性"是人们最容易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思想方法。当人们碰到一个复杂的"非 线性"问题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分解或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线性问题,然后逐个解决。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可能是复杂的,而单个子程序总是简单的,可以用线 性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干活就太累了。线性是一种简洁,简洁就是美。当我们领会了线性的精神,就不要再呆板地套用线性模型的外表,而应该用活它。例如增量模 型实质就是分段的线性模型,螺旋模型则是接连的弯曲了的线性模型,在其它模型中也能够找到线性模型的影子。
3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显然,快速原型方法可以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具有显著的效果。快速原型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快速地建造出软件原型,一旦确定了客户的真正需求,所建造的原型将被丢弃。因此,原型系统的内部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迅速建立原型,随之迅速修改原型,以反映客户的需求。
4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又称演化模型。与建造大厦相同,软件也是一步一步建造起来的。在增量模型中,软件被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每一个构件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的模块所形成的提供特定功能的代码片段构成。
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整产品,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可运行产品。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件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客户可以不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件,从而降低开发风险。但是,增量模型也存在以下缺陷:
(1) 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2)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是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在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实现基本需求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经过评价形成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它包括对核心产品的修改和一些新功能的发布。这个过程在每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最终的完善产品。
例如,使用增量模型开发字处理软件。可以考虑,第一个增量发布基本的文件管理、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二个增量发布更加完善的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三个增量实现拼写和文法检查功能,第四个增量完成高级的页面布局功能。
5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1988年,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如图所示,螺旋模型沿着螺线进行若干次迭代,图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以下活动:
(1)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 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螺旋模型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从而支持软件的重用,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目标融入产品开发之中。但是,螺旋模型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具体如下:
(1)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但要求许多客户接受和相信这种分析,并做出相关反应是不容易的,因此,这种模型往往适应于内部的大规模软件开发。
(2) 如果执行风险分析将大大影响项目的利润,那么进行风险分析毫无意义,因此,螺旋模型只适合于大规模软件项目。
(3)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擅长寻找可能的风险,准确地分析风险,否则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一个阶段首先是确定该阶段的目标,完成这些目标的选择方案及其约束条件,然后从风险角度分析方案的开发策略,努力排除各种潜在的风险,有时需要通过建造原型来完成。如果某些风险不能排除,该方案立即终止,否则启动下一个开发步骤。最后,评价该阶段的结果,并设计下一个阶段。
6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也称面向对象的生存期模型, OO模型)
喷泉模型与传统的结构化生存期比较,具有更多的增量和迭代性质,生存期的各个阶段可以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而且在项目的整个生存期中还可以嵌入子生存期。就像水喷上去又可以落下来,可以落在中间,也可以落在最底部。
7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
智能模型拥有一组工具(如数据查询、报表生成、数据处理、屏幕定义、代码生成、高层图形功能及电子表格等),每个工具都能使开发人员在高层次上定义软件的某些特性,并把开发人员定义的这些软件自动地生成为源代码。
这种方法需要四代语言(4GL)的支持。4GL不同于三代语言,其主要特征是用户界面极端友好,即使没有受过训练的非专业程序员,也能用它编写程序;它是一种声明式、交互式和非过程性编程语言。4GL还具有高效的程序代码、智能缺省假设、完备的 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生成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4GL(如Foxpro等)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上述特征。但4GL目前主要限于事务信息系统的中、小型应用程序的 开发。
8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过程开发模型又叫混合模型(hybrid model),或元模型(meta-model),把几种不同模型组合成一种混合模型,它允许一个项目能沿着最有效的路径发展,这就是过程开发模型(或混合模型)。实际上,一些软件开发单位都是使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法组成他们自己的混合模型。各种模型的比较每个软件开发组织应该选择适合于该组织的软件开发模型,并且应该随着当前正在开发的特定产品特性而变化,以减小所选模型的缺点,充分利用其优点,下表列出了几种常见模型的优缺点。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模型优点缺点瀑布模型文档驱动系统可能不满足客户的需求快速原型模型关注满足客户需求可能导致系统设计差、效率低,难于维护增量模型开发早期反馈及时,易于维护需要开放式体系结构,可能会设计差、效率低螺旋模型风险驱动风险分析人员需要有经验且经过充分训练
9RUP模型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模型是Rational公司提出的一套开发过程模型,它是一个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通用业务流程。它描述了一系列相关的软件工程流程,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即相同的流程构架。RUP 为在开发组织中分配任务和职责提供了一种规范方法,其目标是确保在可预计的时间安排和预算内开发出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高品质的软件。RUP具有两个轴,一个轴是时间轴,这是动态的。另一个轴是工作流轴,这是静态的。在时间轴上,RUP划分了四个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和发布阶段。每个阶段都使用了迭代的概念。在工作流轴上,RUP设计了六个核心工作流程和三个核心支撑工作流程,核心工作流轴包括:业务建模工作流、需求工作流、分析设计工作流、实现工作流、测试工作流和发布工作流。核心支撑工作流包括:环境工作流、项目管理工作流和配置与变更管理工作流。RUP 汇集现代软件开发中多方面的最佳经验,并为适应各种项目及组织的需要提供了灵活的形式。作为一个商业模型,它具有非常详细的过程指导和模板。但是同样由于该模型比较复杂,因此在模型的掌握上需要花费比较大的成本。尤其对项目管理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它具有如下特点:
(1)增量迭代,每次迭代都遵循瀑布模型能够在前期控制好和解决风险;
(2)模型的复杂化,需要项目管理者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10IPD模型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流程是由IBM提出来的一套集成产品开发流程,非常适合于复杂的大型开发项目,尤其涉及到软硬件结合的项目。
IPD从整个产品角度出发,流程综合考虑了从系统工程、研发(硬件、软件、结构工业设计、测试、资料开发等)、制造、财务到市场、采购、技术支援等所有流程。是一个端到端的流程。
在IPD流程中总共划分了六个阶段(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发布阶段和生命周期阶段),四个个决策评审点(概念阶段决策评审点、计划阶段决策评审点、可获得性决策评审点和生命周期终止决策评审点)以及六个技术评审点。
IPD流程是一个阶段性模型,具有瀑布模型的影子。该模型通过使用全面而又复杂的流程来把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进行分解并降低风险。一定程度上,该模型是通过流程成本来提高整个产品的质量并获得市场的占有。由于该流程没有定义如何进行流程回退的机制,因此对于需求经常变动的项目该流程就显得不大适合了。并且对于一些小的项目,也不是非常适合使用该流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