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从谱系上并不难回答,播州宣慰使司是由杨氏世袭的土司。
杨氏可溯源至唐代武略将军杨端,奉命世守播州。
杨端为川南泸州豪酋,应是古代的僚人,今天仡佬族的祖先,属于广义的濮人。
明初,时任播州长官杨鉴附明,受封播州宣慰使,下领黄平、草塘二安抚使司,势力范围介乎四川、湖广、贵州之交,颇具实力。
播州杨氏编修族谱,对属于山西代州杨氏的杨家将系谱进行了嫁接,并勒之于碑。
由于播州杨氏在元明时期受中央政府册封,地位声望在一方称极。
把其加入家族谱系对于山西杨氏来说是有提升声望的好处的,所以代州杨氏的后人不但认可这一嫁接,甚至有石碑文字加以证实。
考虑到嘉、万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妄攀宗族,甚至伪造族谱的社会背景,两杨并成杨家将后裔也就成为了可能。
隆庆五年(1571)杨应龙之父杨烈死,应龙袭其职。
杨应龙致乱持续四年,影响颇大,被称为万历三大征(宁夏哱拜之乱、援朝抗倭)之一。
代州杨氏为了与造反者划清界限,就在载有家族谱系的石碑上抹去了播州杨氏。
这一具体过程,日本学者松浦智子有过细致考证,可称详审。
确实。
应是川南(僰道)一带僚人首领,在寨埧,夜郎一带遗有杨家坟。
杨氏十二世以前的墓葬在几城区并无踪影,其早期活动应在桐梓蒙山以北。
另随杨氏入播的娄氏梁氏一世祖婆中有一位姓阿,这是僰人姓氏,明晚期改为何姓了,同样世居川南一带。
杨等几大姓据播不见于唐史,宋史而在明以后逐渐见于史藉,这是古人为标榜据播的正统,羞于先人为僚人而逐渐演化之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