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十八子制作阳江刀剪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阳江制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阳江两城,制造兵器。清代冯氏族谱载:“...
紫左是中国品牌。十八子有着悠久的阳江刀剪历史,享誉海内外。阳江制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阳江两城,制造兵器。清代冯氏族谱载:“......冯将军生前所用的那把八十二金峨眉大刀,就是在家里取的”。冯宪将军之孙冯昂,前宋康陵人,公元646年葬于阳江北山。这把“峨眉金萱大刀”在阳江俗称“大杀刀”。从此,制刀技术传到民间,生产出各种民用刀。
清初,阳江县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制刀作坊,生产地在现在的江城区铁巷。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铁匠何制作的“文武刀”。当时国内各大名店都在何的作坊里制作菜刀。市郊罗娜村的村民开始制造刀具。20世纪30年代,县城昌吉是生产和销售刀具的专卖店。同时,梁继孚创造了独特的“继父刀”,锋利、耐用、美观,还能剃胡须。它赢得了刀的国家鉴定,并被送往世界博览会展出。从此,阳江刀闻名海内外。
建国前,阳江从事刀工生产的有300多人。1955年,个体户小刀生产者组成了四个生产社,1956年,国营小刀厂成立。这是阳江县最大的刀厂,也是国内同行业产值、产量、品种、创汇最多的企业之一,被列为国家机电产品基地企业。1966年,一批刀具集体企业相继成立。主要产品有小刀、袖珍剪刀、民用剪刀和餐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