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江湖好汉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白额吊睛猛虎,施耐庵塑造的武松这一形象因为这个故事而家喻户晓。
但是,这段故事却引起了细心读者的质疑,说武松是河北清河县人,为何绕道去山东阳谷县去打虎。
景阳冈就是一个小土坡,平原地区有老虎吗?因而,得出结论,施耐庵的地理是体育老师教的,景阳冈打虎不过是小说家言,随意挑个地方写了这么个故事。
真是这样的吗?《水浒传》中地理知识非常精准施耐庵写《水浒传》十分的严谨,不会出现重大的地理位置错误。
但是,为了设计故事,却有意错乱时空。
之所以说是“有意”,是因为施耐庵要在其中隐藏故事。
比如,《水浒传》中的江州不是写的江西九江,而是江苏镇江。
宋江在浔阳楼题写反诗,有一句“心在山东身在吴”,就点明了“江州”的地理位置。
又以蔡九知府是蔡京的儿子这条信息,隐伏了曾经在镇江做过留守的蔡翛。
因而,江州城中的浔阳楼、琵琶亭,以及对岸的无为军、揭阳镇等等都是“移花接木”,为隐藏的故事服务的。
宋江题反诗其实隐藏了宋徽宗复辟、靖难之役发起总攻这两件事,“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人果然是皇帝。
书中的蓟州,原本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归于北宋。
而且,北宋也曾在燕云十六州设置“遥郡”,委任官员,高俅的儿子高尧康就曾经担任过遥郡职务。
蓟州属于团练州,是北宋时期第五等“团练州”,团练为州的最高长官。
同时,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时,金国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约定,把蓟州归还给了北宋。
施耐庵写这样一个州,恐怕也是为七十回书之后做伏笔吧。
还有段景住是涿州人、皇甫端是幽州人,这些州都不是北宋的州郡,但是,却在《水浒传》中伏藏了“宋金海上之盟”的历史。
再举一个地名,看看施耐庵是不是不做考据就随意一写了。
这个地名就是“郓州”。
郓州就是后来的东平府,活捉双q将董平的地方。
杨雄、石秀、时迁大闹翠屏山之后,三人一齐上梁山。
书中写道:“不则一日,行到郓州地面”。
据《宋史·徽宗本纪》记载,宣和元年十一月:“升邢州为信德,……郓州为东平,赵州为庆源府”。
宋江到底是什么时候上的梁山,这条记载可以断定为宣和元年。
梁山好汉打东平府,就应当是宣和元年之后的事情了。
打完东平府,《水浒传》“上集完”。
施耐庵不会出现地理位置差错,那么,武松从沧州出发,为何要绕道山东阳谷去河北清河县呢?清河县到底在哪里施耐庵说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就这一个信息,就把清河县定位在了山东。
而且,反复借武松之口,一再强调清河县是阳谷县邻郡的一个县。
从《水浒传》的故事看,阳谷县属于东平府,此时,郓城确实改为东平府了。
而东平府的邻郡,就应当是东昌府。
说到东昌府,武松打虎的寓意便开始浮现了。
武松为何要去景阳冈打虎,也就可以一窥施耐庵的真实意图了。
《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就是在山东境内,施耐庵绝非实写河北邢台境内的清河县。
为什么呢?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一番武松为何要去阳谷县景阳冈打虎。
阳谷县确实有一个小山坡,叫做“景阳冈”。
可以说,施耐庵是刻意选择了这么一个地方让武松打死一只白额吊睛猛虎。
否则,选择一个毫无争议的地方,岂不是更合乎文本逻辑吗?为何又要如此“露馅”呢?细读《水浒传》,“景阳”这两个字出现过不止一次。
高俅、蔡京请求宋徽宗发兵攻打梁山这两段故事中,都提到了“景阳”。
其中,高俅故事中就有:“次日五更,在待漏院中,专等景阳钟响”。
原来,此“景阳”即彼“景阳”。
武松打虎是何等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同是写的五更早朝,宋仁宗嘉佑三年那一次为何就没提“专等景阳钟响”呢?因为,梁山好汉将参加汴京保卫战。
武松原本就是预定的“去边上一刀一q搏个封妻荫子功名”的好汉,武二爷也是一个响当当的抗金大英雄。
宋仁宗那时,景阳楼并没有受到外敌的威胁。
既然写的是北宋历史,施耐庵为何又要藏着掖着呢?其实,《水浒传》隐藏的是两个朝代的历史,而重在隐写明朝的“靖难之役”。
南京玄武区鸡鸣寺就有一座“景阳楼”,是南朝宋时期所建。
而鸡鸣寺内,就住着一位形如病虎的大人物。
武松打虎说的就是这件事。
这其中的奥妙,我将写进本人的头条专栏中,此处只是略提一提罢。
而清河县所在的州,则是“靖难之役”过程中,作战双方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一战。
施耐庵说,假如这一战是建文帝获胜,那就“海晏河清”了。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是《水浒传》的终极主题。
武松打虎的后续故事所有读者都知道,武松打虎之后,就在阳谷县做了都头。
巧的是,哥哥武大郎也从清河县搬到了阳谷县。
为何这么巧呢?书中交代,武大郎搬迁,是因为潘金莲在清河县不贞。
果然如此,朱棣发起靖难之役难道不是如此吗?潘金莲不会因为搬到了阳谷县而一改恶习,不久便与西门庆勾搭上了。
潘金莲与西门庆能苟且,其中有一个王婆起了很坏的作用。
王婆曾经对西门庆说:“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王婆这句话是调侃西门庆的,其实,这句话在当时来讲,简直太吓人了,施耐庵是在暗写一段真实的历史。
戊寅年说的是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这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
当年,朱允炆是二十一岁,翻过年来,明朝才启用第二个年号“建文”,这个王朝迎来了“新年”。
所以,王婆说,“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9+10+3,就等于22从这些信息来看,武松打虎的故事除了隐写北宋亡国历史外,还隐写了明朝的“靖难之役”。
杀潘金莲实则是“削藩”,而不是写潘元明、潘元绍兄弟。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从镇江出发,迅速攻打到南京城下,朱惠、李景隆在金川门望见朱棣伞盖,便开城投降。
金川门就在南京的西北面,朱棣夺位成功,岂不是“西门”庆吗?同时,三打祝家庄时,梁山四路人马中,正北面不知是谁攻打,栾廷玉又是从正西北失踪的。
三打祝家庄的“春秋笔法”原来如此。
这就是武松景阳冈打虎的寓意所在,施耐庵写得十分清楚,这次打的是白额吊睛虎,而龙虎山上出现的则是白额锦毛虎。
锦毛虎是燕顺,清风山三个头领的名字组合成“燕王英武真天授”。
施耐庵认为,朱洪武立燕王辈的做皇帝,就是陈抟说的:“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也就是“顺天应人”了。
而雪花大蛇就是隐喻的出生于1377年冬月的建文帝——他就是属蛇的。
我这样解读绝非过份解读,《水浒传》其实还真的没被读懂过。
五十年代末,我九岁,就听过院里陈奶奶讲过武松打虎!陈奶奶当时有六十多岁,是我家邻居,车队陈书记的老娘,家就是阳谷县张秋镇景阳岗东面那个村的。
陈奶奶不识字,更不会看过水浒,想必是听上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所以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有可能存在的。
关于老虎,八十年代有人考证过。
井阳岗往南二十多公里,便是黄河,黄河南便是梁山,郓城一带。
有山,宋时有可能生有华南虎!宋时景阳冈一代人烟稀少,大部分是荒草野树的平原沙地!野生动物会很多。
冬季黄河封冻,便可能有虎踏冰至黄河北觅食。
遇到春天温暖早的年头,黄河解冻早,就会有个别虎滞留于景阳冈一带,此地北宋时便是官道,游虎会绘路人,家畜带来危害。
阳谷知县不可不管,自然有县告猎虎之说!华南虎个头不大,一个会武功之人能对付了的!六十年代有报导说有一妇女斗华南虎救儿童的事迹!这样看来,施耐安写武松打虎并非无据杜撰,只是扩大了些而矣!本人九十年经常开车在景阳冈处经过,并无什么岗存在,只是有一土地小庙,听说供有武二爷牌位,没进去看过!00年初,阳谷县在此推土为岗,挖沟为河,种植树木,刻碑立传,为景阳冈。
之后至今近二十年,不断发展,随成今曰规模。
早期多有非议,但给当地村民带来的效益收入却是世人所见的!至少使《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说有了实地实景!现在这里己成为旅游景点之一。
不能不说当时阳谷县领导眼光是长远的!确定为民做了个不错的好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