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近千万学子步入考场。
留学360表示,在这两天,十几年寒窗的积累将转化为分数,成为他们以后剑术的腰牌。这张腰牌的含金量甚至会持续很多年,涉及就业甚至生活的很多方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腰牌,却换来了多年的努力。在国际化的今天,它的主人漫游世界是不够的。尽管国外一些大学已经直接承认中国的高考,并以此作为考生“录取”的标准,但更多的海外大学仍在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中国式高考。
高考,被世界认可,还有多远,有多少水分?
【踢馆:遍地开花】
中国高考发挥海外最成功的地方是澳大利亚。2012年,悉尼大学成为第一所可以凭高考成绩敲开大门的海外院校。此后,许多高校加入了承认高考的队伍。到目前为止,大约60%的澳大利亚高校已经接受了带着高考成绩单报到的中国高中毕业生。
在美国,中国的高考已经打开了三所大学的大门:纽约大学、波士顿的萨福克大学和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这意味着中国考生可以只凭高考成绩报名这三所大学的专业,而不用参加“美国高考”——SAT(学术评估考试)或ACT(美国高考)。
旧金山大学同意今年5月给高考开绿灯,但今年9月才试行,不会大规模招生。第一届可能只有十几个学生。
目前,在韩国、新西兰、德国、荷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零星的高校承认中国的高考。
虽然都认可中国的高考,但是不同国家的大学对高考成绩也采取不同的态度。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对高考成绩感兴趣。分数越高,他们能申请的学校越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大学非常关注高考中与大学专业相关的一些科目的分数,并以此作为对学生的主要评价;德国和荷兰只要求申请者参加高考,被国内大学录取。有些学校还要求申请者在国内大学学习一定时间。
此外,一些学校还要求申请人除了高考成绩外,还要参加本国组织的语言或专业相关的笔试或口试。比如美国,有些高校只把高考成绩作为SAT或ACT成绩之外的参考。
【绿灯:无奈撤退】
一般来说,国外高校承认高考仅限于学校独立的个人行为,不成气候,不成制度。没有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将中国高考正式写入招生简章。个人行为意味着这些学校今天能认可中国高考,明天就对你关上大门,这让一些立志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中国考生不得不面临诸多变数。
另外,在承认高考的国外机构中,没有世界顶尖大学的影子。在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都没有把中国高考纳入自己的评价体系。
中国学生的海外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市场味道太浓的问题。比如,一些海外高校把对中国高考的认可当成一种商业噱头,一些高校在高考录取门槛低至400分时就可以申请专业。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大部分承认高考的国外院校是看不起的,承认的也不是。这种现实让人觉得,国外高校对高考的认可,只是给了那些落榜或者表现不好的学生多一条无奈的退路。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承认高考的国外机构是看中了中国高考的含金量,还是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学生市场背后的商机?是中国高考的学术分量越来越扎实,还是仅仅是对财富的渴望把中国高考推向了国际化的道路?为什么中国的高考在海外没有那么受欢迎?
[障碍:单一模式]
部分海外院校认可中国的高考,是对中国整体教育水平的认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顶尖大学大多还是不认可中国高考的现实,这也暴露了中国高考走向世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阻碍和困难。
突出的问题是,国外高教界不能普遍认可中国高考的“一次性”评价特征。抛开复读这个权宜之计,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高考都是需要在两天内完成的一锤子买卖。然而,在许多西方国家,考试的目的是真正评估考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开启“多重考试模式”是保证评价体系公正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教育专家安德鲁·豪认为,坎贝尔定律也适用于教学评估系统。“坎贝尔定律说,当你把一个重要的评价交给某个评价系统去完成时,这个系统往往会失败。以高考为例,学生关注的焦点可能不再是他们的实际能力,而是全部会转移到高考本身的评价体系上,这就导致考试中没有涉及的科目和知识会被完全忽略。"
也有一些海外院校认为中国高考重记忆轻能力。正在推出中国高考项目的旧金山大学国际关系部负责人斯坦利·内尔(Stanley Nell)表示,虽然他不认为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但学校决定对中国高考学生进行更严格的选拔。在第一批中国高考学生入学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旧金山大学会对他们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估,最终确认这些靠高考入学的学生的实际能力。
此外,纽约大学招生办的官员表示,纽约大学的做法是在注重高考成绩的同时,强调申请人参加学习之外的社会活动。
【方向:多元评价】
任何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是在挫折中前进和变化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际人员流动的日益活跃,许多国家都对原有的教育体系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中国高考也不例外。
关注全球大学动态的新闻网站“世界大学新闻”关注中国高考正在发生的几大变化。首先,在一些国际教育会议上,中国教育官员表示,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正在向多元评价体系推进。如浙江、上海等地已将学生的“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纳入学生能力水平评价,参与社区服务、担任志愿者、参加文体活动正成为综合多元评价的加分项。
其次,我国教育部今年3月宣布,25个省份将在明年高考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这让认可中国高考的国外高校在评价过程中省了不少心。过去很多省份采用不同的高考试卷,不同的分数体系,导致国外机构参考这些分数时有很大的认知障碍和误解。
而且近年来,对于高考,很多地区都使用了大量新的技术手段和过程控制手段,严格控制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和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在一些西方国家,考试作弊不仅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更有可能构成犯罪。几年前,一些与高考有关的丑闻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一些中国考生在海外考试中作弊的新闻被炒作,导致国外机构对中国考试的信任度下降,放大了他们对中国高考公平性的质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