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电脑系统的心脏,那么芯片组将是整个身体的躯干。在电脑界,称设计芯片组的厂家为“Core Logic”。Core 的中文意义是核心或中心。光从字面的意义,就足以看出其重要性。
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这是因为目前 CPU 的型号与种类繁多、功能特点不一,如果芯片组不能与 CPU 良好地协同工作,将严重地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主板芯片组几乎决定着主板的全部功能,其中 CPU 的类型、主板的系统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和性能,显卡插槽规格等,是由芯片组中的北桥芯片决定的。
而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 USB 2.0/1.1、IEEE1394、串口、并口、笔记本的 VGA 输出接口)等,是由芯片组的南桥决定的。还有些芯片组由于纳入了 3D 加速显示(集成显示芯片)、AC'97 声音解码等功能,还决定着计算机系统的显示性能和音频播放性能等。
现在的芯片组,是由过去 286 时代的所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门阵列控制芯片演变而来的。芯片组的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等类型。
按芯片数量,可分为单芯片组,标准的南、北桥芯片组和多芯片芯片组(主要用于高档服务器/工作站)。
按整合程度的高低,还可分为整合型芯片组和非整合型芯片组等。
台式机芯片组要求有强大的性能,良好的兼容性,互换性和扩展性,对性价比要求也最高,并适度考虑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的可升级性。扩展能力在三者中最高。
在最早期的笔记本设计中,并没有单独的笔记本芯片组,均采用与台式机相同的芯片组。随着技术的发展,笔记本专用 CPU 的出现,就有了与之配套的笔记本专用芯片组。笔记本芯片组要求较低的能耗,良好的稳定性,但综合性能和扩展能力,在三者中却也是最低的。
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的综合性能和稳定性,在三者中最高,部分产品甚至要求全年满负荷工作。在支持的内存容量方面也是三者中最高,能支持高达十几 GB 甚至几十 GB 的内存容量,而且其对数据传输速度和数据安全性要求最高。所以,其存储设备也多采用 SCSI 接口而非 IDE 接口,而且多采用 RAID 方式,以提高性能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到目前为止,能够生产芯片组的厂家有:
英特尔(美国)
VIA(中国台湾)
SiS(中国台湾)
ALi(中国台湾)
AMD(美国)
NVIDIA(美国)
ATI(加拿大)
Server Works(美国)等
其中,以英特尔和 VIA 的芯片组最为常见。在台式机的英特尔平台上,英特尔自家的芯片组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产品线齐全,高、中、低端以及整合型产品都有。VIA、SIS、ALI 和最新加入的 ATI 几家,加起来都只能占有比较小的市场份额,而且主要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在 AMD 平台上,AMD 自身通常是扮演一个开路先锋的角色,产品少,市场份额也很小,而 VIA 却占有 AMD 平台芯片组最大的市场份额,但现在却受到后起之秀 NVIDIA 的强劲挑战。后者凭借其 nForce2 芯片组的强大性能,成为 AMD 平台最优秀的芯片组产品,进而从 VIA 手里夺得了许多市场份额。而 SIS 与 ALi 依旧是扮演配角,主要也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
笔记本方面,英特尔平台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英特尔的笔记本芯片组也占据了最大的市场分额,其它厂家都只能扮演配角,以及为市场份额极小的 AMD 平台设计产品。
服务器/工作站方面,英特尔平台更是绝对的优势地位,英特尔自家的服务器芯片组产品占据着绝大多数中、低端市场。而 Server Works 由于获得了英特尔的授权,在中高端领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甚至英特尔原厂服务器主板,也有采用 Server Works 芯片组的产品。
在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领域,Server Works 芯片组就意味着高性能产品;而 AMD 服务器/工作站平台,由于市场份额较小,主要都是采用 AMD 自家的芯片组产品。
芯片组的技术,这几年来也是突飞猛进,从 ISA、PCI 到 AGP,从 ATA 到 SATA,Ultra DMA 技术,双通道内存技术,高速前端总线等等,每一次新技术的进步,都带来电脑性能的提高。2004 年,芯片组技术又会面临重大变革,最引人注目的就是 PCI Express 总线技术,它将取代 PCI 和 AGP,极大的提高设备带宽,从而带来一场电脑技术的革命。另一方面,芯片组技术也在向着高整合性方向发展,例如 AMD Athlon 64 CPU 内部,已经整合了内存控制器,这大大降低了芯片组厂家设计产品的难度。而且现在的芯片组产品已经整合了音频、网络、SATA、RAID 等功能,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成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