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包饺子每年不管是过大年还是过小年,每个人家里都会吃饺子。
也都会包饺子。
当然,我和妈妈也不例外。
这不,今天过小年,我和妈妈在家包上了饺子。
今天妈妈不上班,上午妈妈在家收拾屋子,中午吃完了饭,妈妈小睡了一会儿,打算下午包饺子,我听到了这个消息,高兴地只跟妈妈说:“妈妈,一会儿你包饺子的时候叫我一声,我帮你包。
”于是我开心的玩儿起了电脑,妈妈告诉我让我2:00时叫她。
我高高兴兴的答应了。
到了两点,我把妈妈叫醒了。
然后,妈妈起身就去了卫生间,我大声的,而且很郑重地和妈妈说:“一会包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叫我。
”这是妈妈说:“一会我在屋里包饺子,边看电视边包饺子。
”妈妈开始准备了,不大一会儿,妈妈叫了我一声说:“你去把阳台上的韭菜拿进屋来,择了,一会儿要用。
我边答应,边问了一句,面和好了吗?我竟没想到,妈妈的速度会这么快,这么大一会面竟和好了。
我赶忙去择韭菜,不大一会,我也干完了。
洗好韭菜,再由妈妈来把它洗好,切好。
终于开始包饺子了,于是,我和妈妈分好工:妈妈擀皮我来包。
其实,包饺子也不是太难:就是先把饺子馅放在擀好的饺子皮上,然后,把饺子皮的四周捏好。
(只要能保证他在煮的时候不漏就可以了)。
虽然我知道怎样包饺子,但是我怎么也包不好,我刚包了两个,妈妈就嫌我包的不好看而不让我包了。
我就在想:为什么我包的不好看就不让我包了呢?回头问问妈妈去。
哎!包不了饺子总得找一点别的活干吧。
于是我把妈妈包好的饺子装在一个袋子里,因为妈妈说摇动饺子留着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
(忘了说一下,饺子是猪肉韭菜馅的)终于全包好了。
我和妈妈又把桌子收拾收拾然后准备煮饺子。
妈妈终于煮完饺子了。
哇!这饺子,一定好吃。
我和妈妈在厨房就开始称赞起来,一个个胖胖的,滑溜溜的饺子,看起来真的很有食欲。
,我和爸爸就先吃了,因为妈妈说她要把上一次剩的一些饺子煮一下,直接一起吃了我和爸爸坐在桌子上,狼吞虎咽地吃起了饺子。
吃完饭后,妈妈问爸爸:“饺子好吃吗?”爸爸说:“好吃。
”通过这次包饺子,我知道了,只有一家人团结起来,就可以干成任何事。
同时,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过年包饺子作文大家过春节时吃的“饺子”有什么来历?春节吃饺子,一般来说,是在除夕夜里就要吃。
这个习俗,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除夕和元旦,是新旧两“岁”的交替,具体的时辰在“子时”——按现在说,就是23点至凌晨1点——这个时候,“更岁交子”,全家一起吃饺子,恰好与“交子”谐音,象征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幸福平安。
明代宦官刘若愚写了《酌中志》,里面记载,明宫廷''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就是饺子)。
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 清初文人王誉昌在《崇祯宫词》上注曰:“翊坤宫近侍刘某善治扁食,进御者必其手造也”——进奉皇帝的饺子,必经他亲自手包。
上面说的,饺子已经有了两个别名——水点心和扁食,其实再早还有别的更多称谓。
据说,饺子最初来自东汉神医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
恰值冬至,他看到一些穷苦人冬天手脚耳朵生冻疮,就支起大锅,把羊肉、辣椒和祛寒药放在水里煮,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再煮熟后,让患者连汤喝下,效果很好。
所以,最初的饺子叫“娇耳”,连汤一起吃,并且是在冬至。
及至三国和魏晋南北朝,“娇耳”的名称改成了馄饨。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九》,专门讲了“水引馄饨法”。
改这个名字,大约和汤不清爽有关——馄饨也就是馄炖。
从三国时期一直到唐代,馄饨均是“饺子状”,三国的像“月牙”,唐代的如“偃月”。
在唐代,除去水煮之外,还有了蒸的馄饨。
此时已经完全是美食了。
晚唐才子段成式的书中,写了食品汤,里面有“牢丸”,也是指的饺子,还叫“粉角”——这是最早和饺子沾边的说法。
明代张自烈写的《正字通》里说:唐至宋代,北方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讹为饺儿”——饺子就是这么阴差阳错的来的。
关于扁食,据说是饺子传到蒙古后,那里的发音接近“扁食”,蒙元占据中原,也把这个发音带来了。
明代,饺子很多时候已经不泡在汤里吃了。
清代更是。
饺子曾叫娇耳、馄饨、牢丸、粉角、饺饵、角子、扁食、水点心、饺儿,一直到现在的饺子。
作为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美食,饺子一直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特别是北方地区,几乎每一个重大的日子都离不开饺子这种美食,立冬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大年小年元宵节,只要是节日,饺子就一定会出现在饭桌上,春节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地方吃饺子已经成为了过年必备节目,这是因为晶莹剔透的饺子除了美味之余,还有特殊的寓意。
饺子的历史由来已久,据三国魏人张揖《广雅》记载,三国时期就已经有形如月牙形状的食物,被称为“馄饨”,和现在的饺子基本类似。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混着吃,现在很多人仍然喜欢这种吃法,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做“馄饨”。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期已经非常盛行了,那时的饺子也叫做“扁食”。
人们一般会在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之前包好饺子,待到半夜子时再吃,这时正是正月初一的伊始,又因为古代的纸币被称为“交子”,饺子的“饺”正好谐音“交”,形状也酷似元宝,所以有“更岁交子”、“招财进宝”之意,人们认为在除夕时吃饺子,可以祈求来年幸福吉祥。
还有一个说法是,饺子谐音“骄子”,在春节吃饺子,有期待人丁兴旺,家有骄子的意思。
除了一代代相传留下来的习俗之外,人们春节吃饺子取以“招财进宝”之意外,饺子可以方便人们把各种馅料包进去,有些地方还会将糖、花生、栗子、红枣或者硬币等包进饺子里,吃到糖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越来越甜蜜,吃到硬币的人预示着财源滚滚……所以吃饺子也成为了人们对新的一年虔诚的祈愿,希望自己能幸运吃到特殊饺子,在新的一年将心想事成。
其实春节吃饺子就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寓意,在新旧交替、辞旧迎新的重要日子里,吃饺子也成为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我是知食君,海龟奶爸,对食品有严格要求的资深媒体人,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儿童喂养、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