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个“郭老师”来了一个“张同学”。
“张同学”是谁?
张同学就是那个两个月涨粉983万,没有花里胡哨的剧情,记录农村生活的人。
但虽叫着同学,他却是一个妥妥的中年青年。
那他的视频到底有多火爆呢?
只有40个作品,粉丝就已经达到983万了,而且每条视频的播放量都是上百万的,
有时甚至还会上千万,还被称为东北农村版的“张艺谋”。
还有很多网友评论说:
“不知道在看什么,但就是想再看看。”
“张同学的视频看了200遍,还每次都看完了,并且每天期待着发作品。”
就连人民网也发文表扬了张同学:
“专业的技术,记录真实的中国,挖掘乡村的魅力。”
不得不说,张同学这人设营造的也是相当成功了。
然而在如今流量稀缺的市场下,除非本身自带流量,很少有人在一个月内就收获百万粉丝。
更何况就是简单的分享日常,曾经有如此成就的也只有“李子柒”了。
但李子柒目前已经四个月都没有更新了,这背后的隐情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
李子柒和背后的团队闹得是相当的不愉快,不仅让大家见识到了资本的力量,
还让大家真正意识到原来真有团队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就不禁产生疑问:分享日常,记录生活的网红博主比比皆是,
凭什么张同学这种流水的视频,能够圈粉无数,一跃成为千万主播。
这背后的团队到底有多强大?
张同学“”有望成为未来的第二个“李子柒”吗?
看到张同学视频的人都会觉得他的视频很简单,乍一看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但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张同学的视频确实不简单。
张同学的每个视频几乎都达到了7分钟以上,并且每个镜头几乎是2-3秒的时间。
这就让一些好事的网友仔细分析了一番,这一分析才知道张同学的视频细节到底有多牛。
张同学视频中的分镜特别多,一个视频就有200个左右的分镜,
并且每个镜头的时长几乎都在2-3秒左右。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看得云里雾里的,并不是很明白,那就给大家举个例子。
好莱坞大片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好莱坞电影100分钟时长的分镜头大概有1500-2000个,并且平均时长为三到四秒。
说到好莱坞,说到分镜,就不得不提一下神一般存在的:希区柯克。
他是把悬念惊悚拍到极致的人,在分镜头设计这一块“一骑绝尘”。
看他的分镜手稿就像是在看一副漫画一样,下一秒的剧情,主人公的表情都可以一目了然。
还有华语电影导演徐克,他的《黄飞鸿》《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倩女幽魂》……相信大家都有看过。
在拍摄这些剧之前,同样的,也是需要绘制分镜镜头的。
徐克导演的每一张手稿也是非常的具有画面感,几乎和电影中的场景浑然一体。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分镜头的脚本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
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剪辑的依据。
所以说,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是影片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
然而张同学作品分镜头的拍摄和剪辑,都可以和电影的分镜头相睥睨,
在没有设计分镜头脚本的前提下,还能跟电影的分镜头时长不分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可想而知,张同学的视频暗藏多少玄机,视频处理的多细节。
镜头和镜头之间也衔接得非常干脆,无聊的内容直接掐掉,每个镜头都在推着故事的前进。
这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人产生疑惑,他怎么这么厉害,他的背后是不是有团队。
有专业的摄像师,专业的剪辑师,专业设计脚本的人员……
疑问的产生,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声音蜂拥而至。
于是,张同学在10月27号发布的作品中回应了大家的疑问,称自己背后并没有团队。
一个作品从内容,到拍摄到最后的剪辑再到成品都是自己一人亲力亲为。
还称自己只是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平时喜欢拍一些山山水水,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包括家乡的一些美食。
并且在视频中还示范了自己平常是如何拍视频的,会用到的手机支架,三脚架等等辅助工具。
从视频最开始的主观镜头然后切换到客观镜头。
手机加三脚架拍客观镜头,手拿着手机拍主观镜头,两者进行组合。
拍摄完成后,在手机上再进行剪辑,随即,就完成了一个作品。
但尽管做出了回应,依旧有很多人不买账,还是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一部分人觉得张同学的背后肯定是有团队的。
去年的丁真和李子柒,从最初开始爆火的时候,
都说自己是没有团队的,可是后来还是相继被爆出背后的团队。
况且单凭张同学自己一人,怎能创作出来这么大规模的作品呢?
再看他家里的陈设,家里的家具,海报乃至小小的日历都是非常有年代感的,
如若不是有心包装,从哪里找这么多富有年代感的东西。
再加上视频的拍摄到剪辑,都不是普通人可以完成的,必然背后是有高人指点。
而另一部分人则秉持着相反的看法,觉得张同学的背后没有团队。
张同学的作品内容上真实得一塌糊涂,把一个东北大龄单身狗的生活,展现得一览无余,
家里的垃圾垃圾随便丢,洗碗水随便往门外一泼,每日必吃的六味地黄丸,
上完厕所后蜻蜓点水的洗洗两根手指头,出门把钥匙偷偷地藏在鞋里。
这一桩桩,一件件,只有把生活嚼透了,完全消化了的人,
才能拍出又或者说是演绎出这么真实的作品吧。
如果单单只靠演,怎能如此真实,如果换做让娱乐圈里高高在上的流量明星来演绎,
也不一定能把这生活拍得这么接地气吧。
更何况在张同学视频中出现的大叔和二涛也相继地拍出类似的作品。
他们的作品和张同学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有分镜,换表不换里。
就算是有团队,捧红了张同学,也没必要再捧同类型的王同学,李同学不是吗?
对于张同学的视频过于吹捧,过度解读,所以才会导致如今张同学的热度炒得这么大。
当然这些全部都是大众的无证猜想,有没有团队我们也无从知晓。
但不得不说的是,不管张同学背后是否有团队的运作,他的视频给我们的感触却是很深的。
农村是多少人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拼的美好童年回忆,
农村带给我们的是人们最初的天真和无邪,是精神上释放的家园,
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却有着它独特的幽静和淳朴。
当然,有很多人外出谋生谋事,谋发展发达,离我们的童年乡村越来越远。
然而张同学的视频的出现,就具有很强的粘合力,治愈力,真实感和共鸣感。
同时第一视角的代入感也是非常的真实,让人直呼:自己仿佛置身在东北的农村一样。
张同学的作品中做出了很多农村人从前都会做的事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张同学的作品之所以能火,除了以上感情的原因以外,他还抓住了自己独有的特色道路。
平台的作品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稀缺这样农村题材风格的视频。
张同学的账号定位和方向发展刚好弥补了平台对北方新农村生活视频的空白,
同样的,李子柒的视频定位不就是南方山林归隐,过着平淡生活的好例子吗?
张同学的作品再加上这魔性的音乐,完美地让故事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俗称:故事跟着音乐走。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只要一听那《Aloha Heja He》魔性的音乐准能想起“张同学”。
这就跟我们一听《上海滩》就能想起“许文强”是一样的,
《上海滩》唤起的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而张同学这魔性的音乐已经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
这对于“张同学”之后的发展真是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就有很多人,看到张同学的视频这么火,就想争先恐后地进行模仿,跟风。
他们认为:“就是随后一拍农村生活,我肯定也能火”
“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每天喂狗,喂鸡,做饭吗?我也可以。”
那你们想一下:
当年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的时候,他已经判断出,
如果继续在微软的软件上开发的话,势必会做出比原有基础上的更好。
所以开始创新新的领域,主攻手机,如今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换句话说,如果当初的乔布斯跟风主攻电脑和软件的话,他会有如今的成就吗?
或许我们也并不知道乔布斯是谁,不是吗?
所以我们在做个人IP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盲目的跟风模仿。
04结语张同学之所以这么火,运气成分肯定是有的,但也少不了他在背后的努力。
有人说:张同学这么爆火,什么时候变现呢?
依我看,如若张同学真是这么唯利是图的人,他也不可能拍出这么真实的作品。
而且在张同学的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
张同学给自家的猫,狗,鸡都吃得很好,还给自己的猫和狗买了那么“毛茸茸”的窝,
甚至有一些网友直呼:“你家狗都比你吃的好。”
显而易见的是:他并不是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男人,而是家里的一切动物都要过得很好。
希望张同学可以成为下一个李子柒,但又不希望他成为下一个李子柒。
这句话,希望大家细品一下。
你们喜欢看张同学的视频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