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里的天长地久只有自己能够衡量,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天长地久的繁体字怎么写?谁认识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迎山就水」或者「水就山迎」「山迎水就」。
我不知道怎么读是正确顺序,但毫无疑问、百分之百是这个四个字。
应该是对「山迎水送」的化用,「山、水」二字小学生都可以认出来,就不说了,只说一下另外两个字。
迎从「辵」从「卬」:左边是「辵」也就是「辶」,「辶」是「辵」的草书省写。
右边「卬」是从「匕」从「卩」,是「仰」的初文,《说文》训为:《说文》:卬,望欲有所庶及也。
从匕从卩。
《詩》曰:高山卬止。
引自:《字源》,页724就这个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会认识,即便你熟悉篆刻,你也不可能认得,只有我这样的病态的占有收集文献资料,才在茫茫字海中找到这个字所本的古文字。
我是从下面开始认的,我只知道下面这个古文字符号取像于「楼台建筑物」之形,汉字「京、高、享、亭」几个字都有这个符号,一般隶定为「亯」:我还真不记得「京、高、享、亭」几个古文字字形具体区别在哪里,古文字的区别很小。
但我知道就在这几个字中间,缩小范围一个个对比,就是「京」字:其实,认出「京」字,这很容易想到是一个「就」字,但是感觉不对呀,古文字的「就」完全没有这种字形:翻了十几本字典都没有找到,什么样的「就」都没有,就是没有上下结构的这种「就」。
我又想是不是我搞错了?是不是比较熟悉的成语「山迎水送」,这就应该是「送」字,但这个字完全跟「送」字不沾边呀?我又想到了偏旁有「亭、享、高」的古文字,觉得是不是「停」字,字形、字义上似乎都能说通:但还是有那么一点牵强,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就」能说通。
最后想到了古文字中「声符演变」和「偏旁通用」的常见现象,循着这个思路终于在【《殷周金文集成》3762《伯就父簋》】找到上下结构的「就」字:怎么讲呢?「就」本来就是从「九」的异体,后来变为从「尤」,上下结构:「九、尤」本一字分化,二者古音可通:喻三古归匣,匣见旁纽,韵部相近,故得相通。
「九」是「肘」只初文,像「手到肘部」之形,被假借表示数字,后起字为「肘」:「尤」是「尤」是「肬」的初文,像「手臂上多了一个贅肬、肉瘤」之形,假借表示程度副词,为本义「肬」字或「疣」字。
所以,西周金文中有一种从「九」的「就」字,「九」「尤」古音相近,都能作为「就」的声符。
而书写这个字的作者,就选了这个万中无一的从「九」的「就」字,他还真是会选。
我翻了十几本字典都没有找到的字形。
当然,也排除不了当初写这个字的人,就是漏掉了一笔。
因为「九、尤」字形实在太像了,就跟「刀、刃」一样,少写一笔很正常了。
所以,出土文献中的古文字「就」大概有几百个,才会出现这么一个从「九」的孤例。
当然,这只是猜测,不管是什么从「九」还是从「尤」,都能为就表音,这这个字毫无疑问就是「就」字。
----------------------------------------------------------------「迎山就水」或者「水就山迎」完全能很好的说通,「就」就有「趋向:往。
。
。
去」的意思,那么,「就、迎」「山、水」构成互为修辞。
引自: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600
第一个字是,青气,代表天,第二个字是,万丈,代表长,第三个字是,山水土,代表地,第四个字是,多年,代表久准确答案是,天长地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