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徽商,徽菜,变黄了
安徽的简称是“皖”,而不是“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省会是安庆,而不是徽州。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清王朝把江南省一分为二,拆省而治。
取安庆、徽州首字,并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取江宁、苏州首字,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
从此大明朝的南直隶不复存在,而徽州也由明朝时期的中央直辖沦为省代管。
作为省会安庆城的治所驻扎地安庆府,辖下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桐城、望江六县,其境内有皖山(今天柱山)、皖水,而且潜山县还是西周册封的皖国所在地。
“皖”一直游荡在安徽的上空,所以简称“皖”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庆府的文化学派并不弱于徽州!安庆文化能够和徽州抗衡,得益于其治下的桐城县。
安庆本身的文化是弱于徽州的,但桐城的历史文化和徽州旗鼓相当,而桐城又是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桐城正式建县后,桐城文化开始发力。
不说唐宋的曹松、李公麟的成就,也不谈明末的大学者方以智、东林左光斗,仅仅是清代张英、张廷玉父子两宰相就是一段佳话。
而以方苞、姚鼎、刘大櫆为代表的“桐城派”更是雄霸文坛200余年。
徽州文化虽然影响深远,徽商更是带来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奇迹,但相比于省会所在地的安庆府,历史和文化其实并不弱于徽州。
既然如此,清朝设立的安徽省又有什么理由不称“皖”,反而要称“徽”呢?【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