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所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本人也被称为“书圣”。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至于题主所提出的在《兰亭序》中王羲之有没有写错别字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别字的内涵。
别字是确有其字,一般字书、字典都有收罗,但它被用错了地方,被赋予没有的、或特有的义项——而这一特有义项另由其他字承担,此字可谓正字。
严格意义上说,别字也是错字。
虽然是错字,但在上下文中,一般不足以使读者误解其意图,不妨碍对意义的正确理解。
所以,我们说它是别字,而非错字;我们下面考察的,就是《兰亭序》里的这一类字,而且还不少。
《兰亭序》第2行第10字,是“稧”,“修稧事也”。
阴历三月三,在水边祓除不祥,带有游乐性的祭祀活动,称为修禊。
《论语》中,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就是后世的修禊。
而稧,按照宋代的《集韵》,是禾秆。
二字毫不相干,所以,文中此句当为“修禊事也”。
第4行第5字,是“领”,“崇山峻领”。
《说文解字》:“领,项也。
”领,就是脖子。
《说文解字》也收有“嶺”(岭的繁体字),意思是“山道”。
《说文解字》既有领、嶺,义项各别,分工明确。
那么二百年后,王羲之把崇山峻嶺写成领,你能说他不是写错了,不是别字?《兰亭序》第12行第8字,是“悟”,“悟言一室之内”。
《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毛传:“晤,遇。
”郑玄嫌毛公解释不够明朗,笺注:“晤,犹对也。
”就是说,诗经里“晤言”的“晤”,是俩人面对面的意思;“晤言”,是俩人促膝谈心,推心置腹。
《说文解字》有悟字,意思是“觉也”。
所谓觉,就是醒悟的意思,它是和迷相反的心理状态。
是故,王羲之的“悟言一室之内”,当作“晤”。
第15行第8字,是“怏”,“暂得于己,怏然自足”。
《说文解字》:“怏,不服,怼也。
”《康熙字典》引《增韵》:“怏,情不满足也。
”就是说,怏的意思是怨恨。
那么,“怏然”和“自足”,逻辑上相互矛盾,实际上不能共存。
“怏”应该是“快”字。
《说文解字》说“快”的意思是“喜”。
“快然自足”:因为感情上愉快、喜乐,所以精神上感到圆满,行为上别无所求。
可见王羲之写了别字。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心部》中说:“考王逸少《兰亭序》曰:‘怏然自足。
’自来石刻如是,本非‘快’字,而学者鲜知之。
”他老先生倒是知道这一点,无奈却要越俎代庖,强为王羲之的这个“怏”字找理由,说“怏,盖倔强之意”。
不说它单文孤证,没有确切的文献支持;即便真像段玉裁叮咛的这样,倔强与自足又如何能够圆融共存?真是越描越黑。
《兰亭序》第16行第11字,是“惓”,“所之既惓,情随事迁”。
《康熙字典》引《集韵》:“惓惓,谨也,又恳至也。
”惓是诚恳的意思。
《礼记·儒行》:“笃行而不倦。
”倦是懈怠、疲劳、厌烦的意思。
所以,王羲之的“所之既惓”的惓,当作倦。
第21行(左)第5字,“揽”,“每揽昔人兴感之由”;第27行(右)第12字,即末字,“揽”,“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两个“揽”,都是看、阅读的意思。
《说文解字》:“览,观也。
”所以,王羲之用的这两个揽字,都该换成览。
关于览和揽的区别,我们不想置词,因为明末的国子监生张自烈老兄,已经在《正字通》中说得明白:“按揽览音同义别。
揽,撮取也。
溷同览,非。
”(转引自《康熙字典·见部》)要之,揽是用手,览是用眼,岂可乱套!为清晰起见,我们把王羲之在《兰亭序》里的别字做一列表,总括上文。
这么一篇三百来字的短文,写了6个别字,而且我们网开一面,其中两个揽字我们只作一个统计。
用计算器除一下,是0.01851,1851。
就是说此文的别字率是1.85%。
(如果按7个别字算,此文错字率是2.16%。
)看来,王羲之老先生,到目前为止,毫无疑问地戴定“别字最多的作者”的桂冠了;借用清朝的头衔,王羲之算是写别字的“铁帽子王”。
(网络综合)
《兰亭序》里,王羲之真的写了错别字吗?是的,《兰亭序》中的错别字还不只一处。
我们现在清点一下《兰亭序》中的错别字,第四行的“崇、领”,第八行里的“和”,第十二行里的“悟”,十四行里的”趣”,十五行里的“怏”,十六行里的“惓”,十八行里的“閒”。
另外两个”揽”字。
修改涂抹的都不算,尚有这十个字有误。
有的字写多,有的字写少,有的字偏旁写错。
“崇”字山下多了一小横点。
“领”字少写了一个山头,崇山峻岭,岭的繁写为“嶺”,王羲之在这里写成了衣领的“领”。
惠风和畅句的“和”字里面多写的一横,很明显是写错了。
悟言一室之内,“悟”字应为是晤面的“晤”。
趣舍万殊之“趣”,应为取。
趣舍词意不通。
下面的这个字,争议最大,有人认为是对的,但古籍记载皆为“快”,怏然意为不快。
显然与文意不对。
所之既惓,应为倦。
偏旁用错。
俯仰之间,写成了閒,里面的日写成了月。
不知道古人对这个字的写法是不是可以这样写。
我在其它人的作品中也见过这种写法,查阅了一下字典,确实也有这种写法。
应该是我错。
列举出来只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个写法没有错。
两个揽字多写了提手旁。
在文章中不应该有。
上面列举出来的错误,是根据《晋书,王羲之传》和欧阳询《兰亭记》对照整理出来的。
供大家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