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是我国第三大长河,全长2320公里,虽然比黄河短不少,但径流量是黄河的6倍,达到了3500亿立方米,几乎接近长江。
那么,为什么长江每年都发生大洪水,而珠江却安然无恙呢?原因有下面几个:地形因素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珠江流域的地势高度从西向东逐级递减,横跨了我国地势阶梯的两极,西北部是高耸的云贵高原,北部是南岭,东部是较为低矮的东南丘陵,再往东就是地势低洼的南海。
这种地形类似于一个倾斜的簸箕,西北东三个方向环山,整体向南部倾斜,这就使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以及水流畅通无阻。
珠江流域西部的山地面积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0%以上,以海拔1000〜1500米的山为主,大部分是褶皱山脉。
而东部地区则是珠江入海冲刷形成的小面积的三角洲平原。
这样一来,从高原而来的水流穿越山地地形区,出山后终于摆脱了地形的束缚,但由于接下来是不断的丘陵地形,使得河流也相对湍急,只有当河流进入了平原地形,水流平稳后才可能造成泥沙淤积,但得益于珠江下游的平原地形较稀少,使珠江水的流速还未下降,泥沙还未沉积淤塞河道便已匆匆入海。
但长江就不一样了,尽管长江上游地区的落差大,河道湍急,但河流进入到湖北宜昌之后,便进入了广阔的江汉平原,接下来还有更一马平川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这些地形使得长江的流速减缓,河面变宽,大量的泥沙因为流速的降低而沉积在河底,长年累月之下抬高了河床,当河床一再提升之后,便自然而然形成了决堤,最终导致洪水泛滥。
入海条件长江流域的支流众多,使得雨季到来后,各个支流汇入长江的时间基本一致,带来了短期内的洪峰,但有这么多的河流汇入,你知道长江有几个入海口吗?答案是只有一个。
长江流域最终只有一个入海口,即经上海的崇明岛入东海,而且由于入海口常年被泥沙冲击,导致入海口的落差不大,径流量达不到泄洪标准。
而珠江的大的支流只有西江、北江和东江三大支流,支流本来就比长江少的多。
但珠江的入海口却足足有八个,从东向西分别是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8个入海口。
1比8的泄洪量,结果可想而知!其他原因珠江流域的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历史上没有大面积的毁林开荒等破坏记录,这里的土质条件、绿化条件都较好,使得珠江流域的水土流失远低于长江和黄河,成为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9千克每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8872万吨。
此外,珠江并非每年都是很平稳,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大的洪灾,分别是1915年大洪水、1959年洪水和1994年大洪水。
1915年7月,珠江支流西江、北江下游同时发生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西江梧州站洪峰流量达到每秒54500立方米,遭遇北江横石站洪峰流量21000立方米每秒,致使珠江三角洲堤围几乎全部溃决。
这次灾害造成受灾农田93.3万公顷,受灾人口约600万人,死伤逾10万人。
1959年6月,珠江支流东江中下游发生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博罗站还原洪峰流量14100立方每秒,沿岸堤围普遍溃决,受淹农田15.9万公顷。
1994年7月,珠江支流西江和北江同时并发50年一遇大洪水,导致受灾农田近125万公顷,受灾人口达13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32亿元。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传递价值的小窝,欢迎关注~
珠江虽然牵涉云南、湖南、江西与越南,但基本流域在两广,比长江的流域之大可差远了。
且珠江是个珠链网状形的水系,其中西江北江在出海口处有点粘连,东江是完全独立出海的一条江。
珠江大的出海口都用门来称呼,分虎门横门崖门等八大门,小的网状出海口便数不清了。
正因为出海口多,所以珠江下游基本不堵,不大的水灾往往发生在上游中游。
珠江不堵的根本原因是流域植被良好,几乎山清水秀,不象黄河是泥浆流,长江也好不到那里,泥沙把东海弄得混沌不清,珠江却给南海保住了脸面,留住了蓝海与金沙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