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简称哈佛),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是著名的常春藤联盟学校之一。这里产生了八位美国总统,数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里工作和学习。他们在文学、医学、法律、商业等诸多领域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顶尖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立臣360留学介绍:哈佛也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它诞生于1636年,最初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的立法机关创建。它最初被命名为新市民学院,以纪念约翰·哈佛牧师,他在学院成立初期给予了慷慨的支持。该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更名为哈佛大学。截至2014年,学校现有本科生67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4500余人。
教学特点
直到19世纪,建校一个半世纪的哈佛学院仍然分为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作为大学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官员为目标,注重人文,学生不能自由选课。19世纪初,哈佛吹响了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倡导“学术自由”和“讲课自由”。“固定学年”、“固定课程”的旧规则受到冲击,自由选修课的制度逐渐出现。
1839年,哈佛大学再次启动课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实行选课制,但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很快倒退。
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内战”。内战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生产力迅速发展,科技工作者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师、自然科学家以及工业和技术人才能够与律师和官员并驾齐驱。形势的变化非常有利于高校的课程改革,选修制重新崛起,哈佛再次走在改革的前沿。
1869年,年仅35岁的艾略特成为哈佛大学校长。此后,他担任了40年的总统,他是实行选举制的领导者。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推行了选课制。到1895年,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还是必修课,其他都是选修课。许多美国大学也步哈佛大学的后尘,减少或取消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按照自由选修制的要求,学生可以修16门课程获得一个学位,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这种方式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学制,成绩优秀者可以在三年内拿到相应的学位,堪称“不拘一格降人才”。由于艾略特的努力,哈佛大学聘请了著名学者授课,开设了比其他大学更多的选修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艾略特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强调,高校要给学生三大法宝:一是给学生选择学习的自由;二是给学生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施展才华的机会;三是将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行为转变为自主行为,将学生从对老师的依赖和从属中解放出来。
1909年,洛厄尔成为校长。在保留自由选课制度优点的前提下,他提出了新的教育改革方案。从1914年开始,实行“集中分配”的制度。所谓“集中”,就是必须从16门课程中选修6门本系专业课,以保证重点;所谓“分布”,就是从三个不同的知识领域中选取其他六门课程,以保证学生知识面广。其余的课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这种体系既能保证专业课的深度,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的个人爱好留有适当的余地。
1933年,化学家科南特成为校长。他努力利用好它。1940年,他主持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课程改革。经过5年的反复研究,提出了专题报告,主张加强通识教育。根据特别报告的建议,哈佛大学又进行了5年的实验,并于1951年正式实施“通识教育”制度。按照通识教育制度的规定,高一、高二的学生要从本系选修六门专业课,然后从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类中任选一门通识教育课,共三门,其他系至少三门。第二,三四年级也有通识教育班。一、二年级没有学过通识教育课的,不得上三、四年级的通识教育课。第三,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可以选修一些三四年级的通识教育课程;第四,学生不得参加属于同一考试组的两门课程。这样,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衔接,有序发展。这种方式吸收了以往制度的优点,并加以综合,形成了以交流教育为基础,以集中和分散为导向的自由选修制度。
哈佛学生的成绩一般有四种打分方式:一是按照A、B、C、D、E五个等级打分,以A为最高分;第二,及格与不及格;第三,满意与不满意;第四,有学分和没有学分。
哈佛的课程改革并没有停滞,他们进一步研究了哪些课程是通识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或者说基础课程。他们深深地意识到,无论学什么专业,都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
德里克·博克于1971年成为校长。他非常重视本科生的基础教育,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20世纪初,美国一般大学的文科课程都是按照深度与跨度相结合的原则设置的,既让学生对某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又要求学生涉猎其他领域。到20世纪中叶,要求学生在知识广度上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一个大体的、基本的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述课程模式再次受到挑战。由于人类知识领域空的扩大,各个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被打破,使得传统的文科课程结构处于不得不改革的境地。
1973年,博克校长任命亨利·罗索夫斯基为哈佛文理学院院长,并责成他研究文理学院的目标和哈佛大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他呼吁老师们提出建议和想法,以便集思广益,重新确定大学教学的目标和方法。罗索夫斯基任命威尔逊教授研究共同基础课程,并于1976年提出改革方案,即“威尔逊报告”。这份报告主张开设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后来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罗索夫斯基院长亲自主持了进一步的修改工作。因此,1978年提出了一份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并决定于次年付诸实施。
在1978-2008年期间,所有本科生必须完成除主要课程以外的七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的一部分;之后课程就变了。2008年以后,所有本科生除专业课外,还要完成8种通识教育课程,分别是:审美与理解、文化与信仰、数学与简化解释、道德理解、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世界与社会、美国与世界。另一方面,哈佛的研究生课程非常多样化,与它的本科课程密切相关。然而,一些学生和教育组织批评哈佛的本科课程过于依赖助教,称这会影响教育质量。
哈佛采用半学年/两学期制,每学年从9月初开始,到5月中旬结束。本科生每学期/半年需要完成四门指定科目,必须保持这个升学率才能维持全日制本科生资格。每个专业都有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
学生选拔。以前4-5%的成绩毕业的学生将被授予最高荣誉“优等生”,剩下的15%将被授予“优等生”称号,剩下的30%将被授予“优等生”。大学不同的学术部门有不同的奖学金和奖项。然而,哈佛和其他许多美国大学一直被批评“成绩上升”,许多奖学金和荣誉的要求也在上升。例如,哈佛学院获得拉丁语学位荣誉的学生人数从2004年的90%下降到2005年的60%。但也有报道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斗志得到了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